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4 负面新闻报道研究 广 西 大 学 毕业设计 课题名称 学 院 新闻传播学院 专 业新闻学 班 级 新闻 071 班 学 号 0721200163 姓 名陈波 指导教师 年月 日 教研室主任 年月 日 负面报道的报道策略分析 摘 要 在新闻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利益大行其道的今天,媒体为了提高阅读率或收视率,有意增加具有强烈刺激性和轰动效果的报道内容 如充满血腥、暴 力、恐惧、色情的图片和影像等,致使受众对自身的生存环境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大众媒体公信力也在公众的质疑声中逐渐下降,整个社会的和谐氛围受到冲击。 正确认识负面报道,选取适当的报道策略,驾驭好此类报道的尺度,会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甚至会超过正面新闻报道所带来的社会效应。 【关键词】负面报道 报道策略 负面新闻信息 2 / 14 负面社会效应 Research on the negative news reports strategy Abstract In the news industry is becoming more competitive and economic interests todays heyday, the media in order to improve reading rate, or to increase has strong ratings, irritating and sensation effect the content - such as bloody, violence, and fear, pornographic pictures and video, etc, cause audience of their own survival environment enormously distrust, mass media credibility in the public also decreased gradually misgivings about the harmonious atmosphere, the whole society to suffer.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negative publicity, selecting proper reports strategy, the scale of the control good such reports, can produce positive social effects, even more than positive news reports brings social effect. Key words: Negative news; Reports strategy; Negative news information; Negative social effect. 引 言 “报道什么”、“怎么报道”和“报道后会产生什么3 / 14 后果”,或称之为“报道内容”、“报道策略”和“传播效果”,是新闻报道的三个基本层次。而本篇论文的着力点放在第二项即“报道策略”上。 负面新闻信息的传播是一把双刃剑,既会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也会产生消极的的社会影响。同样的新闻信息,采取不同的报道策略,其产生的社会效应差异甚大。媒体通过改进负面报道的报道策略,将有效控制其产生的不良社会影响,甚至转“负”为“正”,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 一、 负面报道的概况 负 面报道的定义 正如澳大利亚新闻学教授比尔伯尼博士所言:“对新闻媒介来说,最有市场价值的是交通失事、水灾、火灾、地震、谋杀、战争、行业纠纷以及死亡和伤害。具有负面因素的新闻题材对记者来说更加重要。” 这种观点代表了西方媒体一贯坚持的以负面报道为主的新闻报道策略。 从传播学理论上来考察,诸如此类灾难性事件破坏了个人生活环境和社会群体的整体和谐,因此,人们对该事件的表层和深层信息产生强烈的需求,以便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最大限度地消除认知的不确定性,实现个人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人文价值环境的重新整合。 以下是一组有关普利策新闻奖的数据。 表一:第 94 届“普利策新闻奖”新闻报道类获奖名4 / 14 单 比尔伯尼: Australias Commercial Media P317。 表二:普利策新闻奖 2002-2016 年新闻报道类奖项分析 从表一和表二中可以看出,“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中,批评性的报道和评论占压倒性优势。在美国,新闻报道重在扒粪揭丑、惩恶除奸、监督政府、警示凶险由来已久。普利策曾倡导报纸进行揭露性报道,他 认为“罪恶、卑鄙、腐败最怕的就是报纸 ,因为任何法律、伦理、规章制度都无法和报纸相比”。 W A斯旺伯格: 普利策传 ,新华出版社 ,1989年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 学生实践报告书 理学院 11 级 数信三班 2016 年 10 月 11 日 1 目录 5 / 14 1 对猎丑的现象的解释,选题的意义 2 整个调查的概况 3 小组成员各自对该现象的看法 4 调查问卷及问卷的解剖 5 通过调查后感想 2 1 对猎丑现象的解释及选题意义 由于猎丑现象的普遍,我们小组对此现象做出了研究和揭示。 先解释什么是猎丑现象,本人查过新华在线字典,并没有给出相应的解释。所以在此本人给出自己的解释。 猎丑是一个组合词,猎是指人的一种具有强烈欲望的追击,丑是指泛指一类丑,傻,奇,异,不雅的事情。而猎丑现象就是指人逐渐有一种畸形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标准,喜欢去看或者是说偏向看那些“丑”的事情。 为什 么这个现象值得我们研究和揭示?原因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全球化,越来越多的人会去关注这个世界发生什么事。在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报纸,手机,电脑,电台等等方式去接触这个社会的每一件事。但本人发现人们对“丑”事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从而本人认为社会越来越趋向于病态和不安。所以需要揭示这个现象,希望能改变一小部分人的观念。 6 / 14 2 整个调查的概况 基本思路 本课题试图以对华南理工大学内部学生调查为支撑,对已有的材料进行整合与分析,运用讨论、举例论证、研究等手法,探讨 当代大学生对猎丑的现状的看法。 进度计划 1. 时间: 10 月 1 日 10 月 11 日 调查问卷的设计阶段主要负责人周泽杰。 调查阶段主要完成人为课题组成员。只对本学院数信 3,4 班进行问卷调查)。 3 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阶段主要完成人为课题组成员。 、研究报告撰写阶段 实践报告 猎丑主要完成人为课题组成员。 提交研究成果阶段 2.地点:华南理工大学南校区 具体过程 9 月 29 日小组会议组长将老师要求和总调查活动要求告诉成员,成员初次交流,确立猎丑主题。并配合组员各自工作。 10月 1 7日 交流 组长与各成员积极通过网络积极7 / 14 探讨对策和各自对该命题的感想和感悟。 10月 8-9日 调查问卷 组长与组员研究决定进行对调查问卷的制作,派发。 10 月 10 日 分析 组长与组员进行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和分析。 10 月 11 日 成果组长与组员共同完成电子版。 3 小组成员各自对该现象的看法 猎丑调查 周泽杰 美国尼尔森发布了一份亚太各国网民的用户习惯报告,称 在整个亚太地区,中国网民最喜欢发布负面产品评论,也只有中国网民发表负面评论的意愿超过正面评论,约有 62%的中国网民表示,他们更愿意分享负面评论。而全球网民的这一比例则为 41%。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上周的调查显示,对于尼尔森这一调查结果, %的中国网民明确“认同”, %的网友认为批评性言论更有价值; %的网友认为负面评论多表明中国网民维权意识增强。上述调查只是将网民发表“负面评论”的习惯局限在商业消费领域。 在百度 中输入“凤姐”,系统找到相关网页约28000000 篇。百度百科中也已有精确词条“凤姐”。多么轰动的一位时代造就的人物啊!我无心为凤姐 4 8 / 14 再造势,也不认同其一切豪言壮语,行风作势。 另一个 方向看点 为什么会有“坏消息综合症”?不少人把问题归咎于“社会的不完美”:因为社会不完美,因为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到处都是坏消息,于是就有了“坏消息综合征” 这是比“坏消息综合症”还流行的一种思维,它迎合了大众愤世嫉俗、不满现实的愤懑情绪。同时,这种思维也很偷懒,其本身就陷入了“坏消息综合征”的思维悖论。 其实,说“中国人患上了坏消息综合症”,只是一种幻觉,一个伪问题 哪里只是中国人偏爱坏消息?哪个国家的人都偏爱坏消息。许多人视美国为“最不坏、最接近完美的社会”,可看看美国的报章,他们报纸上的坏消息和负面新闻,他们的暴力、凶杀、灾难比我们多多了。他们的网络上充斥着更多的负面评论和耸人听闻的消息。不仅美国,全世界的报章和网络都如此,每个国家的人对坏消息都比对好消息有更强烈的兴趣。这不是一句“中国社会不完美”可以解释和涵盖的。没有一个社会是完美的,甚至较完美的社会比不完美的社会“坏消息综合症”更厉害。 为什么人们会有“坏消息综合症”呢?因为人性,人骨子中那种与生俱来的自私自利,决定着他们偏爱坏消息。“坏消息综合症”首先源于“人性的不完美”。 这样自我反思、自我批判的归因是多数人不愿意面9 / 14 对的。人们似乎更喜欢扮演成一个被逼无奈的受害者,习惯于把问题推给别人和外在,而缺少自我反省。“坏消息综合症”就是如此,我们人性中的自私,使我们更愿意接受坏消息,更喜欢消费坏消息中的暴力和血腥、在负面新闻中当轻松的旁观者、在坏消息中享受那种置身事外的幸运感、以坏消息滋养某种愤懑的情绪和阴暗的欲望。 这样的归因可能会降低人那高贵的形象,可人性本就没有那么高尚,而是充满了阴暗和委琐。人作为生物与生俱来的自私,已经成为共识,那自私为什么导致偏爱外在的坏消息呢?因为坏消息虽然对别人是不利的,对听到坏消息的 人却是有利的。 其一,通过坏消息来获得相对的幸福感。听到“别人的处境比自己更坏”,会比听到“别人过得比自己好”更能获取一种隐隐的快慰。网络戏言,得知你过得不好我也就安心了 其实是真实的人性体现。 其二,坏消息可以有助于一个人释放压力。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起码可以将那些坏消息拿出来安慰自己,自己已经很幸运了;当失败的时候,可以用坏消息为自己推卸责任,将不满都推给外在环境,社会环境这么恶劣,失败不是我的错。买不起房、娶不好媳妇、创业失败,所有这些压力都可以通过坏消息来消解。 5 10 / 14 警惕新闻报道产生负面影响 时间 :XX-07-31 14:34:00 作者 : 王玉婷 ; 来源 : 在具体的新闻报道实践中,往往会涉及新闻事件的“正面”和“负面”问题。通常认为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爱幼扶老、邻里相帮以及人们生活的新观念、新风尚等题材的社会新闻是“正面”报道,是社会新闻的主格调 ;各种批评报道和跳楼寻短、抢劫嫖娼、事故伤亡等题材的社会新闻,一般被认为是“负面”新闻,作为党报要尽量少报或不报,以减少负面效果。 其实,对“正面”和“负面” 报道做如是的界定和判断,是认识上的一种偏颇。对新闻报道正负面的认定,不能光看表象及其显示的色彩,而要透过现象剖析本质,以受众这个客观主体感应传媒信息程度为依据,来判别新闻的思想内涵及其对社会有否启迪、预警、教育的作用,对社会公众的解惑释疑有无帮助,能否获得受众在心理上的认同和精神上的安慰。 新闻负面效应产生的几种原因 1媚俗。媒体把环卫劳模称为“粪头”,把因触电而死的人比喻成“烤鸭”,更令人不能容忍的是,江苏一名行人因头部惨遭车轮碾压而亡,某报竟称之为“中头彩”。为了迎合一 11 / 14 些人的低级趣味,把恶心当有趣,把灾难当生活笑料,媒体不是肩挑道义易俗,而是迎合低级趣味媚俗,好的新闻资源被糟蹋,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2臆断。这是正面报道出现负面影响的重要原因。新华社“舆论引导有效性和影响力研究”课题组的问卷调查显示, 68%的被调查者认为典型报道的主要问题是“都是优点,没有缺点”; 61%的被调查者认为是“模式化、概念化”;50%的人认为是“空话、套话多”。这种宣传,表面上可能是正面影响,实际上是严重影响人们对优秀人物的认可,如果人们总以怀疑的眼光看待模范人物,能说这 种宣传带来了正面影响?这种隐性的负面影响后果更严重。 3过量。有些报纸的社会新闻版全是负面报道,在读者看来负面报道成了这张报纸宣扬的主旋律。一件很小的事,因高频率出现在媒体,可能成为负面影响很大的“大事”;如果大众从媒体接受的新闻信息大多是负面的,效果可想而知。过量的负面报道,编辑的处理手法再高明,也不可能期望有什么好的正面影响产生。 4跟风。当前,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新闻资源却有限,在激烈的新闻大战中,编辑记者往往为得到一条意想不到的新闻而兴奋,也常常因为漏掉一条新闻而沮丧,有 时还会受到来自本报的批评。缺少个性和独家新闻意识的办报作风,很容易使受众产生信息接收疲劳,因而对千篇一律的12 / 14 新 闻产生排斥感。这种排斥感的后果是,媒体公信力消减乃至丧失,于是乎出现了所谓“看小报不看大报”、“看副刊不看头版”“看标题不看内容”的说法,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5猎奇。媒体并不一概排斥猎奇,但缺少科学精神的猎奇,就可能出现负面影响,诸如“ 78 岁老太怀孕”的消息漫天飞,最后闹了场笑话,其产生的负面效应可能是整个媒体信誉的下降。 防范和减少负面效果的途径 作为传播者,在防范和减少新闻报道的负面效果时,要充分考虑受众心理和新闻传播规律。 1重视报道的科学态度,防止片面性、简单化弊病。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媒介要提供真实、准确、客观、全面的信息,避免造成舆论误区和社会震荡。成绩报道与先进典型人物宣传要实事求是,既要肯定优点,表扬先进,同时不能回避和掩盖问题。新闻中体现的观点必须和新闻事实相统一,这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物资储备仓库消防安全知识测试题目
- 2025年美容美发技术实操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 七颗钻教学课件
- 中国功夫音乐教学课件
- 2025年物资储备仓库管理信息化应用技能测试题库及解析
- 2025年中级操作工考试必-备知识点炼油工艺原理及设备结构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地理重点知识点解析与练习
- 2025年初级电工电路基础知识和实操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焊接工艺面试通关秘籍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企业级SOA实施方法论的研究与探讨
- 风系统平衡调试要点
- JG/T 272-2010预制高强混凝土薄壁钢管桩
- 仙居两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物酶及辅酶环评报告
- 货运平台代扣代缴协议书
- 日本所有番号分类
- T/CATCM 026-2023中药液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指导原则
- 过程稽核培训
- (高清版)DG∕TJ 08-7-2021 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
- 2025景观园林设计合同
- 国际压力性损伤-溃疡预防和治疗临床指南(2025年版)解读课件
- 人教九年级英语上册Unit 7《单元写作》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