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内科高级职称面试试题与答卷 1 简述肌力的六级分级法 肌力的记录采用0 5级的六级分级法0级完全瘫痪1级肌肉可收缩 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在床面上能移动 但不能抬离床面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 但不能抗阻力 4级能作抗阻力动作 但较正常差 5级正常肌力 简述生理反射的检查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生理反射包括浅反射和深反射 浅反射包括 1 角膜反射凡直接与间接反射均消失者为三叉神经病变 传入障碍 如直接反射消失 间接反射存在 位病侧面神经瘫痪 传出障碍 深昏迷患者角膜反射消失 2 腹壁反射上 中或下部反射消失分别见于胸7 8 胸9 10 胸11 12病损 双侧上 中 下部反射均消失见于昏迷和急性腹膜炎患者 一侧上 中 下部腹壁反射消失见于同侧锥体束病损 肥胖 老年及经产妇由于腹壁过于松弛也会出现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 3 提睾反射双侧反射消失为腰髓1 2节病损 一侧反射减弱或消失见于锥体束损害 局部病变如腹股沟疝 阴囊水肿等也可影响提睾反射 4 跖反射如拇趾背伸 余趾呈扇形展开 见于锥体束病损 5 肛门反射反射障碍为骶4 5节 肛尾神经病损 深反射包括 1 肱二头肌反射反射中枢为颈髓5 6节 2 肱三头肌反射反射中枢为颈髓7 8节 3 桡骨骨膜反射反射中枢在颈髓5 6节 4 膝反射反射中枢在腰髓2 4节 5 踝反射反射中枢为骶髓1 2节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 一 拟多巴胺药左旋多巴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 在多巴脱羧酶催化下 转化为多巴胺 补充黑质 纹状体通路中的DA 而发挥抗帕金森病作用 卡比多巴是多巴脱羧酶抑制剂 不通过血脑屏障 可抑制外周多巴脱羧酶的活性 外周多巴胺的生成减少 二药合用 既可减少不良反应 亦可增加左旋多巴透过血脑屏障的量 提高疗效 二 胆碱受体阻断药1 他克林选择性地与中枢胆碱酯酶 AChE 结合并抑制其活性 提高脑内ACh浓度 亦可抑制单胺类递质的再摄取 是目前治疗AD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2 占诺美林是高选择性M1受体激动剂 口服易吸收 易过血脑屏障 脑内纹状体摄取率较高 且与纹状体 海马等部位M1受体有较高的亲和力 可改善AD患者的行为能力和认知功能 左旋多巴用药护理需注意什么 1 大多数帕金森病患者需终身用药 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疗效和患者依从性 降低或减轻不良反应 用药前进行健康评估 识别高危病人 用药时需避免不良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避免与维生素B6 抗精神病药 拟肾上腺素类药物合用 严密观察用药后反应 及时发现消化道 心血管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严重者需报告医师 纳洛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 纳洛酮与阿片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 无内在活性 对各型阿片受体均有竞争性阻断作用 生理状态下 无明显药理作用 阿片类药物依赖者应用 可立即出现戒断症状 具有反转吗啡作用及消除吗啡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作用 并促进中毒者苏醒 可用于阿片类药物依赖性诊断 治疗阿片类药物中毒 亦可试用于酒精中毒 休克 昏迷患者 吗啡的不良反应 急性中毒的表现及抢救措施 一般不良反应有呼吸抑抑制 恶心 呕吐 嗜睡 胆绞痛 便秘 排尿困难 直立性低血压等 连续多次给予吗啡易产生心理 精神 依赖性和生理 躯体 依赖性 过量易发生中毒 吗啡过量可引起急性中毒 表现为血压下降 昏迷 呼吸抑制 瞳孔缩小 常伴有体温下降 严重缺氧 抽搐及尿潴留等 多数中毒者死于呼吸麻痹 抢救措施包括 人工呼吸 吸氧 补充血容量 应用纳洛酮 支持和对症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病 支气管哮喘 严重肝功能减退 颅脑损伤 产妇 哺乳期妇女 胆绞痛等患者禁用 缺血与再灌注损伤 钙超载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钠平衡障碍 缺血缺氧致细胞内酸中毒 钠离子与氢离子交换使细胞内钠增加 又通过钠离子与钙离子交换使钙离子入细胞 细胞膜通透性增高 氧自由基及细胞内钙离子破坏胞膜 使细胞外钙离子大量内流 线粒体受损 使A 生成障碍 肌膜及肌浆网膜钙泵功能障碍 不能排出和摄取细胞浆中过多的钙 使游离钙增加 缺血与再灌注时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的机制是什么 黄嘌呤氧化酶生成增多 缺血时膜泵失灵 钙离子入胞激活钙离子依赖性蛋白水解酶 使黄嘌呤脱氢酶转为黄嘌呤氧化酶 后者可生成大量超氧阴离子和 2 中性粒细胞吞噬时消耗的氧气大部分转变为氧自由基 杀伤病原或组织细胞 线粒体功能受损 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功能失调 使氧还原成自由基 应激时机体产生大量儿茶酚胺类物质 其氧化产物可为氧自由基 可损伤组织 自由基在缺血 再灌注损伤中如何引发组织损伤 自由基引发脂质过氧化 组织及血浆脂质过氧化产物增高 超微结构严重受损 脂质过氧化改变膜酶 离子通道的脂质微环境 使膜功能受损 引发钙超载 脂质过氧化使线粒体膜受损 能量生成障碍 加重钙超载 脂质过氧化造成细胞成分间交联 脂质 蛋白 胶原相互交联 使细胞丧失功能 脂加氧酶 环加氧酶激活 产生前列腺素 血栓素失衡 加重无复流现象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时有哪些变化 生物电 缺血时出现病理性慢波 再灌注时慢波持续并加重 代谢 氧化及过氧化反应增强 使A C 葡萄糖 糖原减少 乳酸 cA 增加 自由基 游离脂肪酸产生增加 结构变化 脑水肿及脑细胞坏死 与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有关 何谓再灌注损伤 主要有哪几种 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反常现象 指组织缺血 缺氧等条件下恢复灌注能引起的更为强烈的损伤 主要有 钙反常 组织缺钙后恢复钙离子灌注时引起的再灌注损伤 常见于心肌 氧反常 组织缺氧后恢复氧灌注时引起的再灌注损伤 常见于心肌 损伤程度较钙反常要轻 缺血 再灌注损伤 组织缺血后恢复血流时引起的再灌注损伤 常见于心 脑 肠等器官 其特点是既缺氧又缺营养底物 损伤更严重 去大脑僵直的产生机制是什么 脑干网状结构中存在抑制肌紧张的抑制区和加强肌紧张易化区 抑制区位于延髓网状结构的腹内侧部分 易化分布于广大的脑干中央区域 抑制肌紧张的中枢部位有大脑皮层运动区 纹状体 小脑前叶蚓部 延髓网状结构抑制区 易化肌紧张的中枢部位有前庭核 小脑前叶两侧部 网状结构易化区 这些结构有的在脑干外 但与脑干内部的有关结构有功能上的联系 其中抑制肌紧张的结构主要通过兴奋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活动发挥作用 同时也有抑制易化区活动的作用 去大脑动物由于切断了大脑皮层运动区和纹状体等部位与网状结构的功能联系 造成抑制区活动减弱而易化区活动占优势 从而产生去大脑僵直 低位脑干是怎样调节肌紧张的 包括易化和抑制两方面 在网状结构中具有抑制肌紧张及肌运动的区域 称为抑制区 还有加强肌紧张及肌运动的区域 称为易化区 抑制区较小 位于延髓网状结构的腹内侧部分 电刺激抑制区引致去大脑僵直减退 易化区范围较大 分布于广大的脑干中央区域 包括延髓网状结构的背外侧部分 脑桥的中央灰质及被盖 此外 下丘脑和丘脑中线核群等部位也具有对肌紧张和肌运动的易化作用 在去大脑动物中 由于切断了脑皮质运动区和纹状体等部位与网状结构的功能联系 造成抑制活动减弱而易化活动增强 使易化的活动占有明显的优势 以致肌紧张过度增强而出现去大脑僵直 从牵张反射的角度来分析 去大脑僵直的产生机制有2种 僵直和 僵直 经典的去大脑僵直主要属于 僵直 举例说明基底神经节受损后的主要表现 基底神经节在功能上包括有纹状体 丘脑底核及黑质 纹状体又分为尾核 壳核及苍白球3部分 基底神经节对随意运动的产生和稳定 肌紧张的调节 本体感觉传人冲动信息的处理等都有重要的调节功能 临床上基底神经节损害的主要表现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运动过多而肌紧张不全的综合征 如舞蹈病与手足徐动症等 另一类是运动过少而肌紧张过强的综合征 如震颤麻痹 帕金森病 震颤麻痹患者的病理研究证明 其黑质有病变 同时脑内多巴胺含量明显下降 在动物中 如用药物 利舍平 使儿茶酚胺 包括多巴胺 耗竭 则动物会出现类似震颤麻痹的症状 给予左旋多巴 多巴胺之前体 能通过血 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治疗 使体内多巴胺合成增加 则症状好转 提示中脑黑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被破坏 是震颤麻痹的主要原因 遗传性舞蹈症病理学研究发现 患者有明显的纹状体神经元病变 新纹状体严重萎缩 但黑质 纹状体通路完好 脑内多巴胺含量也正常 给予利舍平耗竭多巴胺则能缓解症状 神经生化研究发现舞蹈症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纹状体中胆碱能与Y 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功能的减退 因此 减少了对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抑制 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活动相对增强所致 4 何谓自主性神经系统 比较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 自主性神经系统是指调节内脏功能的传出神经系统 自主性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个系统 1 结构特点 交感神经节离效应器官较远 其节前纤维短而节后纤维长 副交感神经节离效应器官较近 因此节前纤维长而节后纤维短 交感神经起自脊髓胸腰段的中间外侧柱 副交感神经的起源比较分散 其一部分起自脑干的缩瞳核 上唾液核 下唾液核 迷走背核 疑核等 另一部分起自脊髓骶部灰质 交感神经在全身分布广泛 几乎所有内脏器官都受它支配 而副交感神经的分布较局限 某些器官不具有副交感神经支配 交感节前与节后神经元的突触联系辐散程度较高 刺激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 反应比较弥散 刺激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 反应比较局限 如皮肤和肌肉内的血管 汗腺 肾等都只有交感神经支配 2 功能特征 紧张性支配 自主神经对效应器的支配一般表现为紧张性作用 对同一效应器的双重支配 多数组织器官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效应器所处功能状态对自主神经作用的影响 自主神经的外周性作用与效应器本身的功能状态有关 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 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比较广泛 在环境急剧变化或机体遭遇到紧急情况时 交感神经广泛兴奋 表现出一系列交感 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增强的现象 以动员机体的潜在力量适应环境的急变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比较局限 常伴有胰岛素的分泌 称为迷走 胰岛素系统 主要功能在于保护机体 休整恢复 促进消化吸收 积蓄能量 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等 睡眠可分为几个时相 其特点与生理意义如何 5 睡眠可分为2个时相 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的时相 称为慢波睡眠 慢波睡眠又可以分为 期 分别为 入睡期 浅睡期 中度睡眠期和深度睡眠期 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的时相 称为异相睡眠或快波睡眠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 1 特点 慢波睡眠表现为 嗅 视 听 触各感觉功能暂时减退 骨骼肌反射运动及肌紧张减弱 伴有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 异相睡眠的特点有 各种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 以致唤醒阈提高 骨骼肌反射运动和肌紧张进一减弱 肌肉几乎完全松弛 脑电波呈去同步化快波 有间断性的阵发性表现 如眼球出现快速运动 部分躯体抽动 在人类还观察到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 呼吸加快而不规则 2 生理意义 在人体观察到 进入慢波睡眠后 生长素分泌明显升高 转人快波睡眠时分泌又减少 看来慢波睡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 促进体力恢复的作用 异相睡眠对于幼儿神经系统的成熟有密切关系 并认为异相睡眠期间有利于建立新的突触联系而促进学习记忆活动 对促进精力的恢复是有利的 但是 异相睡眠会出现间断性的阵发性表现 这可能与某些疾病在夜间发作有关 大脑皮质语言代表区损伤时有哪些表现 人类大脑皮质一定区域的损伤 可以引致特有的各种语言活动功能障碍 临床发现 人类左侧大脑皮层一定区域的损伤可引起各种语言活动功能障碍 1 流畅失语症 Wernicke受损后出现 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病人说话正常 但话中充满了杂乱语 病人也不能理解别人说话的含义 一种是病人说话很好 也能理解别人的话 但对部分词不能很好组织或想不起来 称为传导失语症 2 运动失语症 损伤布洛卡三角区 44区 在中央前回底部之前 引致 患者可以看懂文字与听懂别人谈话 但自己却不会讲话 不能用语言进行口头表达 与其发音有关的肌肉并不麻痹 就是不能用 词 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3 失写症 损伤额中回后部接近中央前回手部代表区的部位 则患者可以听懂别人的谈话 看懂文字 自己也会讲话 但不会书写 其手部的其他运动并不受影响 4 感觉性失语 口语的理解障碍最突出 呈流利型口语 表现为患者对别人和自己说的话均不理解或仅理解个别词或短语 表现为语量多 但有较多的错语或不易理解的新词 病变位于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 5 失读症 角回的损伤 则造成患者看不懂文字的含义 但其视觉却是良好的 其他的语言活动功能仍健全 肌电研究结果发现 人体状态反射的规律是什么 试举例说明它在完成一些运动技能时所起的重要作用 状态反射头部空间位置的改变以及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 将反射性地引起躯干和四肢肌肉紧张性的改变 这种反射称为状态反射 状态反射包括迷路紧张反射和颈紧张反射 迷路紧张反射迷路紧张反射是指头部空间位置发生改变时 内耳迷路耳石器官 椭圆囊和球囊 的传入冲动对躯体伸肌紧张性的调节反射 不同头部位置对耳石器官产生不同刺激 传入冲动沿前庭神经进入延髓的前庭神经核 再通过前庭脊髓束到达脊髓前角 与 运动神经元构成突触联系 并发生传出冲动引起有关伸肌紧张性增强 在去大脑动物实验中可见到 当动物仰卧时伸肌紧张性最高 若俯卧时则伸肌紧张性最低 这一反射的主要中枢是前庭核 颈紧张反射颈紧张反射是指颈部扭曲时 颈椎关节韧带和颈部肌肉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 对四肢肌肉紧张性的调节反射 颈紧张反射的中枢在颈脊髓部位 肌电研究结果发现 人体状态反射的规律是 头部后仰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加强 头部前倾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减弱 屈肌及腹肌的紧张相对加强 头部侧倾或扭转时 引起同侧上下肢伸肌紧张反射性加强 异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减弱 在正常人体中 由于高位中枢的调节 这类基本反射常被抑制而表现不明显 状态反射在完成一些运动技能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 体操运动员进行后手翻 后空翻或在平衡木上做动作时 如果头部位置不正 就会使两臂伸肌力量不一致 身体随之失去平衡 常常导致动作的失误或无法完成动作 但必须强调指出 任何运动技能都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实现的 在某些动作中 甚至可以表现出相反于状态反射的规律 例如 有训练的自行车运动员在快速骑自行车时 能做到头后仰而身体前倾的姿势 小脑皮层有哪些活动规律 小脑在控制和调节运动方面行使什么功能 小脑和基底神经节都是同躯体运动协调有关的脑的较高级部位 由大脑皮层下行控制躯体运动的锥体外系统包括两大途径 一是经过小脑下行 另一是经过基底神经节下行 这两条途径最后都通过脑干某些核团而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 小脑是控制和调节运动的重要中枢 它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肌紧张 控制躯体平衡 协调感觉运动和参与运动学习 小脑的绒球小结与前庭核有往返纤维联系 小脑前叶的蚓部主要接受脊髓及少部分大脑皮层发来的信息 其传出经前庭脊髓束及网状脊髓束影响肌肉张力 刺激小脑前叶 动物的伸肌张力受到抑制 屈肌张力增强 损伤之后则出现肌张力亢进 小脑中间部主要与控制姿势反射有关 而外侧部则与随意运动有关 小脑对精细运动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大脑皮层的活动而表现出来 小脑损伤常见的症状为随意运动出现障碍 出现运动过度或不足 乏力 方向偏移 失去运动的稳定性 特别是在运动的开始 停止和改变方向时 表现所谓共济失调性震颤症状 一般认为 由大脑皮层运动区的运动指令发至脊髓的同时也发至小脑 而躯体在执行运动时也实时地将各种信息 经脊髓小脑束传到小脑 小脑将来自大脑皮层的运动指令与实际执行的结果进行比较 分析差误 然后通过小脑一大脑皮层联系传回至皮层以校正运动 这种修正紧随着已发生的运动后 因而称为追随矫正 另一种看法认为 小脑确是具有追随矫正的功能 但由于运动为连贯动作 系大脑运动皮层发生一系列指令所引起 当第一指令被 执行之后 外周的感受器将执行情况反馈至小脑时 第二指令已达到小脑 此时小脑不足修正第一指令 而是整合第二指令与躯体正在进行的运动信息 然后送回运动皮层修正进一步的指令 小脑与运动学习有关 在切断脊神经背根和脊髓背索阻断外周传入之后 运动学习即受到很大的影响 但是那些已经熟练的 已成为程序的快速运动都可以进行 如果冷冻猕猴的齿状核 则快速熟练的运动亦会丧失 这时动物行动缓慢 需要借助于视觉和听觉才能完成一定的动作 所以可以认为 小脑能协同既定的程序使已学得的活动速度加快 并使这种运动不依赖外周感觉传入信息 在训练操作式条件反射并记录小脑单个神经元电活动的实验中发现 当灯光信号引发猴快速的手腕运动时 齿状核内神经元的相关放电反应比大脑皮层和基底神经节内的神经元都早 由于齿状核发出的小脑 大脑皮层传导束经由丘脑投射至运动区 因而有人设想 齿状核可能有启动大脑运动皮层的作用 从而发动肌肉的活动 切除齿状核能使大脑皮层运动区发起的活动推迟 肌肉活动也随之延迟 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命令是通过哪些途径实现的 它们分别行使着什么功能 答 大脑皮层下的基底神经节属于古老的前脑结构 它包括有尾核 壳核 苍白球 丘脑底核 黑质和红核 尾核 壳核和苍白球合称为纹状体 尾核和壳核直接接受大脑皮层下行纤维支配 但一般认为纹状体没有直接返回大脑皮层的投射纤维 只有间接通过丘脑外侧腹核等核团换元后 才能返回大脑皮层 纹状体的传出纤维可以直接与脑干网状结构联系 也可通过黑质和红核转而与脑干网状结构发生联系 在哺乳类动物 由于大脑皮层的高度发达 基底神经节居皮层下中枢的地位 具有控制肌肉运动的功能 与丘脑 下丘脑联合成为本能反射的调节中枢 但在人与猿猴 单有纹状体及其以下的神经结构并不能保持运动功能的协调 还必须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基底神经节在肌肉活动控制中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 它与肌紧张的控制 随意活动的稳定和运动程序有关 基底神经节协助把联络皮层产生的运动计划转变为运动程序 再由运动程控的执行中枢 基底神经节对于某些慢动作的产生与执行有特别意义 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 是通过锥体系和皮层起源的锥体外系两条下行通路而完成的大脑皮层控制躯体运动的另一下行传导通路是皮层锥体外系 锥体外系的皮层起源比较广泛 几乎包括全部大脑皮层 但主要来源是额叶和顶叶的感觉运动区和运动辅助区 因此 皮层的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起源是相互重叠的 皮层锥体外系的细胞一般属于中 小型锥体细胞 它们的轴突较短 离开大脑皮层后终止于皮层下基底神经节 丘脑 脑桥和延髓的网状结构 通过一次以上神经元的接替 最后经网状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 红核脊髓束和前庭脊髓束下达脊髓 支配脊髓的运动神经元 锥体外系对脊髓反射的控制常是双侧性的 其功能主要与调节肌紧张以及肌群的协调性运动有关 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控制命令是经由锥体系和皮层锥体外系两条途径把信息传递到脊髓 再由脊髓中 运动神经元这一最后公路引起肌肉运动的 在这里锥体系是直捷通路 而皮层锥体外系即沿途与基底神经节 小脑 脑干进行联系换元 同时基底神经节与丘脑之间 小脑与丘脑 脑干之间也相互有神经联系 而组成一个复杂的控制整合系统 另外 感觉信息的传入在实现运动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整体而言最先引起肌肉活动的神经过程是什么 在运动中各级神经元的功能活动是如何整合进行的 答 从整体而言 最先引起肌肉运动的神经过程是动作电位 对抗肌的抑制是在主动肌兴奋前的15 20ms出现 这表明 皮层运动区的神经细胞活动只是引起肌肉周期性收缩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知道 大脑皮层联络区 基底神经节和小脑也都参与运动的规划 并把某种运动的意识转变为特定皮层运动柱体的活动 通过记录单个神经细胞的电活动可以看到 小脑和基底神经节在肌肉收缩前已经开始活动 小脑神经核中存在有 记忆内存 它与先天特有的以及后天学习获得的动作有关 在采取代偿措施时 小脑起着关键作用 它具有计算和整合关于运动的全部信息的能力 并有进行不断校正的能力 在神经系统各段内存在有许多 发动器 它们能启动和调节动作 交互神经支配就是这种动作的基本特征 呼吸 吞咽 眨眼 咳嗽这些肌肉运动 一般都是受脑干内的 发动器 所控制和调节的 但皮层也可随意地干涉这些正常的下意识的肌肉活动 在脊髓内可产生必要的和基本的步伐节奏 同时也可调节四肢的步态从一种步法转为另一种步法 肌梭和其它本体感受器具有检查执行运动命令的部分机能 肌梭起着误差快速检测器的作用 许多不同类型的感受器 能提供一些外周情况的反馈机制 在很有效 熟练地完成动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传统的观点 大脑皮层是运动控制系统的高级部位 支配着脑的运动机能 然而有人认为 大脑皮层运动区在运动控制系统中处于较低的机能部位 而小脑和基底神经节在发动和调节动作的指挥系统的神经链内处于较高的机能部位 大脑皮层运动区的主要机能可能不是随意的 而却是一种受到相对控制的活动 随意运动从触发中枢程序 的指令开始 这种指令以适当的顺序激活运动皮层的柱状模块结构 皮层脊髓纤维 激活支配肌肉的 运动神经元 这些下行纤维还通过侧枝激活中枢感觉通路和上行系统 后者再将信息反馈到皮层 从肌肉及其它有关感受器传入的信息 向中枢提供有关肌肉收缩及正在执行的运动情况 这些信息一部分通过丘脑躯体感觉中继核上传至运动皮层 另一部分也可经由皮层感觉区传至运动皮层 这种感觉区与运动区之间的连接形成了 跨皮层区的反射环 起着一种伺服机制的作用 让高级中枢能及时获得运动执行的情况信息 评估 精确运动中发生的误差 并及时地修正指令 使运动达到完善程度 1 简述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 1 生理完整性 绝缘性 双向传导性和相对不疲劳性 2 简述化学性突触传递的特征 2 单向传递 突触延搁 总和 对药物及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及易疲劳性 小脑有何生理功能 原始小脑即小脑绒球小结叶部分 与前庭核的活动相协调 从而维持姿势平衡 旧小脑 尤其是前叶与肌紧张调节有关 在进化过程中 小脑前叶肌紧张抑制作用逐渐减弱 而肌紧张的易化作用逐渐占优势 新小脑主要是小脑半球 与随意运动的协调有关 简述去大脑僵直及其产生机制 在中脑上 下丘之间横断脑干 动物就表现出头尾昂起 四肢伸直 呈角弓反张状态等伸肌张力明显增强的现象 即所谓去大脑僵直 此种僵直属于 僵直 产生机制是 去大脑动物主要由于中断了大脑皮层 纹状体等中枢部位与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联系 使抑制区失去了高位中枢的下行始动作用 以致其活动减弱 而易化区的活动则受到的影响较小 以致其活动相对增强 下行易化作用 首先提高了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使肌梭敏感性提高而发放传入冲动增多 转而使 运动神经元的活动增强 导致肌紧张增强而出现僵直 这称僵直 由前庭核下行的作用主要是直接或间接促进 运动神经元活动加强 僵直 试述脊休克的表现及产生原理 脊休克是指在第5颈髓水平以下将脊髓横断 使之与高位中枢失去联系后 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 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 其主要表现为在横断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肌紧张降低或消失 血压下降 发汗反射不出现 粪尿积聚等 以后反射逐步恢复 先出现屈肌反射 腱反射 然后出现对侧伸肌反射 内脏反射等 它主要是由于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的易化性调节所致 1 1 痉挛性瘫痪 又称上运动神经元瘫 中枢性瘫痪 因瘫痪肢体肌张力高而得名 是中央前回运动区大锥体细胞及下行锥体束病变所致 TI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好发于中老年人 50 70岁 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突然 迅速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或视网膜功能障碍 多于5分钟左右达到高峰 持续时间短 恢复快 不留后遗症状 可反复发作 每次发作的症状相对较恒定 通常表现为症状仅持续数秒钟即消失的闪击样发作 常有高血压 糖尿病 心脏病和高脂血症病史 昏迷 是指意识丧失 对言语刺激无应答反应 分为浅昏迷 中度昏迷和深昏迷 浅昏迷表现唤不醒 但疼痛反应 无意识自发动作 生理反射存在 生命体征平稳 中度昏迷深昏迷时这些体征依次改变 癫痫持续状态 是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尚未清楚又频繁再发 或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而不自行停止 诊断可根据病前1 4周有感染史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 可有感觉异常 末梢型感觉障碍 脑神经受累 常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早期F波或H波反射延迟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远端潜伏期延长和波幅正常等电生理变化 大部分PD患者在60岁以后发病 起病隐袭 缓慢发展 逐渐加剧 主要症状有静止性震颤 肌张力增高 运动迟缓等 震颤 tremor 常为首发症状 典型表现是静止性震颤 拇指与屈曲的食指间呈 搓丸样 紧张时加剧 入睡后消失 肌强直 rigidity 肌强直表现为屈肌和伸肌同时受累 被动运动关节时始终保持增高的阻力 运动迟缓表现随意动作减少 包括始动困难和运动迟缓 面部表情肌活动减少 常常双眼凝视 瞬目减少 呈现 面具脸 姿势步态异常站立时呈屈曲体姿 行走时上肢的前后摆动减少或完全消失 出现慌张步态 其他症状 讲话缓慢 语音低沉单调 流涎 自主神经症状较普遍 如汗腺分泌亢进之多汗 消化道蠕动障碍引起的顽固性便秘 交感神经机能障碍所致的直立性低血压等 血脑屏障 blood brainbarrier BBB 由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基膜及星形胶质细胞突起形成的血管鞘构成 血脑屏障通过对物质的选择性通透 完成血液与脑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从而保证了脑代谢和功能的正常运行 免疫球蛋白指数 CSF中IgGmg dl 血清清蛋白g d1 CSF中清蛋白mg dl 血清IgGg d1 参考范围 0 30 0 77 指数 0 77 证明鞘内IgG合成增加 90 以上多发性硬化病例指数 0 77 神经调质 本题答案 部分递质在突触处实际无传递信号的功能 不直接触发靶细胞的效应 只对其他递质引发的效应起调制作用 将其称为神经调质 neuromodulator 它们多为肽类物质 因此又称神经肽neuropeptide 神经营养因子 本题答案 神经营养因子或神经细胞营养因子指那些能调节神经细胞生存的几类分子 包括多肽 神经递质 神经肽 细胞间基质分子和酶及酶的抑制物 即一类对神经细胞起营养作用的多肽分子 通过突触成分 胶质细胞和血流到达特定神经细胞 与特定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神经组织的化学组成及代谢特点有哪些 主要有 糖含量低以血糖为主要能源 脂类含量高且独特代谢缓慢 糖鞘脂为神经组织的特殊脂 脑的氨基酸池与其他组织不同 以谷氨酸 天冬氨酸和相关的氨基酸含量较高 与氨基酸衍生为神经递质的代谢有关 水含量大离子转运活跃与突触功能的调控有关 脑的氧和能量消耗高 对缺氧耐受力极差 神经生长因子及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有哪些 1 神经生长因子 NGF 的生理功能可归纳为三方面 对神经细胞的早期发育具有神经营养效应 促进神经细胞的分化 对神经细胞突起分支的向性影响 2 神经营养因子 NTFs 的作用 神经细胞发生中存活 分化的依赖因子 是发育成熟神经元功能的调控因子 也是神经元受损害或病变中保护其存活和促进其再生的必需因子 NTFs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可能成为某些神经元疾病的病因 NTFs已成为一种寄予希望的抗神经元退变的因子 试述可用基因检测分析的神经系统疾病及相关基因 1 亨廷顿病CAG三联体扩展异常 Huntingtin蛋白编码基因 2 家族性帕金森病 PD 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神经元减少 3 PDl型 PDFT1 PARKl基因突变 编码 synuclein蛋白 4 青年型 PTJPD PARK2基因突变 编码Parkin蛋白 5 脊髓性肌萎缩l 2 3型 SMAl 2 3 基因SMN突变 编码suR蛋白一RNA剪接 6 脊髓小脑变性I型 SCA I SCAl基因CAG三联体扩展异常 编码ataxin蛋白 7 2A型进行性肌阵挛性癫痫 EPM2A EPM2A基因突变 编码laforin蛋白 糖原代谢调节的磷酸酶 aM w8 8 肝豆状核变性病 wilsor disease 可能与P类ATP酶基因突变有关 9 肌强直性营养不良 MT myotonin蛋白激酶3 端CTG重复扩展 10 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Cu Zn SOD点突变 11 神经纤维瘤病 2型 NF 2 merlin编码基因缺失 12 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 Duchenne Becker Dystrophin编码基因突变 缺失 重复 13 脊髓脑干性肌萎缩 SBMA 雄激素受体基因CAG三核苷酸重复扩展 14 脆性X染色体脑发育迟缓 FXMR 基因中CGG重复扩展 FXMRl蛋白为mRNA 伴娘 Chaperone 蛋白 在无髓鞘神经上神经冲动是如何传导的 对于膜电阻低且均匀的无髓鞘神经纤维来说 动作电位的传导是以局部电流方式进行的 即在神经纤维的兴奋区表现为膜电位的倒转 而相邻的静息区则仍维持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 于是兴奋和邻接的静息区之间将由于电位差而出现局部电流 正是这种局部电流 导致邻近静息膜出现外向电流 如同阴极电流施加于膜表面一样构成了刺激 从而使细胞依次产生一次动作电位 2 神经冲动在有髓鞘神经上进行的跳跃式传导有何生理意义 2 在有髓鞘神经上进行的跳跃式传导有何生理意义首先是显示出惊人的经济性 它以不增加纤维直径 仅以减少膜电容的方式增加了神经传导速度 其次是节省能量 由于兴奋过程仅产生于郎飞结 兴奋传导所需总的Na 内流量也就大为节省 与同等直径的无髓纤维相比节省了300倍 因此 钠泵排Na 的总能耗也就少得多 躯体运动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你认为意向性运动 形式化运动和反射性运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生理学中按照运动时主观意识参予的程度将躯体运动分为三类 即反射性运动 形式化运动和意向性运动 反射性运动完全不受主观意识控制 反应快捷 运动形式固定 形式化运动主观意识只控制运动起始 而运动期间多可自动完成 而意向性运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运动全程均受主观意识支配 运动形式较为复杂 一般需要后天的学习才能获得 神经肌肉接头与中枢突触相比有何功能特点 1根肌纤维只与运动神经元轴突的1个分支形成一个接头 而1个中枢神经元一方面与多个神经元末梢形成突触 另一方面它的轴突又与多个神经元形成突触 脊椎动物骨骼肌终板只接受兴奋性传入 而中枢神经元不仅接受兴奋 也接受抑制性传入 神经肌肉接头只有一种递质和激活一种受体 而中枢存在多种递质和多种受体 在正常情况下运动神经元发出的1个动作电位可在所支配的肌纤维引起1个动作电位 而中枢神经元则需同时接受50个以上由上位兴奋性神经元传来的动作电位作用方可引起下位神经元产生1个动作电位 与神经肌肉接头相比 中枢突触有高度可塑性 这对学习和记忆功能极为重要 6 受体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它具有哪些特征 6 受体是根据结合递质的不同而进行分类的 它们主要分为乙酰胆碱受体 谷氨酸受体 甘氨酸受体 氨基丁酸受体 5 羟色胺受体 组胺受体以及识别各种神经肽的受体 一般认为受体具有下列几个特征 饱和性 受体分子的数量是有限的 因此受体与递质结合的剂量效应曲线应具有饱和性 特异性 特定的受体只与特定的递质结合产生生物效应 可逆性 在生理活动中递质和受体的结合应是可逆的 7 什么叫神经营养因子 主要的神经营养因子有哪些 它们有何功能特点 7 对神经发育 生长等具有营养作用的因子被统称为神经营养因子 主要的神经营养因子有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营养素 3 神经营养素 4 5 神经营养素 6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 它们的功能特点有 它们均属于可溶性的多肽因子 其表达是一个动态的 且具有周期性的过程 不仅来源于靶细胞 而且也来源于传入神经元及神经鞘细胞 甚至来源于支配神经元本身 其作用方式具有多样性 多效性和特异性 不同的神经营养因子可以结合同一受体或亚单位 简述行走时脊髓运动程序的发生机制 10 行走运动是指人体行走或奔跑时 左右下肢活动的固定协调的运动模式 行走可能的环路是由一个稳定的输入兴奋两个中间神经元所发起的 这两个中间神经元分别与控制屈伸肌和伸肌的运动神经元相联系 它们对连续性输入产生爆发式放电的输出反应 因此 一个中间神经元的爆发放电将强烈地抑制另一个中间神经元的活动 这样通过脊髓的交叉伸肌反射环路 两侧肢体的运动就被协调起来 从而实现一侧下肢回缩和另一侧下肢的伸出 这种运动具有自动节律性和左右下肢间的交替性 其起始与终止受意识的控制 但在运动过程中却无需意识支配 11 高位中枢对脊髓反射的调控是如何实现的 11 在正常情况下 脊髓反射活动是经常接受高位中枢下行指令的调控 高位中枢发出的运动指令能够在脊髓内通过对感觉传入纤维的末梢 中间神经元或运动神经元三个部位进行调控 高位中枢一方面可以通过突触前抑制的方式调控突触前感觉传入纤维的活动从而影响反射的进行 另一方面高位中枢发生的运动指令还能改变脊髓反射通路中突触传递的强度核反应的征象 同时 高位中枢广泛的下行纤维与 运动神经元形成直接的单突触联系 通过改变运动神经元活动的背景水平来影响脊髓反射的强度 高位中枢下行通路也可直接调控 和 运动神经元 从而保证脊髓反射更精确和完善地进行 12 脑干对肌紧张是如何进行调控的 12 脑干网状结构存在着抑制区和易化区对肌紧张进行着调控 抑制区范围较小 仅位于延髓网状结构的腹内侧部 该区的活动能减弱肌肉的牵张反射 易化区分布的范围广泛 贯穿于整个脑干中央区域 该区域活动增强时 起着易化肌紧张的作用 从活动的强度来看 易化区的活动比较强 抑制区的活动比较弱 因此在肌紧张的平衡调节中易化区略占优势 正常情况下 脑干网状结构接受来自大脑皮层 小脑 纹状体和丘脑的下行影响 然后再以其活动影响脊髓反射活动 13 状态反射包括哪两种形式 简述其机制 13 头部空间位置的改变以及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 将反射性地引起躯干和四肢肌肉紧张性的改变 这种反射称为状态反射 状态反射包括迷路紧张反射和颈紧张反射 迷路紧张反射是指头部空间位置发生改变时 内耳迷路耳石器官的传入冲动对躯体伸肌紧张性的调节反射 由于不同头部位置会造成对耳石器官的不同刺激 使传入冲动沿前庭神经进入延髓的前庭神经核 再通过前庭脊髓束到达脊髓前角 与 运动神经元构成突触联系 并发生传出冲动引起有关伸肌紧张性增强 这一反射的主要中枢是前庭核 颈紧张反射是指颈部扭曲时 颈椎关节韧带和颈部肌肉受到刺激后 对四肢肌肉紧张性的调节反射 颈紧张反射的中枢在颈脊髓部位 在正常人体 由于高位中枢的存在 这类反射被抑制而表现不明显 14 什么叫翻正反射 简述翻正反射的过程及发生的机制 14 当人和动物处于不正常体位时 通过一些列协调运动将体位恢复常态的反射活动称为反正反射 这类反射包括许多步骤 主要是由于头部位置不正 视觉和耳石器官受到刺激而兴奋 传入的冲动反射性地引起头部位置率先复正 由于头部复正引起颈肌扭曲 从而使颈肌内的感受器发生兴奋 继而导致躯干翻转 使动物恢复站立姿势 15 大脑皮质与运动有关的脑区有哪几个部分 指出各部分的具体位置和功能 15 目前认为大脑皮质与运动有关的脑区主要包括有主运动区 运动前区 辅助运动区 顶后叶皮质以及扣带运动区等 主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相当于4区 运动前区位于中央前回前方6区的外侧部 这两个区域是控制躯体运动最重要地区域 它们接受本体感觉冲动 感受躯体的姿势和躯各部分在空间的位置及运动状态 并调整和控制躯体运动 辅助运动区主要位于大脑皮质的内侧面和背外侧面上部的6区 在编排复杂的运动程序时和执行运动前的准备状态中起着重要作用 顶后叶皮质位于5区和7区 在解码并用于指导肢体运动的感觉信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在大脑皮质内侧面上 扣带沟背腹皮质 6区 23区 24区 也与运动调控有关 此区称为扣带运动区或内侧运动区 2 什么叫运动神经元池 它与运动单位有哪些区别 在运动神经元池中 不同运动单位是如何参与活动的 2 一块肌肉通常接受许多运动神经元支配 这些神经元都比较集中位于脑干内几个毫米的区域或脊髓相邻节段的前角 因此将支配一块肌肉的那一组运动神经元称为运动神经元池 它的主要功能是使其所支配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程度能精确地符合所需要的运动参数 而运动单位则是指一个运动神经元与它所支配的那些肌纤维 当来自脑的各级运动中枢下行的运动指令或各类感觉传入的信息到达运动神经元池时 它们的活动几乎都是以一种逐渐增量的方式进行的 小的运动神经元率先发放 然后才是那些较大的运动神经元依次开始启动 运动神经元的这种有序募集和大小原则的生理意义在于能够更完善 更精确地控制肌肉收缩时的各种参数 免去上位运动中枢对肌力控制细节的编码 简化了计算程序 保证肌力能平滑地增减 从而获得最佳的运动模式 4 试述重力及直线正负加速度和旋转运动产生的生理机制 重力及直线正负加速度的感受器是囊斑 当头部位置改变 由于重力对耳石的作用方向改变 耳石膜与毛细胞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 使毛细胞兴奋 冲动经前庭神经传到前庭神经核 反射性的引起躯干与四肢有关肌肉的肌紧张变化 同时冲动传入大脑皮质前庭感觉区 产生头部空间位置改变的感觉 当人体作直线变速运动的开始 停止或突然变速时 耳石膜因直线加速度或减速度的惯性而发生位置偏移 使毛细胞的纤毛弯曲 毛细胞兴奋 通过姿势反射来调整有关骨骼肌的张力 维持身体平衡 同时也有冲动经丘脑传入大脑皮质感觉区 产生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及变速的感觉 旋转运动的感受器是半规管壶腹嵴 当旋转运动开始 停止或突然变速时 由于内淋巴的惯性作用 使终帽弯曲 刺激毛细胞而兴奋 冲动经前庭神经传入中枢 产生旋转运动感觉 在内耳迷路中两侧水平半规管主要感受绕垂直轴左右旋转的变速运动 其他两对前 后半规管形成前后轴和横轴成450角排列 主要是感受绕前后轴和横轴旋转的变速运动 因此 人体可以感受任何平面上不同方向旋转变速运动的刺激 并做出准确的反应 5 试述大脑皮层运动区神经元的组构原则 5 运动皮质的相当广泛的区域可以引起一块肌肉收缩 但是引起强而具有短潜伏期的反应皮质点则是十分集中的 运动皮质发出下行控制纤维的细胞是高度分域地组织起来的 似乎与每一块肌肉有关的皮质神经元都有集聚的中心和围绕的外野 任何支配不同肌肉的中心区不会重叠 但是一条肌肉的外野支配区可能和另一条肌肉的外野 甚至和它的中心区发生重叠 这一分布规律被称之为皮质运动区神经元的组构原则 有实验证实 运动区皮质具有一种柱状模块的组构 这种柱状结构司理着同一条肌肉的有关传出和传入信息 6 详述高位中枢下传的两条途径及功能 来自于高位中枢的轴突沿两条主要的通路下行到脊髓 一条在脊髓外侧柱内 称为外侧通路 外侧通路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皮质脊髓束 它起源于新皮质 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长 最大的纤维束 其中约有2 3轴突起源于大脑运动皮质 其余1 3轴突中的大部分起源于顶时的躯体感觉区 其纤维下行到延髓集合成维体 在延髓 脊髓交界处形成锥体交叉 左 右侧的纤维分别交叉到对侧 经脊髓外侧索下行 主要调控对侧肢体远端肌的前角运动神经元 与精细 技巧性运动有关 外侧通路中很小一部分是红核脊髓束 它起源于中脑的红核 以支配远端屈肌运动神经元为主 另一条是有脊髓腹内侧柱内下行 称为腹内侧通路 腹内侧通路包含前庭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 脑桥网状脊髓束和延髓网状脊髓束等4条起源于脑干的下行纤维束 这些纤维束都终止于那些控制体轴和近端肌肉的脊髓中间神经元上 利用平衡 体位和视觉环境的感觉信息 反射性地维持躯体地平衡和身体地姿势 前庭脊髓束起源于延髓的前庭核 其中部分纤维双侧性地下行投射到脊髓 激活颈部脊髓控制颈部和背部肌肉的神经环路 从而指挥头部的运动 另一部分纤维同侧地向下投射到腰段脊髓 通过增强腿部伸肌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使人体保持起立和平衡的姿势 顶盖脊髓束起源于中脑的上丘 此处接受视网膜 躯体感觉和听觉信息的传入 此外还接受来自视皮质的投射 依靠这些输入 上丘构造了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图像 脑桥网状脊髓束和延髓网状脊髓束主要起源于脑干的网状结构 接受许多来源的输入 参与众多功能 脑桥网状脊髓束通过增强下肢肌的力量 对抗重力的作用 帮助躯体维持站立姿势 延髓网状脊髓束则可解除重力肌肉的反射控制 7 试述基底神经节的神经通路及其功能特点 7 基底神经节属于古老的前脑结构 它包括有尾核 壳核 苍白球 丘脑底核和黑质等 基底神经节接受大脑皮质的纤维投射 其传出纤维经丘脑前腹核和外侧腹核接替后 又回到大脑皮质 从而构成基底神经节与大脑皮质之间的回路 这一回路可分为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两条途径 直接通路是指从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到新纹状体 再由新纹状体发出纤维以苍白球接替后到达丘脑 最后返回大脑皮质运动前区和前额叶的通路 间接通路是指在直接通路中的新纹状体与苍白球内侧部之间插入苍白球外侧部和丘脑底核两个中间接替过程的通路 这条通路存在抑制现象 可部分抵消直接通路以丘脑和大脑皮质的兴奋作用 基底神经节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参与运动地设计和程序编制 将一个抽象的设计转换为一个随意运动 与随意运动的产生和稳定 肌紧张的调节 本体感受传入冲动信息的处理有关 基底神经节中某些核团还参与自主神经活动的调节 感觉传入 行为和学习记忆活动 8 中枢运动控制系统分为哪几个等级 每个等级的部位 功能以及与感觉信息的关系如何 8 中枢运动控制系统是以三个等级的方式组构的 最高水平以大脑新皮质的联合皮质和大脑基底神经节为代表 负责运动的战略 即确定运动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佳运动策略 中间水平以运动皮质和小脑为代表 负责运动的战术 即肌肉收缩的顺序 运动的空间和时间安排以及如何使运动协调而准确地达到预定的目标 最低水平以脑干和脊髓为代表 负责运动地执行 即激活那些发起目标定向性运动的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池 并对姿势进行必要的调整 在运动控制等级结构中 每一个层次的正常功能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感觉信息 在运动的最高水平上 感觉信息产生身体及身体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一个心理映像 在中间水平上 运动的战术决策取决于对以前运动的感觉信息记忆 在最低水平上 感觉反馈信息被用来维持每一项随意运动开始前和开始后的躯体姿势 肌肉长度和肌肉张力等 9 小脑分为哪几个部分 请详细阐述各部分的功能 9 小脑由皮质 白质和深部三对小脑核组成 皮质部分按横向可分为前叶 后叶和绒球小结叶 也可按正中及外侧纵向分为蚓部和半球部 依据小脑的传入 传出纤维联系 可将小脑分为前庭小脑 脊髓小脑和皮质小脑三个功能部分 前庭小脑主要接受前庭器官传入的有关位置改变和直线或旋转加速度运动情况的平衡感觉信息 而传出冲动主要影响躯干和四肢近端肌肉的活动 因而具有控制躯体平衡的作用 另外前庭小脑也接受经脑桥核中转的来自外侧膝状体 上丘和视皮质等处的视觉传入 并通过对眼外肌的调节而控制眼球的运动 从而协调头部运动时眼的凝视运动 脊髓小脑的功能是调节正在进行过程中的运动 协助大脑皮质对随意运动进行适时的控制 目前认为 当运动皮质向脊髓发出运动指令时 还通过皮质脊髓束的侧支向脊髓小脑传递有关运动指令的 副本 另外运动过程中来自肌肉与关节等处的本体感觉传入以及视 听觉传入等也到达脊髓小脑 脊髓小脑将来自这两方面的反馈信息加以比较和整合 察觉运动执行情况和运动指令之间的误差 一方面向大脑皮质发出娇正信号 修正运动皮质的活动 使其符合当时运动的实际情况 另一方面通过脑干 脊髓下传途径调节肌肉的活动 纠正运动的偏差 使运动能按运动皮质预定的目标和轨道准确进行 此外 脊髓小脑还具有调节肌紧张的功能 分别通过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和易化区而发挥作用 皮质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参与随意运动的设计和程序的编制 完成一个随意运动 通常需要组织多个不同关节同时执行相应的动作 这种协调性动作需要脑的设计 并需要脑在设计和执行之间进行反复的比较 并经过反复的训练才能使动作完成得协调流畅 在此过程中 皮质小脑参与了运动计划的形成和运动程序的编制 当运动技能熟练之后 皮质小脑内就储存了一整套运动程序 当大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七册教案全册
- 重庆考级速写8级课件
- 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的临床防治与护理规范指南
- 新解读《GB-T 18867-2014电子工业用气体 六氟化硫》
- 建筑施工-安全培训课件-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解读与班组安全标准化建设
-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必背知识考点提纲填空练习版(含答案)
- 热点作家:陈忠实(原卷版)-2026年中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热点作家作品
- 数据分析-列联表与独立性检验专练-全国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提高版)
- 老年人保养课件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阅读理解专练(含答案)
- 生态环境标准应用 课件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2
- 酒店安全考试试题及答案
- 珠宝店员工保密协议合同
- 关节镜的使用和管理
- 2025届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租地安全管理协议书
- 2025年度车辆外借责任免除及保险条款协议
- GB/T 45214-2025人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数据质量评价方法
- 养老机构老人入住协议书范本
- 新能源光伏电站组件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庄子与庄子思想》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