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选修之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课件ppt资料.ppt_第1页
人教选修之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课件ppt资料.ppt_第2页
人教选修之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课件ppt资料.ppt_第3页
人教选修之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课件ppt资料.ppt_第4页
人教选修之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课件ppt资料.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居易生平和创作 1 白居易的生平白居易 772 846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倡导新乐府 作品风格平易自然 浅切流畅 作品多收录于 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出生时 李白已逝世10年 杜甫也去世2年 时代需要大诗人 白居易适逢其时 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 昼课赋 夜课书 间又课诗 不遑寝息矣 以至于口舌生疮 手肘成胝 与元九书 少年时代又曾经过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活 对社会各方面都有所了解 这些原因 造就了白居易这位杰出的诗人 白居易16岁时 已经写出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 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 去拜见老诗人顾况 顾况闻他名 居易 便开玩笑说 长安米贵 居恐不易 洛阳白居易纪念馆 洛阳白居易墓 白居易一生虽多为官 但很不顺利 总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 但作为一个诗人 他的成就却极大 后人将他与李白 杜甫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 看谁背得多 白居易名作知多少 1 赋得古原草送别 2 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3 可怜身上衣正单 卖炭翁 4 文章合为时而著 与元九书 5 回眸一笑百媚生 长恨歌 6 在地愿为连理枝 长恨歌 7 天长地久有时尽 长恨歌 8 试玉要烧三日满 放言五首 其三 心忧炭贱愿天寒 日出江花红胜火 歌诗合为事而作 六宫粉黛无颜色 在天愿作比翼鸟 此恨绵绵无绝期 辨材须待七年期 9 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 10 乱花渐欲迷人眼 钱塘湖春行 11 一道残阳铺水中 暮江吟 12 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行 13 转轴拨弦三两声 琵琶行 14 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行 15 银屏乍破水将迸 琵琶行 16 同时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 看谁背得多 白居易名作知多少 几处早莺争暖树 浅草才能没马蹄 半江瑟瑟半江红 千呼万唤始出来 未成曲调先有情 别有幽愁暗恨生 铁骑突出刀枪鸣 相逢何必曾相识 2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1 诗歌应植根于社会的现实生活 要真实地反映社会的现实生活 这是其诗歌理论的核心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主张 为君 为臣 为民 为物 为事而作 不为文而作 关注民生疾苦 唯歌生民病 2 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他提出了诗歌要有 补察时政 泄导人情 的作用 强调诗歌对现实的 美刺 作用和社会教化的功能 要求诗歌要干预现实生活 3 强调诗歌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主张诗歌的写实性和通俗化 根情 苗言 华声 实义 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内容 情和义属于内容范畴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情是根本 是诗的基础和支柱 好比植物的种子 义则是果实 是诗歌的深刻内涵 形式 只有感情是不够的 诗歌还要讲求语言得体 声韵恰当 意义深刻 言和声属于形式的范畴 言好比禾苗 声是花朵 内容与形式又是缺一不可的 只有根深 才会苗壮花艳 而没有苗和花 也谈不上累累硕果 只有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 才会有好诗 3 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他的诗存留下来将近3000首 诗风浅切平易 广为流传的有 长恨歌 琵琶行 等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长恨歌 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与 琵琶行 共同构成白居易感伤诗中的叙事长诗双璧 写作背景自唐至清 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 著名者如杜牧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李商隐 马嵬 苏轼 荔枝叹 白朴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洪升 长生殿 等 白居易的 长恨歌 则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作品 过华清宫绝句 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绝句 二 新丰绿树起黄埃 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 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次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写作背景 元和元年 806 白居易在陕西周至任县尉 一日与友人陈鸿 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 谈及唐玄宗与杨玉环之事 王质夫认为 像这样突出的事情 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 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 他鼓励白居易 乐天深于诗 多于情者也 试为歌之如何 于是 白居易写下了这首 长恨歌 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 长恨歌传 检查预习 给下列红体字注音 回眸 凝脂 云鬓 骊宫 鼙鼓 城阙 千乘 花钿 萦纡 旌旗 龙驭 踌躇 马嵬 悄然 耿耿 霜华重 衾 临邛 绰约 玉扃 参差 珠箔 仙袂 迤逦 飘飖 凝睇 人寰 擘 倾国 倾覆邦国举国 全国 极言人多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所谓倾城倾国者 盖一城一国之人皆倾心而爱悦之 长恨歌 配乐朗诵 社会历史背景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 肃宗 756年 762年 时边镇守将安禄山 757年 史思明 761年 掀起的反唐叛乱 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开元后期 由于安定繁荣的日子已久 唐玄宗逐渐丧失了以前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 改元天宝后 他纵情享乐 宠爱杨贵妃 信任宦官高力士 把朝政全交给宰相李林甫处理 李林甫对玄宗事事逢迎 私下却利用职权 专横独断 李林甫死后 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继任宰相 更是排斥异己 贪污受贿 使政治日益败坏 加上当时土地兼并剧烈 贫富悬殊严重 政治 经济 社会渐呈衰败之象 唐玄宗曾因对外开拓 在边境驻以重兵 设立十大兵镇 以节度使为最高军事长官 节度使领若干州 权力很大 起初由中央派大臣充任 立功后往往入朝拜相 天宝以后 李林甫为了巩固本身权位 堵塞边帅入相的路径 借口文官不懂军事 多用胡人担任节度使 结果给了胡人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的机会 安禄山本是混血胡人 貌似忠诚 生性狡诈 但颇得玄宗和杨贵妃的欢心 旧唐书 安禄山传 记载 禄山晚年益肥胖 腹垂过膝 重三百三十斤 至玄宗前作 胡旋舞 疾如风焉 白居易 胡旋女 中也写道 中有太真外禄山 二人最道能 胡旋 禄山 胡旋 迷君眼 兵过黄河疑未反 杜牧 过华清宫绝句 中也说 云中乱拍禄山舞 风过重峦下笑声 由此可见 安禄山不仅会跳舞 而且舞技还相当精湛 安禄山身兼范阳 河东 平卢三镇节使 他见唐室政治腐败 武备废弛 便于公元755年 以讨杨国忠为名 自范阳率兵南下 很快就攻占了洛阳 自称 大燕皇帝 第二年 唐军在潼关溃败 安禄山便长驱直入长安 唐玄宗匆忙南逃 走到马嵬驿 今陕西兴平 随行的将士在愤怒中杀死了杨国忠 又逼使玄宗绞杀杨贵妃 才肯继续起行 南下至四川 同时 太子李亨逃往灵武 在今宁夏境内 在郭子仪 李光弼等一班西北将领的支持下 即皇帝位 是为唐肃宗 后来叛军内部发生分裂 安禄山为儿子安庆绪所杀 唐军联同回纥援兵乘机反攻 收复了长安和洛阳 不久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杀安庆绪 重新攻陷洛阳 也称 大燕皇帝 后又被儿子史朝义杀害 于是唐朝再借回纥兵 收复洛阳 史朝义自杀 这场持续了八年的 安史之乱 才告结束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 因与 安史之乱 紧相联系 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 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 曲折 又极富传奇色彩 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 内容分析 第一部分 写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宠幸 第一部分 自开头至 不重生男重生女 1 作者用 汉皇重色思倾国 开头有什么作用 答 这句话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 又统领全诗 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2 哪一句集中描写了杨玉环的美貌 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运用夸张和对比 反衬出杨玉环倾国倾城的美貌 思考 作者重墨渲染玉环受到的专宠意在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批判统治集团因腐朽荒淫而招致祸乱 汉皇重色思倾国 统摄全篇 又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 天生丽质难自弃 隐去了杨玉环可羞可痛的再嫁经历 杨本是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 也写出了她后来横遭劫难的深刻的悲剧根源 美丽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 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 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描写杨贵妃的美丽 也奠定了李杨爱情的悲剧基础 芙蓉帐暖度春宵 从此君王不早朝 直接导致了李作为皇帝的失职 三千宠爱在一身 姊妹兄弟皆列土 引起了世人的反感与社会心态的变异 不重生男重生女 生女勿悲酸 生男勿欢喜 男不封侯女作妃 看女却为门上楣 长恨歌传 在对杨氏得宠与兄弟姐妹高官厚禄不无贬刺的描写中 已隐约揭示了李杨爱情的悲剧根源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前六句为第一层 叙述李 杨会合过程 接下来的十六句为第二层 写李杨遇合后的欢爱眷恋 末四句为第三层 写贵妃举家腾达 势焰熏天 诗歌内容 一 玉环超凡姿色和李对她极度恩宠入宫李杨欢爱杨家显赫目的交代长恨之因讽刺唐明皇荒淫误国 杨玉环入宫的史实 16岁 寿王妃21岁 见玄宗为女道士27岁 册为贵妃 三姐妹 国夫人哥哥 殿中少监父亲 齐国公母亲 凉国夫人堂哥杨国忠 右丞相京城歌谣 生女勿酸悲生男勿喜欢 男不封候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 杨家显贵 第二部分 自 骊宫高处入青云 至 不见玉颜空死处 叙述安史之乱爆发 杨贵妃因禁军兵变而殒命 玄宗伤痛不已 这一部分 又可分为四层 前六句为第一层 写变生不测 战乱骤起 接下来十句为第二层 写马嵬驿兵变 贵妃丧生 再下来八句为第三层 写李隆基于幸蜀途中怀念贵妃 不胜哀伤 末四句为第四层 写安史之乱平定 李于回长安途中路经马嵬驿 凭吊贵妃遗踪 二 马嵬兵变贵妃缢死入蜀归途的思念1 马嵬兵变贵妃缢死竟日游宴仓皇奔逃兵变身死 马嵬兵变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范阳六郡附之次年长安失守玄宗率1300人和24名宫女出逃大将陈元礼护驾西行至马嵬驿 将士们怨恨杨氏兄妹不肯前进诬说杨国忠通敌谋反而杀之陈又对皇帝说 既然杨国忠通敌杨贵妃也不宜留下 李隆基无可奈何用白绫让其自缢时38岁已追随皇帝17年 2 入蜀及归途的思念入蜀道上借景抒情 悲景悲情乐景悲情归途的思念 第三部分 自 君臣相顾尽沾衣 至 魂魄不曾来入梦 写李重归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 这一部分也可分成四层 前六句为第一层 写李初回长安时睹物思人 恍若隔世 接下来两句为第二层 写李对杨的无穷思念 再下面四句为第三层 写李的凄凉晚景和感伤怀抱 末八句为第四层 写李对杨的刻骨相思 三 玄宗回京后的思念之苦白天的思念时间四季的思念写景抒情夜晚的思念景物物是人非物非人亦非 在这一段里 诗人自白天到黑夜 自春天到秋日 自现实到魂梦 以丰富的想象与虚构 从各个不同侧面传神地描写了玄宗相思的苦痛 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 自 临邛道士 至结束 写已登仙界的贵妃仍对李思念不已 写杨对李的忠贞不渝之情 层次结构 四 这一部分也可分为四层 前四句为第一层 写李让道士去寻找杨的亡魂 接下来十句为第二层 写道士寻觅杨的曲折经过 再下面十二句为第三层 写道士历经波折 终于找到贵妃 最后二十四句为第四层 写杨托物寄词 以表明她对李之感激 思念和忠贞不渝 末句 此恨绵绵无绝期 点题 结束全诗 四 方士招魂仙山寄情 浪漫主义手法 方士寻觅寂寞的仙家生活及对玄宗的思念初见使者别后生活寄物表情寄词盟誓 解题 长恨歌谁恨 恨什么 为什么恨 怎么表现恨 谁恨 恨什么 李隆基和杨贵妃 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最终杨贵妃身死 而李隆基退位 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 至 缓歌慢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 皇之重色 求色 杨女之美貌 娇媚 皇杨之间缠绵悱恻的宫闱之欢 杨之得宠 不仅自己 夜专夜 而且 姊妹弟兄皆列土 恨之内因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至 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泪相和流 杨女之死 恨之直接原因 悲剧的制造者成了悲剧的主人公 为什么恨 怎样表现恨 入蜀道上 归途的思念 玄宗回京后的思念之苦 分析玉环被杀后李隆基的感情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出来的 黄埃散漫风萧索 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 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 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 秋景凄凉 以凄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 面对青山绿水 朝夕不能忘情 表现了玄宗内心的痛苦 用月色和铃声给予玄宗的特殊感觉表现玄宗悲痛的心情 景物描写 归来池苑皆依旧 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如何不泪垂 这两句景物描写刻画了人物什么心理 景物依旧 物是人非 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贵妃的容貌 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 表现了怀念之情 夕殿萤飞思悄然 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 此处景物描写又表现了玄宗什么感情 从黄昏到黎明 集中表现了玄宗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 鲜明地表现了玄宗的冷落孤寂 彻夜相思 闻到汉家天子使 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 珠箔银屏逦迤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 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摇举 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 三个连贯而为的动作 描摹她得悉汉皇派来使者后的震惊 激动和惶惑 内心的悲哀 凄伤 酸楚 痛苦 委屈 感激贵妃凄美寂寞哀怨的情态 焦急与迫切 惟将旧物表深情 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 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令心似金钿坚 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 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把 钿盒金钗寄将去 以表心迹 并表示 但令心似金钿坚 天上人间会相见 又恐怕皇怀疑不信 殷勤重寄词 以两人在七夕之夜于长生殿立下的密誓作证 托物寄情 叙事见情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作结尾有何用意 一方面点明了杨玉环和唐玄宗的天人永隔之恨 另一方面暗示了正是唐玄宗自己的重色轻国造成了这个无可挽回的终身恨事 用此句结尾有点明题旨的作用 概括主题 诗的前半部分露骨地讽刺了唐玄宗的荒淫误国 长恨之因 后半部分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玄宗的入骨相思 从而使诗的主题思想由批判转为对他们坚贞专一的爱情的歌颂和对他们生离死别的同情 长恨正文 诗歌叙述的是一出美化了的宫廷爱情悲剧 对李早先的耽乐误国 作者不无讽刺 对李 杨后来的生死相隔 作者怀有怜悯 对李杨不顾人天相隔 依然苦苦相思的那份深情 作者则深表同情 总结全诗内容结构 找出故事的焦点 诗的主题 第一层 写长恨的内因 安史乱前 1 李重色 求色 得色 迷色误国是祸根 2 杨娇媚恃宠 第二层 写马嵬坡贵妃陨命及李对杨的刻骨相思 1 蜀中的寂寞悲伤酸楚动人2 还都路上追怀忆旧缠绵哀婉3 还宫之后睹物思人 触景生情回肠荡气 第三层 道士幻境找寻贵妃 渲染 长恨 上天入地 浪漫想象 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脉脉 忠贞不渝 托物寄词 重申前誓总结长恨的原因 荒淫误国导致政治悲剧 毁灭了爱情 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了悲剧的主人公 长恨是诗的主题 是故事的焦点 诗人通过诗化的故事层层展示 让读者体会品味感受 1 杨妃入宫受宠 明皇迷色误国 2 马嵬生离死别 蜀中伤心断肠 3 还都触景生情 回宫绵绵相思 4 仙山寻得杨妃 遥寄信物誓词 诗人如何表现长恨的主题 贵妃殒命 李不忍割爱而又欲救不得的矛盾痛苦 君王掩面回看血泪相和流 相思之苦 愁肠百结 惨恻动人 仙境想象 悲剧情节高潮 曲折动人 分析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 思考 本诗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人物能画等号吗 诗人只是借历史一点影子 据时人传说蜕化出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 用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歌咏出来 并没有拘泥于历史 诗中的故事 诗中的人物形象都是艺术化了的 长恨歌 首句 汉皇重色思倾国 点明了唐明皇的好色 唐玄宗李隆基从 求不得 到 夜专夜 从 不早朝 到 看不足 这些都表现了他的贪色荒政 马嵬坡兵变贵妃陨命之后 诗人极力刻画人物内心中揪心的恨 赐死贵妃时欲救不得 眼流泪心流血 矛盾痛苦逃蜀途中见月伤心 闻铃断肠 寂寞悲苦还都路上不见玉颜 踌躇不去 追怀忆旧还宫之后物是人非 睹物思人 触景生情道士觅魂上穷碧落下黄泉 遂教方士殷勤觅 诗人笔下的唐明皇虽是一个迷色误国的荒唐君主 然而作为一个人 他也有着普通人的真情 这种哀婉缠绵的真情读来颇为动人 令人回肠荡气 诗人笔下的杨贵妃不仅是一个 回眸一笑百媚生 的倾国美人 而且是一个重情重义 忠贞不渝的可敬可佩的女子 诗中的最后一节描写 闻道汉家天子使 杨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惊喜 梦魂惊 急切 花冠不整下堂来 悲楚 玉容寂寞泪阑干 委屈 梨花一枝春带雨 托物寄情 重申前誓更刻画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可敬女子形象 长恨是主题 然而恨什么呢 一方面 诗人的长恨是对作为君主的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二人爱情造成的客观结果 荒淫祸国的叹恨 唐玄宗的重色轻国造成了这个无可挽回的终身憾事 诗人以这个爱情悲剧劝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要引以为鉴 不能再重蹈覆辙 引来千古遗恨 表达了对作为帝妃身份的李杨二人的爱情造成的客观结果 安史之乱导致唐王朝衰落的叹恨 另一方面 又强烈地表现了李杨二人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 对作为普通情侣身份的李杨二人爱情凄凉结局的无尽怅恨 可以说本诗的主题既有批判 也有歌颂 长恨歌 是一首抒情性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也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作 对于 长恨歌 主旨的理解 历来有不同的认识 或说讽刺荒淫 或说歌颂爱情 或说双重主题 长恨歌 的主题 三种典型观点 1 讽喻说 认为此诗是借李 杨之情事 暴露统治阶级荒淫无耻 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 以致引发 安史之乱 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 免蹈覆辙 至于诗歌后半部分对绵绵长恨的描绘 也不是对李 杨表示同情 更不是歌颂 而是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 隐曲地讽刺他荒淫误国而终于苦果自尝 长恨歌 的主题 2 爱情说 认为此诗的前半部分中 对李 杨荒淫无度 荒废国事诚然有所讽刺和不满 但这不是主旨 全诗以大部分篇幅描写了两人的爱情遭遇 歌颂了他们之间的爱情 论者还认为 诗中所写的李 杨爱情 实际上已超越了历史事实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作者通过这一爱情悲剧 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 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尽管李 杨身为帝王贵妃 但他们的这种爱情与人民的生活 与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 3 双重主题说 长恨歌 的主题 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 杨荒淫无度 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 另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笃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 而且更偏重于后者 整首诗 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 贯穿着李 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承担者之间的冲突 冲突的体现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 而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人物的长恨 艺术特色1 采用了历史事实的描写和浪漫的想象相结合的创作手法 2 将叙事 写景和抒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3 充分发挥了乐府七言歌行体的语言形式特点 造成了优美的艺术境界 4 将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五 人物形象鲜明 1 李隆基 荒淫重色对爱情真诚执着 2 杨玉环 美貌和忠贞 白居易与李白描写杨贵妃之比较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栏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依新妆 李白 清平调词 静态联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