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学期家长会.ppt_第1页
五年级上学期家长会.ppt_第2页
五年级上学期家长会.ppt_第3页
五年级上学期家长会.ppt_第4页
五年级上学期家长会.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各位家长 主讲人 您的到来带给孩子的是鼓舞带给老师的是信心 一 五年级的变化 五年级是小学阶段中一个关键性的年级 在这个阶段 学生的身心和学习内容上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如果忽视了这个阶段的学习 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将会产生很严重的影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 我认为五年级主要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 心理方面 孩子长大了 也学会了思考 更学会了察言观色 喜欢的人 他愿意和你交流 不喜欢的人就会跟你对着干 而且有些事他会放在心里 不喜欢和老师 家长交流 如果你关心他了 重视他了 也许他高兴了就会把自己的心里话和你说说 不高兴就埋在心里 让你摸不透他的想法 这样就无法指导他的学习和生活 这阶段的孩子自尊心逐渐增强 所以各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把握好尺度 2 思想意识 思想从单纯走向复杂 也就是说想的事情多了 开始有自己的意向 自己有自己的打算和想法 也就是有些家长在说的 我的孩子很犟 不听我们家长的话了 但是他们的辨别力弱 不能把社会上的是是非非搞清楚 也不完全理解到底哪些事可以做 哪些事不能做 这也就需要家长经常给孩子一些指示和告诫 经常提醒他什么该做 什么不该做 以给他明确的方向 但在这方面需要的是大人的 口风 必须一致 不要爸爸妈妈这么说 爷爷奶奶却是那么说 这样孩子就更辨别不清楚了 3 学习内容 从五年级开始 孩子们的学习内容变了 低年级主要是一些非常基础的知识 只要孩子肯下功夫 一般不成问题 到了高年级 学习的知识由简单到复杂 从低年级的形象思维向高年级的抽象思维过渡 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础必须扎扎实实地掌握 4 学习难度 说到学习 在座的家长都深有体会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辅导了 在一二年级时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 回家以后 家长在家里帮助他们记记生字 背背课文 到考试的时候还是能考到比较满意的成绩 现在学习的内容难度加大了 各门功课的作业量相对多了 但也不至于说要写到晚上十一 二点 主要是学习方法改变了 学生的学习不应是一种被动学习 而应是一种主动学习 但我们的孩子 大多数都属于一种被动学习 甚至处于逃避学习的状态 比如 最明显地就是表现在作业上 这主要表现在低年级时是被动的接收性学习方法为主 老师教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很少有自己的主张和想法 那么现在进入五年级以后就不提倡这种做法了 学生应该是自己主动的去学习 是 我要学 而不是 要我学 5 成绩方面 虽然说一次考试成绩不能代表孩子的全部学业 但至少反映了孩子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况 在这里 我要提醒家长朋友正确对待分数 高年级 学生分数的波动还是相当大的 不能一看到孩子考得不好就冲孩子大发雷霆 甚至有家长在冲动之下对孩子大打出手 所以 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 我们家长不应该只盯着不如意的分数 不能光冲孩子发火和打骂 而应该耐心地 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一起分析错误的原因 帮助他弄懂意思 改正错误才是上策 请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 考试分数只是衡量学生学习的一个指标 而不是唯一指标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 学习过程的一些特点比分数更重要 因为以上改变 所以会出现一部分同学成绩越来越好 或者有明显进步 而有一部分同学出现惰性 怕辛苦 成绩没有起色 这一点务必引起家长们的足够重视 家长错误的想法 1 学习要靠自己 我上学的时候就没有人管小学那点知识有什么难的2 对教育孩子失去信心 我没办法 管不了这孩子了老师你来管吧 好孩子是管出来的 好成绩是练出来的 五年级试卷特点 五年级试卷基本上可分为 基础积累 阅读理解应用 习作表达 三大部分 除考察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外 还增加了一些开放性 实践性的考查 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以现行教材的教学内容为范围 做到 三重 1 重基础 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重能力 包括识字写字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 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 3 重创新 即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题目类型以传统题型为基本 适当增加一些考查学生 学 和教师 教 的新型尝试题 还有体现学生自主能力的题 让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的启示或感受 学生学习出现的问题 1 粗心大意现象屡教不改 对自己的错误不重视 2 自己的复习不够完备 语文基本功生字词比较薄弱 复习上没能找出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3 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很窄 阅读量太少 阅读面不够广泛 不能把平时阅读得到的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 4 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 概括能力比较差 需要加强引导 5 写作能力比较差 不能够把自己生活中的真实的感悟写到作文中来 对句子的炼造不够准确 很多平实的语言 使作文表达不够流畅生动 如何学好语文 一 落实基础 1 夯实拼音 字词 争取不丢分 尤其是多音字 辨别平翘舌 前后鼻音 边鼻音 语文园地中词语盘点的词语 2 古诗词 歇后语 名言警句 日积月累中的 必须背诵 默写 3 各种词语 包括近义词 反义词 四字词语 成语等 各种句型 反问句改陈述句 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等 要掌握 4 课文内容要熟记 要求背诵的必须要能背 能填空或默写 以上这些基础知识主要是通过平时预习 朗读 做练习册 抄写 听写 默写完成 还要靠家长落实 让孩子一一过关 二 阅读理解 1 加强词句理解训练 注重理解的准确性 2 培养孩子综合概括的能力 3 加强孩子语言组织能力训练 力求准确精练 4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会孩子灵活答题 强化阅读训练 提高阅读能力 从平时测验来看 阅读题的得分率是比较低的 说明了孩子阅读的能力还不强 需要加强训练 阅读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孩子的独立阅读能力 因此 要在阅读教学中让孩子在读中理解 读中体验 读中感悟 不断增强阅读能力 三 习作方面 1 平时应注重培养孩子观察生活的能力 积累素材的习惯 为习作准备充足的材料 2 注重从语言积累和语言训练两方面入手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教给孩子习作方法习作技巧 包括审题 立意 选材 过度结尾 谋篇布局等方面 4 将习作与阅读 习作与生活联系起来 注重生活作文 把关于生活的感悟内化成为作文的审美力量 提高孩子习作水平 五年级作文 字数 400字以上 能过印象关 书写必须工整 无错别字 3 语句通顺 主题鲜明 内容具体 会用写作方法 开头段 开门见山 结尾段 首尾呼应 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 能用上过渡句 用上对比或衬托的方法 会引用格言 警句 歇后语 谚语 诗句 必须进行细节描写 写人事时 必须恰当运用上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活动描写中的细节描写方法 写景时 能进行动态的细节描写或静态的细节描写 能恰当选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方法 比喻 拟人 排比 反问 设问 夸张 家长应注意的问题 1 关心孩子的心理 疏导鼓励信心 2 关心孩子的学习 每天检查作业及时鼓励 3 关心孩子的身体 休息营养锻炼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 招数一 身教重于言传 教育无他 榜样而已 招数二 斥责 要有的放矢 批评要达到效果 很重要的原则是 弄明白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和批评要解决什么问题 自己看不惯的就批评 甚至数罪并罚 常常会让孩子挨了批评还不知道为什么 为此 在批评孩子时一定要有的放矢 为什么孩子不愿与父母交流 父母的话都不愿听 为什么孩子屡教不改 有些家长不关心孩子学习方法是否科学 学习是否有效率 或者是否适合孩子 而是只关心结果 有的甚至在孩子取得了好成绩时 还不断地提醒孩子还有不足 这个错误不该犯 那个错误不应该 结果 让孩子对自己没了信心 甚至是把父母的期望内化成自己的学习压力 在面对考试时 更多的不是去想如何提高复习效率 而是担心不能实现父母的期望 不能有好的出息 结果可想而知 招数三 重结果更重过程 招数四 保持一致 始终如一 家长有空的时候 能够注意到孩子的问题 但是自己工作忙碌了 或者情绪不好时 就懒得理孩子了 这种状况常常使孩子感觉到教育只是满足大人的需要 此外 目前许多孩子教育中还受到祖辈的影响 父母与上辈的教育观点不一致 常让孩子有机可乘 最终影响到教育效果 招数五 分解目标 逐步实施 无论是培养习惯 改正缺点 还是实现目标 都必须是可以操作的 所谓 操作 的含义就是孩子知道第一步该干什么 第二步该干什么 如果对孩子的要求只是一个理论上成立的计划 那么就无法指望孩子能够如你所愿 招数六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真正怜惜孩子的家长 一定允许孩子有失误的时候 并且在孩子失误时抱有强烈的同情心而不是简单的训斥 如果能和孩子站在一起面对失误而不是站在对立面批评 即使孩子考砸了 他也会主动告诉你 因为这时候他非常需要有人分忧 能分忧的家长一定有权威 也一定能让孩子更加珍惜父母给予的这份自由 爱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付诸的行动往往起着关键性作用 孩子的积极性往往反映出家长的积极性 成才的孩子常常是在家长的激励下成长起来的 相反 家长如果对孩子采取压制 甚至歧视态度 往往会扼杀了孩子的聪明才智 应该表扬就及时表扬 口头表扬一点不逊于物质奖励 而且往往效果更好 招数七 会爱孩子 记得我以前一位学生家长与我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时 他不断诉说孩子的种种缺点 学习不认真 没有耐心 太粗心 做题很马虎 成绩总是上不去 不肯听父母的话 总之 在他的眼里 孩子一无是处 正在成长过程中 孩子就像一杯没有倒满的水 我们不能总看到 一半是空的 重要的是要看到已有一半的水 不能因为孩子一两次考试成绩上不去就全盘否定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不了解孩子 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 思维 兴趣 爱好 才能 天赋 倾向 就谈不上教育 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为一个好孩子的欲望 家庭教育就应该让孩子找到 我是好孩子 的感觉 事实上 我们要对有缺点的孩子多一些宽容与赏识 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 帮助孩子分析落后的原因 提出应对的策略 你一定会发现 那只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多 当然 仅仅停留于看到孩子的 另一半 缺点 是不够的 那样做不但不能促使孩子进步 反而会滋生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 尽管表扬和鼓励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有效手段 但并不是在任何场合 任何时候都奏效的 灵丹妙药 在看到孩子的 另一半 的基础上适时 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才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 添加剂 也只有真正看到孩子的另一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