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ppt_第1页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ppt_第2页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ppt_第3页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ppt_第4页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感染微生物学检测 前言 随着现代化医学科学的发展 诊断和治疗手法不断提高 新技术 新疗法不断推陈出新 导管 插管 内镜等侵袭性操作不断增加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等 使医院感染在当前世界各国的医院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并呈日益增多的趋势 前言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当今医疗机构面临的重大挑战 关系到医疗质量和病人的安全 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突出的公共卫生课题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现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 受到国内外医院管理者和广大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医院感染的定义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分类 1 内源性感染 自身感染 指免疫机能低下病人由自身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 即病人在发生医院感染之前已是病原携带者 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引起自身感染 2 外源性感染 指由环境或他人处 病人 带菌者 工作人员 探视者 陪护者 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 环境感染由污染的环境 空气 水 医疗用具及其他物品造成的感染 如手术室空气污染造成病人术后切口感染 注射器灭菌不严格引起的乙型肝炎流行等 医院感染监测内容 医院空气微生物学监测 物体表面微生物学监测 消毒剂微生物学监测 医务人员手微生物学监测 灭菌效果生物监测 医疗器械消毒效果监测 医疗用水的微生物学检测 空气微生物医院学监测 采样时间 消毒后操作前1 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 洁净系统自净后 操作前2 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 消毒 通风换气后 操作前3 怀疑空气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 监测方法 沉降法重力沉降 平板沉降法 浮游菌测定法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法离心式空气微生物采样法洗刷式空气微生物采样法过滤空气微生物采样法温差空气微生物采样法静电或冲击空气微生物采样法 未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 平板暴露法采 室内面积 30m2设内 外 中对角线3点内 外点距离墙壁1m处室内面积 30m2设四角及中央共5点四角距离墙壁1m处 室内面积 30m2 室内面积 30m2 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 1 平板暴露法2 空气采样器法参照GB50333 201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手术区 手术台及其周围的区域 级手术室 手术区百级 周围千级 手术台两侧边至少各外推0 9m 两端至少各外推0 4m后 包括手术台 的区域 级手术室 手术区千级 周围万级 手术台两侧边至少各外推0 6m 两端至少各外推0 4m后 包括手术台 的区域 级手术室 手术区万级 周围十万级 手术台四边至少各外推0 4m后 包括手术台 的区域 级手术室 三十万级 不分手术区和周边区 洁净手术区平板暴露法布点示意图 局部百级周围千级设置13点 局部千级周围万级设置9点 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设置7点 局部十万级周围三十万级设置5点 操作方法 将平皿 直径9cm 放置在采样点处采样高度距离地面80 150c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 扣放于平板旁 正确操作 错误操作 放置时间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 类环境暴露15min 类环境暴露5min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暴露30min 采样后盖好平皿盖子记录科室 房间 采样人 采样时间将平皿倒置放于托盘内 附化验单 采样平皿尽快送至实验室培养若怀疑与医院感染有关时进行目标微生物检测 正确放置方法 错误放置方法 平板暴露法采样注意事项 采样前关闭门窗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分钟后采样布点应尽量避开高效送风口正下方放置培养皿时应从最里面的房间或房间的最里面开始布点依次向外 最后人员撤出收集培养皿时从最外面的房间或房间的最外面开始 最先布的点最后收 对采样人员的要求 着无菌的工作服 戴口罩 帽子操作前洗手或手卫生所带物品清洁后方可带入手臂及头部不可越过打开的培养皿上方行动及放置动作要轻尽量减少对空气流动状态的影响每次采样人员不得超过2人 医院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的监测 采样时间 消毒后1 消毒处理后2 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 采样方法 5cm 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蘸有0 03mol L磷酸盐缓冲液 PBS 或生理盐水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擦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 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 被采表面 100cm2 取全部面积被采样表面 100cm2 取100cm2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投入装有10ml无菌检测用洗脱液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采样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采样液应含有相应中和剂 记录 检验申请单 科室房间 何种物体表面 何种消毒剂采样人采样时间采样结束后送至实验室 合格标准 类区域 细菌菌落总数 5cfu cm2 类区域 细菌菌落总数 10cfu cm2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 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消毒液染菌量监测 采样方法 用无菌注射器吸取消毒液1ml加入9ml相应中和剂中充分振荡混匀注明科室 何种消毒剂 开启日期 批号 采样人以及采样日期采样结束后送至实验室 中和剂 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用普通营养肉汤中和 含氯 碘和过氧化物消毒剂用0 1 硫代硫酸钠中和剂 洗必泰 季铵盐类消毒剂用含0 3 吐温80和0 3 卵磷脂中和剂 醛类消毒剂用含0 3 甘氨酸中和剂 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消毒剂可在中和剂中加入吐温80至3 合格标准 灭菌剂染菌量0cfu ml皮肤黏膜消毒剂染菌 10cfu ml消毒剂染菌量 100cfu ml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相关时进行目标微生物检测 医务人员手卫生效果的监测遵循WS T31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行业标准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采样时间 手卫生后接触病人或诊疗操作之前 采样方法 棉拭子法被检人员五指并拢用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棉拭子在双手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尖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的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的部分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液的试管中化验单书写 将科室 采样地点 被采人 采样人以及采样时间填写清楚 送至细菌室即可 采样步骤用棉拭子蘸取相应中和剂 双手的屈指面 从指跟到指端 往返涂擦2次 同时转动棉签 将手接触的部分折断 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试管中 合格标准 卫生手消毒 细菌菌落总数 10cfu cm2外科手消毒 细菌菌落总数 5cfu cm2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生物监测 监测时间 每周一次指示菌株 嗜热脂肪芽胞杆菌 ATCC7953或SSIK31株 培养基 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 若指示菌片中的细菌未被杀灭可分解培养基中的葡萄糖产酸使指示剂溴甲酚紫 由原来的紫色变成黄色 对照管为黄色灭菌合格仍为淡蓝色灭菌不合格为黄色 结果判断灭菌合格 检测管培养阴性阳性对照管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管培养阴性灭菌不合格 检测管培养阳性阳性对照管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管培养阴性 将常规生物监测包放在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同时设阴 阳性对照灭菌周期完成后立即将生物指示剂取出将灭菌方法 锅次 灭菌员 器械的去向以及灭菌时间填写清楚送细菌室 医疗器械消毒效果监测 高度危险性医疗器械 进入正常无菌组织 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 如血液 流过 若被微生物污染将导致极高感染危险的器材如手术器械 穿刺针 腹腔镜 活检钳 牙科手机及其配套器械 心导管 植入物等消毒水平 达到灭菌消毒效果 应无菌生长 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械 直接 间接接触粘膜的器材如胃肠道内镜 气管镜 喉镜 体温表 口腔测温表 肛门测温表 呼吸机管道 麻醉剂管道 压舌板 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消毒水平 高水平消毒或中水平消毒消毒效果 菌落数应 20cfu 件 g或100cm2氧气湿化瓶 吸引器 婴儿暖箱 加温加湿罐等宜采用高水平消毒 低度危险性医疗器械 仅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粘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 血压计袖带 病床围栏 床面以及床头柜 被褥 墙面 痰盂 尿壶 便器等消毒水平 中水平消毒或低水平消毒或保持日常清洁消毒效果 菌落数应 200cfu 件 g或100cm2 采样时间在消毒或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 内窥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生物监测 采样时间消毒灭菌后使用前 采样方法 监测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有相应中和剂的洗脱液从待检内镜的活检口注入内镜 使用蠕动泵 用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注入的液体2h内送检 合格标准 消毒内镜细菌总数 20cfu 件灭菌内镜无任何细菌检出 呼吸机麻醉机等螺纹管消毒效果生物监测 采样时间消毒后使用前 采样方法 用蘸有相应中和剂的长柄棉签 在被检螺纹管内面反复涂擦并同时转动棉签 剪去手接触的部位 将棉签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生理盐水试管 立即送检 医疗用水的细菌学检测 血液透析相关治疗用水的细菌学监测 依据Y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