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联通 DSL 工程设计规范 1 中国联通中国联通中国联通中国联通中国联通中国联通 DSLDSLDSLDSLDSLDSL 工程设计规范工程设计规范工程设计规范工程设计规范工程设计规范工程设计规范 试行 试行 试行 试行 试行 试行 中国联通 发布 中国联通 DSL 工程设计规范 2 前前 言言 本规范是根据中国联通集团公司的发展需要 结合中国联通 宽带升级提速 建设原 则 光进铜退 发展策略和宽带接入网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编制的 用于规范和指导中 国联通DSL网络 主要包括ADSL ADSL2 和VDSL2 的规划 设计等工作 本标准由中国联通网络建设部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联通网络建设部 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者 王晓东 仝长杰 中国联通拥有本文件的版权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中国联通授权许可不得向任何第三 方泄漏本文件的内容 中国联通 DSL 工程设计规范 1 目目 录录 1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1 2引用标准引用标准 1 3缩略语缩略语 2 4名词术语释义名词术语释义 3 5DSL 网络结构网络结构 3 5 1DSL 接入网网络结构 3 5 2DSLAM 设备的上联 4 6技术要求技术要求 4 6 1SNI 和 UNI 接口要求 4 6 2DSLAM 设备要求 5 7设计原则设计原则 7 8DSL 系统技术要求系统技术要求 8 9网管系统要求网管系统要求 8 9 1网络管理总体要求 8 9 2网管系统管理对象 8 9 3设备的可管理性要求 8 9 4网管系统设计 9 10设备安装设计设备安装设计 10 10 1机房平面布局与设备排列 10 10 2DSLAM 设备安装要求 10 10 3布线要求与线缆选择 10 10 4电源系统 11 11用户线要求用户线要求 11 中国联通 DSL 工程设计规范 2 11 1用户线技术要求 11 11 2新建用户线设计原则 13 11 3用户线建设 13 11 4电缆交接设备的安装 14 12网络资源配置网络资源配置 15 12 1VLAN 划分原则 15 12 2IP 地址规划原则 16 12 3用户业务认证方式 16 12 4QOS 实现方式 16 1313环境条件环境条件 16 中国联通 DSL 工程设计规范 1 1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1 1 1本规范主要规定了基于 DSL 技术的宽带接入网系统架构 综合布线 DSLAM 设备配置 要求和网管设计等内容 其它与施工和验收相关内容由 中国联通 DSL 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进行 规定 对于采用 PON FTTCab DSL 建设方式 其 ONU 以下的综合布线在本规范中进行规定 OLT ODN 和 ONU 的设计由 中国联通 EPON 工程设计规范 进行规定 1 1 2本规范适用于中国联通各分公司采用 DSL 方式进行的家庭客户的宽带接入网建设 适 用于 DSL 宽带接入网新建工程的规划 设计工作 对于采用 MSAG 等设备提供 DSL 接入方式也可以 参照本规范相关内容 1 1 3由于 ATM 内核 DSLAM 设备 包括采用以太网上联的 ATM 内核 DSLAM 设备已经停止建设 因此本规范仅针对 IP 内核的 DSLAM 设备的建设 1 1 4本规范与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有矛盾时 应以国家标准和规范为准 如执行本规范个 别条文有困难时 应提出充分理由并经主管部门审批 2引用标准引用标准 YD T 1323 2004接入网技术要求 不对称数字用户线 ADSL YD T 1314 2004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 甚高速数字用户线 VDSL YD T1055 2005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 不对称数字用户线 ADSL YD T1348 2005接入网技术要求 不对称数字用户线 ADSL 自动测试系统 YD T1187 2006ADSL VDSL 分离器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YD T1665 2007数字用户线路 DSL 网络接口管理接口技术要求 YD T1705 2007接入网技术要求 数字用户线 DSL 系统承载话音 VoDSL YD T1706 2007接入网技术要求 数字用户线 DSL 系统承载宽带业务 YD T 1953 2009接入网技术要求 EPON GPON 系统承载多业务 YD T 1128 2001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 补充件 1 YD T 1292 2003基于 H 248 的媒体网关控制协议 YDN 065 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 ITU T Y 1291 2004 分组网络支持 QoS 的结构框架 ITU T Y 1730 2004 以太网 OAM 功能需求 IEEE 802 2001局域网和城域网的 IEEE 标准 概况和架构 IEEE 802 1D 2004局域网和城域网的 IEEE 标准 媒体访问控制网桥 IEEE 802 1Q 2005局域网和城域网的 IEEE 标准 虚拟局域网协议 IEEE 802 1ad局域网和城域网的 IEEE 标准 虚拟局域网协议 增补文件 4 提供 商网桥 中国联通 DSL 工程设计规范 2 IEEE 802 3 2005信息技术 系统间通信和信息交换 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 第 3 部分 CSMA CD 接入方式和物理层规范 增补文件 用于用户接入 网的媒质接入控制参数 物理层和管理参数 GB 50311 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YD T 926 1 2001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总规范 中国联通集团 2009 27 号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发展指导意见 原中国网通 2008 年 9 月中国网通光接入网络技术解决方案 FTTB C 和 FTTCab 部分 原中国网通 2007 204 号中国网通接入网及光进铜退建设指导意见 3缩略语缩略语 下列符号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 BRAS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 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用户线 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 FEFast Ethernet快速以太网 FTTBFiber To The Building光纤到大楼 FTTCFiber To The Curb光纤到路边 FTTCabFiber toThe Cabinet光纤到交接箱 FTTOFiber to The Office光纤到办公室 FTTVFiber to The Village光纤到村 FTTZFiber to The Zone光纤到小区 GEGigabits Ethernet千兆位以太网 HG Home Gateway 家庭网关 HGUHome Gateway Unit家庭网关单元 IADIntegrated Access Device综合接入设备 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 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 ODN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光分配网络 OLTOptical Line Terminal光线路终端 ONUOptical Network Unit光网络单元 OSIOpen Source Initiative开放系统互联 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网络 POTSPlain Old Telephone Service传统电话业务 中国联通 DSL 工程设计规范 3 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共交换电话网 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 SNIService Node Interface业务节点接口 SRService Router业务路由器 STBSet Top Box机顶盒 TETerminal Equipment终端设备 UNIUser Network Interface用户网络接口 VLANVirtual Local Access Network虚拟局域网 4名词术语释义名词术语释义 1 ATM DSLAM 指ADSL汇聚子层采用ATM方式 并具有ATM交叉连接功能 但不具有 ATM与Ethernet IP互相转换功能及基于数据包处理的汇聚功能 SNI采用ATM接口的ADSL局端设 备 2 IP DSLAM 指ADSL汇聚子层采用ATM方式 并具有ATM与Ethernet IP互相转换功能及 基于数据包处理的汇聚功能 SNI至少采用Ethernet接口的ADSL局端设备 3 ATM内核DSLAM ATM内核则是采用ATM交换结构 ATM承载层的终结在上行接口板 集中实现 ATM内核DSLAM可以采用以太网上行 4 IP内核DSLAM IP内核的实质是指DSLAM采用以太网交换结构 在ADSL接口板上终结 ATM承载层 5 虚拟局域网 Virtual Local Access Network VLAN功能指通过桥接的局域网内活跃拓 扑中工作站的划分 各VLAN使用VID VLAN标识符 区分 各个VLAN是原桥接的局域网的一个 子集 6 链路聚合 Link Aggregration 多链路聚合是指在逻辑上将多条独立的链路作为一条单 独链路使用 以此获得灵活的高带宽以及链路冗余 7 ONU DSL接口 设备 配置DSL接口提供宽带接入的ONU设备 可选配置POTS口 5DSL 网络结构网络结构 5 1DSL 接入网网络结构接入网网络结构 5 1 1DSL 系统由局端单元 用户端单元 分离器和管理单元组成 DSL 接入网的网络结构 如图 5 1 所示 5 1 2对于局端单元 通过以太网接口与城域网相连 并提供 DSL 线路调制 解调制 ATM 复用 解复用 Ethernet IP 与 ATM 封装 解封装功能 以及二层或三层交换功能 DSL 用户端单元 中国联通 DSL 工程设计规范 4 可以作为独立设备与 CPE CPN 相连 管理单元可以以带外方式或带内方式对 DSL 设备进行管理 分 离器可隔离 POTS ISDN 频带信号和 DSL 频带信号 使得在同一对双绞线上可同时传输 POTS ISDN 业 务数据并使其互不影响 5 1 3PON DSL 是 FTTCab 的一种主要建设方式 由 ONU 出线和双绞线布线系统配合 采用 双绞线入户的方式实现用户的接入 PON DSL 方式和普通 DSL 方式都可以配合家庭网关设备为客户 提供语音 宽带数据服务等多种业务的综合接入 管理单元 DSL局端单元分离器分离器 DSL Modem或 DSL上行家庭 网关 用户端设备 SNI UNI Z接口 接PSTN或接入网远 端设备接口 U CU R 线路口 图 5 1 DSL 系统组成示意图 5 2DSLAM 设备的上联设备的上联 5 2 1在 DSL 系统中 DSLAM 设备上联设备应与本地网的其它接入设备一致 通常上联二层 汇聚交换机 对流量大或有特殊要求的 DSLAM 设备可以直接上联至 BRAS SR 5 2 2DSLAM 设备在业务量较大或客户有特殊需求的情况下 应采用双链路或多路链路上联 至二层汇聚交换机 多条链路应采用链路聚合方式 在光缆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可采用不同的光缆 路由 5 2 3在不能光纤直接上联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 MSTP 或者 WDM 系统进行承载 实现 DSLAM 设备的上联 5 2 4DSLAM 设备上联二层汇聚交换机应采用 FE 或 GE 接口 DSLAM 内置 分离器 分离器 DSL Modem或 DSL上行家庭 网关 用户端设备 二层汇聚交换 机 Z接口 接PSTN或接入网远 端设备接口 铜缆 光纤 BRAS SR 图 5 2 DSLAM 设备上联示意图 6技术要求技术要求 6 1SNI 和和 UNI 接口要求接口要求 6 1 1DSLAM 设备一般为 GE 接口 100Base FX 10 100BASE T 接口和 PON 接口 中国联通 DSL 工程设计规范 5 6 1 2网络接口要求 GE 接口可以是1000BASE LX 1000BASE SX 1000BASE CX 和1000BASE T接口中的一 种或多种 各种接口类型均应符合IEEE 802 3 2005 的规定 100BASE FX接口应符合IEEE 802 3u 2005 的规定 10 100BASE T接口应符合IEEE 802 3 2005 的规定 PON接口的要求参照 中国联通EPON工程设计规范 的相关规定 6 1 3DSL 接口 同时提供语音和DSL接入的ADSL接口应符合G 992 1的标准 只提供DSL接入的ADSL接口应符合G 992 2的标准 同时提供语音和DSL接入的ADSL2接口应符合G 992 3的标准 只提供DSL接入的ADSL2接口应符合G 992 4的标准 ADSL2 接口应符合G 992 5的标准 VDSL接口应符合G 993 1的标准 VDSL2接口应符合G 993 2的标准 6 1 4其它接口 1 本地维护管理的接口 Console口 2 远程集中维护管理的带外接口 100BASE T 3 远程集中维护管理的网络侧带内接口 6 2DSLAM 设备要求设备要求 6 2 1设备尺寸 机房内安装的 DSLAM 设备必须适合于安装在 19 英寸标准机架上 对于在楼道或设备间安装的 DSLAM 设备应采用适合安装方式的尺寸 6 2 2冗余保护 DSLAM 设备的核心部件支持冗余保护和备份 可以支持用户端口的冗余保护和热备份功能 DSLAM 设备主控模块实现冗余热备份 电源实现冗余备份 6 2 3用户端口绑定 DSLAM 设备应支持 PPPoE 和 DHCP Option82 并且用户上报物理端口信息的格式定义应符合 原 QB CNC 08 001 2005 中国网通 ADSL 用户端口识别应用技术要求 v1 0 中的要求 6 2 4 VLAN 功能 DSLAM 设备支持 IEEE 802 1Q 协议 支持按照 DSL 的端口和业务类型 PVC 划分 VLAN 可选 支持按照 MAC 地址划分 VLAN DSLAM 设备支持 VLAN 标记 去标记 VLAN 透传 VLAN 转换 VLAN 优 先级标记 VLAN 过滤等功能 DSLAM 设备至少同时支持 4000 个可配置的 VLAN 上联接口 VLAN ID 的范围是 1 4094 中国联通 DSL 工程设计规范 6 DSLAM 设备网络侧接口支持 VLAN Trunk 功能 6 2 5VLAN Stacking 功能 DSLAM 支持符合 IEEE 802 1ad 标准的 VLAN Stacking 功能 VLAN Stacking 以太网帧的外层 TPID 参数应可配置 支持针对 CVLAN ID CVLAN 优先级标签或端口进行外层 VLAN ID 标记 6 2 6设备具备以下 QoS 机制要求 1 设备应支持基于物理端口 PVC VLAN SVLAN IEEE 802 1D 优先级标签 原 IEEE802 1p Ethernet 类型 例如 PPPoE IPoE 等 IP 地址等信息进行流分类 设备应能根据 流分类 实现对流的限速 优先级标记等功能 2 设备网络侧每个端口应支持 4 个优先级队列以上 用户侧每个端口应支持 4 个优先级队 列 两边队列的调度算法单独定义 3 应支持严格优先级队列调度 SP 可选支持 WFQ WRR 调度算法 4 设备应支持 IEEE 802 1D 优先级标签 可选支持 IP ToS 和 DSCP 优先级标签 不同优先 级的数据流应进入相对应的优先级队列 5 设备端口应具有强制修改数据包优先级标签的功能 对未加标签的数据包应具有添加缺 省优先级标签的功能 6 2 7组播功能要求 1 DSLAM 设备必须支持 IGMP v2 协议 必须支持 IGMP Snooping 协议及 IGMP Proxy 协议 DSLAM 设备采用支持 IGMP Proxy 功能的设备 2 设备必须支持跨 VLAN 的组播 3 DSLAM 支持组播组的快速加入和离开 6 2 8自动测试的技术要求 1 DSLAM 设备需具有自动测试功能 其功能应符合 YD T 1348 2005 接入网技术要求 不 对称数字用户线 ADSL 自动测试系统 的要求 2 对有测试功能的 DSLAM 设备应具备测试总线以及内置抓线矩阵或可放置在同一机架中的 准内置抓线矩阵 提供自动抓线功能 6 2 9安全性要求 1 DSLAM 设备必须支持用户端口隔离 2 DSLAM 设备应支持 MAC 地址与物理端口绑定功能 IP 地址与物理端口绑定功能 3 DSLAM 设备应支持基于端口的用户 MAC 地址数量限制的功能 限制的 MAC 地址数量应可 灵活配置 4 应支持用户侧端口的基于源和目的 MAC 地址的黑名单和白名单功能 5 支持 MAC 地址数量限制 5 应支持对广播 组播 单播的过滤和抑制 6 应支持基于用户端口的 IGMP DHCP 等协议数据包的抑制功能 中国联通 DSL 工程设计规范 7 7 可选支持基于 MAC 地址 VLAN IP 地址的访问控制列表 ACL 9 支持防止 MAC 地址欺骗机制 6 2 10可靠性 系统的无故障工作时间 MTBF 应大于 17520 小时 更换模块或设备所需的系统故障恢复时间 应小于 1 小时 7设计原则设计原则 7 1 1工程设计应以用户需求和用户分布情况为基础 结合驻地网建设情况以及业务网发展 情况选用合适的接入方式 7 1 2DSL 网络的建设既要满足近期用户的需求 又要考虑今后用户增加和用户需要引入新 业务时系统扩容和系统升级的需求 7 1 3城市新建居民小区原则上光纤到楼 根据业务需求和驻地网资源状况 如驻地网采用 双绞线布线 应采用 FTTB DSL 模式 新建区域应实现语音和数据的综合接入 语音宜采用软交换 方式 7 1 4城市新建区域在楼内无法选取接入节点或 ONU 在楼内安装困难的情况下 采用 FTTCab P2P PON DSL 的方式进行建设 在用户规模大于 300 线的情况下 应采用 P2P DSL 方式 进行建设 小于 300 线的情况下 应采用 PON DSL 的方式进行建设 采用 PON DSL 方式 应采用机 框插板式设备 设备容量一般应大于 128 线 7 1 5DSL 主要采用 ADSL2 方式 新建接入节点到用户的铜缆长度应控制在 500 米以内 对 部分上下行带宽具有较高要求的区域 在接入距离满足要求的情况下 一般应小于 300 米 可以 采用 VDSL2 方式进行建设 7 1 6城市改造区域 对于用户侧无综合布线 采用双绞线接入 且宽带用户数量小于 300 户的情况下 采用 PON DSL 方式进行改造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优先采用 FTTB PON DSL 的方 式进行改造 楼内设备安装困难的 可以采用 FTTCab 的改造方式 7 1 7农村地区原则上停止主干铜缆的建设 新建接入铜缆距离原则上应小于 1 5km 7 1 8农村地区新建光缆网应实现光缆敷设到行政村 主要通过 FTTCab PON ADSL2 或 P2P ADSL2 方式提供宽带接入 对于同时提供语音和宽带的地区 可以采用综合接入设备提供业 务 对于宽带用户数较多 中期用户大于 300 户 的行政村可以采用点到点光纤的方式进行建设 对于宽带用户数较少 中期用户小于 300 户 的行政村或自然村 应结合村落分布和光缆路由 优 先选择基于 PON 的建设方式 对于新建宽带覆盖区域 应同时考虑语音和宽带的接入 7 1 9对既有语音 宽带业务质量差 带宽不满足业务需求的农村地区 应大力推进光进铜 退 通过光纤到行政村 部署综合接入设备 提高语音 宽带业务质量 对既有语音质量良好且容 量充足 但宽带业务质量差 带宽不满足需求的区域 也可通过光纤覆盖 采取宽带接入点下移的 方式 中国联通 DSL 工程设计规范 8 8DSL 系统技术要求系统技术要求 8 1 1吞吐量 当 DSL 系统承载以太网 IP 业务时 在 64Byte 到 1518Byte 之间的任意以太网包长能做到线速 转发 8 1 2传输时延 当 DSL 系统承载以太网 IP 业务时 在业务流量不超过该系统吞吐量的 90 的情况下 传输时 延应小于 1ms 8 1 3丢包率 当 DSL 系统承载以太网 IP 业务时 在特定流量下 吞吐量的 90 的以太网业务的丢包率应 为 0 8 1 4长期丢包率 当 DSL 系统承载以太网 IP 业务时 在特定流量下 吞吐量的 90 的以太网业务的长期 24 小时 丢包率应为 0 9网管系统要求网管系统要求 9 1网络管理总体要求网络管理总体要求 9 1 1DSLAM 的操作维护管理功能应支持对 DSLAM 的配置 故障 性能和安全管理 9 1 2DSLAM 网络管理功能应支持 SNMP 协议 即 DSLAM 与 EMS 系统之间的通信应采用标准 的 SNMP 协议 实现相关的管理功能 9 2网管系统管理对象网管系统管理对象 9 2 1设备资源 DSLAM 设备 9 2 2业务资源 上网业务 语音业务等 9 2 3配置管理 DSLAM 设备配置信息的功能 包括 VLAN 等业务相关信息 网管数据与资 源系统的数据同步 网管系统与资源系统的通路保持正常 DSLAM 应实现自动抓线功能 9 2 4性能数据 通过历史数据记录 可以提供网络参数的日报 周报及月报 支持数据的 对比分析 9 3设备的可管理性要求设备的可管理性要求 9 3 1协议的支持要求 DSLAM 设备支持通过 SNMP CLI 等技术对其进行管理 中国联通 DSL 工程设计规范 9 DSLAM 设备支持 TACACS 协议 以便设备远程访问的集中鉴权管理 9 3 2设备管理方式要求 远程管理 网络设备支持远程管理 本地管理 本地用户通过终端登陆设备并进行相应权限内的控制操作 9 3 3安全管理要求 DSLAM 设备通过日志文件记录设备工作状态 管理操作记录等 支持以下几种日志 访问日志 用户操作日志 包括登录记录 管理配置操作记录等 安全日志 包括状态防火墙日志 防 DoS 日志 NAT 日志等外部攻击记录 告警信息记录等 系统状态日志 设备必须支持标准的 syslog 日志记录 日志文件采用 TXT 文本文件格式 日 志文件本地保存 且掉电不丢失 设备必须支持日志文件上传至指定网管服务器 支持日志文件本 地下载 9 3 4配置文件 设备配置文件允许本地管理用户的上传升级和下载备份 设备配置文件允许通过远程管理系统进行在线升级和下载备份操作 9 4网管系统设计网管系统设计 9 4 1网管系统由 DSLAM 网元管理系统 EMS 远程操作终端 X 终端 和本地维护终端 LCT 组成 1 DSLAM EMS 实现对 DSL 系统的配置管理 故障管理 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 对于采用 PON DSL 方式建设的 DSL 网络 由 PON 系统网管对 ONU 内置的 DSLAM 进行统一管理和业务配置 DSLAM EMS 一般以本地网为单位集中设置 2 X 终端由 EMS 授权 具有部分 EMS 功能 一般以区县为单位设置 3 LCT 主要用于 DSLAM 系统设备安装初始化 但作为辅助管理设备 也可对 DSLAM 设备 进行日常维护管理 9 4 2EMS 管理系统一般采用带内方式 通过 IP 城域网实现与 DSLAM 设备的通信 9 4 3网元管理系统的保护 1 网元管理系统的数据通道保护 在网元连接至EMS的传输通道阻断时 EMS应能通 过第二通道获取被管理的网元信息 2 EMS支持数据库备份 恢复和拷贝功能 网管系统应配置外围存储器 可以以手动 或者自动的方式将指定的网管数据备份到外围存储器中 外围存储器可以包括磁盘 磁带 数据库 等 9 4 4管理系统应向集中维护管理的方向发展 EMS 宜配置北向接口 北向接口的具体要求 见 中国联通接入网网元网管系统北向接口功能要求 试行 的相关规定 中国联通 DSL 工程设计规范 10 10 设备安装设计设备安装设计 10 1机房平面布局与设备排列机房平面布局与设备排列 1 应近 远期结合 既要考虑便于维护又要考虑适于远期向光纤到户演进的要求 2 DSLAM的安装位置应首先考虑与MDF之间的布线距离最短 便于走线 其次考虑和 其它设备及ODF之间的布线距离最短 便于走线 3 应便于维护 施工和扩容 4 有利于提高机房面积利用率 5 适当考虑机房的整齐和美观 10 2 DSLAM 设备安装要求设备安装要求 10 2 1DSLAM 设备在满足距离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安装在端局 模块局 小区交接间 楼道 户外通信机柜等地点 应优选管线资源丰富 机房条件较好的现有机房 也可以根据情况新建机房 10 2 2根据工程情况设备安装可采用上走线或下走线方式 新建机房应采用上走线方式 10 2 3机房内走线架或走线槽可按区域安装 其高度应根据设备高度设计 机房走线架的安 装方式应满足 YD T 5026 2005 通信机房铁架安装设计规范 的相关技术要求 10 2 4机架的安装必须进行抗震加固 其加固方式应符合 YD 5059 2005 电信设备安装抗 震设计规范 中的相关要求 10 2 5FTTB 的安装要求 1 DSLAM应设置在弱电间或楼层综合布线间 2 设备的安装空间应保持封闭 并考虑防盗措施 10 2 6FTTCab 的安装要求 1 应优先采用现有交接间或小区机房的方式 2 在小区内无法选取合适机房的情况下 可采用设置户外通信机柜方式 3 户外通信机柜位置应首先考虑现有电缆交接箱的位置 可以根据情况替换现有电缆交接箱 或在现有电缆交接箱附近设立 10 3布线要求与线缆选择布线要求与线缆选择 10 3 1机房交流电源线 直流电源线 通信线应按不同路由分开布放 通信电缆与电力电缆 相互之间距离应 50mm 10 3 2布线距离要求尽量短而整齐 且应考虑不影响今后扩容时设备的安装及线缆布放 中国联通 DSL 工程设计规范 11 10 3 3软光纤应尽量沿专用的槽道布放 与其他通信线共槽道或走线架布放时应采取保护措 施 10 3 4应避免跨机房布放软光纤 机房之间有光纤连接需求时应采用联络光缆 10 3 5告警信号线宜选用音频塑料线 10 4电源系统电源系统 10 4 1电源要求 DSLAM的电源要求 DSLAM采用直流或交流供电方式 根据使用环境 采用a 或者b 方式 a 直流电压及其波动范围要求 标称电压 48V 电压波动 在直流输入端子处测试的 48V电压允许变化范围为 57V 40V b 交流电压及其波动范围要求 交流电压单相90 264V 频率50Hz 5 线电压波形畸变率小于5 10 4 2绝缘电阻 设备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50M 10 4 3设备接地要求 1 局端接地电阻 设备的接地电阻应 3 2 有源用户端接地电阻 设备的接地电阻应 5 3 无源用户端接地电阻 设备的接地电阻应 10 10 4 4过压 过流保护 设备应安装过压 过流保护器 设备的过压 过流保护应符合YD T 1082 2000对模拟雷电冲 击 电力线感应 电力线接触等指标的要求 11 用户线要求用户线要求 11 1用户线技术要求用户线技术要求 11 1 1用于 DSL 业务的用户线必须采用双绞线 不得采用平行线代替双绞线 11 1 2用户线直流环路电阻 用户线路每公里直流环路电阻值 0 32mm线径的直流环路电阻为470 km 0 4mm线径的直流 环路电阻为290 km 0 5mm线径的直流环路电阻为190 km 用户线路导线的直流环路电阻应不大于1 1k 11 1 3绝缘电阻 中国联通 DSL 工程设计规范 12 a线对地和b线对地的绝缘电阻大于5M 11 1 4线路工作电容 线对a b线间电容不大于150nF 特殊情况最大也不能超过200nF a线对地电容 b线对地电容 的差值不大于5 11 1 5串音 电缆的近端串音防卫度应大于50dB 远端串音防卫度则为近端串音防卫度加上线路衰减值 11 1 6线路传输衰减 线路的衰减与距离成正比 双绞线的线径越粗 衰减越小 传输距离越远 1 YD322 96规定的常温下各种线径电缆线对的每公里衰减值 dB km 如下表所示 频 率 kHz 线径 mm 4060801201503001024 0 3211 413 0114 3815 1216 8018 1333 50 0 48 299 3410 0510 8712 1014 7827 30 0 55 996 857 067 779 0012 1822 50 2 为保证开通DSL业务 需要定义一些频率点的最大衰减值 如果实际线路在某个频率点的 衰减值大于这个最大衰减值 DSL业务的开通将无法保证 频点的最大衰减值如下表所示 频 率 kHz 60150300400500600 最大衰减值 dB 374952606772 当对应子带的载波频率的线路衰减大于70dB时 基本已不能再承载信息了 3 0 4mm和0 32mm线径线路不同长度的上 下行连接速率的典型参考值如下表所示 0 4mm 线径线路长度 m 10001500200025003000 Dwn6 1446 1444 9283 1682 048 最大连接速率 Kbps Up640640640608576 Dwn1827364348 线路衰减 dB Up1218243036 0 32mm 线径线路长度 m 10001500200025003000 Dwn6 1445 4084 0961 920816 最大连接速率 Kbps Up640640616576528 Dwn2233425056 线路衰减 dB Up1421283542 以上仅为线路质量良好情况下的参考数据 仅作为工程设计时设备部署参考 11 1 7空闲信道噪声 空闲信道噪声应不大于 55dBm 即相当于平均噪声功率谱密度不大于 115dBm Hz 11 1 8线路阻抗 线路特征阻抗与ADSL设备端口阻抗不匹配 或者线路中不同线径双绞线连接时阻抗不连续 中国联通 DSL 工程设计规范 13 则会引起阻抗不匹配 产生信号反射 反射信号会造成信号能量的损失及在线路中产生额外的干扰 从而影响线路的稳定 线路的标称特征阻抗为100 误差不大于10 11 1 9纵向平衡度 纵向平衡度是用来衡量线路纵向平衡性能 即线路对地不平衡 线路对地不平衡可能引起线对 的两线间存在对地电势差 在两线间形成电势回路 产生回路电流 从而导致额外的干扰 另外 由于电势回路的存在 会在线路周围形成电磁场 造成大量外界干扰耦合到线路中 影响正常通信 所以纵向平衡衰耗在线路用于高速数据传输时是衡量线路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于ADSL业务 在26kHz 1104kHz范围 纵向转换损耗不小于50dB 在特殊情况下允许大于 40dB 11 2新建用户线设计原则新建用户线设计原则 11 2 1用户线工程设计 电缆 光缆 各种连接电缆 跳线 以及配线设备等所有硬件设施 的选用均应符合 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YD5137 2005 等标准的各项规定 11 2 2配线电缆 连接硬件 跳线 连接线等的类别应相匹配 11 2 3用户驻地网的光缆宜选用单模光纤光缆 11 3用户线建设用户线建设 11 3 1传输指标 1 用户电缆电路环路电阻限值用户电缆线路环路电阻不宜大于1100 馈电电流不应小 于18mA 2 用户线路杂音由于热杂音和线对间串音在用户线上引起的杂音 在话机端测量应不超 过100pw 3 用户电缆线路的串音衰减同一配线点的两对用户线之间 对于800Hz的串音衰减应不 小于70dB 11 3 2电气防护 接地及防火 1 线缆进入建筑物内部时 其金属护套或金属件均应有良好的接地 并应有过压保 护和过流保护措施 2 线缆应满足建筑物防火等级对材料提出的耐火要求 在易燃的区域和大楼竖井内 布放电缆或光缆 应采用阻燃的电缆和光缆 11 3 3用户电缆线径选择 用户电缆线径应同时满足传输损耗分配和交换设备的用户环路电阻限值要求 线径品种宜简化 基本线径为0 4mm 中国联通 DSL 工程设计规范 14 11 3 4缆线的接续与终接 1 电缆芯线接续应保证在电缆使用年限内和正常工作条件下 保持接头电阻稳定接续牢 固 其接续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根据电缆结构 电缆容量 敷设方式 接续质量和效率 接续器材 价格等综合考虑 择优选用 2 电缆芯线接续采用接线模块或接线子卡接方式 接线子的型号及技术指标应符合原邮电部 标准YD334 1987 市内通信电缆接线子 的规定 接线子的规格应能满足芯线接续形式的要求 2 全塑电缆接头套管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根据电缆结构 电缆容量 敷设方式 人孔规格 环境条件以及套管价格等综合考虑 择 优选用 2 接头套管与电缆接合部位的材质必须与塑料电缆护套的材质相容 以保证封闭质量 3 接头套管的型号及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 接头套管的规格应能满足电缆接续形式的要 求 4 填充型电缆必须选用可充人填充物的套管 5 采用充气维护的非填充型电缆必须选用耐气压型的套管 6 自承式架空电缆接头套管应能包容吊线与电缆 7 具有重复使用性能的接头套管 在技术经济合理时应优先选用 3 缆线终接的一般要求如下 1 缆线在终接前 必须核对缆线标识内容是否正确 2 缆线终接处必须牢固 接触良好 3 对绞电缆与插接件连接应认准线号 线位色标 不得颠倒和错接 4 对绞电缆芯线终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终接时 每对对绞线应保持扭纹状态 扭绞松开长度不应大于0 13m 对绞线在与8位模块式通 用插座相连时 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 屏蔽对绞电缆的屏蔽层与接插件终接处屏蔽罩必 须可靠接触 缆线屏蔽层应与接插件屏蔽罩360 圆周接触 接触长度不宜小于0 1m 5 光缆芯线终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采用光纤连接盒对光纤进行连接 保护 在连接盒中光纤的弯曲半径应符合安装工艺要求 2 光纤熔接处应加以保护和固定 3 光纤连接盒面板应有标志 4 光纤连接损耗值 应符合 本地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 的相关规定 6 各类跳线的终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各类跳线缆线和接插件间接触应良好 接线无误 标志齐全 跳线选用类型应符合系统要 求 中国联通 DSL 工程设计规范 15 2 各类跳线长度应符合相关要求 一般对绞电缆跳线不应超过5m 光缆跳线不应超过10m 11 4电缆交接设备的安装电缆交接设备的安装 11 4 1交接设备的安装方式应根据线路状况和环境条件选定 且满足下列要求 1 具备下列条件时可设落地式交接箱 1 进入交接箱主干电缆在600对 交接箱容量在1200对以上 2 地理条件安全平整 环境相对稳定 3 有建手孔和交接箱基座的条件并能与管道人孔沟通 4 接入交接箱的主干电缆和配线电缆为管道式或埋式 2 具备下列条件时可设架空式交接箱 1 接入交接箱的配线电缆为架空方式 2 郊区 工矿区等建筑物稀少的地区 3 不具备安装落地式交接箱的条件 3 交接设备也可安装在建筑物内 11 4 2室外落地式交接箱应采用混凝土底座 底座与人 手 孔间应采用管道连通 不得采 用通道连通 底座与管道 箱体间应有密封防潮措施 11 4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9158-2025集装及站用压缩氢气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
- 足球场、体育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 防汛知识培训评价课件
- 无抵押房屋租赁协议书7篇
- 投诉调解协议书5篇
-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部队安全保卫知识培训课件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数学试卷(含部分答案)
- 边防军人血性的课件
- 边塞诗歌三首课件
- 更换钢板施工方案
- 家政三方合同协议范本
-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与应对
- 动物医院运营课件
- 《思想道德与法治》(23版):第一章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 2025年半月谈材料试题及答案
- DB37-T 5310-2025《城镇排水管渠养护维修服务规范》
- 2024年广东广州中考满分作文《那个教会我说谢谢的人》
- 当前中小学科创教育的现状分析
- 代加工洗涤合同范例
- 如何预防动物伤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