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教案(A).doc_第1页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教案(A).doc_第2页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教案(A).doc_第3页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教案(A).doc_第4页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教案(A).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教案(A)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这篇演讲词讲述的具体内容。能力目标1.培养从分析篇章结构入手,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2.培养探究文章涉及的主要问题,把握全文内容的能力。3.初步学写演讲稿。德育目标继承北大“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学习北大“钻研、求实、创新、向上”的优良学风,确立“为中华之腾飞而努力读书”的抱负,勇担历史重任,创造出无愧于时代、人民的业绩。教学重点1.从分析篇章结构入手,理清全文思路。2.揣摩重点词句,体会文中寄寓的深情。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第3、6、17段与总体思路的关系。教学方法1.诵读法。本文横跨古今,气贯长虹,声韵自然,读来朗朗上口,只有在反复诵读中才能品味出原稿的语气、语境,才能感受到此文的深意。2.讨论式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可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学生容易掌握的知识点,便于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有效参与,把学生的认知能力引向深入,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疑难处,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拨,要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教具准备录像机、录像带、录音机、教学磁带、投影仪、投影胶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预习提纲1.熟读课文,注意字词积累。2.细读全文,简要回答课后思考练习二的三个问题。3.阅读读本P30怎样锻炼思路,初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以全文内容为中心,设计五个问题供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把握全文内容;分析篇章结构,理清总体思路。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北大,崛起于民族危难之时,亲历了腥风血雨。从昨天到今天,她始终应和着国家和民族脉搏的跳动,哺育了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成了几代青年人向往的地方。她的生命之轮在辗过百年之后,便更加青春勃发。1998年5月4日,在她百岁华诞的日子里,在她成熟的荣光里,一代伟人又在这里留下了热情洋溢的话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江泽民主席的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板书文题)二、播放有关北大校庆系列活动的录像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三、多媒体显示有关北大的资料介绍,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北大的历史1.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成立于1898年,是清朝末年戊戌变法的产物,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即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著名教育家严复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2.1917年,新青年杂志迁来北大,北大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3.北大是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策源地,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最初基地。1919年5月4日,北大率先举起反帝反封建的大旗,为唤起民众觉醒、挽救民族危亡贡献了力量,被公认为“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祥地。4.北大历来开风气之先,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众多学科,都是在北大率先创立的。50年代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物理研究室,60年代在世界上首次研究成功具有生物活力的蛋白质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使人类进入了用人工合成方法研究蛋白质的新阶段。70年代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每秒运算百万次的电子计算机。80年代北大方正研制的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使中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跨入光与电的时代。如今,在北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378人,中科院数学部三分之二的院士来自北大,我国哲学界最有影响的4位学者也均出自北大。北大不愧为“学术殿堂”“文化重镇”“人才宝库”。5.可以说在中国近现代没有任何一所学校像北大那样对历史进程产生过如此重要的影响,它为中国的革命和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四、放录音,让学生充分品味原稿的语气和语境朗读水平较好的教师也可范读。听毕,教师出示投影,检查字词积累情况。1.选出注音正确的一组( )A.嘉()宾诚挚()享()誉B.气馁()梦寐()砥砺()C.竭()诚绚()丽焕()发D.坚韧()开拓()围绕()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股肱端倪附会平心而论B.发愤幅射疏浚谈笑风声C.历炼抱负憧憬永葆生机D.业绩牍职亨誉创业维艰选两名学生回答。明确:1.B(A.挚;C.竭,绚;D.绕)2.A(B.幅辐,声生;C.炼练;D.牍渎,亨享)五、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根据演讲词的特点,结合演讲的内容、场合与对象,设计五个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把握文章内容1.设计问题如下:(1)此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是什么?(2)此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3)此次演讲涉及哪些内容?(4)此次演讲想达到什么目的?(5)我们从这篇演讲词中将会学到什么?2.全班分五组讨论,每组选一人代表本组发言。学生交流,明确:(1)课文题目已表明时间是1998年5月4日,地点是北京大学,场合是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的隆重集会,课文中也可以找到许多特殊的标志,如第1、2段,3、4、11段首句。(2)从文章开篇祝贺问候语中可以看出,此次演讲是针对北京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与会嘉宾以及由此类比的“全国高等院校的师生员工和广大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们”的。另外,在文章第1116段。我们可以看到讲话者还有更高的要求,那就是针对那些“继续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努力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的“当代中国的广大青年”而言的。(3)此演讲涉及的内容是非常广博的,有对百年校庆的祝贺,对百年校史的回顾,对百年来取得成就的颂扬,对青年的希望和鼓励。(4)此演讲想达到的目的从文中相关语句中不难看出。“再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到建国一百周年时”,展望未来祖国发展的美好前景;“祖国的未来是无限美好的,青年的未来也是无限美好的,祖国和民族的希望寄托于青年”;向青年发出热烈的号召。(5)它启发我们青年人要为祖国的富强、民族的腾飞竭诚奉献。这是我们仅就思想内容来说的,至于其他方面如演讲词的写作特色等,学完课文再给大家解答,相信那个时候会谈得更好。六、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学生明确:文章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祝贺问候;第二部分(第216段):演讲正文;第三部分(第17、18段):总结号召。正文部分又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回顾北京大学的创建史和新中国成立的艰难历程,高度评价北京大学的伟大贡献,概括北京大学的优良传统;第二层强调新时期的科教兴国战略,指出大学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及光荣任务;第三层对全国各界青年提出四点希望。教师出示全文结构图,要求学生填写空缺内容。开头:祝贺问候时间顺序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 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正文 开头:总结号召学生明确:想过去谈北大功绩望未来激广大青年七、难点讨论1.问题设计如下:(1)文章第3段,回顾百年中国史,这对思路的展开,对内容的理解有什么作用?(2)文章第6段,作者提到了自己大学时代的收获,这样讲的好处是什么?(3)第17段为什么又讲到建国一百周年时的前景?2.同桌之间讨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示。明确:(1)文章第2段论述北大创建,离不开戊戌变法的背景,同样,北大百年的发展史及成就的获得也离不开百年中国史。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从中国历史看北大,启发我们对后文所涉及的北大历史成就有更深刻的认识。再者,将校史与中国历史联系起来,说明北大对于国家、民族具有非同小可,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对北大的高度评价。(2)这样讲的好处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作者以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的身份,提及自己大学时代的收获,现身说法,说服力强;第二,拉近了演讲者与听众间的距离,使本来严肃的讲话变得生动活泼,让人感到十分亲切,有利于增强说服力;第三,这段文字的用意不但在称颂高等学府,而且是希望大学生珍惜大学时代,为下文转为阐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大学的作用以及对大学生所寄托的厚望作了铺垫。(3)本段照应了第7段中“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宏伟目标,而且使它更加具体化,“中等发达水平的富裕文明生活”。再者,展现建国100周年时的美好前景,更易激起全国青年“同心同德,勇于开拓,向着新世纪前进,向着现代化的光辉目标前进,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进”。八、回顾全文,体会理清文章总体思路的一些方法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教师帮助梳理、总结。学生明确全文思路:总体思路是回顾过去直面现在展望将来。具体演讲思路可作如下分析:这类主题的演讲,自然需要先简要地回顾历史,叙述它艰难奋斗的历程;而北大又与中国现代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党史和民族奋斗史分不开,所以江泽民同志在阐述北大历史的时候,自然把它与党、国家、民族的历史联系在一起。而历史的回顾又往往是为现实服务的,所以讲话必然是回到现实,从高处着眼,联系高校、教育、人才问题,重点论述科教兴国战略问题和建设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问题。最后,因为讲演对象主要是北大师生,重点又是青年学生,所以江泽民同志自然要从国家、民族角度,对青年一代提出希望。本文的思路大体就是这样展开的。教师进行方法点拨:思路表现为结构,结构隐含着思路。我们在理清思路时,往往是分析文章结构的条理性,探求段落间的层次关系,理清材料组织所依从的顺序。但仅分析结构、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意并不等于理清了思路,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这样安排结构的道理。思路的总的依据和出发点、归宿点是文章的主旨,因此还要在整体、初步把握主旨的前提下去探究思路、理清脉络。探究思路时,我们可以关注文章上下文照应、衔接的语言线索,明确段落间的逻辑关系,理解上下文意义的内在联系等,这样便可以较准确地理清文章的总体思路,以便于更深入地理解全篇。九、布置作业1.任选一段作理清局部思路的训练。2.回忆初中学过的最后一次讲演、本单元第9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两篇文章,体味这三篇文章在语言上的特色。11*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理清局部思路,揣摩重点词句,体会其中寄寓的深情。掌握演讲词特点。教学过程一、文章710段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及大学的重要作用和担当的任务,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讨论回答1.提问:作者在论述过程中,为什么要从宏伟目标谈起?为什么先讲所有的大学,再讲若干所一流大学?学生讨论。明确:文章这样安排,体现了作者从全局出发,高屋建瓴的思路。宏伟目标决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决定了大学的办学方向,决定了若干所一流大学担当的特殊任务。“若干所”包括北大,同时又不局限于北大,对整个高等教育事业指出了前进的方向。2.提问:江泽民同志对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提出了哪四个“应该”?这四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明确:四个“应该”见于第10段。这四者是从各个角度来说的,强调任何一个方面或两三个方面,都是不全面的,不符合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摇篮”在四者中最重要,因为它主要是培养人才,“前沿”则突出理论性,可以为人类解决科学课题提供依据,“力量”则强调科技转化为实践,“桥梁”是突出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的作用,四者密切联系,缺一不可。3.学生集体朗读710段文字。二、作者把五四青年节与北大挂起钩来,又把五四爱国精神与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向大学生及广大青年提出了四点希望。这四点希望为什么这样排列?是按照什么条理排列的学生集体朗读1216段文字。学生明确:四点希望即四个“统一”,而且统一的侧重点都在后一方面,分别是“思想修养”“社会实践”“服务祖国人民”“艰苦奋斗”。其间关系是:加强思想修养是投身社会实践,服务祖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前提。服务祖国人民则是投身社会实践的宗旨,而艰苦奋斗则是社会实践、服务祖国人民的思想准备和必由之路。三、分析第6段的行文思路1.选一名学生朗读第6段。2.学生先单独思考,然后讨论。明确:可以将该段分成前三句和后两句两层。第一层写50年前作者亲历的“岁月”特征。第一句“想起岁月”,含有总括之意;第二、三句对第一句展开陈述:第二句写民族危难及抗争;第三句写爱国学生的时代风貌。第二层写“岁月”的影响。第四句写“岁月”对作者持久而深远的影响;第五句写作者由己及人,希望上述影响会对当代学生有所教益。方法点拨:理清段落思路时,第一步给组成段落的各个句子标上序号,概括句意;第二步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划分层次;第三步探究层次之间的联系和道理。另外要注意一些关键词的提示作用,如关联词、指示代词、表明层次先后的词语等。如本段中的“50多年前”“那时候”“半个世纪”这些词语对理清思路都有提示作用。四、仿照分析第6段的思路的方法,学生独立理清第13段、第15段的思路明确:第13段共7句。第(1)句是中心句,是一句纲领性的话,直接清楚地表达了对青年寄寓的厚望。然后分两层阐述:(2)、(3)、(4)句先说明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5)、(6)、(7)句再强调加强思想修养的必要性。第15段共8句,第(1)句明确提出希望,(2)、(3)句先肯定青年的特点,(4)、(5)句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必须统一的道理,最后(6)、(7)、(8)句指出坚持统一的途径。五、本文是演讲词,阐述重大问题,语重心长,富有感情。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悉心体会1.出示投影(1)那时候,中国正处在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地,中国人民正在进行抵抗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2)大学时代,对人的一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希望风华正茂的同学们要千万珍惜。(3)祖国的未来是无限美好的,青年的未来也是无限美好的。祖国和民族的希望寄托于青年。要求学生品味体会上述句子。明确:(1)句强调旧中国的黑暗及人民的悲惨境地,突出人民的艰苦斗争;(2)句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诫青年学生要珍惜时光,语重心长;(3)句是肺腑之言,是对祖国未来的深情展望,对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2.演讲词为了增强语势,使感情更加充沛,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辞,试结合课文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提问:我们以前曾学习过闻一多先生在昆明追悼被国民党反动派暗杀的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所作的最后一次讲演,那掷地有声的语言至今仿佛仍回荡在耳边。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饱含深情的讲话。它们同本文一样,是演讲词。请同学们结合这两篇文章,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总结归纳演讲词的一些基本特点。请第5组同学在讨论的基础上,选一代表作总结发言。明确:(1)多用整句:如本文中“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应该是应该是应该是”以四个“应该是”造成排比,气势强大。(2)多用短句、呼唤语等,富于感召力:如本文中“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的热情呼唤;如最后一次讲演中“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愤怒之情溢于言表。(3)多用比喻、对偶、排比、反问、反复等修辞,增强感染力:如本文“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最后一次讲演中大量运用反问、设问。(4)从三篇演讲词可以看出,演讲词在内容上一般应有三个特点,即针对性、启发性、感染力。六、复听课文录音,体味本文寄寓的深情,体会本文的语言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