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文学史简介 中国文学 之美 1意美以感心 意境之美可使人在心灵上获得感悟审美愉悦 物境 情境 理境 由景起情 由景生情 2音美以感耳 元音占优势 乐音 节奏美 外国人听上去像唱歌 如李商隐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时 何当 贺敬之 回延安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3形美以感目 汉字是东方魔块 方块字 有中心有外围 a 对称合谐美 b 肢体语言美 象形 c 绘画语言美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导论 诗意地栖居 我们的精神家园 一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文学 把它作为通向二十一世纪的 个人护照 1通过诗歌参证历史或通过历史印证诗歌 寻找诗中的文化 文化中的诗 2文学还能培养我们诗人的才情 哲人的思辩 历史学家的深沉 3每一个朝代都有其独领风骚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这些作品既给我们美的享受 又给我们提供了无穷的研讨之机 4文学是人学 一 按文学和历史的双重标准 可把古代文学分为四大段 1 上古到战国文学 这个时期文学基本处于萌芽期 不成熟是其标志2 秦汉 三国两晋文学 文学的大发展时期 各种文体相继出现 诗歌 散文 辞赋 乐府 民歌 文学批评 汉 唐 雄风 建安风骨 魏 晋遗韻3 唐宋文学 文学的全面繁荣期 代表唐诗 宋词 当然散文 小说 戏曲也有很多发展4 元明清文学 是对以上几个朝代代表性文学的总结 古代 是一个悠久而漫长的历史阶段 从中国文学发生至封建社会结束 庶几占去了中国文学史十分之九的篇幅 故中国古代文学史习惯上也称之为 中国文学史 近代文学是 古代 与 现代 之间过渡阶段的文学与现代文学比仍属旧式文学 因而习惯上将古代文学和近代文学合称 古典文学 二 按文学标准 把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 初创期 远古 武王灭商 原始歌谣 神话 传说 宗教祭诗特点 口头性 综合性 集体性 无阶级性没有独立作家 作品也都和生存密切相关 生存 安全 友爱 亲情 尊严 毁誉 个人价值的全面实现 2 政治教化时期 周朝初年 汉末功利化 文学成为政治的附庸 被历史刀笔做了整容手术 文学创作和学术交混 有一定审美 但不够强烈 战国策 屈原的 离骚 已偏向文学色彩 3 抒情文学时期 建安 南宋a 文学开始自觉 魏晋 自我意识增强 摆脱功利 关注人生 生命 b 技巧意识加强 南朝骈文 唐诗 宋人 立身要谨慎 文章要放荡4 通俗文学时期 元明清时期 城市经济发展 瓦肆 庶民文化发展 话本 说话 白话小说 历史 讲经 院本 一种戏剧样式 有表演 舞蹈 宾自 曲词 诸宫调 说唱文学 以唱为主 而且是多种宫调的曲子联套演唱 小说 民间 民间和文人创作相结合 文人独立创作 三国 水浒 结合 西游记 有民间艺术但文人独立 红楼梦 独立 中国古典文学史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概说 上古至战国 古代神话开启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最早源头 诗经 奠定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坚实基础 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成为散文史上的黄金时代 楚辞 形成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空前高峰 文学特质 体制 创作方法 艺术手法的演进既前无古人 又后启来者 导引着一代代的诗人 作家 激扬出中国三千年文学发展的长河 先秦文学的主体部分是诗歌和散文 诗歌主要包括 诗经 和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 楚辞 散文主要包括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主要有 尚书 左传 国语 战国策 诸子散文主要有 论语 墨子 老子 孟子 庄子 荀子 韩非子 等 上古歌谣导引出中国诗歌的最早源头 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前11世纪 前6世纪 即产生了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诗经 重理智 斥幻想 政治道德色彩浓厚 是北方史官文化的产物 从文学发展方面看 诗经 的成就和意义 一 诗经 奠定了中国诗歌史的现实主义传统 二 诗经 确立了中国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品格 七月 蒹葭 三 诗经 奠定了富有中国特色的诗歌创作方法 即赋 比 兴 四 诗三百 擅长写人状物 刻画场面 五 诗三百 开创了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很多重要母题 比如四时田园 日暮思归等 周南桃夭 毛诗注疏 楚辞 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 先秦北方史官文化同南方巫官文化融汇 交流的产物 是春秋以来楚国形成的独特地方文化的结晶 屈原的诗歌基本上是他品味着自己的人生悲剧以及楚国的政治悲剧创作的 主要包括 离骚 天问 九歌 九章 招魂 等 它们标志着我国历史上又一座难以企及的巅峰 对后世的影响异常深远 屈原在中国诗歌史的主要贡献 在于把原始神话中包含的不自觉的超现实想象 提升成了自觉的艺术创作方法 先秦散文 春秋战国之际 北方地区由于经济 政治及文化发展的诸多因素 王者之迹熄而 诗 亡 诗 亡然后 春秋 作 孟子 离娄 诗歌的声音衰退了 散文勃兴了 这就是当时产生的将史学 哲学与文学融为一体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先秦散文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构成了我国散文史上的黄金时代 是我国后代 古文 的楷模 散文主要包括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 由各朝 各国史官积累了大量档案资料 经过整理加工编纂成书 记载政治 军事 外交等各方面的事件以及统治者和谋臣策士的言论 历史散文以叙事记言为主 历史散文主要有 尚书 左传 国语 战国策 尚书 是我国第一部散文集 尚书 即上古之书的意思 它是上古历史文献的汇编 又称 书 书经 文字诘屈聱牙 古奥难懂 三体石经尚书残石 春秋 是我国最早的编年史 为鲁国史官所编写 经孔子修订 实际上是简略的大事记 文字简洁严谨 善于在一字之中寓作者的褒贬之意 这就是所谓的 春秋笔法 微言大义 春秋 三传指阐明 解释 春秋 的 左传 榖梁传 公羊传 左传 是 春秋左氏传 的简称 原名 左氏春秋 汉人也有称 春秋古文 左氏传 的 更具史学和文学价值注重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 场面描写生动 细节描写传神 人物性格神形毕现 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 国语 国语 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偏重于记言 后人又称它为 春秋外传 文字朴实简练 清光绪木板 国语 战国策 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战国时策士的言论和活动 文章铺张雄辩 善用譬喻 语言生动 帛书战国策 清线装 战国策 先秦历史散文的影响 奠定了古代史传文学的传统 古代小说的源头之一 诸子散文 士人聚徒讲学 游说著述 为诸侯出谋划策 遂促成了诸子散文的繁荣 在当时的九流十家中 儒 墨 道 法影响最大 其著述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春秋末至战国初的语录体 代表作有 老子 论语 和 墨子 战国中期的对话体 代表作有 孟子 和 庄子 战国后期的论辩体 代表作有 荀子 和 韩非子 老子 是道家学派开山的理论著作 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 以譬喻说明深刻辨证的哲理 语句简单整齐 或整章用韵 或韵散相间 体现着韵文向散文的过渡状态 论语 是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论集 多精辟的格言警句 间记人物说话时的情境 神态 行止和习惯等 表现了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论语 的最大价值 在于真实再现了孔子平凡 伟大的人格形象 论语 所记载的孔子的言论 意趣深远 有不少篇章形象而精警 墨子 虽尚未完全摆脱语录体的影响 却不再是三言两语的独白 既倡言立论 三表 又运用论辩四法 以完整的结构 清晰的层次 围绕着同一个论题由小及大 连类比譬 逐层推理 形成了说理文的体制 墨子 以空前的系统的理论形态 呈现了中国小生产者劳动阶级的某些思想特征 墨子思想的核心是 兼爱 兼爱的根本特征 是把对伦理道德要求的实践 建筑在现实功利基础上 孟子 退而与万章之徒 序 诗 书 述仲尼之意 作 孟子 七篇 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 标志着当时私家著述的开始 对 仁政 王道 的主张 孟子 已不是简单的语录 而是根据不同的对象 不仅详尽地记录孟子的议论 而且具体地记述其对话的场合 问题的提起 辩论的展开 双方的口气和表情 语言精练简约 明白晓畅 不仅标志着古代的散文从章到篇的过渡 而且形成了对话体的论辩文 孟子思想的三个特点 一是张扬性善说二是具有激烈的民本思想三是提倡仁政 庄子 袭用对话的样式 然其对话的对象 并非历史上 现实中的真实人物 而大多出于虚构 因而实质是一种艺术创作 其所对之话 运用卮言 重言 寓言寓托感受 抒发情感 讽刺人间世 想象意出尘外 虚构怪生笔端 论辩形象恢诡 同时 庄子 无论 内篇 还是 外篇 或 杂篇 论题各不相同 已由对话体向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渡 一 庄子提倡 无用之用 认为人只有无所可用 才能保全和涵养完满的人生 二 庄子认为人应当剥脱一切有碍于生命的情欲 心智 观念 包括仁义礼乐 剥脱一切有碍于生命的偏执 使感性生命活泼 丰满地表现和发展 三 由于 道 这一核心范畴从根本上说并没有摆脱神性 庄子的人生哲学充满了对 彼岸世界 的向往 庄子人奇思奇 文亦奇 他的文章大抵都是寓言 而 庄子 全书则都贯穿着具有鲜明世俗化色彩的浪漫主义精神 庄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中最奇诡 最诱人 最深邃的组成部分之一 荀子是与孟子齐名的儒学大师 其学说以孔子儒学为基础 批判性地吸取诸家之说 最大特征是以礼客法 他反对天命迷信 强调天人相分和 制天命而用之 反对性善说 提倡性恶说 由此特别强调后天教育 环境影响及个人努力 他弟子中著名的有韩非 李斯 韩非 约前280 前233 出身于韩国贵族 曾师事荀卿 他综合了商鞅 申不害 慎到等前期法家学者的 法 治 术 治 势 治思想 集法家学说之大成 今存 韩非子 凡五十五篇 基本上出自他本人之手 韩非对用道德来规范 约束人不抱信心 甚至对血缘伦理感情持消极悲观的态度 他把社会上一切关系都还原为冷冰冰的个人利害 其法家思想的建构 在很大程度上就根于他对人性的悲观认识 韩非跟荀子的论议文大致处在同一个发展阶段上 代表了先秦诸子说理文的成熟阶段 先秦诸子散文的历史影响 先秦诸子散文是我国散文创作的典范 它以深厚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蕴 确定了作家的人格理想 作品的审美风范 以成熟的说理文体制 形象化的论理方式 丰富多采的创作风格和语言艺术 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石 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儒 道两家的人生观 价值观对后代知识分子思想的影响 儒 道两家的文艺思想构成中国古代文艺思想的两大基石 秦汉文学 秦代的社会与文学概况 秦灭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大统一的封建帝国 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 但严酷的专制政治统治使之很快走向了灭亡 秦在文化上推行的也是极端专制政策 禁锢思想 摧残文化 使秦代学术文化一派凋零 文学自然难以有所成就 鲁迅说 秦之文章 李斯一人而已 汉文学史纲要 汉代的社会与文学概况 汉代在政治 经济 文化上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昌盛时期 政治的统一 经济的强盛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汉代思想文化的主流是 独尊儒术 经学的昌盛影响了文学观念与文学形态 但的汉代思想文化仍存在着一定的兼容性 它吸纳了道 法 阴阳等诸子思想 以及楚文化的因素 对文学创作也有一定的影响 汉代的文学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 西汉初期文学 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 包括汉初至景帝时期的文学 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基本上沿袭着战国文学的余绪 主要成就在于政论散文和辞赋 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主要有陆贾的 新语 贾谊的 新书 以及晁错的 论贵粟疏 等 文章思想内容的现实针对性很强 其中总结亡秦的历史经验教训的文章占有相当的数量 文章大多恢宏开阔 疏直激切 气势夺人 颇有战国文章的遗风 辞赋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主要有贾谊的 吊屈原赋 鵩鸟赋 和枚乘的 七发 等 这一时期的辞赋创作体现着由楚辞向汉赋的过渡特征 2 西汉中期文学 是汉代文学的全盛期 包括武帝至宣帝时期的文学 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是两汉的全盛时期 新体赋的创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出现了以司马相如为代表的一大批作家和作品 散文主要有史传散文和政论散文 史传散文最突出的代表就是司马迁的 史记 尚有先秦文章之遗风 政论散文有经学大师董仲舒的 春秋繁露 及对策文 开始向儒家典雅醇厚的文风转变 淮南王刘安主持宾客编著的 淮南子 仍承继着先秦诸子之余绪 还有桓宽的 盐铁论 等 史记 史记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原名 太史公书 东汉末灵帝时方有 史记 之称 史记 以人为经 以事为纬 开创了纪传体这种新的史书体例 十表 八书 十二本纪 三十世家 七十列传 在史学 文学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 司马迁具有空前自觉 强烈的历史写作意识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在 史记 中 他试图使过去曾经发生的一切成为真正有组织的历史 不仅将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 以及天文 地理 风俗等密切联系起来 形成一个统一体 更重要的是 通过展示人物的活动而再现历史 他首创的纪传体意味着 历史乃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有机整体 史记 在文学史上地位和影响 鲁迅先生盛赞 史记 是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史记 对古代诗歌 尤其是戏剧 小说 散文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启示和影响 司马迁对社会 尤其是对当代社会所持的大胆的批判精神 正是中国古代良史 秉笔直书 的传统 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充分体现 3 西汉后期至东汉前期文学 是汉代文学的中兴期 包括西汉元帝至东汉和帝时期的文学 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仍以辞赋和散文为主体 辞赋的著名作家有扬雄 班固 张衡 模拟前人和更加琢磨技巧是创作的基本倾向 散文的形式多样 作品众多 有刘向的 新序 说苑 扬雄的 法言 太玄 桓谭的 新论 班固的 汉书 王充的 论衡 等 文章的思想和风格大都受经学的影响 汉赋四大家 指汉代以创作大赋出名的司马相如 扬雄 班固 张衡四人 前二人为西汉赋家 后二人是东汉赋家 扬雄 张衡 班固 司马相如 4 东汉后期文学 是汉代文学的衰落和转变期 包括安帝至灵帝时期的文学 辞赋的创作出现了大赋衰微小赋兴盛的局面 张衡 赵壹 蔡邕 祢衡等人的抒情小赋的创作体现了这种转变 文人诗歌的创作也扭转了一直不振的局面 出现了 古诗十九首 那样的成熟之作 东汉后期的散文主要是政论散文 有王符的 潜夫论 仲长统的 昌言 5 汉代乐府民歌的创作相当兴盛 对文人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孔雀东南飞 上邪 魏晋六朝文学 一 社会概况 魏晋南北朝是个社会动荡乱离的时代 分裂割据 战争不断 朝代更替频繁 其政治统治的突出表现是门阀士族垄断政权 寒门庶族倍受压抑 在思想文化领域里 表现为 1 传统的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开始动摇 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儒家的经学已不再是文人思想学术的唯一追求 但其影响依然存在 2 以 老子 庄子 周易 为主体的玄学广泛流行 带来了文人的学术思想 人格行为和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 正如钱穆 国学概论 所言 魏晋南朝三百年学术思想 亦可以一言以蔽之 曰 个人自我之觉醒 是已 文学的自觉是以人的自觉为底蕴的 3 佛教亦广泛流布 并与儒 道思想渐进交流融合 并逐渐本土化 儒 释 道对这一时代的文学观念和文学形态都产生了或轻或重的影响 二 文学概况 1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 在诗歌 散文 辞赋 小说 文论等众多领域 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继承 变革与创新使文坛上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1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 文学自觉的突出标志是 1 学术思想的多元化及以老庄为主体的玄学的风行 带来了文人思想观念的解放和个体人格精神的自觉 使文学从经学的附庸地位中挣脱出来 走向了广阔的天地 道家哲学的自然旨向和人格的自由精神 是文学自觉的最基本的思想源泉 2 文学创作的文学性 在文学的创作心态中 淡化了文学的政治倾向和社会的功利目的性 强化了文学的本体性和文学的审美趋向 文学创作开始趋向于个性化和风格的多样化 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 无论是题材 内容 还是风格 形式 都显示了多姿多彩的特点 3 文学自觉最显着的标志是文学理论的自觉 而理论的自觉 又是在人的自觉和创作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 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 就是这种理论自觉的产物 在文学本体论 创作论 体裁论 风格论等诸多方面 都有卓著的建树 又促进了文学创作的自觉和繁荣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 在诗歌 散文 辞赋 小说 文论等众多领域 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继承 变革与创新使文坛上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1 诗歌在这一时期取得了最辉煌的成就 是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次大丰收 五言古诗的创作达到了鼎盛 四言诗也有异响 七言诗初创并有所发展 从乐府 古体到齐梁新体 众多作家 不同流派 各种风格 形成了异彩纷呈的诗歌艺术世界 建安诗坛以 三曹 七子 为代表的一批作家 以慷慨悲凉的主旋律奏响了时代的乐章 曹操 曹操是一个具有很强的现实感 同时又富于理想精 人文怀抱的人 从综合的作用来看 他是建安文学的最大贡献者 曹操的诗风与文风是他多方面气质的表现 通脱而机智的文风 苍凉而又沉雄 高爽的诗风 曹操 曹植 曹植是第一个致力于五言诗创作的诗人 也是建安诗坛最杰出的诗人 骨气奇高 词采华茂 情兼雅怨 钟嵘 诗品 曹丕 曹丕的诗歌创作 七言诗首次在文人手里的创作 曹丕有 文士气 便娟婉约 沈德潜 古诗源 且七言诗首发嚆矢 曹丕 典论 论文 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的巨大贡献 文气说 文章 本同末异 说 曹丕 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 七子是孔融 陈琳 王粲 徐干 阮瑀 应瑒 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 他们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 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 七子驰骛诗坛 骋才使气 使五言之作蔚然走向高潮 王粲 七哀 登楼赋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 正始诗歌以竹林七贤中的阮籍 嵇康为代表 正始诗歌变建安诗歌忧患民生 抒写政治理想为抒写个人的苦闷忧愤的情怀 变建安风骨慷慨悲凉 清新刚健的格调为正始之音的隐晦曲折 远旨遥深的风格 阮籍 咏怀诗 嵇康 幽愤诗 体现了这一时期诗歌的特点 西晋诗歌 太康前后是诗歌的繁荣时期 三张 二陆 两潘 一左 是这一时期的杰出诗人 陆机和潘岳的诗歌代表着西晋诗歌的主流诗风 讲究形式 趋向骈偶 描写细腻繁富 辞藻华丽 左思以寒士愤懑不平的心态唱出了愤世之音 形成了独具一格的 左思风力 西晋末东晋初 刘琨英雄末路的悲歌和郭璞游仙咏怀 亦能自成一格 东晋诗坛 玄言诗歌兴盛 许询 孙绰是玄言诗的代表人物 其诗 皆平典似道德论 诗品 谢混 殷仲文初涉山水 稍变玄言 惟独大诗人陶渊明 以平淡自然的诗风 一洗玄言风气 开田园诗之先河 使五言创作别开生面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创造了平淡与淳美统一的艺术风格 情 景 理的合谐统一 归园田居 陶渊明的地位和影响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 陶渊明蔑视宝贵 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德给后代作家树立了榜样 田园诗 成为一个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 南北朝诗坛 庄老告退 山水方滋 文心雕龙 明诗 元嘉诗坛 颜谢 齐名 谢诗如初发芙蓉 自然可爱 颜诗若铺锦列绣 雕缋满眼 谢灵运开山水诗派 颜延之启文人雕饰之习 鲍照诗歌承汉魏风骨 俊逸豪放 奇矫凌厉 尤其擅长乐府诗 还使七言歌行体的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度 颜 谢 鲍 世称 元嘉三大家 宋初由玄言诗转向山水诗 谢灵运是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人 山水诗的出现扩大了诗歌题材 丰富了诗的表现技巧 是中国诗史上的一大进步 齐梁时代采丽竞繁 诗体渐变 永明体形成 周颙发现四声 沈约创 四声八病 之说 永明诗人始用格律 永明体诗歌的代表作家是 竟陵八友 其中以沈约 谢朓成就最高 谢朓又以山水清音凌越群友之上 写得婉转自然 清新流丽 永明体为唐代律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梁陈宫体诗以永明新体写闺闱 叙艳情 在梁简文帝萧纲的倡导下 庾信父子 徐陵父子和刘孝绰等一大批宫廷诗人应声附和 陈后主陈叔宝 江总等踵武尾随 一时靡声柔曲充斥诗坛 但他们讲究词采 声律 对仗的写作方法和新颖独到的言情主张 在诗歌史上亦有一定的意义 北朝诗坛有 北地三才 即温子升 邢邵 魏收 亦擅名一时 庾信 王褒人北后一变宫体 凌云健笔 萧瑟苍凉 南北朝民歌风格迥异 南歌柔媚婉转 北曲质朴刚健 南有 西洲曲 北有 木兰诗 双璧辉映 代表着南北民歌的最高成就 一曲 敕勒歌 亦成为流传千古的绝唱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川 木兰诗 采莲南塘秋 西洲曲 2 魏晋南北朝辞赋的创作 虽无汉大赋的恢宏气度及雄霸文坛的地位 但叙事 咏物 抒情小赋亦别见情趣 名篇巧制不绝于时 魏晋时期 王粲 登楼赋 曹植 洛神赋 向秀 思旧赋 潘岳 闲情赋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均为传世名篇 此时 模拟汉大赋的余波尚存 左思 潘岳 谢灵运等均有篇制 而左思 三都赋 更是引起 洛阳纸贵 的轰动 南北朝时期 鲍照 芜城赋 谢惠连 雪赋 庾信 哀江南赋 江淹 别赋 等 也是上乘的作品 3 魏晋南北朝散文 在形式与题材上都走向了更广阔的境界 政沦 史传 记游 书信 章表 志铭等繁多体式 广泛地叙写着生活中各类题材 或谈玄论理 或叙人传事 或写山描水 或寓志抒怀 但总体潮流是散文的骈俪化 并终至推出了具有时代代表性的骈文体式 三国时期的散文具有形式自由的特征 曹操的书信表令语言简练 清俊通脱 曹丕 曹植的书表体散文流丽酣畅 情采多姿 情味隽永 七子 中孔融体气高妙 阮瑀书记翩翩 陈琳章表殊健 各具风采 诸葛亮 出师表 质朴深邃 感人至深 阮籍 大人先生传 辛辣幽默 独出机杼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 讽刺挖苦 极尽能事 两晋时期骈散兼俱 李密 陈情表 情深意切 陈寿 三国志 简明严整 陆机 潘岳文尚骈俪 辞采飞扬 葛洪 抱朴子 立论宏大 王羲之 兰亭集序 发清幽玄妙之想 稚趣高情令人神往 陶渊明 桃花源记 以轻笔淡墨 亦真亦幻地描绘一方 乐土 南北朝散文的特点是 南朝骈体文广泛流行 并辐射到各种体式 追求骈偶 词采 声律等形式美 也使散文艺术登上了纯艺术的殿堂 留下许多令人赏心悦目的佳作 如鲍照的 登大雷岸与妹书 丘迟的 与陈伯之书 吴均 与朱元思书 孔稚珪的 北山移文 陶弘景的 答谢中书 等 都是脍炙人口的篇章 北朝散文也受到骈体文的影响 但也出现了郦道元 水经注 和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 那样的散体名作 亦是状物 写景 抒情的上乘之作 语言骈散兼行 行文流畅 风格清新优美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 4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作品繁多 内容庞杂 大致可分为志人和志怪二类 志人小说以宋朝刘义庆的 世说新语 为代表 志怪小说以东晋干宝的 搜神记 为代表 无论是精华还是糟粕 都为人们展示了正史不能给予的深厚文化意蕴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 轶事小说 刘义庆的 世说新语 魏晋小说对后世的影响 为唐宋传奇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开导了笔记小说的先路 为后世戏剧 小说提供了丰富素材 5 魏晋南北朝被称为文学的自觉时代 其显着标志就是文学理论与批评的繁荣 在汉末以来人物品评和文学创作繁荣的基础 形成了品评诗文的风气 出现了许多卓有建树的文学理论专着 曹丕 典论 论文 首开批评之风 陆机 文赋 接踵而至 钟嵘 诗品 刘勰 文心雕龙 则集其大成 成为批评史上的两座高峰 此外 挚虞 文章流别论 萧统 文选序 颜之推 颜氏家训 文章篇 等亦各有所论 这些无疑都推动了文学的自觉与进步 隋唐五代文学 唐代社会与唐代文学的繁荣1 首先 从六朝门阀势力下解放出来的一批庶族寒士登上了历史舞台 成为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新生力量 其次 以诗赋取士 有力地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文化教育 使整个社会的文化得到普及 第三 科举制度造成的漫游之风 开阔了文人的视野 文人大量集中于京城 以文会友 切磋琢磨 也有利于文学修养和文学技巧的提高 唐代社会与唐代文学的繁荣2 唐代儒 释 道三教并重与合流 使文人的思想大为活跃 深刻影响了他们的创作思想 创作方法和审美情趣 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合 对外来文化精华的广泛吸收 各种艺术门类的互相渗透 促进了音乐 舞蹈 绘画 书法 建筑 雕塑等艺术门类的发展 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大大提高了唐代文人的文学修养 唐代文人既善于继承 又勇于创新 唐代社会与唐代文学的繁荣3 源远流长的诗歌发展到唐代 更犹如百川归海 形成前所未有的壮阔波澜 1 作诗不再是少数贵族的专利 而成为上自帝王后妃 下至村夫牧童各阶层人士无所不预的事业 2 诗歌的题材也从狭小的宫廷 台阁解放出来 走向江山 塞漠和市井 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 生活中的一切人和事物 无不可以入诗 人们的喜怒哀乐种种情感 无不可以化为新鲜活泼的诗歌语言 3 名家辈出 佳作如林 各种风格流派百花齐放 争奇斗胜 4 不论是内容的开拓还是艺术的创造 唐诗都以辉煌的成就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 二 隋唐五代文学概况 隋代文学是南北朝文学的延续 又是初唐文学的前奏 隋代文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由北入隋的作家 如卢思道 杨素 薛道衡等 一类是由南入隋的作家 如江总 虞世基 虞世南等 南朝齐梁文学的浮艳文风和形式技巧与北朝文学的刚健之气和朴素质实的笔法 都影响了隋朝文人的创作 之于作家虽各有所取 但总体上呈现着南北文学合流 并向唐代文学过渡的趋势 唐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 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之一 唐代文学的繁荣 表现在诗歌 散文 小说 词的全面发展上 一 唐代诗歌 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歌 有一代文学之称誉 诗歌的创作不仅古体 近体等各种形式及艺术技巧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而且作家和作品众多 全唐诗 所收诗歌近5万首 作者2200余人 而且杰出诗人和优秀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是其它时代无法比拟的 唐代诗歌一般分为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四个时期 这也是整个唐代文学的一般划分 初唐诗歌 初唐诗歌是唐代诗歌走向兴盛的准备阶段 初唐大致是指从唐初到唐玄宗先天时期 618 712 初唐前期诗歌受南朝齐梁诗风的影响较大 贞观时期聚集在唐太宗周围的宫廷诗人虞世南 李百药等 他们的创作日趋宫廷化 贵族化 多是奉和应制之作 琢磨技巧 雕饰辞藻 齐梁积习犹存 以上官仪为代表的 上官体 成为当时宫廷诗人创作的典范 初唐后期诗歌虽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 但出现了新的转机 四杰 的创作开创了不同于宫廷诗人的新诗风 在内容题材 审美追求和风格上都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 文章四友 沈宋 虽也都是宫廷诗人 但对律诗的定型和成熟作出了贡献 陈子昂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转变唐代诗风的重要人物 他力反齐梁诗风 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的兴寄传统 并且实践了这个主张 总而言之 初唐诗歌显示了过渡和创新的特点 初唐 四杰 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他们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 力求摆脱齐梁诗风 突破宫体诗的狭小范围 扩大了诗歌的题材 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表现力 陈子昂对于唐诗发展的贡献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倡导复古革新的理论 批评齐梁诗风的绮靡 明确提倡风雅与兴寄 主张直接继承汉魏风骨与正始之音 二是以他的创作实践展示一种深沉的政治思考和内在的骨力 从而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端正了方向 吴中四士 吴中四士 张若虚 贺知章 张旭和包融 他们现存的作品虽然不多 但不乏名篇佳作 艺术上也各具特色 其中张若虚的 春江花月夜 更是被誉为 以孤篇压倒全唐 的杰作 盛唐诗歌 盛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极度繁荣时期 盛唐大致从唐玄宗开元元年到唐代宗永泰元年 713 765 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风格独具的诗人 出现了以王维 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 比较有名的田园诗人还有储光羲 常建 祖咏 裴迪等人 出现了以高适 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写作边塞诗的著名诗人还有王昌龄 王之涣 李颀 崔颢等 成就最卓著的两位诗人就是 诗仙 李白和 诗圣 杜甫 他们达到了浪漫与现实诗歌创作的顶峰 1 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 王维是诗人兼画家 同时又擅长音乐 对大自然的美有细致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感受力 王维诗歌的禅意与画意 在盛唐诗歌中最具有鲜明的特征 特别是在那些描写山水田园的作品里 禅与画又往往融合在一起 最能体现王维诗歌的艺术风貌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 孟浩然喜欢用五言诗反复描写幽寂静淡的景物 表现个人的失意 孤独和苦闷 因此 在他的大部分诗歌中 都不免染上一层冷清的色彩 带有一种淡淡的愁绪 同时 孟浩然的诗也还有境界阔大 气势雄浑的一面 如其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诗 就是这种壮美的典型 春晓 2 王昌龄 崔颢和创造清刚劲健之美的诗人 王昌龄的诗内容比较集中地表现了两类主题 一是歌唱边塞征戍者的思乡离愁 二是从不同角度描写妇女的生活和内心 有 七绝圣手 的美誉 3 高适 岑参和创造慷慨奇伟之美的诗人 高适的边塞诗在内容和情调上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充满慷慨从戎 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 二是经过清醒 理智的思考 深刻揭示边防政策的弊端 以政论的笔调表达自己对于战争的意见 同时流露对士兵的同情和对昏庸将帅的讽刺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 岑参的边塞诗不仅数量多 而且题材广阔 内容丰富 风格独特 岑参诗想象奇特鲜明 语言雄奇瑰丽 艺术上善用比喻 夸张 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李白和杜甫 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 韩愈 调张籍 李白与杜甫 犹如两颗巨星 前后辉映 他们的杰出创造 展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貌 并将中国诗歌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李白诗歌的艺术风貌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 最具有个性化与浪漫色彩的伟大诗人 他的诗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他那奔放的热情 浪漫的理想 坦荡的胸怀 率直的性格 豪侠式的行为 都可以说是典型的盛唐式的 李白诗歌的艺术风貌 他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 生动的比喻 丰富的想象 灵活自由的体裁 和清新自然的语言 来表现他的思想 情感和性格 时代的精神风貌 和他个人的气质 性格方面的这些特点 全都反映在他的诗歌当中 从而形成其豪壮奔放与清新明秀之美 构成他所特有的飘逸豪放的艺术风格 杜甫 杜甫思想的核心 忧国忧民 杜诗的艺术风格 沉郁顿挫 杜甫对七律艺术的贡献 在诗体运用上 杜甫众体兼长 并能推陈出新 别开生面 尤以古体和律体为佳 七律在他手中日臻于纯熟 并使题材大为开扩 杜诗的地位与影响 时代和独特而丰富的生活经历成全了杜甫 加之具有深厚而广泛的艺术修养 别裁伪体 转益多师 的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语不惊人死不休 精益求精的锤炼技巧 这一切使杜甫成为古典诗歌史上承前启后的集大成者 中唐诗坛 中唐时期诗流派众多 风格各异 变革与创新的趋势较为明显 继盛唐之后出现了 中唐之再盛 的繁荣局面 中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继续繁荣时期 中唐大致从代宗大历元年到文宗太和九年 766 835 这一时期作家众多 流派林立 大历至贞元年间出现了韦应物 刘长卿以山水诗为主的诗歌创作 元结 顾况等新乐府先驱的诗歌创作 以及以钱起 卢纶等 大历十才子 和李益的边塞诗创作 贞元以后出现了以元稹 白居易为代表 张籍 王建 李绅等人参加的新乐府运动 出现了以韩愈 孟郊为代表追求奇崛险怪的韩孟诗派 还有风格奇谲怪诞的诗人李贺 此外 刘禹锡 柳宗元的诗歌创作也都独具独具一格 大历诗坛 大历十才子 以钱起为代表的 大历十才子 除了大量的应酬唱和之作外 他们的诗主要写日常生活细事 山水风物和羁旅愁思 抒发寂寞清冷或超然世外的情怀 他们的诗歌艺术风貌 一方面带有追慕 模仿盛唐的痕迹 另一方面又呈现出 气骨顿衰 的特征 韦应物 韦应物是中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杰出代表 他的一部分诗歌 具有气势壮大的特征 带有刚健明朗的盛唐馀韵 但更多的诗 则突出表现宁静野逸之趣 气貌高古 清雅闲淡 自成一家之体 韩孟诗派 以韩愈 孟郊为代表的 韩孟诗派 强调 不平则鸣 与 笔补造化 追求奇险之风 表现出鲜明的创新色彩 韩愈与孟郊 韩愈与孟郊的诗歌 都具有 以丑为美 和奇险巉刻的艺术风貌 但韩愈诗更加奇险狠重 孟郊诗则更偏重于寒瘦冷峭 李贺 李贺诗歌 以诉说怀才不遇的悲愤与苦闷为基本情调 其诗想象奇特 色彩斑斓 形成了奇崛冷艳的独特诗风 贾岛 卢仝等其他诗人 贾岛以苦吟而著称 他的诗寒瘦僻苦 也同样表现出同寻常的审美心态 卢仝 马异等人的诗歌创作 想象离奇 语言生僻 险怪之风尤为突出 元白与新乐府 白居易和元稹是中唐时期才华卓著的诗人 他们既有通俗浅显 干预政治的 讽喻诗 又有流畅华美 风情浓郁的 感伤诗 闲适诗 与 杂律诗 他们对中晚唐诗歌的发展 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长恨歌 新乐府的发展及其评价 新乐府 是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 它的形成 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继杜甫 因事立题 无复倚傍 之后 经元结 顾况等人一脉相承以及张籍 王建的进一步写实化和通俗化 到李绅 元稹和白居易时 则成为一种有主观意识 有鲜明理论的创作准则 元白等人的新乐府 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批判现实的精神 在艺术上其中也不乏成功之作 但那种浅 切 尽 露的倾向 也有其不足之处 琵琶行 晚唐诗歌 晚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衰落时期 晚唐大致从文宗开成元年到唐灭亡 836 907年 晚唐诗歌影响较大的诗人是李商隐和杜牧 二人有 小李杜 之称 陆龟蒙 皮日休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 但多具闲适淡泊的情调 此外 温庭筠 杜荀鹤 韦庄等都有一定的成就 五 晚唐诗歌 杜牧的诗歌创作 追求一种情致高远 笔力劲拔 于俊爽峭健之中时带风华流美的艺术风格 在杜牧各类题材的诗歌中 以怀古咏史诗数量最多 也最能体现杜牧诗歌的主体风貌 杜牧七绝成就最高 无论咏史 写景还是抒情 无不爽朗俊逸 蕴含深刻 在晚唐独树一帜 李商隐诗歌的内容与情调 李商隐的诗多抒写时代动荡离乱的感慨和个人失意悲愁的心情 其中既有关注现实的政治诗 也有借古讽今的咏史诗 既有表现个人遭际的抒怀诗 也有缠绵悱恻的爱情诗 由于时代的混乱和个人遭遇的坎坷 他的诗往往流露出浓厚的感伤 迷惘和消极的情绪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征 以缜密的构思 丰富的想象 哀婉的情调 瑰丽多姿的形象和含蓄优美的辞采 来表现他所特有的细腻而又敏感的心境与感受 从而构成朦胧瑰丽的诗歌境界 表现为一种凄艳浑融的风格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 唐代散文 唐代散文主要有骈文和 古文 两大类 并且在不同阶段中各自占据着优势 在相互斗争中消长 相互交融 此外 古文创作走向低潮后的晚唐小品文也显示了它的奇光异彩 全唐文 所录的作家有3千余人 作品有2万余篇 初唐时期沿着南北朝骈文创作的道路 骈文仍然占据着文坛的统治地位 奏疏 章表 论说等等的写作仍使用骈文 而且一直延续到盛唐 初唐骈文创作的优秀作家是 初唐四杰 如王勃的 滕王阁序 骆宾王的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等 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此时古文运动的先驱陈子昂提出复古的主张 其文章也在向单行散体方向发展 骈文创作总体上是向着散文化的方向发展 盛唐时期骈文的创作仍很兴旺 但也显示了新的变化 玄宗开元时号称 燕许大手笔 的张说 苏頲主张 崇雅黜浮 骈文能够运散入骈 天宝以后 前有萧颖士 李华 元结 后有独孤及 梁肃 柳冕等反对骈俪文风 主张宗经复古 写作古文 虽未完全摆脱骈文的积习 但渐渐地改变着文风 也成为了韩愈 柳宗元倡导的 古文运动 的先驱 中唐时期散文的创作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在前代文风革新努力的基础上 韩愈 柳宗元发起了 古文运动 并有李翱 皇甫湜 刘禹锡 白居易等一大批参与和响应者 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和影响 使古文取得了压倒骈文的优势 韩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其理论的核心是 文以明道 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得到了重视 也以多种文体和多样的风格实践了他们的理论 苏轼称赞韩愈 文起八代之衰 道济天下之溺 韩文公庙碑 晚唐时期古文创作衰微 小品文兴起 骈文复兴 出现了以皮日休 陆龟蒙 罗隐为代表的一批作家 被鲁迅誉为 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小品文的危机 此外 令狐楚 李商隐 温庭筠 段成式等人都曾致力于骈文的创作 韩愈的论说文 韩愈是司马迁以后最大的散文家 苏轼说他 文起八代之衰 而道济天下之溺 刘熙载说 韩文起八代之衰 实集八代之成 韩愈的贡献 不但恢复了先秦两汉的古文传统和历史地位 而且大大扩大了散文的功用 使这种原来主要用于著述的文体 真正成为自由交流思想 描述事物 表达情感 具有多样化功能的语文工具 从而开辟了散文创作的广阔天地 同时 由于他十分重视文学特征的表现和文学手段的运用 创作出优秀的文学散文 提高了散文的审美品格 由此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师说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散文家 也是 唐宋八大家 之一 今存400多篇散文 其中大部分是政治 哲学方面的论文 这些文章着重从典章制度 时令刑政 天人关系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他对 圣人之道 的理解 从对历史事件 事实和传统观念的重新审视中 批判和辨析先秦以来各家政治学说 总结了国家兴亡理乱的教训 小石潭记 唐代传奇 变文 词 在小说方面 继承和突破了六朝志怪小说 吸收了野史杂传的因素 创造出了唐代传奇的新形式 开辟了 有意为小说 中国小说史略 的新时代 元稹的 莺莺传 蒋防的 霍小玉传 白行简的 李娃传 李朝威的 柳毅传 等 都是著名的作品 随着佛教的传播出现了又诞生了变文 词的创作也出现在唐代 它由民间到文人 由初创到成熟 文人的创作从盛唐到中唐就有零星的作品 至晚唐的温庭筠才在努力进行词的创作 是晚唐诗人中写词最多的作家 此外 还有由唐入蜀的韦庄也是重要的词人 二人被称为 温韦 对后来的词影响较大 鬓云欲度香腮雪 温庭筠 菩萨蛮 五代文学 五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词 其创作中心一在西蜀 一在南唐 西蜀的 花间派 词人奉温庭筠为 鼻祖 主要作家有韦庄 牛希济 李珣 欧阳炯等 花间集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的总集 南唐词的成就以冯延巳和李璟 李煜最高 李煜的词突破了晚唐五代 词为艳科 的藩篱 在境界 气象和词艺上多有开拓 李煜 后主李煜多才多艺 诗文俱工 书画兼擅 词的成就尤高 其词以南唐灭亡被遣入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多写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 后期由于经历了从一国之君到阶下囚的巨大变化 遂于今昔盛衰的对比 伤春悲秋的吟咏中倾诉了思念故国 悲悼亡国的深哀巨恸 凄怆动人 宋代文学 一 宋代的社会 赵宋王朝的建立 使唐末以来的混乱分裂局面终告结束 基本上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宋王朝采用重文抑武 崇儒尊道的政策 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与发展 尤其是城市经济高度繁荣 同时两宋王朝又处于封建社会的下降期 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相互交织 统治阶级内部的党派之争也始终不断 两宋的三百多年 历受辽 西夏 金 元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巨大威胁 长期处在积贫守弱的屈辱地位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赵宋王朝创造了辉煌灿烂 高度成熟的宋型文化 宋代思想文化呈现出儒 释 道三家合流的趋向 并在整合佛道学说的基础上 以儒家思想为本位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理学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时代风云的激励下和继承前代文学成就的基础上 宋代文学具有了新的质素 出现了新的面貌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处于转型时期 一方面传统的诗 文和源于民间的词已经高度成熟 定型 另一方面新兴的话本小说 戏剧等叙事文学开始登上文学殿堂 为后世元 明 清文学重心的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宋代文学概况 宋代文学的主要文体是词 诗 文 小说 戏剧 其中词的创作成就最高 诗 文次之 话本小说又次之 戏剧尚处在萌芽状态 成就较差 一 宋词 宋词可以说是 一代之文学 的标志 就全部词史而言 宋词的创作无疑已臻顶巅 名家辈出 佳作如林 流派纷呈 风格各异 宋词在题材 手法 风格的演变上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北宋前期词坛 北宋前期 主要词人有晏殊父子 欧阳修 范仲淹 柳永等 晏殊 欧阳修拉开了有宋一代词作的序幕 他们的词乃是五代特别是南唐柔软绮丽词风的延续 同时又有局部拓展 多以小令抒写男女情事 闲雅清旷 秀丽精巧 晏几道兼融晏殊 欧阳修的词风 在回环曲折的笔致中透露出哀怨感伤的情调 深婉蕴藉 真挚动人 闲雅而有情思的晏殊词 晏殊 清平乐 欧阳修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独辟蹊径的范仲淹词 范仲淹突破了晏 欧婉约之格局 另树一帜 其边塞词苍凉开阔 豪放悲壮 下开东坡之词风 柳永自创新调 以长调慢词取代先前的小令 扩展了词的容量 以清新俚俗的市井风情取代先前精致典雅的贵族格调 开拓了词的领域 讲究铺叙 喜用白描 丰富了词的艺术表现手法 这些创造性的贡献 使柳永成为词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北宋中期词坛 北宋中期 最主要的词人是苏轼 宋词至柳永而一变 至苏轼而再变 苏轼对词最大的创造 一言以蔽之 就是以诗为词 苏轼以诗为词 一洗绮罗香泽之态 摆脱绸缪宛转之度 打破了词体的题材内容的局限 拓新了词的意境 冲决了词为艳科的藩篱 在婉约词家之外另立豪放一派 定风波 提高了词的品位 使词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音律的束缚 成为独立的新诗体 苏轼全面改革词坛传统风尚 给词史的发展直指 向上一路 南宋的爱国词派与辛派词人为其嗣响 北宋后期词坛 北宋后期 主要词人有秦观 黄庭坚 贺铸 周邦彦等 秦观 秦观词一向被认为是婉约派的正宗 多写男女情爱的悲苦与失志文士的幽怨 情韵兼胜 词境凄婉 自成一家 周邦彦 周邦彦被推崇为北宋词的 集大成者 注重音律法度 风格醇雅浑成 章法缜密圆熟 语言典丽精工 是后来格律词派之先导 苏幕遮 南宋前期词坛 南宋前期 主要词人有张元干 张孝祥 朱敦儒 李清照等 这些作家大都由北入南 在神州陆沉 国难当头之际 他们继承苏轼的豪放词风 开始突破以往吟风月弄花草的婉丽流转 给词作注入了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战斗性 词风慷慨悲壮 沉郁苍凉 为中期爱国词高潮的到来奏了先声 李清照 此期词坛成就最高 卓然自立的是女词人李清照 她主张词 别是一家 进一步确立了词体的独立地位 其词化俗为雅 清婉疏淡 语言功力深湛 既自然清新又精美雅洁 号称 易安体 与秦观等一起被推为 当行本色 的婉约正宗 南宋中期词坛 南宋中期 主要词人有辛弃疾 陈亮 刘过 姜夔等 辛弃疾 辛弃疾横世杰出 奏响了爱国词的最强音 他以文为词 空前地解放了词体 增强了词的艺术表现力 辛词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 以抒写报国之志与失意之悲为主调 词风不拘一格 多种多样 沉郁 明快 悲壮 妩媚 兼而有之 但以豪放雄健为主 辛弃疾凭其独创的 稼轩体 在两宋词坛 屹然另立一宗 陈亮 刘过都属辛氏同调 风格之激越雄壮与辛词相近 姜夔 姜夔精通音律 能自度曲 格律谨严 词风清空峭拔 词境虚灵幽冷 语言瘦劲疏淡 在辛派词人之外别标一格 他上承周邦彦之精工 下开吴文英 张炎之风雅 被奉为雅词之典范 南宋后期词坛 南宋后期 词坛出现了两大流派 一派是稼轩之遗响 主要词人有刘克庄 刘辰翁 文天祥等 他们继承苏 辛词风 词作感时伤世 情调沉痛悲郁 词风豪迈粗犷 另一派是白石之羽翼 重要词家有吴文英 周密 王沂孙 张炎等 他们奉姜夔为圭臬 重视格律技巧 词作凄凉哀怨 格调空灵低婉 总的看来 这两派词人因袭过多而创新不足 他们作为两宋词史的终结者 写下了重要的最后一页 二 宋诗 宋诗创作是在唐诗的巨大影响下进行的 唐诗的灿烂辉煌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宋人的创新意识 宋诗的发展历程 从跟本上说就是对唐诗不断突破和超越 逐渐形成自己独特面目的历程 从而创造出足以与唐音相抗衡的宋调 北宋初期诗坛 北宋初期 主要是中晚唐诗风余韵的沿袭 大致可归为三体 最初是效法白居易诗风的白体 主要诗人是李昉 徐铉 王禹偁等 其中王禹偁成就最高 他自觉学习白居易讽谕诗的现实主义精神 关注民生疾苦 风格平易通俗 朴素流畅 有些方面已昭示出宋诗发展的新方向 白体稍后 流行诗坛的是师承贾岛 姚合的晚唐体 主要诗人有林逋 潘阆 寇准等 就中林逋诗名最盛 擅长近体 其诗多写幽静清苦的隐士生活 清淡闲远 此期诗坛声势最为浩大的一派是推崇李商隐的西昆体 代表诗人有杨亿 刘筠 钱惟演 西昆体用典精巧 词采缛丽 雍容华贵 丰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方协议书 研究生
- 工地受伤协议书
- 财产赠与协议书
- 2025年湘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月考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苏课新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月考考试试题及答案
- 微信自动扣费协议书
- 赔偿协议书 保密
- 企业间借款协议书
- 2025版痔疮急性发作症状与护理策略
- 牛仔装品牌介绍
- 施表钻孔注浆记录表
- 2025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时政练习题及答案
- 孕妇的安全用药课件
- 卫生站工作管理制度
- 手术室工作人员着装要求
- 电动汽车光储充应用实践
- 公司电销部门管理制度
- 风湿免疫科专业疾病临床诊疗规范2025年版
- T/CAS 590-2022天然气掺氢混气站技术规程
- QGDW11447-202410kV-500kV输变电设备交接试验规程
- 阿尔茨海默病疾病修饰治疗专家共识(2025版)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