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2.3 快与慢 同步练习D卷.doc_第1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2.3 快与慢 同步练习D卷.doc_第2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2.3 快与慢 同步练习D卷.doc_第3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2.3 快与慢 同步练习D卷.doc_第4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2.3 快与慢 同步练习D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2.3 快与慢 同步练习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秒时两线相交。则由图像可知( ) A . 两物体在t=5秒时一定相遇B . 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C . 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D . 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2. (2分)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 . 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 . 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 . 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3. (2分)根据你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 . 错误可以消除,误差不能消除。C . 平均速度能精确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D .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测量工具的原因所造成的错误4. (2分)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m/s,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 A . 5m/sB . 4.8m/sC . 5.8m/sD . 无法确定5. (2分)2018年11月4日枣庄国际马拉松比赛在枣庄环城绿道隆重举行,若甲、乙两位运动员同时从起跑线起跑并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时间s-t图象是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运动5s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m,则( ) A . 甲的s-t图象一定为aB . 乙的s-t图象一定为cC . 甲的s-t图象可能为bD . 乙的s-t图象可能为a6. (2分)在如下图所示的各图象中,用来表示同一种运动规律的图象是( )A . B . C . D . 7. (2分)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运动的s-t图像,若第5秒时甲、乙间的距离大于甲、丙间的距离,则 ( )A . 三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B . 甲的运动方向一定与乙相反C . 乙的运动方向可能与甲相同D . 丙的运动方向一定与甲相反8. (2分)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 . 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103cmB . 人洗澡时合适的水温约为60C . 中学生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1msD . 中学生跑完800米后立即测心跳,测的结果为30次/分钟9. (2分)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 前2s内,小明跑的更快C . 8s内,小明的速度是5m/D . 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10. (2分)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 A . 甲在乙前面0.6米处B . 甲在乙前面1.2米处C . 乙在甲前面0.6米处D . 乙在甲前面1.2米处二、 填空题 (共4题;共10分)11. (2分)当飞机升到正常飞行高度后,驾驶员开启自动巡航功能,使飞机匀速直线飞行。若飞机在这种状态下10分钟内飞行120千米,则飞机的飞行速度为_km/h。经过半小时,飞机的飞行速度是_m/s。 12. (3分)周末,小关和小超分别与家人驾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前往游乐园游玩,如图所示是两小车在某段平直公路上的运动图象,由图可知,两小车都在做_(选填“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小超家车的速度_(选填“大于”或“小于”)小关家车的速度。8秒内小关通过的路程是_米。 13. (2分)如图所示是一汽车在l0s内的速度图象,由图可知,汽车在第4s时的速度为_m/s;从第2s到第4s的过程中,汽车的速度_(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14. (3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_内通过的_,叫作该物体运动的速度速度越大,表示该物体运动得越_三、 实验题 (共2题;共14分)15. (8分)小芳同学用带刻度尺的长木板和木块组成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显示的是她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她想通过测量各阶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找出小车的运动规律.(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 (2)为了测出平均速度,除了刻度尺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3)补充完成实验表格.路段路程(c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cm/s)甲到丙s1=_t1=6v1=_甲到乙s2=26t2=2v2=_乙到丙s3=26t3=_v3=_(4)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得出:从斜面顶端向下运动的小车做_运动. 16. (6分)用一把刻度尺和一支弹簧测力计探究弹性细绳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定量关系。如图甲所示,A、B分别为处于原长的一根弹性细绳的左右两端,R1和R2是固定在细绳上的两个标识。现将A端固定,用弹簧测力计将B端沿着细绳所在直线向右拉,R1、R2和B三点位置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图乙、丙、丁所示。已知细绳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1)据甲图可知弹性细绳原长为_cm;乙图中测力计读数为_N。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细绳是_(填“均匀”或“不均匀”)伸长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_(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 (3)当标识R2刚好位于刻度尺上7.00cm位置时,R1位于刻度尺上_cm位置。现手持细绳两端,A端向左B端向右使它们沿绳所在直线同时匀速运动,若发现标识R2不动,则A、B两端的速度之比为_。 四、 计算题 (共2题;共20分)17. (15分)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发现其将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距山崖1080m时第一次鸣笛,6s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12s,司机第二次鸣笛。求: (1)客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 (2)客车第二次鸣笛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 (3)客车从第一次鸣笛到第二次鸣笛听到回声时所行驶的路程。 18. (5分)小彤一家乘汽车前往北京,在经过如图甲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时,汽车速度如图乙所示,若汽车继续以该速度匀速行驶,再经过多少小时才能到达北京? 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1、2-1、3-1、4-1、5-1、6-1、7-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