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践体验中少先队员的责任感培养.doc_第1页
浅谈实践体验中少先队员的责任感培养.doc_第2页
浅谈实践体验中少先队员的责任感培养.doc_第3页
浅谈实践体验中少先队员的责任感培养.doc_第4页
浅谈实践体验中少先队员的责任感培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实践体验中少先队员的责任感培养 儿童责任感意识的产生,责任情感的陶冶,责任意志的锻炼,责任信念的确立,都离不开儿童真实的体验。 本文通过对培养少年儿童的自我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等几个案例的分析,阐明了少先队“体验教育”正是培养少年儿童责任感的一种有效载体。 第四次全国少代会鲜明地提出了“在实践中体验”的新思想。 所谓“体验教育”是一个组织和引导少年儿童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 少年儿童正处在成长发展的特别时期,由于人生阅历、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他们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较肤浅的层面,更多的是感性的、直观的、形象化的东西。 他们对事物缺乏理性的,本质的认识,也就导致了责任感的缺乏,这是现在少年儿童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而体验教育正是培养少先队员责任感的一个重要的教育载体。 通过亲身实践,引导少先队员在体验中加强对责任感的认识,在生活实践中去感悟生活,在亲身参与中领悟人生的真谛,从而内化为责任品质,外显为责任行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我们要大胆放手地让学生参与各项实践活动,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探究课题,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由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入手,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的特点。 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 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意识、主体意识、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发现自己、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和谐发展。 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尤其在小学阶段培养少年儿童的责任感显得尤为重要。 魏书生认为“真正的教育,应当是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使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克制。 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责任感的形成过程。 那次走进教室,看到卫生角纸篓外边有许多的纸屑,显然是学生没有将纸扔进纸篓,我皱起了眉头,随便指名旁边的一位学生说“把这些废纸捡起来,扔进纸篓!”没想到他却丢下一句“这不是我扔的”就走开了,我一愣,随即改口说“谁愿意帮老师把这些废纸捡起来?”说完自己先蹲下身子,捡起来,同学们也纷纷过来捡起了地上的纸屑,那位走开的小男孩又重新回过来了地面上一下子干净了。 我说谢谢大家,大家说“这本来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我们不应该把纸扔在纸篓外面。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自责起来,我肯定了大家的自责是出于一种责任感。 以后教室里地面上再也找不到纸屑了,到月底,久违了的“月卫生先进班”锦旗又挂上了班级墙上。 我让同学们谈为什么能获得锦旗,大家七嘴八舌因为我们不乱扔纸屑,做值日生负责任,看到地上有纸屑主动捡起来我乘机总结任何事情,我们只有尽职去做,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能把事情办好。 第二天一支卫生巡逻队成立了,巡逻队开展校园“你丢我捡”活动,所到之处,垃圾纸屑都“找到了家”,校园变得整洁又美丽。 当听到大家的夸奖时,队员们总是说“校园清洁是我的责任。 (摘自三 (1)班辅导员宣垚佳手记)体验,是少先队员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心理活动。 体验活动,强调的是少先队员的内化,这是体验教育的一大特点,它强调了队员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在开展体验活动时,我们要让学生们高高地喊出一句口号“从我做起!”当队员们面临一项任务、面临一个困难时,我们鼓励他们“从我做起”,负起个人责任,不要等待,而要先干起来。 这样不仅有助于队员独立精神和责任感的培养,而且有助于他们培养遇事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的自觉性,有助于培养队员的进取精神、科学态度、创新能力、奉献精神。 通过实践活动,队员们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认识和提高了责任意识,激发了责任情感,巩固了责任行为,实践体验活动也使我们体会到培养队员的责任感应从小处着手,鼓励他们负起个人责任。 这个学期我们班实行值日班长制,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当上值日班长。 我们班的同学都争着当值日班长,而我却不想当值日班长,因为当值日班长虽然威风,但要管同学们的课间文明、上课纪律和卫生值日工作,而且管理不当还会遭同学的报复,老师那儿也不好交差。 可今天偏偏轮到我当值日班长,我只好硬着头皮上任了。 上体育课时,我们班的“第一大皮鬼”黄伟和“抽筋鬼”赵孟岑见祝老师还没来便趁着这“大好时机”在操场上跑来跑去。 我见了连忙赶过去对他们说“不要玩了,快去排队!”可他们依旧“我行我素”,继续“疯玩”。 下午的语文课老师开会去了,让我们自己看书,我捧着书坐在讲台上。 同学们有的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聚在一起聊天,有的偷偷地吃零食,还有几个甚至爬到了桌子和椅子上。 我站在讲台上喊了半天,喉咙都快喊破了,可还是没使他们安静下来。 我又在黑板上记下了几个不认真的同学的名字,想杀鸡敬猴。 我大喝一声“我去告诉张老师了!”我故意装作真的去告诉张老师,走出大门在走廊上站了一会儿,然后又大步流星地走进教室,对同学们说“张老师说了,谁再吵,张老师下课就来找谁!”这一招可真灵,同学们一个个都端坐在位子上看书,谁也不敢吵了。 一天下来,我早已累得筋疲力尽,这个值日班长可真不是好当的,当值日班长真辛苦啊!是呀,只有人人心中有中队集体,才能把集体搞好。 (摘自四 (2)中队一队员日记)责任是人的根本,是一切道德的源泉。 正是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人的价值和尊严才得到了体现。 在中队推行值日中队长轮流制,给中队里的每一位队员锻炼的机会,使他们在当值日中队长时学会管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更重要的是在管理的过程中,培养队员们的责任感。 我们发现平时一些纪律松懈的队员在当值日中队长时,不仅做到了严格遵守纪律,而且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感,真正成为班级的小主人。 心理研究表明,个人在集体中所起作用越大,他和集体的关系也越牢固,集体对个人的影响也越有效。 本着“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人人会做事”的指导思想,我们改变以往单靠辅导员老师管理模式为自我管理模式,在集体中开展“四自”活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同学自己帮,自己的进步自己争。 在充分尊重、信任、理解、爱护学生的基础上,以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自尊需要,情感需要出发,开展了“我是中队小主人”体验实践活动,在中队集体中推行“一日小当家活动”和“班级事务承包责任制”,成立自管小组,营造“人人参政”的局面,让每一位队员都做一点事,都负一点“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实践体验中,使队员感受到集体中的精神生活,产生温暖感,归属感,从而自觉自愿地接受集体的价值规范和各种良好习惯,逐步改变着自己不负责任的各种表现,学着负责,并学会负责,从而树立起集体责任感。 我家里是个独生子,在家里妈妈什么活都不让我干,我想我也长大了,应该帮妈妈做一些家务劳动。 今天,爸爸.妈妈都上班去了。 我想今天我把家里收拾干净,妈妈.爸爸下班回来看见了多高兴呀。 我就开始干了起来。 我拿拖把把地拖干净,接着我又拿着抹布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的,然后我又把脏衣服放在池子里洗干净,全部家务干完了,正坐在沙发上休息只听门响了,爸爸.妈妈回来了,看见我把家里打扫干净,高兴极了。 这次家务劳动,真正体会到了爸爸、妈妈做家务劳动的辛苦。 (摘自五年级楼鑫钰同学日记)家庭是一个人步入社会的起点。 现在的队员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对于孩子在生活方面体贴入微,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正是家长对孩子这种“全方面的照顾”,导致了孩子责任感的缺乏。 我们学校在寒、暑假里开展了“今天我当家”、“假如我是爸爸妈妈”等活动,把当一天家长作为扮演的角色,低年级要求队员在家做爸妈的小帮手,房间,打扫卫生。 中年级的队员要求学会买菜,做饭,洗衣服。 高年级的队员则要求他们做一个星期的“家庭财政部长”,了解家里的财政收支情况,同时还要求学会照顾老人,邻里沟通等具体事务。 这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实践活动,让队员们体验到了爸爸妈妈的艰辛;同时学会了为父母排忧解难,学会生活自理,培养了“我爱我家”的家庭责任感。 一位特级教师要求学生在周末准备一条10斤重的沙袋捆在腰间,吃饭睡觉都不许取下,一定要坚持48小时。 到星期一时,教师叫大家谈感受,一个个都叫苦不迭,说腰酸,腿疼、累坏了、烦死了教师耐心地听完了学生的牢骚后,说道你们仅仅带了两天的沙袋就感到如此辛苦、劳累,你们可知道,当你们在母亲腹中,母亲辛辛苦苦累了10个月啊!再加上你们出生后,父母为你们长大成才又该付出多少心血呢?同学们为此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_摘自教书育人xx年第2期储开松刘桂平等)马克思认为,道德即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也是一种实践精神。 倘若人们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和口头说教,而没有进行相应的道德实践,那么教育就会费力不讨好。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背沙袋”这一体验活动中,同学们受到的教育是何等的深刻啊,爱父母、孝敬父母的情感尽在不言中。 从而使“我爱父母、我爱我家”的家庭责任感深深地嵌入孩子们的心田。 暑假期间,我和很多同学一起参加了一次“学当小交警”的社会实践。 现在回忆起那半个月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每天八点,我们穿着统一的制服,来到十字路口,顶着似火的骄阳或是倾盆的大雨,一站就是一个上午。 经过这半个月的磨练,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亲身体会到交警的不易。 从那以后,我一直中规中矩地遵守交通规则,再不违章给交警添麻烦了。 (摘自一学生手记)社会是一大课堂,我们的学生长大后一个人都要展翅飞向广阔的社会大世界。 社会是少先队活动的大舞台,帮助队员在社会中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从而获得一种体验,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项本领,使队员们生活于社会中,成长于社会中。 在高度科学技术化的今天和未来,责任和知识的关系越加密切,它要求人们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学校在寒暑假组织队员开展了“千名学生进社区”体验活动和感恩行动,到马路上当一回小交警,到商店当一回营业员;到医院当一回“医生”接触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了解各行各业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体验劳动的价值,也体验各种社会职业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提高队员的社会责任感、义务感,树立正确的知识价值观,提高队员的社会价值观。 走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的体验还可以培养健全美好的心灵。 大自然孕育了人类,人类离不开大自然。 让队员走向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也树立起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我们学校的队员们在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中,通过对环境,河流等污染情况的调查,了解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的破坏性影响,自觉当起了“环保小卫士”。 一个个环保小课题被提出来了,一个个创新体验活动活动搞起来了,如在给树木做个“名片”活动中,队员们通过“访”、“查”、“做”、“赏”,在闲暇游赏中了解树木的种类、属性、功能,以及内在的文化价值,不但获得生物学知识、文学常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而且增强了环保责任感。 中队还建起了中队环保网站,他们向社会呼吁请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妈妈!队员们也从大自然中体验了生命的可贵,更加珍爱生命,更加乐观积极地对待人生,实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