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考地理命题的科学性问题.ppt_第1页
谈谈高考地理命题的科学性问题.ppt_第2页
谈谈高考地理命题的科学性问题.ppt_第3页
谈谈高考地理命题的科学性问题.ppt_第4页
谈谈高考地理命题的科学性问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谈高考地理命题的科学性问题 长沙县实验中学袁正武 引言 科学的价值在于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 科学不但要定性地阐述事物的发展规律 而且要定量地分析事物的发展规律 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最新发展和高考改革的最新要求 对中学地理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但同时一些高考试题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搉商的问题 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对于挖掘地理课程的科学性 促进地理教学和学生智力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下面就几道高考试题来谈谈我对试题科学性的理解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例题 07年全国卷一文综卷 图4所示区域在北半球 弧线a为纬线 Q P两点的经度差为90 弧线b为晨昏点 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 回答6 8题 6 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 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是 A 5时B 15时C 9时D 19时7 若此时为7月份 图中M点的纬度数可能为 A 55 NB 65 NC 75 ND 85 N8 若Q地的经度为0 此时正是北京日出 这个季节 A 洛杉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最高B 长江下游枫叶正红C 长城沿线桃红柳绿D 南极地区科考繁忙 B C A 南极附近是极昼 则北极附近是极夜 即晨昏线最北点M所在纬线是极夜现象 M点所在经线即为昼半球中间那条经线 其地方时为12点 P点所在经线与M点所在经线经度相差45 且位于M点经线东面 故地方时为15时 M 晨昏线最北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 7月份太阳直射点不可能移到5 N 故M的纬度不可能是85 N 而晨昏线的最北点的纬度也不可能低于极圈的纬度 故A B两项也不正确 若Q地经度为0 此时正是北京日出 则M东面为晨线 西面为昏线 故M所在经线为夜半球中央经线 M点所在纬线是极昼 此时北半球为夏半年 洛杉矶地区夏季炎热干燥 森林火险等级最高 一 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影响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光照图的判读 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知识 也考查了考生从图象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空间想象和空间思维能力 以及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的能力 第7题通过定性分析不难判断正确答案为C选项 但通过分析黄赤交角影响下地球的公转规律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速度及其在纬度上的变化 不难得出C选项也不正确 下面就地球公转运动规律来分析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一些地理现象的发展规律 地球公转运动 夏至日 6月22日 冬至日 12月22日 秋分日 9月23日 春分日 3月21日 立夏 5月6日 立秋 8月8日 立冬 11月8日 立春 2月5日 A B C D 方向周期速度轨道与自转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A B C D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在地球上观测 好象地球没动 太阳直射点一年中在黄道面上绕地球公转一周 受公转方向 公转速度和黄赤交角的影响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有如下规律 位置 夏至日 A 秋分日 B 冬至日 C 春分日 D移动方向 如图中箭头所示 A C 东南 C A 东北速度 沿圆弧ABCDA1 每日 A B C D D N N S S 如下图所示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表现在纬度上的移动 其移动速度是有变化的 越靠近春分日和秋分日 太阳直射点每日移动的纬度较大 越靠近夏至日和冬至日 太阳直射点每日移动的纬度较小 一年中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也沿黄道平面绕地球一周 从春分到立夏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大约向东移动了45 太阳直射点也在黄道平面上绕地球大圆DABCD转了45 但其在地球上移动的纬度范围比从立夏到夏至要大得多 立夏 5月6日 立秋 8月8日 立冬 11月8日 2月5日 立春 A B C D D N N S S 立夏 5月6日 立秋 8月8日 立冬 11月8日 2月5日 立春 7月份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在夏至到立秋之间 这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靠近北回归线且向南移动 但向南移动的速度较慢 故晨昏线上最北点的纬度也靠近北极圈 且在向北极点方向移动 即北极圈内极昼现象范围在缩小 但其向北移动的速度较慢 即极昼在纬度上的消失速度较慢 这时晨昏线上最北点M不可能移到75 N 如位于75 N 这时太阳直射点应移到15 N 这时已经到了8月份 故上面例题中的第7题选项中75 N应改为71 N更合适 15 N 搞清了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轨迹 移动方向 移动速度及其在纬度上的变化 就不难搞清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 极圈内不同纬度极昼 极夜出现和消失的时间及极昼 极夜的天数差异如上面第7题 7月份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在夏至到立秋之间 这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靠近北回归线且向南移动 但向南移动的速度较慢 故晨昏线上最北点的纬度也靠近北极圈 且在向北极点方向移动 即北极圈内极昼现象范围在缩小 但其向北移动的速度较慢 即极昼在纬度上的消失速度较慢 这时晨昏线上最北点M不可能移到75 N 如位于75 N 这时太阳直射点应移到15 N 这时已经到了8月份 故该题选项中75 N应改为71 N更合适 极圈内极昼 极夜现象的出现和消失也是两分日前后即在靠近极点的纬度出现和消失的速度快 两至日前后即在靠近极圈的纬度出现和消失的速度慢 二 各纬度日出 日落时间及昼夜长短的年内变化因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 两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受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在纬度上的差异的影响 两分日前后各纬度日出 日落时间及昼夜长短变化较大 赤道除外 且纬度越高变化越大 两至日前后日出 日落时间及昼夜长短变化较小 三 某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正午影长的季节变化受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在纬度上的变化的影响 两分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和正午影长的变化较快 两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和正午影长的变化较小 四 南 北极点极昼 极夜长短的差异受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的影响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移动的速度较慢 在南半球移动的速度较快 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为极昼 南极点为极夜 故北极点的极昼时间长于南极点的极昼时间 相关高考试题 图1四条曲线分别示意四地3月21日到6月30日的日出时间 读图1 回答3 5题 06全国文综二 3 与摩尔曼斯克地区日出时间对应的曲线是 A B C D 4 地位于 A 南半球中纬度B 北半球低纬度C 副热带高压带D 副极地低压带5 8月23日 的昼长约为 A 24小时B 22小时C 20小时D 18小时 3 摩尔曼斯克位于北极圈内 故在夏至前后有极昼现象 故 可排除 但极昼开始的时间 日出为0时即出现极昼 不可能在3月 也不可能是6月22日 故 和 可排除 4 地没有极昼现象 且6月22日昼最长 日出时间大约在2点半左右 故 地应在北极圈外的北半球高纬地区 5 由图可知 地约在5月12日前后出现极昼 由此推知 地极昼时间应大致从5月12日 极昼开始 8月2日或3日 极昼消失 8月2日或3日与8月23日相差20天左右 而由图可知 地由5月12日开始出现极昼向前推20天时间日出时间大约为2点 同样的8月2日极昼消失推后20天即8月23日日出时间也大约为2点 故 地8月23日昼长为20小时 图1 B D C 一些地理教师认为 摩尔曼斯克靠近北极圈 出现极昼的时间应在夏至日前不久 图上标示其极昼出现时间在5月12日前后 认为不可能出现这么早 本人认为 虽然摩尔曼斯克距北极圈很近 但夏至前后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移动速度很慢 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在夏至前扩展非常缓慢 故摩尔曼斯克出现极昼的时间比北极圈上出现极昼的夏至日还是要早得多 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其开始出现极昼的时间应在5月25日前后 但如果考虑大气的散射作用 其极昼出现时间还会提前 故图中标示其极昼出现时间在5月12日前后 据上面分析 图中四地日出时间曲线在春分日后曲线的斜率还可画大一些 越靠近6月22日 或出现极昼现象前 曲线的斜率还可画小一些 分析 图1 2003江苏地理卷 某学校 110 E 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杆测影的方法 逐日测算正午太阳高度 如图2 垂直竖立一根2米长的竿OP 正午时测得竿影长OP 通过tan OP OP 算出正午太阳高度 据此回答8 11题 8 该小组每天量测影长时 北京时间应为 A 12 00B 12 40C 11 20D 11 009 3月21日 当该小组进行观测时 下列城市中即将迎来旭日东升的是 A 英国伦敦B 匈牙利布达佩斯 约19 E C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约29 E D 夏威夷檀香山 约158 W 10 图3是该小组绘制的连续一年多的竿影长度变化图 图中反映3月21日竿影长度的点是 A B C D 11 该学校大约位于 A 21 5 NB 21 5 SC 45 ND 45 S 图2 图3 B B D A 图3所示一年中影长的变化不应是折线式 根据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移动速度的变化 影长的变化应是在两至日前后变化较慢 两分日前后变化较快 如下图 2m 0 N S 时间 日 分析 根据太阳直射点一年中在纬度上移动速度的变化 还可画出地球上不同纬度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曲线图 思考 这四幅图中哪幅图画法有错 为什么 A 北极圈内某纬度 B 赤道 C 南半球中纬度 D 北半球中纬度 A 北回归线B 赤道C 北极圈D 北极点 思考 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曲线应怎样画 上图中画法是否有错 二分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曲线不是平滑的曲线 而应是折线 北回归线 43 08 45 N 北极圈 北半球中纬度 北回归线 北极圈 二 日蚀及其观测 06年全国文综卷一 据报道 哈尔滨地区2004年10月14日出现的日偏食开始于9时20分 结束于10时57分 当哈尔滨日食结束时 美国阿拉斯加州某地为13日16时57分 那里人们看到的日偏食开始于13日17时55分 结束于13日18时46分 读图3 完成9 11题 9 图中阿拉斯加州的甲地和乙地 C A 能够同时看到这次日偏食的全过程B 乙地先看到日偏食 甲地后看到日偏食C 乙地能看到日偏食 甲地看不到日偏食D 乙地只能看到日偏食开始 甲地只能看到日偏食的结束10 报道中的阿拉斯加地区使用的时间是 B A 地方时B 西10区的区时C 西9区的区时D 西8区的区时11 阿拉斯加州能看到这次日偏食结束的地区 其使用的区时与地方时相差约 C A 0小时B 1小时C 2小时D 3小时 图3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考生根据经纬网图判断区位并进行时间计算 根据哈尔滨日偏食结束 14日10时57分 为北京时间 时美国阿拉斯加州某地为13日16时57分 该地比北京时间晚18小时 故该地应位于西十区 即西经150 经线附近 即图中甲地 但甲地当地人们看到的日偏食开始于13日17时55分 结束于13日18时46分 即看日偏食的时间比哈尔滨要晚 且此时为10月13日 当地日落时间应早于18点 故该地在17时55分至18时46分是看不到日偏食的 故 的正确选项为C 正确判断了 的选项 两题的选项也就不难判断了 分析 假设地球不自转 地球上观测日蚀应是晨线上开始 昏线上结束 因为月球是自西向东绕地球公转 但因地球自转 因地球自转也是自西向东 且自转的角速度比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角速度要快 故月球在地球上的阴影区域 即能观测日蚀的地方 是自东往西移动 即能观测月蚀的区域是越往东观测时间越早 题中哈尔滨 甲 乙三个地点没有指出日蚀首先是从哪个地点最先开始 观测日蚀应在昼半球区域即白天才可观测 题干中甲地10月13日17时55分至18时46分既然已是夜晚 故不可能观测日蚀 也就无所谓开始与结束 三 大气运动 例题 2003年全国卷文综 开辟欧洲 第二战场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苏德战争爆发后 苏联要求盟国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 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兵力不足和气象条件对渡海作战影响较大为由 一再推迟 读图5回答下列问题 1 英吉利海峡常年受 风带 的影响 2 不同季节英吉利海峡气象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 对渡海作战有什么影响 提示 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过程中 气压与风的强弱也发生变化 参考答案 1 西风 2 夏季半年南北温差小 气压梯度力变小 西风强度减弱 海上风浪变小 较利于渡海作战 冬季半年情况恰好相反导致风浪大 不利于渡海作战 或答 冬季半年南北温差大 气压梯度力变大 西风强度增强 海上风浪变大 不利于渡海作战 夏季半年情况恰好相反导致风浪小 较利于渡海作战 分析 通过分析三圈环流的形成可知 大气环流的形成因素有热力原因和动力原因 影响西欧的西风是从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 这两个气压带都是动力原因形成的 并不像影响我国的西北季风和极地东风 西北季风是从冷高压蒙古高压吹出来的 蒙古高压是热力原因形成的 它的势力强弱与南北温差有关 即南北温差越大 北方越寒冷 形成的冷高压势力就越强 南北气压梯度越大 西北季风的势力才越强 南极也由于气候严寒 形成的极地高压势力也强 与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之间的气压梯度也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故南半球也就形成了势力强大的极地东风带 其次 风速的大小并不是决定于气压的高低 而是决定于气压在水平方向的变化 即气压梯度的大小 其实影响欧洲西部沿海的西风也受到北半球海陆分布的影响 即除要考虑三圈环的形成因素以外 也要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冬 夏季海陆气压场分布的影响 当然还要考虑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对冬 夏季气压场分布的影响 该题第 2 问应从欧洲西部沿海冬 夏季气压场的对比分析 比较冬 夏季欧洲西部沿海地区气压梯度的变化 以及由此导致其风速的变化来说明对渡海作战的影响 修改后的参考答案 2 影响欧洲西部沿海的西风是从亚速尔高压吹向冰岛低压 夏季还吹向印度低压 冬季由于副极地低压南移 并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其势力增强 形成气压非常低的冰岛低压 冬季亚速尔高压与冰岛低压相距较近 气压梯度大 故风速大 海上风浪大 不利于渡海作战 夏季副极地低压北移且势减弱 亚速尔高压与副极地低压相距较近 亚速尔高压与亚欧大陆上形成的印度低压也相距较远 气压梯度变小 风速小 海上风浪不大 有利于渡海作战 相关试题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 材料一 下图为欧洲西部1月 7月等压线分布图 1 表示7月份欧洲西部等压线分布的是 填甲图或乙图 2 一年内气压差最小的地区是 A 亚得里亚海B 亚平宁半岛C 冰岛D 芬兰北部 3 比较甲 乙 其中南北气压差大的是 填甲图或乙图 并分析其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