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高考题选编.doc_第1页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高考题选编.doc_第2页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高考题选编.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2013浙江文综,27,4分)漫画所蕴含的哲理有()任何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物质原因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人的欲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如影随形 A.B.C.D.2.(2013福建文综,35,4分)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思考。有学者这样写道: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前,这些观念就会紧随并支持你们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后,它们便会拉着你们向前如果你们逆着时代观念而行,它们就将推翻你们对此,正确的理解是()正确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时代观念的变化发展时代观念的反作用体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A. B. C. D.3.(2013山东文综,25,4分)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4.(2013江苏单科,18,2分)近十年来,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下图所示的这一变化有利于()解决市场调节失灵问题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优化政府管理,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A.B.C.D.5.(2013课标,21,4分)201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唯物史观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顺应群众期盼、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的重要形式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举措以宣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为根本目的A.B.C.D.6.(2013江苏单科,32,2分)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借鉴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A.B.C.D.7.(2013课标,22,4分)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从唯物史观看,尊重劳动和劳动群众是因为()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劳动贡献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程度的根本尺度劳动群众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创造历史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A.B.C.D.8.(2013课标,22,4分)有人把一块美玉献给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说:“我把玉给工匠看了,他们认为是宝物,所以才献给你。”子罕回答:“你把玉当作宝,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给我,那么你失去了玉,我失去了不贪的德,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子罕拒玉的历史典故包含的哲学道理有()事物的价值是变化的,因为其属性和功能具有不确定性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人们的立场和需要不同,其价值选择就不同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A.B.C.D.9.(2013江苏单科,25,2分)转基因食品今天已经非常普遍,支持者认为它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但是世界上也有一些人和民间组织对此持激烈的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大自然有其自身的法则,人为地改变生物的基因将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影响。从中可见()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世界观是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指导价值判断与人认识事物的角度有关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A.B.C.D.10.(2013浙江文综,28,4分)社会发展犹如列车前行,需要正能量的驱动,而正能量的积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微贡献”。这告诉我们()A.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条件B.社会是个人组成的社会,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的付出C.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对社会和人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D.只有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自我价值11、土地的有效利用和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2010年某市农民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民耕地保护协会”。他们举办“耕地保护论坛”,积极宣传国家节约、集约用地政策;主动监督和协助处理违法用地行为;主动整治废旧建筑,建设休闲健身场所,改善居住环境。他们发挥集体智慧,既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又保护了耕地,成为耕地的“第一守护人”。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分析农民群众为何能够成为耕地的“第一守护人”。(10分)【思维过程】本题属于“阐释类”主观题,意在检测考生的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型试题的一般方法是演绎逻辑思维方法组织答案,即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其具体要领是知识在前,材料在后。具体来说,首先要回答,社会历史主体的相关知识,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次,要运用此知识,从农民维护自身权益,党和政府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三方面入手分析即可。【参考答案】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