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电渗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doc_第1页
4.10电渗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doc_第2页
4.10电渗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doc_第3页
4.10电渗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施工工艺标准 QB-CNCEC J010410-2004电渗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标准(QB-CNCEC JO10410-2004)1 适用范围在渗透系数小于0.1m/d的粉质粘土中降水施工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本施工工艺标准。2 施工准备2.1 主要使用材料及要求2.1.1 井点管:用直径3855mm钢管,长57m,下端1.01.8m的同直径钻有10mm梅花形孔(6排)的滤管,外缠8号铁丝、间距20mm,外包尼龙窗纱二层,棕皮三层,缠10号铁丝,间距40mm。2.1.2 连接管:用直径3855mm的胶皮管、塑料透明管或钢管,每个管上宜装设阀门,以便检查井点。2.1.3 集水总管:用直径75127mm的钢管分节连接,每节长4m,每隔0.81.6m设一个连接井点管的接头。2.1.4 滤料:中、粒砂,含泥量小于3%。2.2 主要工机具2.2.1 阳极宜选用直径5075mm钢管(或直径2025mm的钢筋)。2.2.2 电动钻机:选用75mm或76.2mm的旋叶式电动钻机。2.2.3 配套机具设备2.2.3.1 当采用轻型井点时,机具设备同“12轻型井点降水”一节相关规定。2.2.3.2 当采用喷射井点时,机具设备同“13喷射井点降水”一节相关规定。2.3 作业条件2.3.1 具有施工所需资料,主要资料包括:施工场地平面图、水文地质勘察资料、基坑的设计资料等。2.3.2 确定基坑放坡系数、井点布置、数量、观测井位置、泵房位置等。2.3.3 井点设备、动力、水源及必要的材料准备完毕。2.3.4 排水沟开挖(或接排水管),附近建筑物的标高观测及防止附近建筑物沉降措施的实施。2.3.5 夜间施工作业时,施工场地应安装照明设施,在基坑(槽)上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安全标志。2.4 作业人员2.4.1 现场所有作业人员在入场前须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2.4.2 电器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2.4.3 钳工、运转工:已经过技术培训,并接受了施工技术交底。3 施工工艺3.1 工艺流程放线定位铺设总管冲孔或钻孔安装井点管、填砂滤料用弯联管将井点管与总管接通阳极管(钢筋)埋设阴、阳极接线井点运行井点、阳极管(钢筋)拆除拆除测量观测井中地下水位变化3.2 操作工艺3.2.1 井点布置与埋设3.2.1.1 井点管的构造、布置、埋设与轻型井点管(或喷射井点管)相同。3.2.1.2 阳极用直径5075mm或直径2025mm钢筋,以与井点管同等数量埋设在井点管内侧,成平行交错排列。3.2.1.3 阴阳极的距离:(1)采用轻型井点时,为0.81.0m;(2)采用喷射井点时,为1.21.5m。3.2.1.4 阳极管(钢筋)的埋设,采用75mm旋叶式电动钻机成孔埋设。3.2.1.5 阳极外露0.20.4m,入土深度比井点管深0.5m,以保证水位能降到所要求的深度。3.2.1.6 阴、阳极的数量相同,分别用电线连接成通路,并分别接到直流发电机或直流电焊机的相应电极上。3.2.2 井点运行3.2.2.1 井点运行同轻型井点降水(或喷射井点降水);3.2.2.2 电渗井点降水运行时,工作电压不大于60V,土中通电时的电流密度宜为0.51.0A/m2。3.2.2.3 直流电采用间歇通电流法,每通电24h,停电23h,然后再通电,如此循环。 3.2.3 井点拆除3.2.3.1 地下建筑物竣工,并进行回填、夯实至地下水位线以上时,方可拆除井点系统。3.2.3.2 拔出井点管、阳极钢管(钢筋)可借助于倒链或杠杆式起重机。所留孔洞,下部用砂,上部12m用粘土填实。4 质量标准4.1 一般项目4.1.1 排水沟坡度: 检查要求:允许值为0.10.2。检查方法:目测,沟内不积水,沟内排水畅通。4.1.2 井管(点)垂直度:检查要求:允许值为1%以内。检查方法:插管时目测。4.1.3 井管(总)间距: 检查要求:与设计相比小于等于150%。 检查方法:用钢尺量。4.1.4 井管(点)插入深度: 检查要求:与设计相比小于等于200mm。 检查方法:现场测量(水准仪)。 4.1.5 过滤砂砾填灌: 检查要求:与计算值相比小于等于5mm。 检查方法:检查回填料用量。4.1.6 井点真空度:检查要求:轻型井点:真空度大于60Kpa;喷射井点:真空度大于93Kpa。 检查方法:观察真空度表。4.1.7 电渗井点阴阳极距离4.1.8 检查要求:轻型井点:80100mm;喷射井点:120150mm。 检查方法:用钢尺量。4.2 特殊工艺、关键控制点等的控制方法特殊工艺、关键控制点等的控制方法序号特殊或关键点主 要 控 制 方 法1冲孔深度与阴极相对应:采用轻型井点时,比滤管底低0.5m;采用喷射井点时,比滤管底低1.0m2阳极入土深度比井点管滤管低深0.5m;用水准仪测量3电极上端涂一层沥青除锈、涂漆符合防腐刷油规范4间歇通电直流电每通电24h,停电23h,如此循环5附近建筑物标高观测保证建筑物附近水位差在0.5m以内;定期进行标高测量、比较,必要时采用“回罐”技术6抽水设备连续运转不得因停电使渗水冲坏边坡,甚至淤积基坑(槽);采用双路供电系统,或采用发电机组7水位控制水位要降低到基底以下0.5m,方能进行地下施工;从观测井测量水位 8井点拆除隐蔽工程施工到地下水位线以上;水准仪测量控制4.3 质量记录4.3.1 降、排水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4.3.2 施工日志和每天观测井中水位记录4.3.3 机械台班运转记录4.3.4 降水与排水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5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5.0.1 采用轻型井点时,与“12轻型井点降水”一节中有关规定相同。采用喷射井点时,与“13喷射井点降水”一节中有关规定相同。5.0.2 降低水位过程应对电压、电流密度、耗电量及预设观测孔水位等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6 成品保护6.0.1 井点成孔后,应立即下井点管并填入滤料,以防塌孔。不能及时下井点管时,孔口应盖盖板,防止物件掉入井孔内。6.0.2 井点管埋设后,管口立即插上吸引胶管,以防异物掉入管内堵塞。6.0.3 井点使用应保证连续抽水,并设备用电源,以避免泥渣沉淀淤管及水位回升。7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7.1 施工过程危害辨识及控制措施施工过程危害辨识及控制措施序号作业活动危险源控 制 措 施1电路控制临时用电不规范安装合格的漏电保护器,有良好的接地保护;电器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检查电缆外观情况2安装、拆除井点物体打击实行封闭施工,对无关人员不允许进入现场;树立警示标志;三宝四口,日常检查3井点运行机械设备状态不佳填写带入现场的设备清单;检查设备出厂或检修、试运转记录;检查现场设备实际情况4安拆井点起重操作人员持有效证件;现场作业统一指挥;封闭区域、控制出入人员;严禁起重臂下站人注:表中内容仅供参考,现场应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辩识。7.2 环境因素辨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