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限时训练.doc_第1页
初三语文限时训练.doc_第2页
初三语文限时训练.doc_第3页
初三语文限时训练.doc_第4页
初三语文限时训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语文限时训练(共120分,限时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1、把下面语段中拼音表示的汉字和加点汉字的注音依次分类填入文后方格内。(5分)恰在此时,我见到以长绳系()腰,下临绝壁采集石耳的山民,他上上下下,如l()平川,神色自若。如此天天搏命,l()死神的虎须,却能习以为常。我抱紧树干,下瞰()深谷,犹自胆战心惊。细一寻思,山民采集石耳,为它不fi()的价钱,与柳宗元笔下的“捕蛇者”究竟有何异同?我一时难以确定。 (王开林苍山如梦)填字注音2、默写。(8分,答案不能重复)(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2)_,猛浪若奔。(3)晏殊的浣溪沙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充满情趣的句子是:“_,_。”(4)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_,_”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原句作答)(5)请你从陈涉、曹操、范仲淹三位人物中任选一位,写出他表示自己雄心壮志的名句。我选_,他的名句是_。3、选出对格列佛游记表述不准确的一项。 ( )(3分)A英国小说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之一,小说抨击了当时议会、司法等方面的黑暗,揭露了英国统治者的殖民政策,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思想特色。 B小说描绘了主人公英国外科医生格列佛周游“小人国”、“大人国”、“ 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主人公格列佛勤劳、勇敢、机智、善良。作品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勾画出一个五彩缤纷的神奇世界。幻想与现实的有机统一是这部作品的最大特点。 C格列佛与利立普特人的大小比例为二比一,那里的居民身高仅6英寸,格列佛置身其中,就像一座“巨人山”。格列佛在大人国,那里的居民身高有如铁塔。格列佛一到这里,由“巨人山”一下子变成了侏儒,置身大人国,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利立普特(小人国)人,比例倒了过来,成了一比二。D格列佛来到慧骃国,这里的马是高雅贤良的,而人却是一种野蛮粗俗的动物,“YAHOO”就是慧骃国里对人的称呼。闻名世界的网站“YAHOO”(雅虎)即来自格列佛游记一书。4、下面一段文字,有好几处语病,阅读后请按要求加以修改。(4分)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今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90周年纪念日。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影响深远的伟大的爱国运动、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也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影响了一拨儿又一拨儿的中国青年。因为迎接这一节日的到来,学校团委决定开展了以“宏扬五四精神,争当杰出青年,展现青春风采”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改出句中的一个错别字: 应改为 。文中其他句子在表达上也不够通畅,请选择3处用规定的符号在原文加以修改(修改不得超过五处)。5、认真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围绕“明星代言广告”这一商业行为,从材料中归纳出自己的探究发现。(4分)材料一:中国广告协会将侯耀华的10个虚假违法广告作为违法代言的典型予以曝光。侯耀华成了问题明星“侯药华”,他也成为目前唯一一位因广告代言问题而三次被央视公开批评的明星。据悉,虎年春晚没有邀请侯耀华这位常客。材料二:2009年广电总局共清理整顿虚假违法医药广告和各类违规电视购物短片广告3600余条。2010年1月1日起实施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禁止“药品、医疗器械、医疗和健康资讯类广告中含有宣传治愈率、有效率,或者以医生、专家、患者、公众人物等形象做疗效证明”的相关内容。名人如果代言广告时碰触这一禁令,将被“拿下”。材料三:明星做广告实在是司空见惯,明星的广告收入已成为其经济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林忆莲为形象代言人的“天使丽人胶囊”被成都工商局查处。虽然林忆莲本意并非要欺骗消费者,但她在并不了解产品真相的情况下,却在广告中高谈阔论它的神奇之处。 二、阅读理解(共46分)。(一)阅读胡明刚的江南蓑衣,回答69题(共15分)在故都的某个雪天里,突然想起老家江南的蓑衣来了。那连绵的苍翠山峦,那层层叠叠的梯田,那高低错落犹如穿着蓑衣的房舍,总给人以平和与安详的感觉。满谷烟云,缭绕着江南的烟花三月。三月的江南,春光迷漫,而乡村道上穿着蓑衣赶着牛群的牧童,总把一管缠绵的委婉的笛声传入我的耳鼓。而穿着蓑衣在微雨中插秧的山地汉子,则把一篇耕作文章呈现在我的眼前了。我很少听到歌唱江南蓑衣的歌曲,江南的乡野之歌似乎除了采茶桃花和篱笆修竹外,就没有别的了。而蓑衣却依然沉睡在古典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西塞山就在我的记忆中与我隔岸相望。(A)这江南的景色一半是属于蓑衣的,这季节的一半还是属于蓑衣的。在风景中出没的穿蓑衣的人,不仅仅是牧童,而且还有渔人,他们都是志趣清雅的高人。一蓑风雨,一叶孤舟,一片兰桨,一弯明月,顺流而下,逐草而居,是多么潇洒逍遥啊。江南的蓑衣飘扬在诗意中。一袭蓑衣穿行在时空,犹如达摩的一苇渡江,把无限的禅机融入空荡和苍茫之中。江南蓑衣是平常的,一种极不起眼的家用物什,与镰刀、锄头和竹笠一起静默和谐地相处。在风雨中的劳作是艰辛的也是欢愉的,蓄满微凉的忧郁。(B)当踏歌的农夫带着一身泥水,从田里山间归来,蓑衣和竹笠随即被挂在墙上,农夫歇息了,而它们则开始了默默的对话。蓑衣注定是蓑衣,竹笠注定是竹笠,似乎与主人一样无法逃避命运的摆布,无法摆脱生活的清寒。它们的主人一直向往着远方,但总无法走出这片山坳,他与他的老牛一起在这片小小的田地间一圈一圈地跋涉着,总超越不了这历史因袭的圆周率。雨中的蓑衣凝望着主人口鼻间升腾的气息,如雾般的慨叹着,幽幽地怀想着,难道主人真的没有幸福的愿望,没有丝毫改变命运的企图?尽管如此,蓑衣一定与主人相依为命,乐享清贫的。它害怕的是主人会在某一个时刻逃离,与它们不告而别。蓑衣和主人同样的劳累和憔悴。岁月的风刀霜剑早已撕裂了它的前襟。它们毕竟诞生或者寂灭在理想的记忆中,当它们在尘封的空间被人翻捡,被人展示的时候,江南的蓑衣,是否还眷念着他主人日益苍老憔悴而衰弱的容颜?在更加苍黄的时日,主人来不及与它打招呼,溶进城市街衢(q,大路)的喧嚣。(C)当他在难得的寂静时分一个人端坐,蓑衣的影子就清晰地显现出来了,在脑海的某个角落里难以拂去。在某个下着微雪的夜晚,在某个寂寥的街道上,在街灯漠漠的照映下,他忽然发现了久违的江南蓑衣的影子。在某个茶室和酒吧间,他看见蓑衣还有他的竹笠高挂在漆得艳红或者金黄的柱子和墙壁上,落满红尘。那里不适合它们!主人想,此刻,它们像陪酒女郎,像示众者,像引颈自戮的罪囚。它们的心里会是如何想啊!那些酒客茶客是不知道的。江南的蓑衣和竹笠经年地寻找,在远远的翘首远望。它们想,城市里会下雪或者下雨,能解除心头的焦渴。它们想,下雨了,主人会重新穿戴起它们,飘飘扬扬地潇洒地走过雨巷。来自江南的主人躲在暗角,两眼噙泪。他在等待着内心的救赎。 (有删改)6根据上下文内容,选出对文中划线的A、B、C三句中“蓑衣”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把序号填在括号内。(3分)A( ) B( ) C( )备选项:诗意的象征,亦指志趣清雅的人。不起眼(平常)的家用物什。曾经宁静、自由、潇洒的心境或曾经自由、纯朴、安静的生活。比喻老农民。光明的象征。7文章第段描写了哪些景物?这段景物描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3分)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3分)A第段,“在故都的某个雪天里,突然想起老家江南的蓑衣来了”这发自肺腑的声音,充溢着思乡之情。想念蓑衣便是想念家乡,作者把浓浓的乡情作为一条线索贯穿全文。B第段引用了唐代诗人张志和渔歌子的诗句,描写了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寄托了诗人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借此表达他对蓑衣所代表的悠然脱俗、潇洒逍遥的生活的向往。C第段,“难道主人真的没有幸福的愿望,没有丝毫改变命运的企图”,用反问句表现蓑衣的主人对幸福的热切追求和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D第段中“它害怕的是主人会在某一个时刻逃离,与它们不告而别”,“逃离”一词在句中表示的意思是:主人摆脱原有的生活方式,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追求幸福的生活。9结合下面有关江南蓑衣的评论性文字,回答后面两个问题。(6分)本文很多文字是诗意的,充满清淡平和之气,但有时免不了难以言状的苦涩。这种笔调的变化是来自对传统的中国农民的同情,他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辛苦劳作,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常常为物质的贫穷所困,除此之外还有对自身生存困境的思考。结尾处一句“他在等待着内心的救赎”,意蕴悠远,似乎是作者或是读者在深深地自我拷问:我们到底把生命安放在哪里?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生命之歌唱得行云流水般欢畅?(1)评论中说“很多文字是诗意的,充满清淡平和之气,但有时免不了难以言状的苦涩。”请你从原文中找出一句诗意(或苦涩)的句子来,并作赏析。(3分)句子: 赏析: (2)全文最后“他在等待着内心的救赎”中的“救赎”是指买回或赎回原先属于自己的东西。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来自江南的主人内心中想要救赎的是什么。(3分) (二)阅读要学会关心自己,回答1016题(共16分) 初看这个题目你也许会觉得奇怪:关心自己?谁不关心自己呢?其实你错了。也许正如你所说,每个人都关心自己,但不一定人人都会关心自己,其间难免有人走入误区,所以今天我强调:要学会关心自己。 关心自己的道理其实是浅显易懂,但如果仅仅是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角度来考虑的话,未免肤浅。的确,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是很必要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智力、学识、文化以及在社会上的地位、对社会的贡献等等,这些难道不值得关心吗?如果对这些问题都不关心,而只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一个人又怎么能全面成长呢?可见,学会关心自己的确非常十分必要。 要学会关心自己首先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除了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还要知道自己“欠缺”什么。这里的欠缺不仅是指在物质生活方面的匮乏,还有精神生活、道德品质、为人处世、学识文化等等各方面的欠缺。一个人欠缺。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每个人欠缺的也各不相同,因此只有了解自己真正需要和欠缺的是什么,才能有的放矢地培养自己、完善自己。要知道“药到病除”的前提是“对症下药”。只有真正地了解自己,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才能说的上是关心自己,你才自己的关心才会有效果。 要学会关心自己还要注意客观地评价自己,有褒有贬。如果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就会过高地估价自己,盲目自满,丧失进取的动力。反之,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就会过低地估价自己,妄自菲薄,动摇进取的信心。关心自己的目的是要使自己在不断地自我发现和反省中驱恶扬善,不断进步,而不是在孤芳自赏中不断后退。 同时,我们必须懂得学会关心自己和学会关心别人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学会关心自己决不是自私自利,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别人。社会是个大家庭,是由许许多多的人组成的。我们要在社会上形成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好风气,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成为一个温暖、可亲的大家庭。目前,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人际关系似乎比以前“冷”了,这就更应提倡多关心别人,而我以为连关心自己都不懂得的人是不会很好地关心别人的。因此,我们要学会关心自己,才能更好地学会关心别人。 现在你明白关心自己并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了吧。当然要学会也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你不断改正缺点,完善自己,使自己各方面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那么你的人生道路一定会变得更加宽广,更加有意义。10、解释第段中的两个成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妄自菲薄:_ 孤芳自赏:_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分)_ 12、第段中加点的“这些问题”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分)_ 13、一个人怎样才能学会关心自己?(3分)_ 14、文章第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_ 15、第段画线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_ 16、学会关心自己与学会关心他人这两者之间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3分)_ _ (三)阅读醉翁亭记,回答1721题(共15分)(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环滁皆山也。欧阳修也。17、解释下列加点字词。(4分)(1)苍颜白发 ( ) (2)醉翁之意 ( )(3)树林阴翳 ( ) (4)述以文者 ( )1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19、第(3)段描绘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_、_、_。(3分)20、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2分)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醉翁亭记洋溢着_的和谐之音。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桃花源记飘逸着_的理想之风。21、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所谓“六一” ,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弓、一局棋、一醉翁。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思想性格特点。(2分)答:_三、作文(50分)题目:_来了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3、文体自定(除诗歌外);4、不少于600字;5、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答案:1、履、捋、菲、j、kn(共2分。对23个得1分,对45个得2分。不倒扣分)2(1)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2)急湍甚箭。(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5)陈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两句中任选一句即算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共8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其它合理答案也得分)3C(2分。参考:比例应为十二比一,反过来是一比十二)4(1)宏弘(1分)(2)句,删掉“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个(理解上会有分歧,“新文化运动”肯定是“思想解放运动”,而“思想解放运动”却未必是“新文化运动”,两个概念有交叉,删掉一个清晰些,但又有损害原意之嫌。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样改给分);句中“科学”后需加“的精神”等; 句中“一拨儿又一拨儿”改成“一代又一代”或“一批又一批”; 句中“因为”改成“为了”;“ 决定”与“开展了”矛盾,删除“决定”或“了”。( 3分。改对1处得1分,其他的合理改法亦可)5不设统一答案。答题要点:明星和厂商之间的利益关系。明星应该肩负起依法广告的责任。如果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将受到舆论谴责。有关部门开始注意规范管理,但还需加大执法力度。(共4分。每答出一个要点得2分。语言欠缺的酌扣1分)6A B C (共3分。答对一项得1分)7景物:连绵的苍翠山峦、层层叠叠的梯田、高低错落的房舍、赶牛群的牧童、在微雨中插秧的山地汉子。作用: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烟雨江南图,渲染了平和而安详的气息,为下文作者写对蓑衣的怀念作铺垫。(共3分。景物1分,作用2分。景物须至少答到3个。意对即可)8A (2分) 参考:开头有思乡之情,但文本并没有把这浓浓的乡情作为一条潜在的线索贯穿全文。只是用怀想中的蓑衣引出现实中的蓑衣及很多普通的农民,通过它了解了主人的人生故事,也了解了主人的矛盾,既想背离“蓑衣”,又希望回归“蓑衣”。 结尾发人深思:我们到底把生命安放在哪里?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生命之歌唱得行云流水般欢畅?这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而不是乡愁。即便有乡愁,那也是一种淡淡的忧郁。9(1)不设统一答案。参考一:“诗意”句:“一蓑风雨,一叶孤舟,一片兰桨,一弯明月,顺流而下,逐草而居,是多么潇洒逍遥啊。”排比的修辞,极富诗意的多个意象的叠加,极尽古典诗词之韵味,充满诗情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