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ppt_第1页
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ppt_第2页
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ppt_第3页
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ppt_第4页
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建筑史 第三章隋唐五代的建筑 公元581年 960年 1 社会背景公元581年 杨坚代周自立 建隋 号称隋文帝 只传了两帝 至公元618元 被李渊所推翻 建立唐 隋唐王朝共存327年 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期 公元907年后 北方先后换了五个朝代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和后周 史称 五代 南方形成九个并列的割据政权 即前蜀 吴 吴越 楚 南汉 闽 南平 后蜀和南唐 加上与后周同时建都于太原的北汉 被称为 十国 中国重新进入战乱 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封建帝国 政治 经济 文化达到封建社会的鼎盛阶段 一 隋 公元581年 618年 隋代的建筑 开凿南北大运河 建造大兴城 即唐长安的基础 四 隋大兴 唐长安 河北赵县安济桥 二 唐 公元618年 907年 社会政治 经济 科学文化 唐代前期百余年统一和相对稳的局面 为社会经济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唐中叶开元 天宝年间达到极盛时期 虽 安史之乱 后开始衰落 但终唐之世 仍不失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高潮 文化上开放导致艺术风格上浪漫 雍容大度 以诗歌艺术为代表主要建筑成就 1 城市 宫殿建设在隋代大兴城基础上扩建唐长安 使之成为当时世界最宏大繁荣的城市 影响到渤海国东京城 日本平成京 今奈良市 和后来的平安京 今京都市 唐长安大明宫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清明故宫紫禁城总面积3倍多 其他府城 衙署等建筑的宏敞宽广 也为任何封建朝代所不及 2 宗教建筑保存了中国最早的木构大殿南禅寺 佛光寺和大量的佛塔道教建筑的发展 城市 唐长安南北中轴线 东西对称 方整 皇城居首 东西大街14条 南北大街11条 人口百万 唐长安 隋大兴城是唐长安城发展的基础 唐基本沿用了隋的城市布局 但主要宫殿向东北移至大明宫 因此朝臣 权贵Z都集中到东城 使城市重心偏于一边 这是它的特点 长安城的市集中于东西两市 西市有许多外国 胡商 是国际贸易的集中点 东市则有120行商店和作坊 长安城采用严格的里坊制 全城划分为108个坊 里坊大小不一 小坊约1里见方 和传统尺度相似 大坊则成倍于小坊 坊的四周筑高厚的坊墙 有的坊设2门 有的设4门 坊内有宽约15米的东西横街或十字街 再以十字小巷将全坊分成16个地块 由此通向各户 坊里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唐长安城内的居住区实行封闭式的里坊制 这样的布局便于管理 唐长安城里坊碑刻里坊和东市鸟瞰复原图 唐长安城里坊复原图 唐长安城明德门复原图 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里坊制都城最完善的形态 是中国古代都城的典范之作 它采用中轴对称布局 规划严谨 街坊整齐 其布局对东亚一些国家的都城产生过重大影响 宫殿建筑 大明宫 大明宫 贞观八年 公元634年 始建 至龙朔三年 公元663年 新宫建成 位予城东北龙首原 居高临下 府瞰全城 是唐帝国的政治中心 是世界史上最宏伟和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 含元殿 麟德殿 除了大明宫 唐长安的西内太极宫为朝会大宫 太极殿复原图 四 佛教建筑 这一时期的佛寺建筑是在通用型即中国宫室型的基础上定型化并有所发展的 隋唐佛寺平面布局以殿堂门廊等组成以庭院为单位的组织形式 且以二 三层楼阁为全寺的中心 实物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 为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 南禅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 南禅寺大殿复原立面图 2 佛光寺大殿 东大殿的斗拱结构 更是我国木质斗拱之鼻祖 其柱头铺作与补间铺作在结构上机能不同 繁简各异 主要和次要的作用十分明确 再加上斗拱雄大与出檐深远 因而成就了唐代简洁雄伟的建筑风格 表现了在结构和艺术上的高度统一 唐代建筑 佛教建筑 佛光寺东大殿立面图 殿内的砖砌佛座和塑造佛像 都是唐代遗物 唐代建筑 佛教建筑 佛光寺 东大殿斗拱结构 柱头铺作和补间铺作 东大殿斗拱结构 转角铺作 佛光寺大殿所用斗拱 十分规矩和严整 外檐柱头用七铺作双杪双昂 柱间均用单补间铺作 由于斗拱硕大 铺作等级高 大殿的出檐很深远 使得大殿透露出一种雄阔飘逸的艺术气氛 补间斗拱比柱头斗拱少一铺作 唐代建筑斗拱雄大疏朗 体现了斗拱所具有的结构美 东大殿的表现了结构与艺术的高度统一 具有我国唐代木构建筑的明显特点 它虽然比南禅寺正殿晚七十五年 但规模远胜于彼 且在后世修葺中改动极少 所以国内一般都将东大殿作为仿唐建筑的范例 塔 单层墓塔 唐塔一般都是四方形的 多层塔是在塔的表面上表现出木结构的柱梁斗拱等 密檐塔一般不用柱梁斗拱等装饰 而轮廓线条呈现优美 西安慈恩寺塔 大雁塔 大雁塔 西安荐福寺塔 小雁塔 大理崇圣寺三塔 南京栖霞寺舍利塔 石窟 开凿石窟 在唐时达到高峰 主要在 敦煌 龙门及四川 著名的敦煌469石窟中 唐时凿有202窟 唐以后又有149窟 龙门石窟中60 是唐及其以后开凿的 龙门总计有1352窟 龙门石窟奉先寺为唐代开凿 五 陵墓 唐代帝陵多利用自然地形 因山为坟 因此比秦汉时的人造巨冢更有气势 陵墓的神道极长 石雕刚健雄伟 数量也较前加多 墓内壁画尤为生动 唐陵特点是利用地形 以山为坟 不采用秦汉人工夯筑的封土方上 无字碑 朱雀门外的神道两侧的无头石像 乾陵的建筑质量极高 墓道用石条密封 并在缝隙中灌铁水 极难开启 因此成为唯一没有被盗的唐代皇帝陵墓 乾陵周围这有十七座陪葬墓 已发掘的有永泰公主墓 章怀太子墓和懿德太子墓 章怀太子墓 永泰公主墓 前室 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 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 建于公元684年 历时23年才修建完成 唐乾陵被称为天下第一陵 六 唐的建筑技艺 1 唐代的建筑组群主次分明 高低错落 敦煌壁画中的唐代建筑组群 初唐 2 唐代的的瓦有灰瓦 黑瓦和琉璃瓦三种 唐朝重要建筑的屋顶 常用鸱尾 其鸱尾的形制比之宋 元 明 清各代远为简洁秀拔 唐瓦当则多用莲瓣图案 唐代建筑的屋顶坡度较缓 屋顶曲线恰倒好处 高士图 中的歇山顶 唐代鸱尾 南禅寺 唐莲瓣纹瓦当 唐代石螭首代石螭首 高士图 中的歇山顶 唐代石螭首 唐代鸱尾 南禅寺 唐莲瓣纹瓦当 3 唐代的斗拱已臻成熟极盛 有一斗 一斗三升 人字形补间铺作 双抄双下昂和四抄偷心等等 其风格奔放 但又不失典雅 再加上唐式建筑斗拱与柱比例甚大 更使它的结构之美显现的淋漓尽致 唐代柱础多用莲花柱础 比较矮平 敦煌第172窟建筑细部 盛唐 唐莲花柱础 昂 斗栱中出跳的楔状构件昂很尊贵 较高等级的建筑才能用昂 昂 华栱 前后出跳的栱华栱可挑出1 5层 每层称一跳 跳数反映了建筑等级的高低 计心 偷心 凡铺作逐跳上安拱 谓之计心 反之为偷心 杪 抄 华拱出跳数 敦煌第172窟建筑细部 盛唐 唐代斗拱 大雁塔门楣石刻殿堂图 局部 敦煌壁画中的临水栏杆 台基 七 唐代建筑艺术风格 唐建筑艺术风格可以 雄浑壮丽 四字来概括 具有可贵的独创精神 重视本色美 气度恢宏从容 堪称为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高峰 三 五代十国 907 960 1 完美 停滞 定性化 2 砖木混合结构如 灵隐寺双石塔 砖 苏州虎丘塔 砖木 广东光孝寺铁塔 灵隐寺双石塔 苏州虎丘塔 砖木 广东光孝寺铁塔 四 隋 唐建筑特点 规模宏大 规划严整 长安城面积84 1km2 建筑群处理成熟 大明宫的主体建筑在中轴线上 以及利用地形的建造乾陵等 木建筑群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问题 如大明宫麟德殿5000m2 面宽11间深17间 含元殿柱距达10m 设专司设计 施工职务 称 都料匠 木构件标准化 无过大或过小的构件 如南禅寺及佛光寺 构件受力作用明确 并有艺术性 砖石结构发展 砖塔枋木 砖石工精细了 建筑细部特征1 屋顶 坡度1 5 4 出檐深远 线型 举折法 递减急 有力 装饰朴实 数量适中 主要有鸱尾 悬鱼 收山歇山顶 九脊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