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_第1页
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_第2页
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_第3页
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_第4页
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学难抵洋枪炮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结合单元知识介绍 说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几个阶段及相关历史事件 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新文化运动 思想文化 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长技以自强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民主 科学 单元线索 不断探求强国之路 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 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历程 第14课从 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 2010年考纲要求 1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与实践 2 洋务运动的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3 严复 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4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鸦片战争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是西洋人坚船的迅速 利炮的声势 在两年多时间里 中国调动了10多万军队 先后有1名总督 2名提督 7名总兵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 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 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头脑里开始动摇了 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 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 中世纪的政府 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战争以残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 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高翔 近代的初曙 思考 下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天处乎上 地处乎下 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 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 四夷外也 中国内也 天地为之乎内外 所以限也 中国中心论 说明了传统的华夷观开始改变 知识分子开始重新思考新形势下的中国和世界 鸦片战争使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问题探究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 先进的中国人为何要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他们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一 开眼看世界 向西方学习1 背景a 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b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 不断对外侵略扩张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民族危机加深 c 鸦片战争使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民族危机 强国御侮 救亡图存 目的 2 代表人物林则徐 魏源 A 主张 B 实践 1 设立译馆 翻译外国书籍2 各国律例 3 四洲志 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 林则徐 向西方学习 师夷长技以制夷 林则徐 C 地位 魏源 A 编写著作 B 主张 海国图志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对当时思想解放向西方学习有重要启迪作用 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专著 是书何以作 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为以夷款夷而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序 C 意义 师夷长技以制夷 材料1 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 器良技熟 胆壮心齐是已 第一要大炮得用 今此一物置之不讲 真令岳 韩束手 奈何奈何 林则徐 材料2 不善师外夷者 外夷制之 善师四夷者 能制四夷 夷之长技三 一战舰 二火器 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 林则徐和魏源关注的焦点 共同点 是什么 林则徐 魏源思想主张的目的何在 从 师夷 的内容和 救亡 途径上看 林则徐 魏源的思想有何局限性 结合两则材料思考 林则徐 魏源的思想 开眼看世界 有何积极影响 局限于著书立说 尚未付诸实践 停留在技术 器物 层面上 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主要是军事技术 御侮强国 维护封建统治 A 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 重新认识世界 探索救国之路 改变中国的传统观念 启迪人们的思想 B 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1 下列对 师夷长技以制夷 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向西方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其中的 技 重点是指军事技术 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认识A B C D D 2 在 向西方学习 问题上 海国图志 与 资政新篇 的主要区别在于A 是否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B 是否抵御外来侵略C 是否与外国正常交往D 是否发展资本主义 D 3 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 编纂 海国图志 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 提及这个国家 二十七郡 公举一大酋总摄之 匪惟不世及 且不四载即受代 一变古今官家之局 而人心翕然 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 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A 美国 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 遂有清末的变法B 英国 人们颇有同感 认为应该 师夷长技以制夷 C 美国 少有人理解 也少有人谈及 几乎没有影响D 英国 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 只重视船坚炮利 C 二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洋务派 回顾必修二相关内容 1 洋务运动的背景2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时间3 洋务运动旗号 思想主张 4 洋务运动内容 实践活动 近代工业 海防 培养人才 4 洋务运动的结果5 对洋务运动评价 内忧外患 奕訢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19C60S 90S 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 利用西方先进科技 维护清朝统治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4 洋务运动内容 1 前期 以 自强 为旗号 创办军事工业 2 后期 以 求富 为旗号 兴办民用工业 3 70年代中期开始 筹划海防 建立近代海军 4 60年代开始 开办新式学堂 选派留学生 5 对洋务运动评价a 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 培养了人才b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 近代工业开始出现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d 一定程度推动封建自然经济瓦解 1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这种思想的实质及目的何在 阅读教材并思考 a 中学为体 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立国之本b 西学为用 以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为手段来巩固封建统治 实质 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挽救封建制度 巩固封建统治 3 这种思想指导实践活动有哪些 1 创办近代工业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2 筹划海防 建立近代海军3 开设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 意义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有 他们都是地主阶级 都主张学习西方 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洋务派提出的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是对 师夷长技 的思想付诸实践无 洋务派 师夷 目的侧重于对内镇压农民起义 而林则徐 魏源侧重于对外抵御列强侵略 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等实践活动 林则徐 魏源实践较少 4 有人说 洋务派是林则徐 魏源的继承者 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 4 李鸿章自称 一生风雨裱糊匠 他裱糊屋子叫 材料是 A 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科技B 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度C 清朝封建统治民主共和D 清朝封建统治火药 枪炮 养兵练兵之法5 如果用 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 来比喻洋务运动 那么这里的 柳 是指A 封建统治的力量B 新的经济因素C 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D 近代科学技术 A B 6 伦敦 12月27日讯 从上海发出的消息称 大清国政府已决定效仿日本 选拔年轻学子送往英美等国接受西式教育 引自 帝国的回忆 这则消息出现于鸦片战争期间B 洋务运动时期C 辛亥革命时期D 二次革命时期7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 应当如何自救 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B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C 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D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B C 1 背景 思考 维新派代表从不同的角度宣传维新思想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找出其主张 2 代表 政治 经济 文化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重 帝国主义侵略加深 早期维新思想发展 西学的不断传入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等 三 维新变法思想 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 上师尧舜三代 外采东西强国 立宪法 开国会 行三足鼎立之制 则中国之治强 计日可待 2 宣传维新思想方式 办万木草堂讲学 著书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理论基础3 特点 1 思想主张 向西方学习 立宪法 开国会 建立君主立宪制 来救国图强 借助于经学外衣 来否定君主专制统治 宣传维新变法 传统的儒家经典与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 梁启超 1873 1929 材料 变法之本 在育人才 人才之兴 在开学校 学校之立 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 在变官制 代表作 变法通议 思想主张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宣传伸民权 设议院 变法图存 变法之本在于培养人才 兴办学校 改变科举制度 变法能够成功 在于改变政治制度 严复 1854 1921 封建君主是 大盗窃国 主张国家属于人民 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观今日之世变 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 思想主张 国家属于人民 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民主君仆 主权在民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否定君主专制 宣传维新变法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宣传伸民权 设议院 变法图存 国家属于人民 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都主张革新变法 建立君主立宪制 特点 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结合 马克思指出 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 借他们的名字 口号 衣服 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 用这种借用的语言 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从这句话能看出维新变法思想宣传呈现什么特点 为什么呈现这样的特点 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 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1 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反对封建专制 抨击封建文化 主张兴民权 倡西学 2 促进人民觉醒 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3 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4 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 3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8 19世纪90年代 维新思潮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包括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为其提供了阶级基础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为其提供社会环境 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A B C D A 9 19世纪末 维新运动之所以取代洋务运动而在政治舞台上唱主角 其最主要原因在于A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B 民主革命思想还未广泛传播C 帝国主义支持光绪帝夺权D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10 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 器物 转向学习 制度 的决定因素是A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C 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D 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D B 11 康有为借孔子权威宣传变法思想 严复通过介绍 进化论 宣传维新 两人A 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B 改革的目的存在差异C 都是要动摇封建信条D 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12 康有为在儒家经学和孔子的旗号下宣传维新变法主要说明了A 维新运动具有一定的封建色彩B 维新派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理论纲领C 维新派不敢触动封建传统思想D 维新派借用传说思想减少变革的阻力 C D 13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 甲午以后 中国有三党 守旧党 意在保现存之局面 中立党 意在保国以变法 维新党 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 文中的守旧党 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A 顽固派 抵抗派和洋务派B 抵抗派 洋务派和维新派C 洋务派 维新派和革命派D 顽固派 维新派和革命派14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 最为确切的是 A 推翻清朝统治 发展资本主义B 争取民族独立 反抗外来侵略C 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清除外国侵略势力D 争取民族独立 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D D 1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泰西近政论 皆言三权 有议政之官 有行政之官 有司法之官 三权立 然后事体备 以我朝论之 皇上则为元首 百体所从 军机号曰政府 出纳王命 摘自康有为 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1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 其理论根据是什么 主张 君主立宪 依据 三权分立学说 材料2大借洋款 以举庶政 摘自康有为 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2反映了维新派对帝国主义的态度怎样 幻想得到帝国主义支持 材料3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 行二十年新政 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 摘自胡适 留学日记 材料3的观点是否正确 简述你的理由 不正确 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实行改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戊戌变法必然失败 根据材料1 2 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缺陷 不敢触动封建统治基础 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一般认为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在1840年鸦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