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的译文比较与赏析.ppt_第1页
谈读书的译文比较与赏析.ppt_第2页
谈读书的译文比较与赏析.ppt_第3页
谈读书的译文比较与赏析.ppt_第4页
谈读书的译文比较与赏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读书的译文比较与赏析 弗兰西斯 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博学多才的散文家 哲学家 实验科学的先驱 留有58篇散文传世 培根下笔 时而洋洋洒洒 时而十分简约 潇洒飘逸 有大将风度 口吻十分自信 认真 论断分明 又不失诗人奔驰的想象 不时用上一句拉丁文 使他的文章多了一份书卷气 带上一点古香古色 培根的散文以准确 清楚 条理分明著称 加上他擅长写出饱含人生的经验和智慧的名言警句 形成了培根散文的独特风格 使其能经久不衰 谈读书 可以说是培根散文的一个缩影 其实 谈读书 整篇文章就是一个大警句 因此要翻译这篇文章确实不易 我们认为 翻译培根这篇散文 重要的是要译出培根散文之简约的风格 译出他那种自信的口吻 格言般的警句 在这方面 王佐良先生作的最好 他用半文半白的文体 十分精湛地再现了培根散文的风格 可谓尽善尽美 王佐良的译文好似一座高高的山峰 令后来者难以翻越 后来者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逃出王译的影子 也就只好绕道而行 结果到头来 译出的东西几乎成了王译的解释或延伸 原文的简约和精辟不见了踪影 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王佐良的译文与其他两种译文的不同之处 1 Studiesservefordelight forornament andforability 王佐良译文 读书足以怡情 足以博采 足以长才 廖运范译文 读书能给人乐趣 文雅和能力 王楫译文 读书可以怡情养性 可以摭拾文采 可以增长才干 培根文章第一句很妙 其妙在于毫无废话 直切主题 这也是中西语篇构建的主要差异 根据西人Kaplan的理论 东方人往往用环绕的方式切入主题 前轻后重为主 而西人则直截了当地切入主题 前重后轻为主 修辞上则采用的是排比句式 从译文方面来说 王佐良的译文可说是惟妙惟肖 把首句的简约气势和修辞手段都译得十分之贴切 廖译虽简约 但原文的加强语气的排比句式没有了 只落得个三词的层次推进 王楫的译文则有失简约 实质上是对delight ornament ability三个词作解释性的翻译且排比句式也不甚工整 第一词delight用了两个动宾短语 怡情 养性 不如改为 陶冶性情 与后面的 摭拾文采 增长才干 对应 可见 三者均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王译的影响 但根据北大辜正坤教授的筛选积淀重译论与人类文化积淀重创论 的观点来看 这是允许的 为了能够有更好的译本出现且避免前人的错误 这也是不可避免的 2 Theirchiefusefordelight isinprivatenessandretiring forornament isindiscourse andforability isinthejudgmentanddispositionofbusiness 王译 其怡情也 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 其博采也 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 其长才也 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廖译 人们独居或退隐的时候 最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谈话的时候 最能表现出读书的文雅 判断和处理事务的时候 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 楫译 在幽居独处时 最能体现其怡情养性的作用 在朋友交谈中 最能体现其摭拾文采的作用 在处世论事之际 最能体现其增长才干的作用 培根的哲学 凡是都要问问对人生有何价值 其口吻是那么的自信且论断分明 文章总起一句后 接着论述三种读书的用处 重点放在增长才干 用的是省略句 简约至极 王佐良的译文 半文半白 恰到好处 廖和楫的译文 失之于繁整 未能再现培根简约的文风 廖译连用三个 的时候 楫译运用 在 时 在 中 在 之际 和三个 最能体现 搭配 3 Theyperfectnature andareperfectedbyexperience fornaturalabilitiesarelikenaturalplants thatneedpruningbystudy andstudiesthemselvesdogiveforthdirectionstoomuchatlarge excepttheybefoundedinbyexperience 王译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 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盖天生才干独如自然花草 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而书中所示 如不以经验范之 则又大而无当 廖译 学问能美化人生 经验又能充实学问 天生的植物需要人工修剪 人类的本性也需要学问诱导 学问本身又必须以经验来规范 否则便太迂阔了 楫译 须知读书固然可补天然之不足 而经验又能补读书的不足 因为天生才干犹如天然花草 须靠读书修剪枝叶 而书本知识如不以经验相制约 其教导也难免过于笼统 这一段翻译 楫译和王译尽管加了字 措词上作了些修改 仍然能明显看出王译的踪迹 廖译力求突破 但留有许多破绽 前文一直把they studies 译为 读书 而后文突然改译为 学问 不但前后不一 就是两个术语的所指也不同 且nature一词诚然有 人性 之意 在这里的深层含义 先天之不足 唯一能补足 完善其不足之处的只能靠 读书 再者 楫译的语气联结词用得太多 如 须知 因为 而 读起来不简洁且书卷气十足 4 Somebooksaretobetasted otherstobeswallowed andsomefewtobechewedanddigested thatis somebooksaretobereadonlyinparts otherstobereadbutnotcuriously andsomefewtobereadwholly andwithdiligenceandattention 王译 书有可浅尝者 有可吞食者 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换言之 有只须读其部分者 有只须大体涉猎者 少数则须全读 读时须全神贯注 孜孜不倦 廖译 有些书只需浅尝 有的书可以狼吞 有的书要细嚼烂咽 慢慢消化 也就是说 有的书只需选读 有的书只需浏览 有的书却必须全部精读 楫译 有的书浅尝即可 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 少数书籍则须咀嚼消化 换言之 有的书只须读一部分 另一些读时可不求甚解 但少数则须通读 且须勤勉而专心 这一段 培根用了一连串有关饮食的比喻来说明不同的读法 王译精辟之至 令人称道 其他两者的译文各有千秋 可以说 在全篇中 后两者的译法都融有自己的风格 摆脱了王译的束缚 能与王译争雄的也就是这段 但也决对不是毫无缺点 5 Historiesmakemenwise poetswitty themathematicssubtle naturalphilosophydeep moralgrave logicandrhetoricabletocontend Abeuntstudiainmores 王译 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灵秀 数学使人周密 科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与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凡有所学 皆成性格 廖译 历史使人明智 诗歌使人富于想象 数学使人精确 自然哲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学和修辞学使人善辩 总之 读书能陶冶个性 楫译 读历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机灵 数学使人周密 自然科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与修辞使人能言善辩 专心治学者 性格也受陶冶 警句构成了培根散文的主要风格 其特点有二 饱含人生的经验与智慧 看事比人深一层 可谓世故之至 此其一 富于想象力 令人深思与回味 此其二 关于格言 警句的翻译 我们认为 必须还它一个格言 警句的形式即读起来琅琅上口的各种修辞手段如排比 双声 对偶 押韵等 培根散文中所用警句的翻译 王佐良教授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典范 后来者极难超越 如强硬操作 勉强为之 也只能弄巧成拙如辑译把 读史 改为 读历史 均为动宾短语 廖译把 逻辑与修辞之学 偏正式 改为 逻辑学和修辞学 并列式 此外 两者还把 naturalphilosophy 古意 科学 改为 自然哲学 从译者来说 他 她没有考虑到原作者的写作时代背景及用词的语义演变历史 对汉语语言结构掌握不够娴熟即 原文本中均为名词 名词短语做主语 而 读史 和 读历史 均为动宾短语 虽说前者较为自然些 但于原文的语言结构还是有所偏离的 且与以文中后面几个名词短语也似不太一致 原文中logicandrhetoric作为一体出现 王译为 逻辑与修辞之学 属偏正式在功能上与原文本用法对应 然廖译则是形合功疏 相差甚远 此外 就是廖译的老问题即 学问 与 读书 的问题 我们认为 王佐良教授的译文有两处可以进一步完善 读史 读诗 均为动宾短语做主语 与下面的 数学 科学 等名词主语不协调 不如改为 史书 诗歌 最后 拉丁文名句 Abeuntstudiainmores 出自罗马诗人奥维德 Ovid 的 女英雄书信集 意为 Studiespassintothecharacter 读书陶冶人之性情 王的译文 凡有所学 皆成性格 实属妙译 由于passinto即等于togotoform 指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译成 陶冶 是十分贴切的 可以说是对王译的一点点 突破 6 Bowlingisgoodforthestoneandreins shootingforthelungsandbreast gentlewalkingforthestomach ridingforthehead andthelike 王译 滚球利睾肾 射箭利胸肺 慢步利肠胃 骑术利头脑 诸如此类 廖译 滚球游戏有益于肾脏 射箭有益于胸肺 散步有益于肠胃 骑马有益于头部等等 楫译 滚球利睾肾 射箭利胸肺 慢步利肠胃 骑术利头脑 诸如此类 王译可说是 惜墨如金 简约至极 虽说如此 但 骑术 是抽象的术语 似乎与前文表运动的动宾短语不太呼应 廖译把它改译为 骑马 是正确的 但是廖译把 头脑 改译成 头部 就不如王译确切了 楫译照搬王译 不足为训 男子的睾丸 stone 成双成对 而原文用的是单数 故而有人理解为 结石 不无道理 翻译本身就是建立在对原文本的各种阐释基础之上的即 根据阐释者的生活背景 专业教育 外语水平 所持意识形态及所处政治环境等等 都会导致阐释者对原文本产生不同的阐释 在此基础之上 用其母语或另一门语言将这种阐释形成文字即翻译作品 这是翻过阐释学派及某些比较文学学者的观点 7 Ifhiswitbenotapttodistinguishorfinddifferences lethimstudytheschoolmen fortheyarecyminisectors 王译 如不能辨异 可令读经院哲学 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 廖译 假若一个人拙于辨别差异 就让他去请教那些演绎派的大师们 因为他们正是剖析毫发的人 楫译 如若不善于析难辨异 可让他学经院哲学 因为那学哲学家无不讲究细节 我们认为 培根这里所用的 schoolmen 系贬义 有矫枉过正之意 cyminisectors即dividerofcuminseed hair spliters 意思是说 细小的茴香籽还要分几瓣 头发还要再剖几丝 这里明显着是吹毛求疵 那能再转而译为什么大师 廖 楫把 schoolmen 译为褒义 有悖愿意 再者 廖译中使用 请教 大师 恐怕有违上下文逻辑 这些中古经院哲学的 大师 都已作古数百年 又怎么才能去请教呢 综观全篇 众多译者竭尽各种努力试图突破王译 旨在创新 但均未脱离王译的影子 可见 王译因几乎具有原文本所具有的一切优点 故难于跨越 后来者的译文 不仅仅局限于本文比较的三篇 充其量是在措词上做些替换 意义上加以阐释 风格上加以变化 但都不如王译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