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1第一单元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新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一、知道与了解1知道“始皇帝”的故事;理解“皇帝”的含义、中央主要官职及其与皇帝的关系2知道春秋战国的总体地域和时段,秦朝的时段、疆域和区域影响二、理解与运用1理解春秋战国的政治格局、特征和发展趋势2理解秦朝实行郡县制的主要情况、特点和作用3理解秦朝、西周在“家天下”上主要的相同点4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政体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重点难点】1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和影响。2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知识结构】【重点剖析】一、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参看考一本第4页)二、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关系(参看考一本第4页)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首先,中央集权政体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影响占支配地位。中央集权制是全国统一的重要条件,而全国大一统的局面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政治环境。因此,在汉、唐、明、清等统一集权的朝代,社会经济往往有较大的发展。其次,中央集权制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决定性作用。中国多民族国家形成的真正原因,是采用了中央集权政体而成为一个相当巩固的共同体,并且有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故能作为一个核心民族,克服周边各族的离心力,使他们产生向心力。如果没有形成这一政治体制,则不但中国各族不能联合成一个国家,甚至汉族本身也可能分裂成很多国家。其次,中央集权政体的消极影响虽然只居次要地位。第一,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意味着国家要豢养大量的专职官吏和职业兵,这就必然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赋税、徭役和兵役等负担。政治集中同经济分散发生严重矛盾,是中央集权政体消极影响的又一个表现。第二,封建国家对商品生产、商品流通的政治干预,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促使阶级矛盾激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秦汉以后,中央集权制的存在,是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农民战争规模特别大的主要政治原因。四、秦朝皇帝制度的特点(1)“皇帝”的由来:合“三皇五帝”的称号为一,以超越上古,独尊天下。从此,“皇帝”便成为中国历代帝国君主专用的最高称号。(2)皇帝制度的特点:皇权独尊:成为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皇帝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朕为始皇。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五、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1)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主要官职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最高官职,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于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 (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诸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难点突破】一、皇帝制度1、含义:中国古代社会以皇帝为中心,实行皇权至上和皇权专制的政治制度。它以君权神授学说为理论基础,用严格的名位等级、礼乐制度和皇位继承等各种规定和措施,集中突出皇帝个人的权威地位,保证皇帝高踞于国家机器之上,拥有至高无上、不受制约的绝对权力。皇帝制度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创立,经过历代王朝的不断发展、强化,直至1916年袁世凯的垮台而彻底废除,前后历时2137年。2、基本特征: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3、本质: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帝制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4、维护和巩固皇权的手段(1)神化皇权君权神授学说是皇帝掌握与运用至高无上的权力以及中国皇帝制度长期延续的重要理论依据。历代统治者都充分利用神权来加强君权的不可侵犯性。如汉武帝时,董仲舒发展了儒家的君权神授学说,给君权披上了一层神圣又神秘的外衣。凡取得正式皇帝名号的人,便“奉天承运”,成为皇天上帝授权处理人间政事的最高代表。“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天下乃皇天之天下也。陛下上为皇天子,下为黎庶父母,为父牧养之之”。 (2)礼制与严刑礼乐制度是维护皇权的又一个重要支柱。历代皇帝大力加强礼的建设,使礼乐礼仪成为维护社会和政治秩序,巩固等级秩序,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及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以礼入法、入政,提倡“礼本刑辅”,并不断加以完善;同时,他们还推行儒家礼治的理论,宣扬“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和“仁义礼智信”的“五常”,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全国全社会以尊卑上下区分的等级关系。 古代社会历代统治者还运用法律的强制力来捍卫皇帝的尊严和权力,严厉打击对皇权的任何侵犯。从隋、唐到明、清,各个帝制朝廷颁行的法典中都在首要地位列有被认为是罪大恶极的犯罪“十恶”,集中打击一切图谋反对君主统治、侵犯皇权的思想言论和活动。 (3)古代官制历代王朝的文武职官设置及其实际职、权、责的规定也都体现了对皇权的维护。中国古代的官制以皇权为核心向全国各级伸展,构成网络式的结构,历代皇帝总是极力保持和加强对它的绝对控制,并为此目的不时进行调整。如选官制度、宦官制度。 (4)名位制度是维护皇权的一种重要规定。秦始皇在确定皇帝称号的同时,还建立了与之配套的名位制度,以维护皇帝的尊严,突出正统并加以神化。汉朝沿用这些名号,又作了许多修订和补充:皇帝自称朕,臣民称他为陛下;皇帝的言曰制、诏;皇帝使用的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居曰禁中,后宫曰省中;皇帝的印曰玺,所至曰幸,所进曰御;皇帝的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等。唐、宋、元、明、清各朝又在此基础上发展、强化、调整、充实,围绕皇帝的名号形成了系统严密的不容僭用侵越的名位制度,并长期固定下来。皇帝名号制度还扩大延伸到皇亲国戚。皇帝的亲属也有特定的尊号,诸如太上皇、皇太后、皇后、妃、嫔、皇太子、皇子、公主、皇弟(妹)、皇孙等,甚至连皇帝同一宗族的人也被称为宗室皇族,按其亲疏辈份享有不同等级的特权。 皇帝的名号制度还包括皇帝生前使用的年号,死后的谥号、庙号、陵寝号等。 年号是反映在位皇帝的执政纪年。自西汉武帝刘彻在公元前140年定为建元元年起,至1911年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宣统年号被废止,历朝诸帝皆立年号纪元,亦有中途改元的。 谥号是皇帝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评定褒贬的称号。早在西周时期,谥号便已在贵族之间普遍采用。秦始皇为突出帝王的尊严,不允许群臣和后人对自己有所评议和指摘,下令废去对皇帝之谥。西汉吕后当权时加以恢复,一直沿用到清末。谥号本应反映去世皇帝一生的功过,但实际上多用推崇溢美之词,而且字数越来越多。如清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1908年去世,被谥为“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皇帝的谥号。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起的名号。秦始皇自以为其统治可传万世,因此以世系为庙号。汉代恢复古礼,以“祖”或“宗”作为庙号,在“祖”或“宗”之上再选择一个符合去世皇帝“功业”的字眼,如西汉创业的刘邦,其庙号为“高祖”;唐朝李世民的庙号为“太宗”等,其他如世祖、真宗、仁宗等不一。清末光绪帝死后被称为德宗,此亦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皇帝庙号。 陵寝是皇帝死后安葬的地方,其名号一般是根据去世皇帝生前的功过和世系而命名。开国皇帝之陵一般称为“长陵”,其后诸帝则应依其事迹和世系来命名。为皇帝建陵后,还要设置守陵奉祀之官以及禁卫和陵户。 (5)皇位继承制度皇位继承是皇帝制度的一个核心问题,它关系到皇权的延续和王朝的稳定与兴衰。自传说中的西周到清朝中叶,预立太子制是皇位继承的正统做法。即沿用宗法制度嫡长继承、顺序嗣位的原则。只有在正后无子的情况下,才考虑庶生的长子。皇帝无子则依照穆亲疏顺序选立继位人。制订这套制度是为了避免皇族内部因争夺皇位而激成内讧,希图借此保持皇位交替的相对稳定。但是,围绕皇位继承的残酷斗争即与之俱兴,历史上不断出现骚乱、争议、政变、兵变、谋杀、篡位等。直到清朝雍正元年(1723),雍正下诏宣布废除预立嫡长为太子的制度,改用“密建皇储”的办法。即皇帝在自己诸子中物色、选择继承人,选立继位人之权全由皇帝一人掌握。密建皇储制度,削弱了宗法制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法定支配作用,扩大了对皇帝候选人的选择范围。选立继位人不以嫡、庶、长、幼为条件,而以是否具有统治才能和是否符合统治者的根本利益为原则。这是对皇帝制度的重大改革。 (6)后宫制度它是维护皇权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为了满足皇帝的各种私欲,而且是培育皇位继承人,使皇权世代相传的重要保障。在这种制度下,当皇帝幼小昏庸、懦弱或皇嗣中断的情况时,皇后有权以监护人名义,监督和选立后嗣,甚至临朝称制或垂帘听政,代行皇权,如吕后、慈禧太后。【学以致用,牛刀小试】1、教材第9页图阳陵虎符上有“甲兵之符,右才皇帝,左才阳陵”12字。太尉拿着秦始皇的诏书就可以调动军队吗?2、教材第10页学思之窗: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车骑的多少如此在意?这则小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 3、教材第11页本课测评:比较西周的分封制,分析秦朝郡县制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思路引领:首先要概括指出分封制的特点,其次要从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不同的角度,分析秦朝郡县制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4、教材第11页学习延伸:想一想,人们对长城的看法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你怎么看秦修长城?思路引领:在解读材料的基础上提炼出对长城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后,再探究原因,并概括说明自己的看法。【观点争鸣】一、古人关于秦朝灭亡原因和郡县制功过的不同看法材料一有人质问:“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柳宗元回答道:“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时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王夫之读通鉴论请回答:(1)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材料一、二各是怎样评述的? (2)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3)(10高考)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4)(10高考)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5)古人对秦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多有评说,下列各项对其迅速覆亡原因的议论,比较正确的是 A秦之所以殄灭而降辱者,六王之后也 B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C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D(秦)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6)你认为郡县制的推行与秦朝灭亡有无关系?结合上述材料,应如何正确看待制度创新与王朝兴衰的关系。二、千百年来人们皆曰“暴秦”,皆称秦始皇是暴君。然而毛泽东却对秦朝和秦始皇有个人的看法。毛泽东曾作读封建论呈郭老: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1973年毛9月毛泽东在会见外宾时说:“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王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请问 :(1)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法” 。“百代行秦政”中的“秦政”包含了哪些内容?(2)参看秦朝官制示意图,从皇帝制度和官僚政治两个方面说明“秦政”的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3)后人为什么称秦为“暴秦”?(4)后世有人称赞秦始皇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殊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曾有,五帝所不及”。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视”。但无可否认秦始皇对中国历史最深远的影响是 A创立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础B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有利于商业的发展C实行暴政,导致秦短暂而亡 D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摧残文化(5)请你谈谈如何评价历史人物?【高考回眸】1、(11四川)下列水利工程中,把中原腹地与中国最南方连接起来的是A B C D2、(10高考)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3、(10高考)某统治者拥有征税权,可以组织军队,常常援引“凡使君主高兴的就具有法律效力”的古谚。这位统治者是A军事强人 B专制君主 C等级君主 D立宪君主4、(09高考)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 【针对性训练】1、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A、秦统一天下 B、光武中兴 C、西晋统一 D、开元盛世2、韩非有言:“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首先实践“圣人执要”这一思想的具体措施是 A确立皇帝制度 B设置丞相 C设置“三公”“九卿” D确立郡县制3、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A小农经济 B.佃农经济 C庄园经济 D.商品经济4、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 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自然经济存在的需要 保护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 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A B C D5、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反映了A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官职互相制约C秦律严苛细密D丞相大权独揽6、“陛下”是古代臣子对帝王的尊称。“陛”本来指宫殿的台阶,后来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蔡邕独断卷上:“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 “陛下”称谓的由来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突出特征A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B专制皇权不容逾越C中央机关权力分化 D皇帝推崇君权神授7、在秦朝,采取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这对于政治决策的重大意义是A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 B安抚群臣,为君主效力C展现民主,体现君主关怀 D进行廷辩,显示大臣才能8、秦朝是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课堂上有4位同学对“中央集权”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其中哪位同学表述较准确A、皇权至高无上,实行个人独裁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C、嬴政自称始皇帝,实行王位世袭制 D、中央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9、秦朝时期,郡的监御史主要负责A收取赋税 B征发兵役 C管理军事 D监察郡守10、明清两代的皇室宗亲触犯国法,有宗人府按皇室家法处置。宗人府一度成为连皇帝也要礼敬三分的超然机构。它既管皇室人丁户籍,也管皇室祭祀礼仪,还包揽皇室的教育后勤,俨然一个独立的小政府。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明清时期的皇族犯法与民同罪 B宗人府是权力很大的政府机关C宗人府负责主持皇室的家族活动 D宗人府的法律地位一度高于皇帝11、“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这种观点A力主推行分封制B反对分封制 C主张实行郡国并行制D主张推行世袭制12、已故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A宗法制 B皇帝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13、学者指出:在西周分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妇科护理试题库及答案
- 了解考点分析纺织品设计师证书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行业数字营销的实施案例试题及答案
- 刺猬原理面试题及答案
- 广告设计师考试2024年操作技能试题及答案
- 助理广告师效果监测试题及答案解读
- 2024年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解读
- 宝安美术面试题及答案
- 2024广告设计师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品检验员技能提升措施试题及答案
- GB/T 1633-2000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
- GB/T 11032-2020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 煤矿爆破工培训
- 液化石油气安全标签
- 水车租赁合同范本(3篇)
- 空港新城特勤消防站施工组织设计
-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竞赛卷
- 2022山东历史高考答题卡word版
- 中医医院儿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 Q∕SY 1143-2008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要求
- 大地构造学派及其构造单元汇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