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doc_第1页
如何提升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doc_第2页
如何提升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doc_第3页
如何提升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doc_第4页
如何提升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提升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毛易中心学校:李金初 很多初中历史教师感叹,现在历史不好教、难教。我认为教师要教好历史,让学生学好历史,关键在于学生是否有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开始,是成功的秘诀。只有让学生感兴趣才会有高度的热情,才会积极主动去学习。 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历史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而且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重知识,不重趣味,不加以积极诱导,那么学生就感觉到历史课枯燥无味,引不起任何共鸣。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在多年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有了点滴体会,下面谈一谈自己几点肤浅看法。 一、 导入激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导入语的效用在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缩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导入语中产生疑问,形成一种渴求有关知识的心理。导入语设计的巧妙,会引发学生急切的求知心理,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根据教材,精心设计导入语。比如在学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时,引用法国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描述:“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个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铁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教师介绍或用课件展示上述文字,让学生初步了解圆明园是这样一个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由此导入新课。这样就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灵活创设情境,造成悬念,激发学生对要学内容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引入最佳的学习境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授课激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堂成功的历史课,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进而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活跃的状态,这样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以知激趣,适当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在教学中如能适当补充形象具体的名人轶事、历史故事、历史小常识等,既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适当给学生补充一些历史资料。如在讲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仑这个人物时,极盛时期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控制了欧洲很多国家和地区,体现了拿破仑卓越的军事才能,当时很多人非常崇拜拿破仑,以至于到他手下当一名士兵都是感到很荣幸的事情。一个瑞典人非常钦佩拿破仑,后来他终于成为了拿破仑的一名士兵。一次拿破仑检阅队伍时,战友们提醒瑞典人,伟人也许会问你几个问题,这个瑞典人非常焦急,他听不懂拿破仑所提的问题呀!一个战友说:“拿破仑总是按同样的顺序问三个同样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多大了”,第二个问题是:“你在我的部队多久了?”第三个问题是:“你是否参加过我两次大战的一个?”瑞典人按顺序背下了这三个问题的答案:“23岁”。“3年了”。“都是的”。检阅那天,拿破仑站在队伍前面用满意的目光望着士兵们。那瑞典人一动不动地站着,只有嘴唇在轻轻地动。拿破仑一眼就看见了他,走到他面前,开始问他问题,遗憾的是这次拿破仑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你在我部队里多久了”,“23岁”,“你今年多大了”,“三年了”。瑞典人的回答既让拿破仑吃惊又生气,于是吼道,“是你疯了,还是我疯了”,“都是的”,瑞典人自豪的回答。听后学生大笑,这样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生加深了对拿破仑的印象,而这些轶事又颇受学生欢迎。2、以疑诱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能忽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很多,如学生课堂表演、讨论、师生互问、学生中互相答疑等。学贵有疑,有疑才有所思,有思必有所得。在教学中设置疑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时能活跃课堂气氛。如讲到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时,设问学生,假如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加上问号,让学生用史实说明,学生便陷入了思索之中,然后便纷纷说出一些自己的见解。这些设疑,如石落平潭,开启学生思维。3、以境动情,运用形象生动的课堂语言。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工具,丰富的语言有启发性和情感色彩。而历史本身是有根有据、丰富生动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这一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再现历史场面,就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让学生感知历史,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如在讲甲午战争时,我用生动、激昂的语言讲述黄海海战,学生们听后群情激愤,既被爱国官兵的英雄壮举所感动,又对清政府的腐败切齿痛恨。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4、情景再现,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人的认知是从感性开始的,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恰当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再现历史情景,打破时空界限,缩短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因此,在课堂上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有利于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如在讲红军长征时,可以播放一段长征的录像。在讲抗日战争时,可以播放国歌等。这样通过直观教学手段代替教师的讲读,可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说,多媒体使历史走近了学生,使历史课不是枯燥的理论和呆板的讲授。 总之,兴趣是引导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