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 考纲内容及能力要求 1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2 多种多样的细胞 3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一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主要由19世纪德国科学家 和 建立 1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2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要点 施莱登 施旺 1 细胞学说的建立 2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1543年 比利时的维萨里发表的 人体构造 法国的比夏指出器官由组织构成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1665年 英国的罗伯特 虎克发现并命名 细胞 荷兰的列文 虎克自制显微镜观察不同形态的细菌 红细胞和精子等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1838年 施莱登首先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 1839年 施旺发表了研究报告 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一致性的显微研究 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1858年 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3 细胞学说建立的意义 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 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 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学的研究进程 二 多种多样的细胞 1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较小 较大 无成形的细胞核 无核膜 无核仁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 有核膜 核仁 有核糖体 有核糖体 线粒体等 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和液泡等 细菌 蓝藻 无 只有一条DNA 与RNA 蛋白质不结合在一起 有 DNA与RNA 蛋白质结合在一起 真菌 植物 动物 2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根本区别 根本区别 拟核 质粒 共性 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无核膜包被 无核仁 无染色体 只有DNA分子 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的环状DNA分子 都有遗传物质DNA 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 1 显微镜的重要结构 准焦螺旋 有粗 细之分 使镜筒上升或下降转换器 转换物镜光圈 有大 小之分 调节视野亮度 低倍镜下找到清晰物像 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转动转换器 换上高倍镜 调节细准焦螺旋 直到物像清晰 显微镜 光学结构 镜头 目镜 目镜越长 放大倍数越小物镜 物镜越长 放大倍数越大 反光镜 平面凹面 机械结构 三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2 使用方法 3 注意事项 1 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 双眼要注视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 到快接近时 距离约为2 3cm 停止下降 2 必须先用低倍物镜观察 找到要观察的物像 移到视野中央 然后再换用高倍物镜 3 换用高倍物镜后 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来调焦 4 目镜 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2 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含义 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物像边长的放大倍数 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1 放大倍数与长短的关系 物镜越长 放大倍数越大 距装片距离越近 如 目镜越长 放大倍数越小 5 高倍物镜与低倍物镜的比较 观察类实验在高中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此类实验的特点是要用到显微镜 掌握相关显微镜的使用技巧是相当必要的 1 低倍物镜的使用 用手转动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徐徐下降 同时从侧面注视物镜镜头 当物镜镜头与载物台的玻片相距2 3mm时停止 用左眼向目镜内注视 注意右眼应该同时睁着 并转动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徐徐上升 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如果不清楚 可调节细准焦螺旋 直至清楚为止 2 高倍物镜的使用 使用高倍物镜之前 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像 并调到视野的正中央 然后转动转换器再换高倍镜 换用高倍镜后 视野内亮度变暗 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 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 观察的物体数目变少 但是体积变大 3 使用显微镜时物像移动方向 物像在视野何方 则装片向该方向移动 4 使用显微镜时异物的判断 发现视野中有污点存在时 先转动目镜 观察视野中的污点是否移动 若移动 则污点在目镜上 若污点不动 则再移动装片 观察视野中的污点是否移动 若移动 则污点在装片上 若污点不移动 则污点一定在物镜上 可转换物镜验证一下 污点在反光镜上时 在视野中是看不到的 6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与技巧 1 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基本步骤包括 调节细准焦螺旋 转换高倍镜 把分裂中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将洋葱根尖永久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B C D D 课堂演练 2 如下图所示 甲图中 表示目镜 表示物镜 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 图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 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 比 的放大倍数大 比 的放大倍数小B 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 应选用 同时提升镜筒C 从图中的乙转为丙 正确的调节顺序 转动转换器 调节光圈 移动标本 转动细准焦螺旋D 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 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 D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细胞都具有DNA 说明细胞具有统一性B 蓝藻细胞有丝分裂前后 染色体数目一般不发生改变C 细胞学说阐明了一切动植物以细胞为基本单位D 噬菌体能利用细菌的核糖体和内质网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C 4 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 E B Wilson 曾经说过 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 他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最可能是 A 细胞内能发生一切生命活动B 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C 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D 一切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 C 5 细胞学说建立于19世纪 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下列符合细胞学说的是 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A B C D A 6 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若发现视野中的微生物向下图中 所示方向游走 请问你应该把载玻片向图 所示的哪个方向移动 A 甲B 乙C 丙D 丁 C 7 下图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 如图 8 上安置的两个物镜标有40 和10 目镜 6 标有10 那么根据图中物镜的安放状态 所观察到物像的 填 长度 面积 和 体积 是物体的倍 100 长度 2 某同学依次进行了下列观察操作 制作装片 用左眼注视目镜视野 转动 4 调至看到物像 转动 5 调至物像清晰 你认为操作程序是否正确 如有补充 请作说明 3 该同学观察时 6 上标有15 字样 9 的两个镜头上分别标有40 和10 字样 他用40 观察后转换10 此时视野内的细胞数量比原来多还是少 4 这时 他发现一个理想的物像 位于视野右下方 为了便于高倍 40 观察 他应向移动载玻片 再转换高倍镜 5 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 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 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 如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 但酵母菌 水绵 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这主要是因为它们 A 是单个或单层细胞B 都带有特殊的颜色C 是无色透明的D 是活的细胞 不正确 正确操作 转动 5 下降镜筒 转动 5 调至看到物像 转动 4 调至物像清晰 多 右下方 A 8 探究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 原核生物 细菌的细胞具有细胞壁 为探究其化学成分 某课题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已知糖类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 再用本尼迪特试剂加热有红黄色沉淀生成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 生成紫色物质 且二者单独检验时互不干扰 1 将细菌细胞粉碎后 用高速离心机分离得到细菌细胞壁 2 将细菌细胞壁分成两等份 编号为A B 3 取A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 再用本尼迪特试剂并加热 取B加双缩脲试剂 摇匀 4 预测实验现象及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职业学校食堂食材质量监管与追溯系统采购合同
- 2025年无人驾驶汽车技术测试与运营服务合同
- 2025年高端酒店客房精细化保洁及人员派遣服务协议
- 2025年度航空器材大件运输保密及全程监控服务合同
- 2025年学校师生互动活动策划与执行服务协议
- 2025年新型纤维材料采购合同及技术支持服务协议
- 2025年智能物流配送中心仓储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高级财务总监职位竞聘及综合能力评估合同
- 2025医疗器械耗材质量监管与售后服务保障协议
- 2025年跨境企业并购专项合同:海外分支机构资产收购及重组
- 湖北厂房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和横道图
- GB/T 7424.2-2008光缆总规范第2部分:光缆基本试验方法
- GB 16869-2005鲜、冻禽产品
- 最新低压电工安全培训课件
- 整机部整机出货检验重点标准
- 混凝土实验室标准规范测试试题1
- 淹溺急救与护理ppt
- 美丽中国中英文字幕
- 城管执法公开课培训材料最新ppt课件
- 年度采购框架合同协议书范本
- 《日汉翻译2》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