ICU概论河南省人民医院秦历杰.ppt_第1页
ICU概论河南省人民医院秦历杰.ppt_第2页
ICU概论河南省人民医院秦历杰.ppt_第3页
ICU概论河南省人民医院秦历杰.ppt_第4页
ICU概论河南省人民医院秦历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部秦历杰2010年1月 ICU概论 2 目录 3 目录 1 ICU概念2 ICU分类3 ICU发展史4 我们的现状5 危重症医学 急诊医学 急诊医学区别 ICU基本情况 4 1 ICU概念 1 5 危重病急救医学 CriticalCareandEmergencyMedicine 是最新型的独立临床学科 其任务是承担危重病急救患者的综合救治和研究 危重病患者的救治场所是在重症监护病房 IntensiveCareUnit ICU 5 ICU是综合救治危重病患者的场所 ICU是指从事危重病救治的医护人员 利用多功能监护仪和其它多种检测技术 及时收集 评价患有高危 重症伤病患者病情信息 并给予相应生命体征支持和病因综合治疗的病房 1 ICU概念 2 5 6 网上讨论ICU是一种理念 一种加强治疗的理念 一种精益求精的理念 一种永不放弃的理念彻底贯穿的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单元 ICU就是在一种综合能力的基础上 对各种治疗措施及病情的平衡判断和使用能力 ICU就是走钢丝 搞平衡 撑到自己下班病人没有死 就算完成任务 这样的ICU兄弟科室凭什麽佩服你 1 ICU概念 3 5 7 网上讨论 续 ICU为患者创造一种动态或者叫不稳平衡 凭借先进的检测 发现患者的好转迹象并小心熠熠的培养这样的苗头发展壮大 ICU里的护士医生应该是精挑细选的精英 不是仪器先进了技术水平高了就是ICU 真正ICU是医护人员 仪器药物 患者三者有机结合 一种诊疗过程的一种升华 一种深入 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决策 收费应该有相应费用去体现医生 护士的价值 而当前的收费只体现了仪器的价值 1 ICU概念 4 5 8 网上讨论 续 真的干好一名ICU医生很难 博学 全科 但是往往缺乏自己的闪光点 不要老子天下第一 妄自菲薄 ICU的工作量很大成分是护士完成的 想干好ICU就要医护不分家 即使吸痰 彭肺 湿化 你信任护士去分担 纸上谈兵 既不是麻醉 也不是呼吸 更不是急诊 是综合的生命支持 治疗力求均衡 中庸 加强与无为结合 最后我相信上帝让那些该死的你怎么弄他都得死 1 ICU概念 5 5 9 2 ICU分类 1 2 10 2 ICU分类 2 2 GICU综合重症监护病房EICU急诊重症监护病房MICU内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外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呼吸重症监护病房CICU心脏重症监护病房NICU神经重症监护病房PICU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11 3 ICU发展史 1 5 50年代 1 简易呼吸器在病房抢救室应用 美国加州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2 心电技术发展完善 3 循环压力技术在临床应用 4 CCU在心脏病房建立 12 60年代 1 重症监护室 ICU 首先在4个专科建立RICU SICU NICU PICU 2 ICU床位利用率低 监护设备不被充分利用 3 ICU发展史 2 5 13 70年代 1 1970年美国危重病医学会成立 2 综合ICU GICU 成立 3 我国 三衰病房 成立 4 高性能呼吸机在ICU出现 5 血流动力学监测在ICU广泛应用 3 ICU发展史 3 5 14 80年代 1 一些发达国家立法规定 200张床位医院至少设有一个ICU 2 危重病基础研究受到重视 3 1980年中国成立危重病急救医学会筹委会 4 我国一些大城市医院建立ICU 5 1989年我国卫生部颁布医院评审标准 将是否建立ICU作为医院等级的评审标准 3 ICU发展史 4 5 15 3 ICU发展史 5 5 90年代 1 危重病急救医学日益受到重视 得到长足发展 2 1991年美国危重病医学会制定了危重病研究范围 22项优先研究课题 3 我国三级医院和大部分二级医院相继建立ICU 4 危重病急救医学医教研工作全面铺开 5 EMSS 6 学术活动活跃 学术组织相继建立 7 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和专著 16 4 我们的现状 1 4 17 国内外对急诊 急救和危重病专业的认识 学科设置 承担任务和人员配备等有较大差异 急诊科 急救科 重症监护科 病房 急救中心 创伤救治中心等 急危重病一体化的救治体系 4 我们的现状 2 4 18 随着城市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越来越多的危重病人如心肺脑复苏 休克 ARDS 急性心肌梗死 多发伤 重症胰腺炎 中毒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等都需要集中在EICU诊治 需要形成一支专门从事危重病救治的专业队伍 4 我们的现状 3 4 19 我省成立较晚多为综合ICU为主正规急诊ICU还没有 4 我们的现状 4 4 20 5 危重症医学 急诊医学 急诊医学区别 1 3 21 危重病医学 急救医学与急诊医学的区别 5 危重症医学 急诊医学 急诊医学区别 2 3 任务工作场所范围救治措施危重病医学危重病患者ICU局限监测 综合急救医学生命体征不院前 急诊 局限生命体征支持稳定患者院内急诊医学所有急诊患者急诊部 室 广泛急诊常规 22 5 危重症医学 急诊医学 急诊医学区别 3 3 专科急诊患者院前急救患者急诊部预检分流专科急诊急诊抢救室急诊手术室急诊ICU专科病房综合ICU康复病房专科ICU住院部手术室 23 目录 6 ICU设置7 仪器设备要求8 人员配备要求 ICU相关要求 24 6 ICU设置要求 监护室 1 3 床位与布局一般占住院总床位数的2 3 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可根据医院特点适当增设专科监护床 监护室可为封闭式单间或开放式大间 后者两张床位之间应设隔档 每张床位所占面积不小于15m2 便于抢救操作 单间监护室之间以及各间与中央监护站对应的墙壁上 应有6 10个电源插座 电源配两套线路 并有稳压装置 两个氧气接头 两个负压吸引器接头 一个压缩空气接头 供呼吸机用 一个监护仪联网插座及呼叫系统插头 25 6 ICU设置要求 监护室 2 3 中央监护站为ICU的一部分 一般4张监护床以上可设立一个中央监测站 应设在容易观察所有监护患者的位置 中央监护站的基本配置应包括 一个监护平台一套中央监测仪及资料分析储存处理系统 WorkStation 呼叫系统接收器有条件者可增设中央监视设备 与每张监护床旁的摄像头连接 26 6 ICU设置要求 监护室 3 3 环境要求监护室内温度保持20 28 通风良好 光线充足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或配置空气灭菌净化机为预防交叉感染 便于医护人员每次进行操作后洗手 ICU内应设有洗手池及挂壁式风干机 27 6 ICU设置要求 检验室 由于ICU患者病情复杂多变 随时需要迅速准确地获得一些检验结果 以利于病情判断和指导救治 应设立ICU检验室 可进行血气分析 血常规 血电解质 血糖 血肌酐 尿素氮 血 尿渗透压 血磷酸肌酸激酶等项目的测定 每个ICU的具体检验项目可根据各医院条件而定 28 6 ICU设置要求 营养室 危重病患者需肠内 肠外营养支持视病情配制不同成份的营养液配制过程对环境条件要求高 应配备超净工作台 电冰箱 加温设备 加压蠕动泵及贮液袋并配置一台计算机以进行电脑配方和资料贮存 29 6 ICU设置要求 仪器室 ICU仪器设备和抢救用品较多 为便于管理 应设仪器室 存放各种仪器配件及诊疗用品 包括深静脉插管 Swan Ganz导管 血透 腹透管 呼吸机管道 压力监测管道及传感器 人工气道套管 心电监测 起搏电极 起搏导管等 并备必要的维修工具 以便对仪器设备进行保养维修完整的ICU还应包括治疗室 换药室 办公室和值班室等 其配置同一般病房 30 7 仪器设备要求 1 3 基本设备和器械床旁监测仪 含心电 血压 体温 氧饱和度监测功能 心电图机 除颤起搏仪 体表 呼吸机 含多种呼吸模式 监测潮气量 吸入氧浓度 呼吸频率和气道压力功能 血气分析仪 简易呼吸器 气管插管用喉镜 带气囊气管插管 各种型号带套囊气管造口套管 带活瓣气道三通管 深静脉导管 单腔 双腔或三腔 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尿比重计 血糖测定仪 尿糖试验用品等 31 7 仪器设备要求 2 3 特殊仪器设备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及Swan Ganz导管 心律失常自动分析仪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仪 体外心肺复苏仪 心内膜起搏仪器及用品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仪 自动生化分析仪 床旁血液净化仪 腹膜透析装置 渗透压测定仪 脑电 脑温 脑血流 脑氧含量及颅内压监测仪 内镜 纤维支气管镜 胃镜等 胃粘膜pH和胃蠕动监测仪 床旁X线机 超声诊断仪 微循环测定仪 降温仪等 32 7 仪器设备要求 3 3 护理设备和用品除一般病房的常规设备外 应有电脑输液泵 微量注射泵 超声雾化仪 人工鼻 吸引器 吸痰管 输血加压带 深静脉营养袋 电热毯 冰帽 装备齐全的急救车 车内备有抢救用具 急救药品 33 8 人员配备要求 床位数与医师人数比例为1 1 与护士人数之比为1 2 3尚应配备一定数量护工 卫生员根据各医院具体情况可配备仪器维修保养工程师及检验技术员由于目前国内医学教育尚未设ICU专业 医护人员多来源于不同科室 因此在配备人员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医师必须经过严格考核 筛选 内 外科医师应按一定比例配备 护士先经过多专科轮转学习 然后进行ICU专业监护技术培训 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ICU护理工作 34 目录 9 ICU收治病种10 ICU监护内容11 ICU监护常规12 ICU诊疗技术13 ICU工作常规 ICU工作内容 35 9 ICU收治病种 1 心肺脑复苏 2 各种类型休克 3 ALI ARDS 4 急性冠脉综合征 5 心律失常 6 心力衰竭 7 高血压危象 8 ARF 9 重症胰腺炎 10 消化道出血 11 危重创伤 多发伤 12 重症哮喘 13 重大 高危手术 14 水 电解质紊乱 酸碱平衡失调 15 内分泌危象 16 急性中毒 17 溺水 电击伤 18 脓毒症 19 MODS MOF 20 其他需入住ICU的患者 36 10 ICU监护内容 1 12 一般检测内容 体温 心电 呼吸 氧饱和度 脉搏 神志 血压与脉压 37 10 ICU监护内容 2 12 系统监护内容心血管系统 持续心电图 动脉压 血流动力学 超声心动图 心肌酶学 肌钙蛋白 呼吸系统 呼吸量 氧饱和度 呼气末二氧化碳 血气分析 胸片 呼吸力学监测 痰微生物学检查 纤支镜 38 系统监护内容泌尿系统 尿量 尿常规 肾功 尿渗透压 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 脑电 颅内压 Glasgow昏迷计分 颅内压 大脑半球氧饱和度 脑血流 影像学 血液系统 血常规 出凝血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定量 三P试验 骨髓象 10 ICU监护内容 3 12 39 系统监护内容消化系统 症状与体征 呕吐 腹泻 腹胀 腹痛 肠鸣音 胃粘膜pH值 胃内容物潜血试验 肝功能 胰酶 超声与CT 内窥镜内环境 血糖 电解质 微量元素 血气 血渗透压 10 ICU监护内容 4 12 40 系统监护内容细胞因子与炎性介质 TNF 内皮素 血栓素 血小板粘附因子 白介素 组织胺 缓激肽 血管舒缓素 血管紧张素内分泌激素与受体 皮质醇与皮质醇受体 儿茶酚胺与儿茶酚胺受体免疫学监测 免疫球蛋白 补体 抗体 免疫复合物 10 ICU监护内容 5 12 41 分级检测在ICU进行监护治疗的患者 除常规进行一般护理和根据病情进行系统监护外 尚需对每位患者进行分级监测护理 可参照以下内容执行 10 ICU监护内容 6 12 42 10 ICU监护内容 7 12 分级检测一级检测 病情 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随时有生命危险监测要求 每4 6h查血气 血电解质 血糖 每12h查血Hb 红细胞压积 血小板 血乳酸 渗透压 每24 48h查肾功 ECG 胸片 持续监测动脉压 心电 SpO2 持续血液动力学监测 每4h测全套指标 计算氧供和氧耗 43 10 ICU监护内容 8 12 分级检测一级检测 治疗 呼吸机支持 使用PEEP 用大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 间断定期用利尿药 需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需用大量广谱抗生素 肠外营养支持 护理 人工气道护理及氧疗管理 每15 30min记录动脉压 根据循环监测 随时调整升压药的滴速 每1h记录出入量 每8h总结一次 根据SpO2和血气结果及时 调整FiO2和呼吸参数并记录 每1h观察记录意识 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射 44 10 ICU监护内容 9 12 分级检测二级检测 病情 两个以上重要器官功能不全 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监测要求 每12h查血气 电解质 血糖 每24h查血Hb 红细胞压积 血小板 肾功能 渗透压 持续监测动脉压 心电 SpO2 持续血液动力学监测 每6h测全套指标 计算氧供和氧耗 每72h查ECG 胸片 45 10 ICU监护内容 10 12 分级检测二级检测 治疗 呼吸机支持 30 FiO2 50 用少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 仍需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 需用广谱抗生素 肠外营养支持 护理 人工气道护理及氧疗管理 每1h监测血压 每4h记录出入量 12h总结一次 每8h记录呼吸参数 46 10 ICU监护内容 11 12 分级检测三级检测 病情 单个重要器官功能不全 生命体征稳定监测要求 每24h查血气 电解质 血糖 每6h测CVP 持续监测动脉压 心电 SpO2 3 5天查ECG 胸片 47 10 ICU监护内容 12 12 分级检测三级检测 治疗 停机前呼吸机支持或鼻导管给氧FiO2 30 停用血管活性药物 仍需抗生素治疗 护理 人工气道护理及氧疗管理 每12h总结出入量 每4h监测血压 48 11 ICU护理常规 1 3 根据病情 准备好所需物品和药品 明确每个患者的责任护士 妥当安置患者 采取适当体位 保证舒适安全 根据病情给予分级监测护理 持续心电监测 定时观察记录神志 瞳孔 面色 心律及生命体征 体温 脉搏 呼吸 血压 保持气道通畅 及时吸除呼吸道分泌物 给予气道湿化和适当吸氧 持续监测氧饱和度 对人工气道患者 按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护理常规执行 49 11 ICU护理常规 2 3 留置导尿管并记录每小时尿量 维持各引流管通畅 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按时总结 按医嘱及时补充差额 酌情确定饮食种类 方式 熟悉病情做好基础 生活及心理护理 建立 保留静脉通道 备齐急救物品 药品 及时留送检验标本 加强病情观察 认真做好记录 病情如有变化 应立即报告医师 及时作必要处理 50 11 ICU护理常规 3 3 根据病情确定各种监测仪报警上下限 对使用呼吸机患者 严密观察记录各种参数 发现报警 及时处理 按医嘱设定电脑输液泵和微量注射泵参数 根据病情需要作及时调整 对于动脉插管 深静脉置管 使用Swan Ganz导管和心内膜临时起搏电极导管的患者 除配合医生操作外 应定时用12 5 25IU ml肝素溶液冲管 加强局部护理和观察 及时记录有关参数 51 12 诊疗操作技术 1 2 基本诊疗技术 BP P R T 心电 SpO2监测术 面罩氧疗术 气管插管术 气管切开术 机械通气技术 深静脉置管术 胸外心脏按压术 临时起搏术 电复律除颤术 低温技术 胸腹腔闭式引流术 胃肠内外营养技术 52 12 诊疗操作技术 2 2 其他诊疗技术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 永久起搏术 主动脉气囊反搏术 床旁血液净化术 开胸心脏挤压术 血流动力学 氧动力学监测术 系统与分级监测术 呼吸力学 呼气末CO2监测术 床旁X线摄片及超声检查能力 53 13 ICU工作常规 1 4 54 13 ICU工作常规 2 4 病人到达ICU后 应认真及时了解病情 立即给予生命体征监测并采取救治措施 应注意 病人神志是否清楚 瞳孔是否改变 肢体活动是否正常 生命体征监测 血压 脉搏 呼吸 体温和经皮氧饱和度监测 立即了解血气分析 血电解质及血糖等指标 持续胸前导联心电活动监测 做全导联心电图 保持气道通畅 氧疗 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 机械通气支持 保持良好的静脉通道 必要时建立深静脉输液通路 观察单位时间内尿量 检查各种引流管道是否通畅 了解引流量 性质及引流液颜色 向家属交待病情及探视管理制度 如病情需要可安置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 55 13 ICU工作常规 3 4 其他科室转入ICU的病人 如病情需要应请原病房医师会诊 护理工作量需根据患者病情决定 ICU患者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病危患者 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随时危及生命者 需安排特别护理 1名护士负责1 2名患者进行24h不间断护理 第二类为病重患者 生命体征相对稳定或伴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 1名护士可负责3 4名患者 第三类为病情稳定患者 生命体征稳定持续三天以上 器官功能基本正常 待转出ICU者 1名护士负责5 6名患者 56 13 ICU工作常规 4 4 ICU医师的交接班 查房 会诊及死亡病例讨论等工作均按有关制度执行 ICU设备应有专人负责 定期保养 以便随时使用 57 目录 14 消毒隔离要求15 探视制度 ICU相关制度 58 14 消毒隔离要求 1 3 ICU一般消毒隔离 凡进入ICU人员应更衣 换鞋 洗手 戴工作帽 ICU患者入室前 视病情进行卫生处理 沐浴或擦身 更衣 除必需生活用品外 其它用物不得带入室内 ICU患者每天视病情给予更换被服 衣裤 若患者禁止搬动 应用消毒湿毛巾扫床 做到一床一巾 一般不收治传染病患者 如有绿脓杆菌 金葡菌严重感染的患者 床边须有明显标记 实行接触隔离 各类肝炎病毒携带者 假膜性肠炎患者 床边须有明显标记 实行消化道隔离 工作人员为患者做任何操作前 后均须洗手 做创伤操作时应严格按无菌技术要求进行 终未消毒 消毒所有用物 污物入袋 血压计 听诊器等非一次性物品用甲醛熏蒸6 8h 病室开窗通风 紫外线照射30 40min 再用1 100 84 消毒液擦洗所有用物 包括床头桌 床架 治疗盘 治疗车 急救车等 并整理待用 59 14 消毒隔离要求 2 3 病室消毒要求 ICU病区应设单间 如为大间 每床之间应设活动隔档 做到相互隔离 室内保持整洁 空气新鲜 室温在20 28 相对湿度60 70 室内设脚踏式或感应式自来水水池 旁边备有洗手液和擦手纸巾 有条件可装烘手机 室内紫外线照射2次 d 每次30 40min 紫外线灯管每周清洁一次 半年测试一次温度 使用时间 1000h或强度 70 W cm2时 应及时更换 用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