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第六单元测试.doc_第1页
初一语文第六单元测试.doc_第2页
初一语文第六单元测试.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测验题班别: 姓名: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17分)1 请在下面的三线格里给加点字注音,在田字格里填字完成词语。注意书写要正确、工整、美观。(4分)骇人听闻 澄澈 称职 掺和 寻m xun耀 lun生 x戏 2 请找出并订正错别字(2分)踉踉跄跄 塞翁失马 爱幕虚荣 精美绝纶蟒蟒榛榛 更胜一踌 悬崖峭壁 绵延不绝错别字改正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项是( ) (2分)A. 在课本剧皇帝的新装的表演过程中,看到小明那滑稽的表情,我们都忍俊不禁的笑起来了。B关于如何开展名著阅读,班长提出的建议真好,大家都随声附和。C在学校“星光大舞台”的才艺展示中,我们班获得了一等奖,这可真是骇人听闻。D“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A、为了防止不穿校服现象不再发生,学校加大了监管力度。B、通过南沙区第四届“书香文化节”活动的开展,大家对名著阅读有了更大的兴趣。C、能否按时完成作业,是衡量一个学生认真的关键。D、运动量的多少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5、请仔细斟酌,认真比较、联想,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 )(2分)爱心是,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一片冬日里的阳光。A B C D 6、名著常识。(5分)(1)伊索寓言是一部 ,相传伊索是欧洲古希腊人,擅长讲 。伊索寓言内容丰富,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 ,二是表现劳动人民经验和智慧的,三是 。(2)请分别写出我国四大名著及其作者.书名 作者 书名 作者 书名 作者 书名 作者 二、古诗文积累。(21分)7、默写(一)从下面选项中选择正确的两项:( )( )(2分)A: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星汉灿烂,若出其中。B: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C: 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D: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头之,乐亦在其中矣。E: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F: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二)、根据课文内容默写。(七选六,全做改前六题)(6分)(1)、莫言下岭便无难, 。(2)、 ,谁家新燕啄春泥。(3)、子曰:“博学而笃志, ,仁在其中矣。”(4)、 可以为师矣。(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6)、 ,沉醉不知归路。(7)、争渡,争渡, 。(三)、根据文意填空。(4分)(1)、观书有感中蕴含哲理,强调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的句子: , 。(2)、闻王昌林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3)、次北固山下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哲理的诗句是 , 。(4)、天净沙 秋思中抒发羁旅在外的游子浓重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8、解释下列词语。(5分)智子疑邻( ) 人皆吊之( ) 教然后知困 ( )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丁壮引弦而( ) 此独以跛之故( )(7)但知其一( ) (8)湮于沙上( )(9)可据理臆断欤 ( ) (10)教学相长( )9、诗歌鉴赏。(4分)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 。(2分)(2)请从修辞和情感的角度鉴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诗。(2分) 三、阅读与鉴赏( 22分)根据河中石兽的课文内容,完成1114题。(9分)(甲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乙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0、对下列句加点词的意思,用法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人皆吊之 近塞之人 B、马无故亡而入胡 暮果大亡其财 C、其子好骑 其反激之力 D、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此何遽不能为祸乎11、对文意理解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的“此何遽不能为祸乎?”说明父亲认为坏事一定能变成好事。 B、乙文僧人是从石性和沙性的角度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C、乙文讲学家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D、乙文老河兵是从石性、沙性和水的冲击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到河的上游去寻石兽。12、翻译下面句子。(3分)“此何遽不为福乎?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13、甲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请联系实际谈一谈(2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到1518题。(6分)请认真阅读皇帝的新装中的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的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起来。“上帝呀,你听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幅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14、 老百姓为什么都不说实话?你认为文章安排小孩子说出真话的用意是什么?(2分) 15、 文章划线句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皇帝为什么要摆出一幅更骄傲的神气?(2分) 16、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中的“实在”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923 题。(7分)鹰 和 鸡 克雷洛夫在一个夏天的早晨,一只老鹰怡然自得地飞登天空,往高处漫游,往发出闪光的地方飞行,接着,又从云层高处突然下降,落脚在低矮的鸡棚上,歇一歇它的“鸟中之王”的翅膀。你或许要说,鹰应该找个比较庄严堂皇的栖息的地方;然而,你知道,王者自有它们独特的“兴之所至”:说不定它有意要给可怜的鸡棚增光,说不定是找不到适合身份的歇息的地方 (又没有角状的橡树,又没有花岗石的悬崖)。得了,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鸟中之王就那么站在鸡棚上,一动也不动,除非是从这个换到那个,又从那个换到另一个鸡棚上。一只普普通通的鸡把这事看在眼里,它对它的同伴提出不服气的意见道: “老鹰凭什么让人那么尊敬它呢?它那飞行的样子呀,哎呀呀;当然罗,那就是它的本来面目嘛!这可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也能飞,也能躲在鸡棚上,一点不含糊。将来,我们可要放聪明点儿,不要把老鹰看得那么地位崇高了。它的腿比较短,它的眼晴比较小,它就跟其他的禽鸟一个样儿,而且,现在我们看明白了,它飞得跟我们一样低。被它的啰啰嗦嗦的话搅得烦了,鹰这样回答道:“你说得对,然而还有另外一面:鹰有时候的确飞得比鸡棚还要低,可是鸡啊,却从来不以一飞冲天闻名。”这则故事警示我们:.17、 读完这则寓言,鸡对它的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