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科研测试试卷(II )卷.doc_第1页
河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科研测试试卷(II )卷.doc_第2页
河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科研测试试卷(II )卷.doc_第3页
河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科研测试试卷(II )卷.doc_第4页
河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科研测试试卷(II )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科研测试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选出下列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A . 他嘴上虽然没说什么,其实心里却不以为然。B . 同学们的作文水平参差不齐 , 自然分数差距也就大了。C . 语言的发展使得汉语里很多字、词的古今义大相径庭。D . 本月日本已经连续发生多次地震,但居民们对地震早就麻木不仁。2.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在会议期间,我们还参观了生态乡村处理生活垃圾的经验。B . 中华文明之美节目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C . 中国结不仅造型完美,应用广泛,而且形态、颜色都蕴含着强烈的传统文化气息。D . 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兵马俑,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根据课文,用规范汉字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_,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虽有嘉肴)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两句,写出了大风吹过,天气瞬间变化,大雨即将来临的情景。 (4)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_,_”两句,写出了梅花高洁的气节,借以表达出诗人怀才不遇而坚守正义的人格。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4. (1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j bn_,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png w_,便是敬。我母亲对我们的ji j_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ln l_的年老水手走去。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5. (10分)学习了猫之后,班上准备开展“动物杂谈猫”的语文实践活动,请完成以下各题。 (1)【读后感悟】读了郑振铎家养的三只猫的故事,你一定会有许多感触,对于文中的“我”,你想说点什么呢?请写在下面。 (2)【语言积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猫”的成语和歇后语,请各写出一个。 (3)【漫画释义】认真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说说其寓意。 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6. (8分)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见琴书几席净好无尘,作一片豆绿色,盖竹光相射故也。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大江,风帆渔艇,又有苇洲,有耕犁,有饁妇,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旁,如相守者,直是小李将军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外于是 , 岂独画乎?(节选自郑燮游江)【注】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念无与为乐者_夕日欲颓_略无阙处_心窃乐之_(2)请用两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学 者 诚 能 八 面 玲 珑 千 古 文 章 之 道 不 外 于 是(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盖竹光相射故也。(4)三峡一文中有“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哪句诗?说说此句与李白的这句诗的表达的内容及情感有何不同? 7. (12分)阅读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 , 日煮粥一釜 , 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其二,断齑数十茎啖之。留守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子讶曰:“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仲淹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亨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注】南都书舍:当时有名的书院。 釜:锅。齑(j):腌菜或酱菜。啖:吃。留守:官职名称。(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就学于南都书舍 于:_既而悉败矣 悉:_(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画一处) 大人闻汝清苦(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归告其父,馈以佳肴。(4)文中哪句话写出了范仲淹生活上的困难?(用原文回答)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8. (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一寸缂丝一寸金“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古往今来,扇一直是文人墨客、窈窕淑女的心头好。最近以霸屏模式领衔暑期档的延禧攻略中,就有不少雅致精美的扇子。没想到的是,想要get富察皇后同款、高贵妃同款的网友们却被价格难住了,记者在淘宝上搜索延禧攻略同款团扇,价格从3800到6800元不等,甚至还有几万元一柄的定制扇,难怪网友大呼:这可比空调都来得贵。那么,这些清宫美人用的团扇到底凭什么这么贵呢?这些精美的团扇又用了什么工艺、分为哪些种类?为此,记者采访了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的文保科研部的沈俊芳、孟礼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主理人孟李洁,一起来领略传统工艺的魅力吧。扇子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相关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人们在烈日炎炎的夏季,为了障日、驱虫赶蚊的需要,便会随手摘取植物的叶子、动物的羽毛,简单加工后便有了扇子的雏形,所以扇子又有“障日”的叫法。到了殷商时期,人们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扇子,称为“障扇”,只是那时的扇子并不是用来取凉,而是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而团扇,汉代就有关于团扇的记载,班婕妤团扇诗曾言:“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这首诗歌对团扇有了初步的定义,团扇是用丝织物所制扇面的、圆形状的扇子。再往后,晋王献之妾桃叶作团扇歌:“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与郎却喧暑,相忆莫相忘。”从这里面也可以了解,原本的素面扇已经开始有了绘画和装饰。沈俊芳说,“团扇起源于汉代,但由于折扇流行,曾经一度衰落过。到了清代中晚期又开始流行。到民国时期,文人之间也会使用团扇,而且画面内容更为广泛:山水、人物、花鸟都是有的。所以,团扇并不是闺阁女子才会使用的。”说起现今留存的团扇,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扇类文物近万件,绝大部分便是属于清宫旧藏。清宫藏扇以纸质及绢、绸、缎、纱、缂丝等织物质地的折扇和团扇为主,同时亦有少量竹扇、羽扇、象牙扇以及芭蕉扇等。故宫博物院藏有的团扇绝大部分为清代晚期作品,少数为清代中期作品,主要分两大类:绢质(少量为纸质)的书画团扇和织绣类团扇。在延禧攻略中,有不少精美的团扇便是仿制的故宫博物院藏品。比如富察皇后使用的那把上绣桃树、仙鹤,以明黄做基调的团扇便是仿自清代“黄色纱贴绫绢桃树双鹤图染雕骨柄团扇”,高贵妃那把红色六瓣海棠形宫扇是“红色缂丝海屋添筹图乌木雕花柄团扇”的仿制品,皇太后常执的一把绣有桃树、仙鹤的团扇则是参考的故宫博物院“纱面贴绢仙鹤桃树图团扇”。“故宫博物院曾经办过一个展览,就是展示馆藏扇子的,当时展品基本以团扇为主,折扇并不多,工艺也以缂丝、刺绣、绘画居多。八角形、椭圆形甚至方形的团扇都有。”沈俊芳告诉记者,从故宫展出的藏品看,后宫女子使用团扇较多,而且不同的花样寓意也不同,比如太后使用的团扇上,仙鹤、寿桃都是意为长寿,便是很符合其尊贵的身份的。而关于这一点,一直致力于发扬传统手工艺的孟李洁也表示,古人一向喜欢把自己的愿望和祝福寄托在物件上,许多扇面上的图案花样其实都带着吉祥的寓意。“比如蝙蝠是代表福气满满,海牙是才气的象征,石榴则意为多子多福,牡丹便是富贵花开。”值得一提的是,延禧攻略里的团扇多为缂丝扇。缂丝是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种之一。在清代,缂织御制诗文书画、梵经佛像、服装等大为流行,且工艺较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之一就是创造了双面“透缂”技术,使织物两面的花纹相同,线条清晰平整,特别适合装饰插屏、扇子的使用要求,宫中有大量的团扇都使用了“透缂”的技术。由于缂丝工艺繁复,一件成功的作品,所用人力物力非普通人家可以承受,故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由此也可见宫中后妃生活的奢华。2006年,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缂丝又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延禧攻略请来苏州缂丝织造技艺传承人顾建东作为指导。顾建东曾透露,缂丝技术与大家熟悉的刺绣有本质的区别,它是通过通经断纬,一丝一丝织就成的,在完成一个成品之前还要经过好几道复杂的工序,而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有任何一点差错,整件产品就意味着作废,所以每一件成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对此,孟李洁也表示了认可:“延禧攻略的同款团扇之所以价格高昂,也有其工艺价值所在。因为使用缂丝这种技艺,织起来的速度是非常慢的,往往一天也只能织两三厘米。而另一方面,现在会这项传统工艺的手艺人越来越少了,价格也就水涨船高。现在市面上花形复杂一些的作品都要万把块钱,一般的也要上千。”不过,虽然时至今日团扇仍然被后人所赞美喜欢,它在发展过程中,却曾因为折扇的兴起很是衰败了一段时间。后来团扇在清朝能够得以复兴,也与一个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就是著名文人阮元。阮元在浙江做官时,得到一柄宋代团扇非常欣喜,他依此柄团扇的样式请人仿制多把,作为考试成绩优秀学子的奖品。嘉庆元年(1796)陈文述应杭州乡试,阮元以仿宋画院制团扇命题,文述诗最佳,末句云:“歌得合欢词一曲,想教留赠合欢人。”阮元大赞,批其旁云“不知谁是合欢人”,并以团扇赠文述。得到赠扇后,陈文述便也开始制扇。这一事件,对清代中后期团扇再度复兴有着重要意义。之后,包括道光皇帝、咸丰皇帝也在团扇上有过绘画书法。由于皇室的青睐,在清后期,团扇又掀起一股热潮,但团扇的流行其实主要局限于中上层社会。因为团扇的携带使用毕竟是不便的,只有常年在家中或坐轿子的达官显贵才便于使用。(1)文章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的精美缂丝团扇? (2)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举一例说明。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团扇起源于汉代,但由于折扇流行,曾经一度衰落过。到了清代初期又开始流行。到民国时期,文人之间也会使用团扇,而且画面内容更为广泛:山水、人物、花鸟都是有的。所以,团扇并不是闺阁女子才会使用的。B . 缂丝,也被称为“织中之圣”。因外形“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庄绰鸡肋篇),如同被刀雕刻过的丝绸,因而又被称为“刻丝”。由于织造工艺十分繁复,过程耗费工时极长,价贵比黄金,因此也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无论是作为上古陪葬品、还是唐人敦煌幡帐,宋元书画,再到明清帝后服饰,缂丝历来备受帝王贵族追捧,可见其地位之尊贵。C . 故宫博物院曾经办过一个展览,就是展示馆藏扇子的,当时展品基本以团扇、折扇为主,工艺也以缂丝、刺绣、绘画居多。八角形、椭圆形甚至方形的团扇都有。”沈俊芳告诉记者,从故宫展出的藏品看,后宫女子使用团扇较多,而且不同的花样寓意也不同,比如太后使用的团扇上,仙鹤、寿桃都是意为长寿,便是很符合其尊贵的身份的。D . 缂丝是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种之一。在清代,缂织御制诗文书画、梵经佛像、服装等大为流行,且工艺较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之一就是创造了双面“透缂”技术,使织物两面的花纹相同,线条清晰平整,特别适合装饰插屏、扇子的使用要求,宫中所有的团扇都使用了“透缂”的技术。9. (20分)课内阅读。认真阅读课文列夫托尔斯泰79段,回答下列问题。(1)这三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2)从这三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托尔斯泰有一双怎样的眼睛?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出来。(20字以内)(3)“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其作用是什么?(4)细读课文第9段,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为什么说“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我们总是在羡慕别人,而对自己所拥有的却常常视而不见。冬日的暖阳,怒放的花朵,亲朋的问候,动人的文章,甚至是一个小小的善举,一个温暖的眼神只要用心感受,你会恍然发现: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请以“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不少于600字。八、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11. (15分)根据一位同学阅读海底两万里等两部名著后写的读书笔记,请你按要求填空。 (1)【读书笔记一】情节概况 下面情节中,出自海底两万里的有( )A . 风暴中偏航,麦田里获救B . 海底观美景,洋面见海难C . 孤身斗舰队,奇招灭火灾D . 遭冰山封路,陷缺氧危机(2)【读书笔记二】人物点评 下面点评中,点评尼摩船长的一项是( )A . 他,知识渊博,机智勇敢,沉着果断。他是一个神秘浪漫的人,也是一个反抗压迫、支持正义的战士。B . 他,心地善良,刚毅勇敢,酷爱真理。他是一个外科医生,也是一个喜欢冒险、渴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