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与显示09-10上.ppt_第1页
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与显示09-10上.ppt_第2页
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与显示09-10上.ppt_第3页
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与显示09-10上.ppt_第4页
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与显示09-10上.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 整理和显示 第二章 第一节统计数据的收集第二节统计数据的整理第三节统计数据的显示第四节Excel在统计整理与图表中的应用 第一节统计数据的收集 数据收集 统计整理 统计分析 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 有组织 有计划地收集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的过程 统计工作的三个中心阶段 要求 准确 完整 及时 统计调查的种类 根据被研究总体的范围 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按调查时间是否连续 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按其组织形式 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按搜集资料的来源分为观察法 采访法 报告法和登记法 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 连续调查不连续调查 在一定时期内随调查事物的发展变化连续不断进行登记 如 对企业产值的调查 对调查事物在某一时点上的状况进行调查登记 如 对企业职工人数的调查 物资库存量的调查 银行储蓄存款余额的调查 返回 一 统计数据收集的方法 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登记法应根据调查目的与被调查对象的特点 选择合适方法 二 统计调查的方式 一 统计报表 二 专门调查 专门组织的调查1 普查2 抽样调查3 重点调查4 典型调查 一 统计报表 概念 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 自上而下统一布置 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基本统计数据的一种调查方式 我国现行的统计组织 双轨制 一是国家统计系统 或称政府统计系统 国家设立国家统计局 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国统计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局 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工作乡 镇人民政府设立专职或兼职的统计员 在统计业务上受县统计局领导此外 国家统计局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城市和农村社会经济抽样调查队 我国现行的统计组织 双轨制 二是部门统计系统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的各部门设立统计司 或统计处 各级业务部门设置相应的统计机构或专职统计负责人 基层单位的统计组织是企业 事业和乡镇人民政府设置的统计机构或统计机构国家统计局是全国统计系统的最高领导 负责领导全国的统计工作 各级统计部门负责各级的统计工作 06重庆调查总队成立 二 普查 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如 全国人口普查 每10年逢0进行 全国农业普查 每10年逢6进行 全国经济普查 每10年逢3 8进行 库存盘点 第一次1953年 人口6亿人 调查项目6个 第二次1964年 人口7亿人 调查项目9个 第三次1982年 人口10亿人 调查项目19个 第四次1990年 人口11亿人 调查项目21个 第五次2000年 人口12 95亿人 调查项目达49项 自1949年以来 我国的5次人口普查 普查的特点 1 是非经常性的调查 是全面调查 2 普查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点 以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或遗漏 标准时间一般定在调查对象比较集中 变动相对较小的时间上 经济普查每 年进行一次 标准时点为普查年份的 月 日 3 调查项目一经统一规定 不能任意改变或增减 一般适用于对国民经济运行和企业运行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三 抽样调查 概念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 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调查单位进行观察用以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式 抽样调查的优越性 经济性 时效性 准确性 灵活性 抽样调查的特点 1 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单位 2 用样本单位的指标数值推断总体的指标数值 3 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 1 不能进行全面调查2 没有必要进行全面调查3 可以验证和补充全面调查资料 四 重点调查 一种非全面调查 从全部单位中选择少数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以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 所谓重点单位 是着眼于现象量的方面 尽管这些单位在全部单位中只是一部分 但是它们的某一标志的标志总量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有绝大比重 如 全国钢铁生产总量的调查 既可用于经常性调查 也可用于一次性调查 当调查任务只要求掌握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而且也存在重点单位的时候 适用 五 典型调查 含义 根据调查的目的任务 对所研究的现象总体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 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和研究 借以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三 统计调查体系 一个国家开展统计调查方法和制度的总称 我国目前的统计调查体系 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 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 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 科学推算和少量的统计报表综合运用的调查体系 一 调查组织方式 统计调查 二 调查方案设计 报表制度 普查 重点调查 典型调查 抽样调查 方案内容 调查表 问卷设计 制度化的经常性调查 专门组织调查 全面调查 非全面调查 一 确定调查目的统计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调查研究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解决的问题 具有的社会经济意义 四 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 调查对象 根据调查目的所确定的调查研究的总体 调查单位 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个单位 报告单位 负责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 注意 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可能一致可能不一致 二 确定调查对象 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 三 确定调查项目 1 调查表有单一表和一览表 2 问卷是一种特殊的调查表 其内容是由一系列问句所构成的 四 设计调查表和问卷 即调查中所要登记的调查单位的特征 也是调查单位所承担的基本标志 五 确定调查时间和时限包括时期资料所属的时期 时点资料所属的时点调查工作的期限 六 组织实施调查计划包括调查所采用的方法 组织和实施的具体细则等事项 七 调查报告的撰写 五 调查问卷的设计 一 调查问卷的基本要素 1 题目2 前言 说明信 自我介绍 说明目的及重要性 解除思想顾虑 请求合作并给予合作不一定必须3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个人 性别 年龄 受教育程度 职业及职务 收入水平 婚姻状况等 组织 名称 行业 营业面积 职工人数 销售量 地址等 4 调查事项的问题和答案5 填写说明和解释6 计算机编号 作业证明记载等 二 问题设计的形式 1 开放式问句 事先不给定答案 比较灵活但整理分析困难 2 填空式问句 主要搜集客观性较强或回答简单的问题 3 封闭式问句 备选答案中选择合适答案两项选择 多项选择 排序选择等级评定 语意差别式问句 以文字含义不同来区分态度强度 数值尺度式问句 三 问卷设计的要求 1 突出主题 问句要与所需资料相适应 2 措辞必须清楚 便于被调查者回答 便于调查人员调查工作3 量要适当4 便于问卷结果的处理 5 要考虑问题的排序 四 问句排列的原则 1 由易到难 由简单到复杂 由浅到深入2 问题要按符合逻辑的顺序排列 3 同类或成套的问题放在一起 4 对过滤性问句或其他 跳问 等要妥善排列 5 触及私人隐秘的 可能引起对方不愉快或困惑的问句要放在后面提出 6 开放式问题放在最后 在问卷上要留出较多的空间 放在后面有利于卷面编排 另外 也利于百调查者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六 调查报告的撰写 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 标题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 即 发文主题 加 文种 基本格式为 关于 的调查报告 调查 等 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 包括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两种 提问式如 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 正副标题结合式 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 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 范围 问题 二 正文 一般分前言 主体 结尾三部分 1 前言 有几种写法 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 时间和地点 对象或范围 经过与方法 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 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 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 大致发展经过 现实状况 主要成绩 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 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 2 主体 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 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做法 经验 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 观点和基本结论 3 结尾 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 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 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 进一步深化主题 或提出问题 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 或展望前景 发出鼓舞和号召 第二节统计数据的整理 一 数据整理概述 1 含义 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 对调查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组 汇总 使其条理化 系统化的工作过程 2 数据整理的程序 主要任务 资料审核分组和汇总制表 制图等数据资料的积累保管 分组 频数分布 统计表 统计图 3 统计资料的审核 一 统计分组的概念 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客观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 按某个 或几个 标志把总体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的组 二 统计分组 二 统计分组的种类 2 按分类标志个数多少分简单分组复合分组 把总体只按一个标志分组 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层叠起来进行分组 1 按分类标志性质不同分 按品质标志分组和按数量标志分组 举例 理科学生组文科学生组本科学生组本科学生组男学生组男学生组女学生组女学生组专科学生组专科学生组男学生组男学生组女学生组女学生组 三 统计分组的原则 性质不同原则穷尽原则互斥原则 上限不在本组内 1 按品质标志分组 2 按数量标志分组 实际上最复杂 如农村和城镇 1 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 2 间断组距式分组和连续组距式分组 3 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租 四 统计分组的方法 2 按数量标志分组 1 单项式分组与组距式分组 单项式分组 一个变量值表示一个组 适用于离散型变量且变量的取值不多 按家庭人口数分组1人2人3人4人5人6人 组距式分组 一定范围内的变量值表示一组 适用于连续型变量或虽为离散型变量但取值很多的情况 按销售额分组 万元 50以下50 200200 400400 600600 800800以上 2 间断组距式分组和连续组距式分组 不重叠组限式分组 生产小组按人数分组 人 5 1111 1717 23 重叠组限式分组 生产小组按人数分组 人 5 1011 1617 22 1 离散型变量的组距式分组 2 连续型变量 只能采用连续组距式分组 3 组距式分组中的几个概念 组限 包括上限 下限 开口组和闭口组 组距 上限 下限 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 闭口组 缺上限的开口组 缺下限的开口组 例 计算组中值 三 频数分布 一 概念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类排列 并计算相应组的单位数 这样得到的分布即频数分布或次数分布 形成的数列又称分配数列 分布数列 分类 品质分布数列和变量分布数列 二 组成要素 1 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 2 各组所占有的单位数 次数 三 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 编制变量分布数列的步骤 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 117122124129139107117130122125108131125117122133126122118108110118123126133134127123118112112134127123119113120123127135137114120128124115139128124121 某生产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如下 单位 个 试采用单变量值对数据进行分组 编制过程 107108108110112112113114115117117117118118118119120120121122122122122123123123123124124124125125126126127127127128128129130131133133134134135137139139 分组方法 分组方法 单项式分组表 实例 第一步 排序 计算全距 最大值139最小值107计算全距 全距 最大值 最小值 32 其确定以能显示数据的分布特征和规律为目的 1 公式 P272 经验 第二步 确定组数m 本例中可取组数m 6 第三步 确定组距 组数和组距的关系 确定组距d 32 6 5 33 可取为5 第四步 确定组限 组限的确定要能反映总体分布特征满足条件 最小组的下限 其确定的方式有很多 第五步 次数汇总 1 计算各组次数 落在各组的单位数计算各组频率 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任何组的频率都在0 1之间各组的频率之和等于1 等距分组表 上下组限重叠 等距分组表 上下组限间断 等距分组表 使用开口组 四 累计频数与累计频率 累计次数 累计频率 截至该组为止以前 或以后 次数 或频率 的和 向上累计 按变量值由小到大累计向下累计 见例 50名工人日产零件数次数分布表 3 16 40 50 10 34 47 50 第三节统计数据的显示 一 统计表 1 定义对调查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 得到说明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过程的数据 并把这些数据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表格中 就形成来统计表 作用 能更清楚地 有条理地显示数据资料 直观反映统计分布特征 2 统计表的结构 1 从外表形式上看总标题 表名 概括表中全部统计资料的内容 包括时间 空间等 表的顶端中央横行标题 一横行项目的名称 一般表身左方纵栏标题 一纵栏指标的名称 一般表身右上方表中的数字资料 2 从内容上看主词 要说明的总体及其各项分组宾词 用来说明总体的指标及具体表现值 我国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统计表 主词 宾词 总标题 横行标题 指标数值 纵栏标题 3 统计表的种类 按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组的程度 简单表 一览表 主词未经任何分组简单分组表 主词进行了简单分组复合表 主词进行复合分组 例1 重庆各高校2006届毕业生人数统计表 例2 某学院2005年底在校学生基本情况统计表 例3 例4 重庆市2000 2005年GDP发展情况统计表 例5 某学院2005年底在校学生基本情况统计表 三 统计表的设计 注意事项 1 表的各种标题 应简明扼要2 表中的数字 1 填写要对齐 同一纵栏中有效位数要一致 2 同上面数字相同时 要全部重写 3 表中某栏数字不存在或不需要填入时 4 暂时缺少 留成空白 无法取得资料 总的要求 简练 明确 实用 美观 统计表的注意事项 3 线条 上下两端为粗线 其余为细线 左右两端一般不划线 为开口表4 表下面应附说明和注释 注明资料来源 必要时注明制表人 审表人及填表日期5 合计栏 可前可后 但若只列出其中某些部分项目 则必须在前 6 表的栏目较多时 可编号说明其相互关系 一般主词栏用甲 乙 丙 宾词栏用数字123 当表中的指标计量单位都相同时 可表示在整个表的右上方 二 统计图 直方图折线图圆形图线图曲线图累计曲线图 一 直方图 直方图的制作 用矩形的宽度和高度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在直角坐标中 用横轴表示数据分组 纵轴表示频数或频率 各组与相应的频数就形成了一个矩形 即直方图 分组数据 直方图 直方图的绘制 频数 人 15 12 9 6 3 日加工零件数 个 图3 5某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直方图 我一眼就看出来了 大多数人的日加工零件数在120 125之间 二 折线图 折线图的制作 也称频数多边形图在直方图的基础上 把直方图的顶部中点 组中值 用直线连接起来 再抹掉原来的直方图折线图的两个终点要与横轴相交 日加工零件数 个 折线图 折线图的绘制 图3 6某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折线图 三 曲线图 当变量数列的组数无限多 折线就表现一条平滑的曲线 其绘制与折线图基本相同 只是连接线为曲线 日加工零件数 个 曲线图无数据点平滑线散点图 图3 6某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折线图 105 110 115 120 125 130 135 140 四 累计折线 曲线 图 1 绘制 向上累计曲线 向下累计曲线 累计曲线图图示 2 洛伦兹曲线图 向上累计平滑曲线它先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 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 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 即得到洛伦兹曲线 基尼系数 衡量一国贫富差距的指标 洛伦兹曲线图 纵轴OM表示收入的累积百分比 横轴OH表示人口 按收入由低到高分组 的累积百分比 弧线OL为洛伦兹曲线 实际收入分配曲线 洛伦兹曲线图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弯曲程度越大 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反之亦然 特别是 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人手中 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 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 另一方面 若任一人口百分比均等于其收入百分比 则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 洛伦兹曲线成为通过原点的45度线OL 洛伦兹曲线图 OL完全平等线 OH完全不平等线 A 不平等面积 A B 完全不平等面积 基尼系数G A A B 基尼系数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低于0 2 收入绝对平均0 2 0 3 比较平均0 3 0 4 相对合理0 4 0 5 收入差距较大0 6以上 收入差距悬殊 2008年底 亚洲开发银行 我国基尼系数0 4725 贫富差距亚洲第一 五 圆形图 也称饼图 是用圆形及园内扇形的面积来表示数值大小的图形主要用于表示总体中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 对于研究结构性问题十分有用在绘制圆形图时 总体中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用园内的各个扇形面积表示 这些扇形的中心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