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 第 15 讲 碳族元素 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 15 讲 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 考点 1 碳族元素 1碳族元素的化合价 碳族元素常见化合价为 +2 和 +4,其中碳、硅、锗、锡的价化合物较稳定,而铅的价化合物稳定。由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合价升降来研究碳族元素的物质,其性质规律如下: ( 1)碳族元素的单质以为主,如碳、硅都被氧气氧化。碳作还原剂,温度越高,还原性,高温时碳可还原氧化铜。锡、铅都能与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等。 ( 2)价化合物有还原性。如 co 高温时能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 Fe2o3、 cuo 等)。 ( 3)价化合物有氧化性。如 co2 和碳高温下反应生成 co,Pbo2 在化学反应中是强氧化剂等。 2除去 co、 co2 气体中混有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 ( 1) co(co2):通过盛有的洗气瓶。 ( 2) co2(co):通过盛放的硬质玻璃官。 ( 3) co2(o2):通过盛放的硬质玻璃管。 ( 4) co2(So2):通过或。 ( 5) co2(Hcl):通过。 ( 6) co2(H2S):通过。 2 / 11 例 1( XX 年山东)下图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备、分离、干爆和性质验证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设备及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仪器装置可任意选用,必要时可重复选择, a、 b 为活塞)。 ( 1)若气体入口通入 co 和 co2 的混合气体, E 内放置 cuo,选择装置获得纯净干燥的 co,并验证其还原性及氧化产物,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填代号)。能验证 co 氧化产物的现象是。 ( 2)停止 co 和 co2 混合气体的通入, E 内放置 Na2o2,按AEDBH 装置顺序制取纯净干燥的 o2,并用 o2 氧化乙醇。此时,活塞 a 应,活塞 b 应。需要加热的仪器装置有(填代号), m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气体入口改通空气,分液漏斗内改 改加浓氨水,圆地烧瓶内改加 NaoH 固体, E 内装有铂铹合金网,按AGED 装置程序制取干燥氧气,并验证氨的某些性质。 装置 A 中能产生氨气的原因有:。 实验中观察到 E 内有红棕色气体现出,证明氨气具有性。 解析 ( 1)根据实验要求, A 装置中通入的气体为 co 和 co2的混合气,在 A 中, co2 被氢氧化钠吸收,若要获得纯净干燥的 co,需要选取装置 c,证明 co2 被除尽,然后通过盛有浓硫酸的 B 除去水蒸气,要验证 co 的还原性,需要装有 cuo3 / 11 的装置 E,验证 co 的氧化产物 co2,还需要装置 c,最后需要 F 除去为反应的 co。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AcBEcF,能验证 co 的氧化产物的实验现象是: AB 之间的 c 装置中溶液保持澄清, EF 之间的 c 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 2)停止通入 co 和 co2 的混合气体,需要关闭活塞 a,然后打开活塞 b,此时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 co2 与 NaoH 反应生成的)反应,反应生成的 co2 气体进入 E 中,并与与 Na2o2反应产生氧气,氧气通过 D 除去可能存在的 co2,通过 B 除去水蒸气,得到纯净干燥的氧气,氧气氧化乙醇的条件是需要加热且有铜做催化剂,因此需要加热 k 使乙醇挥发,并且加热 m,使氧气与乙醇蒸气反应,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是:2cH3cH2oH+o2 2cH3cHo+2H2o。 ( 3)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并且在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中的 oH 的浓度增大,这些因素均能浓氨水中的化学平衡: NH3 H2oNH3H2oNH4+ oH-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使浓氨水中的氨气放出。根据常识可以判断出在 E 中出现的红棕色气体应该是 No2,由氨气和 No2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可以判断氨气被氧化生成 No2氨气体现出的是还原性。 【答案】( 1) AcBEcFAB 之间的 c 装置中溶液保持澄清, EF之同的 c 装置中溶液变浑 浊( 2)关闭打开 km2cH3cH2oH4 / 11 o22cH3cHo 2H2o ( 3)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使氨的溶解度减小而放出;氧氧化钠吸水,促使氨放出;氢氧化钠电离出的 oH-增大了氨水中 oH-浓度,促使氨水电离平衡左移,导致氨气放出。 还原 【方法技巧】本题得分的关键是应明确实验目的:证明混合气体中有 co 和 H2。要想达到目的,只能利用它们的还原性将之转化为 co2 和 H2o 来检验,同时又要防止 co2 和水蒸气的干扰,所以,用 co 和 H2 还原 cuo 之前,必须首先除去 co2和水蒸气。本题应先解决第( 4) 问。 考点 2 碳酸盐性质的一般规律 1溶解性规律:碱金属的正盐溶解度酸式盐(如:Na2co3NaHco3);碱土金属(第 A 族)的正盐溶解度酸式盐如: caco3ca(Hco3)2。 2稳定性:难溶性的碳酸盐、 (NH4)2co3 及酸式盐受热;可溶性的碳酸盐较稳定,受热;一般来说:稳定性大小顺序为正盐酸式盐。 3酸式盐与碱反应时的产物要根据相对用量判断。如在ca(Hco3)2 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 ca(Hco3)2+NaoH( NaoH少量) ca(Hco3)2+2NaoH( NaoH 过量) 4 co32-和 Hco3-的检验 5 / 11 ( 1) co32-的检验方法:向待检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溶液,生成,再加入 ,白色沉淀又溶解,且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则检得溶液中有 co32-。 ( 2) Hco3-的检验方法:向待检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的可溶性盐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再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如等)溶液,溶液中逸出无色、无味的气体,则待检溶液中有 Hco3-。 特别提醒 : 检验 co32-:试剂 cacl2 溶液也可用ca(No3)2、 Bacl2、 Ba(No3)2 等的溶液代替,但不可用 ca(oH)2溶液或 Ba(oH)2 溶 液,原因是无法排除 Hco3-的干扰。 检验 Hco3-: ca2+或 Ba2+的溶液不可用 ca(oH)2溶液或 Ba(oH)2溶液,原因是 oH-将 Hco3-转化为 co32-;加酸后要通过气体的气味排除 HSo3-的干扰。 例 2( XX 年上海理综)( 1)钟乳石和石笋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形成过程如右图所示。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潮湿溶洞中的钟乳石和石笋受到二氧化碳侵蚀,其化学方程式为: _。 ( 2)某学生提出一个修复溶洞底部受损石笋的研究方案,由以下五 步组成,正确的实验步骤依次是 _。 将盛有碱溶液的容器置于石笋的上部 配制一定浓度的碱溶液 选择合适的碱 调节碱溶液下滴的速度 观察石笋表面复原情况 6 / 11 解析 从图可见,石笋受损是由于地表水中溶有 co2, co2可溶解石笋,生成 ca(Hco3)2,而 ca(Hco3)2 在受热的情况下会分解生成 caco3,形成钟乳石和石笋。修复溶洞底部受损的石笋应用能与 ca(Hco3)2 反应的碱。故实验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碱,再配制一定浓度的碱溶液后进行修复操作 。 【答案】( 1) caco3 co2+H2oca(Hco3)2( 2) 【误区警示】认为应先观察石笋表面复原情况,根据石笋表面复原情况调节碱溶液下滴的速度,易将 和 搞反。 考点 3 硅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1 Si 的还原性大于 c,但 c 却能在高温下还原出 Si: 2cSio2 2非金属单质跟碱液作用一般无 H2 放出,但 Si 却放出 H2:Si 2Na2oH H2o 3非金属单质一般不跟非氧化性酸作用,但 Si 能与 HF 作用: Si+4HF 4非金属单质一般为非导体,但 Si 为。 5 Sio2 是 H2Sio3 的酸酐,但它不溶于水,不能直接将它与水作用制备 H2Sio3。 6非金属氧化物的熔沸点一般较低,但 Sio2 的熔沸点却。 7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作用,但 Sio2 能跟 HF 作用: Sio2 4HF 7 / 11 8无机酸一般易溶于水, H2Sio3 却难溶于水。 9因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所以在 Na2Sio3 溶液中通入 co2能发生下列反应: Na2Sio3 +co2+H2o,但在高温下 2Na2co3+Sio2 也能发生。 10 Na2Sio3 的水溶液称水玻璃,但它与玻璃的成分大不相同,硅酸钠水溶液(即水玻璃)俗称,但它却是的溶液,并不是溶液。 特 别提醒 :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实际上是水被分解了,碱的存在只是起了加速作用,其过程可认为: Si 3H2o H2Sio3 2H2 , H2Sio3 2NaoH Na2Sio3 2H2o。显然,Si 失去电子,是还原剂; H2o 中的 H 得到电子, H2o 是氧化剂; NaoH 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它只是反应物而已。综合上述两个反应得到总化学方程式: Si 2NaoH H2oNa2Sio3 2H2 。 例 3能说明常温下二氧化硅是很坚硬的固体而二氧化碳是气体的原因是() A硅的非金属性比碳的活泼 B二氧化 硅中硅氧键的类型和二氧化碳中碳氧键不同 c硅氧键的键能比碳氧键的键能大得多 D二氧化硅晶体类型和二氧化碳晶体不同 解析 本题比较两种晶体的物理性质,应该从晶体所属类别入手。由于 Sio2 是一种空间网状结构的原子晶体,而 co28 / 11 是靠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在一起的分子晶体,因此 Sio2 晶体的熔沸点高、硬度大,而二氧化碳的熔沸点低。 【答案】 D 【误区警示】对两种晶体结构认识模糊以及对物理性质差异原因的认识不清,而认为 Sio2 和 co2 属于同主族元素的两种化合物,对应的晶体类型相同,性质上的差异应该在于二氧化 硅中硅氧键和二氧化碳中碳氧键间类型和键能的差异。从而错选 B、 c。 考点 4 无机非金属材料 1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水泥和玻璃的生产方法 硅酸盐产品水泥玻璃 主要设备水泥回转窑玻璃窑 原料石灰石和粘土纯碱、石灰石、石英 (过量 ) 反应原理复杂的物理 -化学变化 Na2co3+Sio2Na2Sio3+co2 caco3+Sio2caSio3+co2 主要成份 反应条件 2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新开发利用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有氮化硅( Si3N4)、刚玉( Al2o3)等陶瓷,碳化硼、光导 纤维 (主要成分是 Sio2)等,这些材料具有特殊结构、特殊功能。 传统非金属材料具有抗腐蚀、耐高温等许多优点,但质脆,9 / 11 耐热冲击差。 新型非金属材料继承了传统非金属材料的优点,并克服了缺点,主要具有以下特性: ; ; ; 。 特别提醒 :复杂硅酸盐可以看成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所组成的复杂化合物,因此可以改写为amxoycH2o 的方式(具体顺序是:碱性氧化物 水),如硅酸钙: 3caoAl2o3;高岭土: Al2o32H2o。 例 4( XX 届南通市第一次调研测试)汉代器物上的颜料“ 汉紫 ” 至今尚没有发现其自然存在的记载。 20 世纪 80 年代科学家进行超导材料研究时,偶然发现其成分为紫色的硅酸铜钡(化学式: BacuSi2ox, cu 为 2 价),下列有关 “ 汉紫 ” 的说法中不正确是() A用盐的形式表示: BaSio3cuSio3B用氧化物形式表示: Bao2Sio2 c易溶 于强酸、强碱 D性质稳定,不易褪色 解析 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可知, A、 B正确。硅酸盐只溶于强酸不溶于强碱, c 错。从题给信息:汉代器物上的颜料 “ 汉紫 ” 可知 “ 汉紫 ” 性质稳定,不易褪色, D 正确。 10 / 11 【答案】 c 参考答案 考点 1 碳族元素 1 +4+2( 1)还原性越强( 2) 2( 3) +4 2( 1)澄清石灰水( 2)灼热 cuo( 3)灼热铜网( 4)饱和NaHco3 溶液酸性 kmno4 溶液( 5)饱和 NaHco3 溶液( 6) cuSo4溶液 考点 2 碳酸盐性质的一般规律 1大于小于 2 易分解难分解 3 caco3+N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rhcsa考试题及答案
- pfv考试题及答案
- 浙江省杭州区钱塘区学正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科学期中专项练习(含答案)
- 电站安全培训知识课件
- 电磁感应课件
- 电焊知识培训教学课件
- 北京自主招生考试题目及答案
- 职教高考语文复习 写作与综合实践活动专题十三 一般性文章写作 课件
- 北京磁学实验考试真题及答案
- 电焊工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DB65-T 4773-2024 生物安全实验室消毒技术指南
- 2024年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新版教材)
- 成人体外膜氧合辅助期间感染防控专家共识2024版
- 2024年河北石家庄市井陉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益性岗位招聘100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抖音火花合同电子版获取教程
- 优化方案语文必修上册
- 云南省大中型水电站情况表
- HYT 0318-2021 填海项目竣工海域使用验收测量规范
-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方案
- 高中历史知识竞赛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