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QQ 70939118 如有问题或建议请QQ留言 我的新浪博客 我的所有公益教学视频都发布在博客里 并按课本顺序排好 方便大家观看 如记不住博客地址 请百度搜索 汉水丑生 测一测 你的基础如何 林祖荣老师200道基础题解析 三 林祖荣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 本文载 高考 2011年第6期 测一测 你的基础如何 临近高考 对于回归基础大家都没有什么异议 那么你的基础怎么样 下面的200个判断 其中正确的叙述大多是同学们需要理解或记住的重要概念 原理 规律以及事实 错误的叙述大多是同学们平时的常见错误 每条叙述 如果你判断正确得0 5分 回答错误得 0 5分 不作答得0分 200个判断分成两部分 你可以分两次完成 但每次完成的时间必须在30分钟以内 你可以将两次测试的成绩累加 如果你的得分在80分以上 恭喜你 你的基础相当棒 如果你的得分在60 80之间 你需要抓紧查漏补缺 如果你的得分在60分以下 那你可得加油哟 105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下由各器官 系统协调作用下实现的 102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 各种激素与激素受体的结合 抗体与抗原的作用都发生在内环境中 101 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 激素 抗体 淋巴因子 血浆蛋白 葡萄糖 尿素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103 人体饥饿时 血液流经肝脏后 血糖的含量会升高 血液流经胰岛后 血糖的含量会减少 104 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与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与血浆 106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是由五个基本环节构成的 107 一个由传入与传出两种神经元组成的反射弧中只含有一个突触结构 113 在饮水不足 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的情况下 人体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会增加 112 细胞产生的激素 淋巴因子以及神经递质等都属于信号分子 在细胞间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109 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 而在突触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108 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或抑制的生理基础是Na 的内流或阴离子 Cl 的内流 110 激素调节有三个特点 一是微量高效 二是通过体液的运输 三是作用于靶器官 靶细胞 111 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但只有内分泌腺的细胞会合成激素 114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 包括垂体与下丘脑 120 抗原具有异物性 即抗原都是进入机体的外来物质 自身的物质不能作为抗原 121 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是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与生长实现的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即低浓度促进生长 高浓度抑制生长 119 淋巴因子只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 在细胞免疫中不起作用 116 下丘脑是内分泌腺调节的枢纽 也是血糖调节 体温调节以及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 115 激素间的作用包括协同与拮抗作用 促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甲状腺激素间的关系属于协同关系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间具有拮抗作用 117 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是在后天获得的 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118 具有对抗原特异性识别的细胞包括T细胞 B细胞 效应T细胞 记忆细胞以及浆细胞 效应B细胞 等 126 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属于植物生长的促进剂 脱落酸与乙烯对植物的生长 发育有抑制作用 属于生长抑制剂 123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也不同 122 顶端优势现象 根的向地生长 茎的背地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作用的双重性 124 植物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部位的运输会受光与重力的影响而横向运输 但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只能是极性运输 即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 这种运输是需要能量的主动运输 125 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都不具有促进植物细胞生长的作用 其原因一定是其中的一种溶液浓度过高 另一种溶液浓度过低 127 无论是植物激素还是动物激素 对生长体的影响都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 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 共同调节 132 一座高山从山脚向山顶依次分布着阔叶林 针叶林 灌木林 草甸等群落 这是群落的垂直分布 129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 由于被标记动物经过一次捕捉 被再次重捕的概率减小 由此将会导致被调查的种群的数量较实际值偏小 128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与死亡率 迁入与迁出 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年龄组成预示着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 130 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某酵母菌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 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由25 16 400个小室组成 容纳的液体总体积是0 1mm3 某同学操作时将1ml酵母菌样品加入99ml无菌水中稀释 然后利用血球计数板观察计数 如果该同学观察到血球计数板计数的5个中格80个小室中共有酵母菌48个 则估算1ml样品中有酵母菌2 4 108个 131 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 达到1 2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 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140 发展生态农业 实现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 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合理措施 139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 食物网越复杂 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也就越强 137 食物链纵横交错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就是食物网 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 134 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133 一个森林中的所有动物与植物构成了这个森林的生物群落 135 在生态系统中 生产者由自养型生物构成 一定位于第一营养级 136 在捕食食物链中 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 占据最高营养级的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 138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该生态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146 在一条食物链中 由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推算 前一营养级比后一营养级含量一定多的指标是 能量 而 数量 可能出现反例 145 保护生物多样性 必须做到禁止开发和利用 如禁止森林砍伐 保护森林 保护海洋生物 必须禁止乱捕乱捞 142 负反馈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 141 对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而言 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而不依赖于系统外的供应 但能量是逐级递减的 且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 必须从系统外获得 143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 水资源短缺 臭氧层破坏 酸雨 土地荒漠化 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144 生物多样性有着三个方面的价值 对人类有食用 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际意义以及对生态系统的重要调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148 在生态系统中 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 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 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 147 对于捕食链来说 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 分解者一定不占营养级 无机成分也一定不占营养级 149 生殖隔离一定导致形成新物种 不同物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 进化一定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150 热带雨林 温带落叶林 北方针叶林 北极苔原 动物多样性依次减少 动物数量易变性依次加大 冬眠动物数量依次增加 1 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吗 菟丝子 2 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吗 3 所有的细菌都是分解者吗 内环境 细胞外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液 营养物质 代谢废物 气体 信号物质 水 无机盐 蛋白质 葡萄糖等 尿素等 等 激素 神经递质 淋巴因子等 101 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 激素 抗体 淋巴因子 血浆蛋白 葡萄糖 尿素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神经递质 Na 通道蛋白 102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 各种激素与激素受体的结合 抗体与抗原的作用都发生在内环境中 成分的相对稳定 水 无机盐 各种营养物质 代谢产物的含量稳定 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pH值 渗透压 温度的相对稳定 神经 体液 免疫调节网络是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内环境稳态 直接相关的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 神经系统 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 使突触后膜受体 Na通道蛋白 打开 Na 内流 使后膜兴奋 使突触后膜受体 Cl 通道 打开 使后膜静息电位增大 突触后膜更不容易兴奋 此突触间隙是什么性质的神经递质 此突触间隙是什么性质的神经递质 膝跳反射小腿上翘 伸肌需要收缩 而曲肌应当舒张 局部电流方向 细胞膜上的电位 膜外 膜内 静息时 兴奋时 膜外 膜内 未兴奋 兴奋 兴奋 未兴奋 109 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 而在突触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109 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 而在突触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饮水不足 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 升高 渗透压感受器 下丘脑 大脑皮层 垂体释放 产生渴觉 主动饮水补充水分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 集合管重吸收水分 尿量 细胞外液渗透压 下降 细胞外液渗透压 下降 减少 寒冷 惊吓等刺激 实例二 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下丘脑 在我国的一些山区和内陆地区 有时能够看到患有地方性甲状腺肿 俗称大脖子病 的人 患者脖子肿大 呼吸困难 劳动时心跳快 气短等 请解释原因 缺碘 感受 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高 分泌 在渗透压升高时分泌抗利尿激素 在外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另外还能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 调节 体温调节中枢 血糖调节中枢 渗透压调节中枢 传导 可传导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至大脑皮层 使之产生渴觉 下丘脑的生理作用 皮肤和黏膜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溶菌酶 吞噬细胞 特点 先天遗传的 不针对哪一种病原体 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非专一性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顶端优势 植物顶芽优先生长 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 解释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 逐渐向下运输 导致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 从而抑制侧芽的生长 含生长素的羊毛脂 a b c d 高浓度促进 低浓度促进 低浓度促进 高浓度抑制 同一生长素浓度对不同的器官作用不同 123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也不同 除草剂 如 2 4 D 适用于除去麦田 稻田中的双子叶杂草 123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也不同 124 植物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部位的运输会受光与重力的影响而横向运输 但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只能是极性运输 即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 这种运输是需要能量的主动运输 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 而不能倒转过来 生长素可由形态学的上端运往形态学的下端 生长素不能由形态学的下端运往形态学的上端 下 上 124 植物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部位的运输会受光与重力的影响而横向运输 但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只能是极性运输 即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 这种运输是需要能量的主动运输 同一生长素浓度对不同的器官作用不同 125 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都不具有促进植物细胞生长的作用 其原因一定是其中的一种溶液浓度过高 另一种溶液浓度过低 迁入率和迁出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 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 种群数量 种群密度 128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与死亡率 迁入与迁出 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年龄组成预示着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 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年龄组成 128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与死亡率 迁入与迁出 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年龄组成预示着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 例 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 放置100个捕鼠笼 一夜间捕获了39只 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 数日后 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 捕获了34只 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5只 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有多少只 解 被捕过一次的田鼠 再次捕捉的难度增大 因此计算的种群密度偏大还是偏小 增长速率 种群数量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 131 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 达到1 2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 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物种的分层现象 如森林在垂直方向上自上而下的乔木 灌木 草本植物的分层等 132 一座高山从山脚向山顶依次分布着阔叶林 针叶林 灌木林 草甸等群落 这是群落的垂直分布 水平结构是指群落中物种在水平方向上 由于地形的变化 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 光照强度不同等因素 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 同一地段上的种群密度也有差别 常呈镶嵌分布 高山上从山脚到山顶植物的不同分布并不位于同一垂直空间 从山脚到山顶植物的体现的是镶嵌状的分布 因此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132 一座高山从山脚向山顶依次分布着阔叶林 针叶林 灌木林 草甸等群落 这是群落的垂直分布 水平结构是指群落中物种在水平方向上 由于地形的变化 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 光照强度不同等因素 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 同一地段上的种群密度也有差别 常呈镶嵌分布 高山上从山脚到山顶植物的不同分布并不位于同一垂直空间 从山脚到山顶植物的体现的是镶嵌状的分布 因此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生态系统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 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将太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消费者 主要是各种动物 直接或间接消费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 分多个等级 分解者 主要是细菌 真菌等腐生生物 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再次利用 生物群落 营养结构 食物链 吃与被吃关系 食物网 多条食物链交错连接 物质 水 空气 矿物质等能量 阳光 热能 生产者 归类 自养型生物 作用 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是其他生物物质 能量的来源 举例 光能自养型 绿色植物 化能自养型 硝化细菌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135 在生态系统中 生产者由自养型生物构成 一定位于第一营养级 自养生物 能把CO2和H2O制造成有机物的生物 光能自养 CO2 H2O 光能 有机物 化能自养 CO2 H2O 化学能 有机物 硝化细菌 NH3 H2NO2 H2NO3 异养生物 不能把CO2和H2O制造成有机物 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 135 在生态系统中 生产者由自养型生物构成 一定位于第一营养级 1 右图中共有多少条食物链 1 右图中共有多少条食物链 1 小草的能量来自哪里 一 能量流动的过程分析 2 照射在草地上的太阳能都被小草吸收了吗 小草吸收了光能 光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3 小草固定的太阳能 有哪些去向 1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 能量流动的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的变化情况是 太阳光能 生物体中的化学能 热能 因此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终归宿 能量以有机物为载体 以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形式沿食物链流动 3 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全部生产者所固定下来的太阳能的总量 4 流入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是指各级消耗者在进行同化作用时所同化的物质中含有的能量总量 1 能量流动的特点 464 6 62 8 13 5 62 8 12 6 20 0 12 6 计数区 大方格 大方格 大方格面积 1mm 1mm 0 1mm 0 1mm3 0 1 10 3mL 大方格 分为25个中方格 每个中方格又分为16个小方格 或者是16个中方格 25个小方格 总之一个大方格含有400个小方格 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 通常数5个中方格中的总菌数A 然后求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 再乘上大方格中中方格的数量 就得出一个大方格中的总菌数 再换算成每毫升菌液中微生物细胞的数量 计算 1mL菌液中总菌数 A 5 25 104 B 50000 A B其中B为稀释倍数 130 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某酵母菌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 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由25 16 400个小室组成 容纳的液体总体积是0 1mm3 某同学操作时将1ml酵母菌样品加入99ml无菌水中稀释 然后利用血球计数板观察计数 如果该同学观察到血球计数板计数的5个中格80个小室中共有酵母菌48个 则估算1ml样品中有酵母菌2 4 108个 48 5 25 104 100 2 4 108 抵抗力 恢复力 3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139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 食物网越复杂 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也就越强 数量金字塔 能量金字塔 146 在一条食物链中 由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推算 前一营养级比后一营养级含量一定多的指标是 能量 而 数量 可能出现反例 种群增长速率 指种群数量在单位时间内的改变数值 有单位 如个 年等 种群增长率 指在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量占初始数量的比例 是一个百分比 无单位 例如 某一种群的数量在某一单位时间t 如一年 内 由初数量Nt 1 个 增长到末数量Nt 个 则这一单位时间内种群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计算分别为 增长率 Nt Nt 1 Nt 1 100 无单位 增长速率 Nt Nt 1 t 有单位 如个 年 生态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在0 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 然后每隔24h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 经过反复实验 得出了如上图所示的结果 从上图可以看出 大草履虫在这个实验环境条件下的最大种群数量是375个 这就是该实验种群的K值 观察此图 大草履虫第1天后的总数约为30个 第2天后的总数约为130个 第3天后的总数约为340个 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