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0届中考物理第一次模拟试卷.doc_第1页
北师大版2020届中考物理第一次模拟试卷.doc_第2页
北师大版2020届中考物理第一次模拟试卷.doc_第3页
北师大版2020届中考物理第一次模拟试卷.doc_第4页
北师大版2020届中考物理第一次模拟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2020届中考物理第一次模拟试卷一、 单选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 A . 甲图中,正在消融的冰山B . 乙图中,碘微微加热后变成紫红色蒸气C . 丙图中,水蒸气遇冷后在轶丝网上形成霜D . 丁图中,烧水时壶嘴喷出“白气”2. (2分)如图所示,是同学们探究“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该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天平和停表B . 该实验中改变内能的方式是热传递C . 该实验中用加热时间来表示吸热多少,同时通过温度变化量的大小来判断物质吸热能力D . 该实验器材的组装顺序从上到下为好,可以使操作简单3. (2分)如图所示,三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A、B、C三种液体,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分别从三个容器内抽出相同深度的液体后,剩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pC的大小关系是( ) A . pApBpCB . pA=pB=pCC . pApBpCD . pA=pCpB4. (2分)如图所示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砖,沿竖直方向(见图中虚线)截去一半,则剩下的半块砖与原来整块砖相比( ) A . 对地面的压强不变B . 对地面的压力不变C . 砖的密度减小一半D . 砖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不变5. (2分)如图所示,悬吊的实心金属球缓慢浸没于倾斜的盛满水的大烧杯中,则从大烧杯溢出流入小烧杯中的水和此金属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两者体积相等,小烧杯中水的质量较小B . 两者体积相等,小烧杯中水的质量较大C . 金属球受到的浮力小于小烧杯中水的重力D . 金属球受到的浮力大于小烧杯中水的重力6. (2分)如图是小明家的部分电路,他将电热水壶的插头插入三孔插座后,正在烧水的电热水壶突然停止工作,但电灯仍正常发光,拔出电饭煲的插头,电热水壶仍不能工作,用试电笔分别测试插座的左、右孔,氖管均发光.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 )A . 电热水壶所在电路的b、c间断路B . 插座的接地线断路C . 电路的c、d间导线断路D . 电路的a、b间导线断路7. (2分)交响乐中,我们能分辨出钢琴、大提琴,这主要是因为乐器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A . 响度B . 音调C . 音色D . 频率二、 填空题 (共8题;共21分)8. (3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_两侧,反射角_入射角。 9. (2分)一家汽车美容店的门口,贴着如图所示的“爱车小贴士”,这是因为留在车身上的水滴相当于_镜,使太阳光_在车身局部形成高温,导致车漆失去光泽10. (3分)小华家乡有一条清清的小河,河底全部是一些鸡蛋大小的鹅卵石,每年夏季小华都要到河里游泳,每次她都发现由河心走向河岸时,会感觉到脚被鹅卵石硌得越来越痛,这是因为小华由河心走向河岸时,小华受到的浮力越来越_,河底对小华脚底产生的压强越来越_造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小华的重力_ 11. (6分)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物质中传播的路线,由图可知:入射光线是_,AB是_,CD是_,空气在界面_侧,入射角的大小是_度,折射角是_度12. (1分)质量相同的两个实心物体甲和乙,体积之比V甲:V乙=5:3,将它们轻轻放入水中,静止时甲、乙所受的浮力之比F甲:F乙=16:15则甲物体的密度甲=_kg/m3。13. (2分)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2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_,把甲乙两物体都截去一半,两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为_。 14. (2分)如图所示,站在裸露导线上的两只小鸟,当开关闭合后,会发生触电事故的是_(选填“甲”或“乙”)小鸟。为防止漏电现象带来的触电事故,家庭电路中安装了_。 15. (2分)拿一只空的易拉罐,在底部用钉子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然后蒙上一层半透明的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把小孔对着窗外的景物,可以在塑料薄膜上看到一个_立的像,它是根据_原理形成的 三、 实验题 (共4题;共22分)16. (5分)东营地区石油储量丰富,为了测量某油井所产石油的密度,小刚收集了该井所产石油样品进行了如下测量(常温下石油为粘稠的液态)(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好天平平衡先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1.2g然后将石油样品倒入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石油样品的质量为_ g(2)将烧杯中的石油倒入量筒,其示数如图乙所示,石油的体积为_mL(3)根据测量的数据,求得所测石油的密度为_g/cm3 (4)联想到某起石油泄漏事故中石油漂浮在水面上的情景,小刚发现自己测量的石油密度值偏大,你认为该实验方案造成测量结果偏大的原因是_(5)针对小刚的实验方案,请提出改进办法:_17. (8分)(2017武汉)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电源电压保持3V不变,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5、10、15和20 (1)该同学接错了一根导线,请你在这根导线上打“”,并补画出正确的那根导线; (2)正确连接电路后,先用5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接着将5的电阻换成其他阻值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每次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为_V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3)几次实验中记录电表示数时,定值电阻消耗的最大功率为_W,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_ 18. (4分)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用烧杯、试管、温度计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1)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 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该物质在 BC 段处于_(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 共存”)状态,此过程中物质的内能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比较图 乙中 AB 段与 CD 段可知,质量相同的冰和水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加热时间不同,原 因是_ (2)小明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时,实验中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_不 变。 19. (5分)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下图的实验装置中还缺少的一件测量器材是_,实验时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_(均匀/不均匀).(2)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下图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是_(晶体/非晶体).(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下图中的_(a/b).四、 作图题 (共3题;共15分)20. (5分)如图所示,杠杆的N端挂一重物,在M点施加一个最小的动力使杠杆平衡试画出这个最小的动力F1、动力臂L1和杠杆受到的阻力F2 21. (5分)如图丙,小磁针静止在通电螺线管左侧,请标出磁感线方向及小磁针的N极22. (5分)如图请画出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斜面受到的压力的示意图。五、 简答题 (共1题;共5分)23. (5分)小红家的录像机使用几年后,如今蓄电池的正负极已经模糊不清,你有办法利用电压表帮助小红判断出蓄电池的正负极吗?六、 计算题 (共2题;共12分)24. (2分)如图所示,一个容积V0=500cm3、质量m0=0.5kg的瓶子里装有水,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就衔了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让水面上升到瓶口,若瓶内有质量m1=0.4kg的水,水的密度是1.0103 kg /m3 , 石块密度2.6103 kg /m3 , 求:(1)乌鸦投入瓶子中的石块的体积V2=_; (2)乌鸦投入石块后,瓶子、石块和水的总质量m=_25. (10分)天然气灶使用方便、经济环保。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天然气灶将一壶质量为3 kg、温度为20 的水加热至沸腾,大约需要10 min,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天然气的热值为3.5107 J/m3.求:(1)水吸收的热量; (2)若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60 %被水吸收,烧开这壶水需要多少天然气?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7题;共14分)1-1、2-1、3-1、4-1、5-1、6-1、7-1、二、 填空题 (共8题;共21分)8-1、9-1、10-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