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诗经》两首课堂导学_第1页
第1课《诗经》两首课堂导学_第2页
第1课《诗经》两首课堂导学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 第 1 课诗经两首课堂导学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1诗经两首 名师导学 1 理清结构 : 2 语言特色: (1)这两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 (2)这两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联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关雎中 “ 窈窕 ”是叠韵; “ 参差 ” 是双声; “ 辗转 ” 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语修饰动作,如 “ 辗转反侧 ” ;摹拟形象,如 “ 窈窕淑女 ” ;描写景物,如 “ 参差荇菜 ” ,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用韵方面,这首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而且全篇三次 换韵,又有虚字脚 “ 之 ” 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3)这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唱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情感。 3 把握重点:理解关雎的表现手法。 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所谓 “ 兴 ” ,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2 / 3 如此诗以雎鸠之 “ 相守不离 ” ,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 “ 采之 ”“ 芼之 ” ,兴淑女既得而 “ 友之 ”“ 乐之 ” 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 文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4 攻克难点:理解蒹葭的音乐美。 重章叠唱回环往复是诗经的一大特色,蒹葭亦如此,第一章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 “ 苍、霜、方、长、央 ” ,读来朗朗上口,极具韵律美。后两章是第一章的重章反复,只是在第一章的基础上更换了个别的字,这样全诗一意三叠,用韵先响后暗,先扬后抑。全诗以四字句为主,只有每章最后一句变化成五字句。另外, “ 蒹葭 ” 属于双声词, “ 苍苍 ”“ 萋萋 ”“ 采采 ” 等是叠词,用韵和句式的参差变化以及双声叠词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5 质询疑点:对关雎一诗表现形式的不同理解。 对这首诗的表现形式,历来有两种意见。即在赋、比、兴几种表现手法中,有人认为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两句和“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 等描写是比兴,由河洲的禽鸟和水中的荇菜 “ 兴 ” 起君子求淑女的愿望,这就是诗的主题。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此诗自始至终用的都是 “ 赋 ” 。认为这是一首写实的情歌,小伙子看上了河上采荇菜的劳动少女,于是表示了爱慕之情,无论 “ 雎鸠 ” 的鸣声也好,采荇菜的场面也好,都是 “ 君子 ” 身临其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