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磐石《新闻战线》大众传播媒体对少数XX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研究 ——以贵州省为例.doc_第1页
韦磐石《新闻战线》大众传播媒体对少数XX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研究 ——以贵州省为例.doc_第2页
韦磐石《新闻战线》大众传播媒体对少数XX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研究 ——以贵州省为例.doc_第3页
韦磐石《新闻战线》大众传播媒体对少数XX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研究 ——以贵州省为例.doc_第4页
韦磐石《新闻战线》大众传播媒体对少数XX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研究 ——以贵州省为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韦磐石新闻战线大众传播媒体对少数XX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研究 以贵州省为例 大众传播媒体对少数民族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研究以贵州省为例发新闻战线结合找个期刊的方向修改文章,字符控制在4000以内。 摘要采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SWBS-CC20)作为研究工具,选取贵州省少数民族居民2000人进行问卷调查。 贵州省少数民族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存在民族差异和收入差异。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主观幸福感有缓慢上升的趋势,但个人收入状况对主观幸福感有微弱的影响。 关键词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少数民族居民 一、引言幸福感是评估个人生活质量高低的一种综合性心理指标,公民幸福感更是衡量社会和谐的晴雨表。 经济增长和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心理学对于财富数量与幸福感之间关系的研究曾经得出一些独特的结论当一个国家的收入水平处在较低水平时,人们的收入数量与幸福感之间的相关度非常紧密,但是一旦超过了这种水平线,这种相关性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这种幸福与收入相悖的现象被称为Easterlin悖论或幸福鸿沟(Happiness Gap)。 目前,幸福感进而也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实践课题,但以内地山区少数民族居民为对象的研究较为少见。 贵州省分布54个民族,少数民族常住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的36.11%1。 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少数民族居民的衣、食、住、行、文化教育和物质生活的许多方面,均有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同时,少数民族的民族素质、心理特点以及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与生活方式也受到了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冲击。 所以,研究贵州省少数民族居民的幸福感状况以及幸福感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和抽样方法研究以贵州省内17岁以上的少数民族居民为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和简单随机抽取方法在贵州省范围内选取2000个家庭入户调查,并使用生日法确定最终的调查对象,采用留置问卷和面谈两种方式进行调查。 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37份。 其中男性居民1015人,女性居民795人,27人性别不详;18-25岁居民543人,26-35岁居民382人,36-45岁居民467人,46-55岁居民228人,56-65岁居民125人,66岁以上居民84人,9人年龄不详;苗族居民413人,布依族居民441人,土家族居民303人,侗族居民249人,彝族居民238人,其他少数民族居民共170人,23人民族不详;农村或乡村居民1193人,城镇或城市居民638人,6人居住地不详。 (二)研究工具和统计方法研究采用邢占军编制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SWBS-CC20)作为调查工具,研究中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6。 调查问卷数据运用SPSS11.5软件进行录入,主要进行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 三、研究结果(一)少数民族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总体状况贵州省少数民族居民在主观幸福感总量表及各分量表上的得分情况,如表1所示。 结果显示,少数民族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总分的平均数是为78.82(SD=11.30),其中最低分为39分,最高分为116分,得分情况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进一步T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少数民族居民只有在知足充裕和心理健康分量表上差异显著(p0.01),在主观幸福感总分和其他分量表上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表1贵州省少数民族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变量N MSD MinMax幸福感总分151678.8211.3039116知足充裕体验18006.822.37212社会信心体验17988.752.04212心态平衡体验17857.442.35212成长进步体验18168.921.98212目标价值体验18038.342.55212自我接受体验17908.551.81312身体健康体验17627.302.39212心理健康体验17877.012.24212人际适应体验17897.452.29212家庭氛围体验17698.242.04212(二)少数民族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民族差异对不同民族的居民主观幸福感作方差分析,如表2所示。 结果表明,不同民族的少数民族居民在主观幸福感总分和十个分量表上的得分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 采用LSD事后检验技术进一步考察发现,苗族、侗族的少数民族居民主观幸福感得分较高,土家族、彝族、布依族和其他民族的主观幸福感得分较低。 表2贵州省少数民族居民幸福感的的民族差异变量苗族布依族土家族侗族彝族其他民族F值Sig幸福感总分81.311.275.010.978.410.984.310.477.29.678.612.124.920.000知足充裕体验7.02.56.72.46.92.46.42.37.12.17.02.43.440.004社会信心体验9.11.98.42.28.62.29.21.88.81.98.42.17.420.000心态平衡体验7.72.36.72.37.52.48.22.07.42.47.62.414.730.000成长进步体验9.31.78.22.39.11.89.41.89.21.78.62.117.520.000目标价值体验8.72.57.82.58.02.69.42.38.12.48.22.615.210.000自我接受体验8.71.68.61.88.52.08.61.98.41.88.21.92.360.038身体健康体验7.82.36.62.47.32.48.12.46.82.17.52.417.660.000心理健康体验7.02.26.92.36.62.37.92.06.92.27.02.29.880.000人际适应体验7.52.27.02.27.62.18.32.37.12.37.62.412.460.000家庭氛围体验8.62.18.21.98.11.98.42.37.92.08.22.14.310.001(三)少数民族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收入差异对不同收入的居民主观幸福感作方差分析。 结果显示,各收入群体居民除了在心态平衡体验、心理健康体验和人际适应体验等三个分量表上的得分无显著性差异外,在其他分量表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个人收入1万元以上的居民在主观幸福感总分和各分量表上的得分均高于个人收入1万元以下群体的居民,其中2千元以下收入群体的居民在主观幸福感总分和各分量表上的得分最低。 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表3贵州省少数民族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的收入差异变量无收入2千以下2千-5千5千-1万1万-3万3万-5万5-10万10万以上F值幸福感总分79.111.575.812.778.110.278.89.580.510.881.711.680.313.682.213.15.39*知足充裕体验6.62.46.42.47.12.36.72.26.82.47.22.27.22.78.13.14.59*社会信心体验8.52.18.32.28.81.99.01.99.11.99.41.79.12.38.562.17.80*心态平衡体验7.672.37.32.47.42.37.32.37.52.47.42.47.62.97.92.60.76成长进步体验9.11.98.12.48.71.89.11.69.31.79.61.79.21.89.42.013.81*目标价值体验8.02.67.92.58.42.68.62.48.92.58.52.68.62.88.23.24.54*自我接受体验8.51.98.41.98.41.78.51.68.71.78.91.78.72.19.01.82.09*身体健康体验7.82.56.82.47.22.27.12.37.52.57.52.47.42.46.92.84.72*心理健康体验7.02.47.02.27.02.06.82.17.22.37.02.37.22.37.22.60.51人际适应体验7.52.57.32.47.42.27.32.07.42.27.72.38.22.58.42.51.83家庭氛围体验8.22.18.12.38.12.08.71.88.41.98.31.87.92.27.72.42.78*注*P0.05,*P0.01 四、讨论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贵州省少数民族居民主观幸福感总分的平均数是为78.82(SD=11.30),得分情况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研究将这一研究结果与采用同一研究工具的其他研究结果相比较。 结果发现,贵州省少数民族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普遍高于国内学者邢占军在xx年至xx年间对沿海某省居民所做的主观幸福感调查数据3,但又普遍低于国内学者马皑对全国城乡居民所做的主观幸福感抽样调查数据4。 从研究的结果来看,要提升少数民族居民的幸福感水平,需要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并促进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民众,进一步改善民生。 贵州省少数民族居民在主观幸福感分量表上得分最高的前三位依次为成长进步体验、社会信心体验和自我接受体验;低分最低的后三位依次为知足充裕体验、心理健康体验和身体健康体验。 结果表明,贵州省少数民族居民对于自身发展进步较为满意、能够积极地面对生活并经常感受到自己在生活中取得的进步,对自身较为肯定和自信,同时对社会的发展也充满信心;但对于目前所拥有的客观物质条件并不满意,会因经济条件而感受到某种压力,同时对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也不满意,会因一些疾病而感到苦恼。 不同民族的少数民族居民在主观幸福感总分和十个分量表上的得分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其中侗族和苗族的少数民族居民主观幸福感得分较高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本次侗族和苗族调查取样人数最多的地区,而该地区则是贵州省内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最好的区域之一,旅游经济发展迅速、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生活于其中的少数民族居民幸福感自然较高。 不同收入群体的少数民族居民在主观幸福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从主观幸福感总分的得分情况来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主观幸福感水平有缓慢上升的趋势。 但在主观幸福感各分量表上,这种随收入提高而幸福感提升的趋势并不明显,尤其是1万元以上的各收入群体居民更是如此。 这一研究结果与国内外多数研究成果比较吻合5,即在某种收入水平以上,个人收入状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比较微弱。 2千元以下收入群体的居民在主观幸福感总分和各分量表上的得分最低,这种结果表明,低收入的确会影响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和物质需求,进而会降低个人的幸福感。 研究同时也发现,无收入群体的居民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得分并非最低。 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增强少数民族居民在主观幸福感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贵州省xx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stats./tj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