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3 3卷第 2期 2 0 1 6年 3月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C i v il En g i n e e r in g a n d Ma n a g e me n t Vo 1 3 3 N o 2 Ma r 2 O1 6 道路约束条件 下静压群桩挤土效应 李富荣 孙厚超 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江苏盐城2 2 4 0 5 1 摘要 在分析静压沉桩挤土机理的基础上 采用室内模型试验 研究了道路约束条件下静压群桩挤土效应引 起的地表土体变形 包括水平位移和隆起变形 并与工程实测进行了比较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 沉桩过程中 仅 桩区内地表土体水平位移是先增大后减小 其余各处土体变形均是不断增大的 只是道路外侧土体变形较小 可忽略不计 受道路约束影响 距桩区较近处地表土体水平位移减小 隆起变形增大 且桩区 一道路间距离越 小 该处土体变形越小 而距道路较近处地表土体变形越大 距道路越近 桩区 一道路间地表土体变形越小 在 道路另一侧 地表土体最大变形明显减小 工程实测表明 与室内试验结果相比 桩区 一道路问土体变形呈现 相同的变化规律 但受实际道路约束的影响 实测时道路另一侧土体基本未有变形 因此 静压桩施工必须考 虑周边道路 建筑物等约束的影响 关键词 道路约束 静压群桩 挤土效应 模型试验 工程实测 中图分类号 T U 4 7 3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 0 9 5 0 9 8 5 2 0 1 6 0 2 00 1 1 07 S q u e e z in g E ffe c t s o f J a c k e d Gr o u p Pil e s b y Ro a d Co n s t r a in t L l Fu r o n g SUN Ho u c h a o C i v il E n g in e e ri n g D e p a r t me n t Y a n c h e n g I n s t i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Y a n c h e n g 2 2 4 0 5 1 C h in a A b s t r a c t B a s e d o n t h e a n a l y s is o f s q u e e z in g e f f e c t s me c h a n is m o f j a c k e d p il e s t h is p a p e r u s e d l a b o r a t o r y mo d e l t e s t r e s e a r c h e d t h e s u r f a c e s o il d e f o r ma t io n c a u s e d b y t h e s q u e e z in g e f f e c t o f j a c k e d g r o u p p il e s b y r o a d c o n s t r a in t i n c l u d in g h o r iz o n t a l d is p l a c e me n t a n d u p h e a v a l d e f o rm a t io n a n d c o mp a r e d w it h t h e e n g in e e ri n g t e s t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o n l y t h e s u rf a c e s o il h o ri z o n t a l d is p l a c e me n t o f p il e a r e a in c r e a s e s a t fi r s t t he n d e c r e a s e s t h e o t h e r s o il d e f o rm a t i o n a r e i nc r e a s in g o n t he p r o c e s s o f p il e d ri v i ng b u t t he s o il o u t s id e t h e r o a d h a s t h e s ma l l de f o r ma t i o n t h a t i t c a n b e n e g l e c t e d Th e s u rfa c e s o il h o fi z o n t M d is pl a c e me n t b e c o me s d e c r e a s e s a n d u p h e a v a l d e f o rm a t io n in c r e a s e s a wa y f r o m t h e D il e a r e a a f f e c t e d b y t h e r o a d c o n s t r a in t a n d t h e s ma l l e r t h e d is t a n c e b e t we e n t h e p il e a r e a a n d r o a d t he s ma l l e r t h e d e f o r ma t io n b u t t h e b ig g e r t h e s o il d e f o rm a t io n a wa y fro m t h e r o a d Th e c l o s e r t o t h e r o a d t h e s u rfa c e s o il d e f o r ma t io n i S s ma l l e r b e t we e n t h e p il e a r e a a n d r o a d Th e s u rfa c e s o i l ma x i mu m d e f o r ma t io n is s ig n i fi c a n t l y r e d u c e d o n t h e o t h e r s id e o f t h e r o a d T h e e n g in e e ri n g t e s t s h o ws t h a t c o mp a r e d wi t h t h e l a b o r a t o ry t e s t r e s u l t s t h e s o il d e f o rm a t io n s ho we d t h e s a me v a ri a t i o n b e t we e n t h e p il e a r e a a n d r o a d b u t t h e s o il h a s n o t d e f o r me d o n t h e o t h e r s id e o f r o a d b e c a u s e o f t h e a c t u a l r o a d c o n s t r a in t Th e r e f o r e t h e s u r r o u n di n g r o a d b ui l d in g a n d o t h e r c o ns t r a in t s mu s t be c o n s id e r e d a t t h e t i me o f j a c k e d p il e c o n s t r u c t io n Ke y wo r d s r o a d c o n s t r a in t j a c k e d g r o u p p il e s s q u e e z in g e f f e c t m o d e l t e s t e n g in e e ri n g t e s t 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静压桩挤土效应课题 进行 了大量的研究 取得 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卜 并形成了一个共识 即建立既符合实际又便于分 析研究 的静压桩施工模型是研究静压桩挤土效应 收稿 日期 2 0 1 5 0 9 1 8 修 回日期 2 0 1 5 1 2 0 3 作者 简介 李富荣 1 9 8 2一 男 江苏 盐城人 副教授 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桩基 工程 E m a i l l i f u r o n g y c 1 6 3 c o rn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 金 5 1 3 7 8 2 5 7 住房和城乡建设 部科技项 目 2 0 1 3一K 3 1 8 1 2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的关键 目前 静压桩挤土效应的研究基本基于 平面应变轴对称假定 不考虑周围环境的约束 仅 限于研究挤土效应本身 然而 在实际工程中 很 多静压桩施工不可避 免地受到施工 场地周边道 路 建筑物等表面约束的影响 对周围环境约束条件下沉桩挤土效应 尚缺乏 充分的研究 文献 9 1 0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了道路约束 静压桩机表面约束下沉桩挤土效应 引起土体变形 的变化规律 并与工程实测进行 了 比较分析 文献 1 1 建立了静压沉桩全过程 的三 维差分数值分析模型 研究了沉桩挤土对既有隧 道位移和附加 内力的影 响规律 文献 1 2 采用现 场测试方法分析了人工挖孔桩施工对紧邻基坑围 护结构的影响 文献 1 3 采用静压沉桩三维实体 模型 不仅分析了有无道路情况下土体位移的变 化 还探讨了存在道路时路面板的位移及应力变 化情况 然而 上述研究 主要是基于实际工程采 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研究 个别结合或采用工程 实测 且采用桩型及沉桩施 工的影响对象均不尽 相 同 研究 内容也缺乏系统性 为此 本文以道路 约束为条件 采用室内模型试验 研究静压沉桩挤 土过程中地表土体水平位移和隆起变形的变化规 律 并与工程实例测试进行 比较 以期为实际工程 的设计与施工提供有益 的参考 也为环境保护提 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1 挤土效应机理 在饱和软土 中静 压沉桩时桩侧 土易受 到挤 压 扰动 重塑 产生超孔 隙水压力 对于群桩而 言 其挤土效应是各单桩挤土效应的累积 当中小 桩距 的群桩沉桩达到一定数量后 常出现 土体隆 起和侧移 基桩连 同上涌 对于预制桩可能导致接 头被拉断 甚至造成二节桩之 间出现数 十厘米 的 间隙 对于灌注桩则可能导致缩径 断桩等质量事 故 为 了分析道路约束下沉桩挤土效应 有必要 对挤土效应的机理进行分析 这里 将饱和软土 中的挤土沉桩视为半无限土体 中柱形小孔扩张问 题 应用弹塑性理论求解其沉桩瞬时的应力和 变形 假定 1 土是均匀各向同性的理想弹塑 性材料 2 饱和软土是不可压缩 的 无排 水 固 结的瞬间挤土 3 土体符合库仑 一 莫尔强度 理论 4 小孔扩张前 土体的各向有效应力均 等 则小孔扩张的塑性区半径为 一 墨 一 2 1 z c 径向挤土应力为 c 2 ln 争 竖 向挤土应力为 2 cu l n 桩土界面的最大挤压应力为 R P c I 2 1 n 二 旦 1 I 式中 c 为桩周饱和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 r 为离 桩中心径 向距离 T O为扩张孔 桩 的半径 E为 桩周饱和土 的弹性模量 为桩周饱和土的泊松 比 可见 沉桩挤土效应有如下特性 1 挤土塑性区半径 R随土的弹模增大和不 排水抗剪强度减小而增 大 对 于具体工程 塑性 区半径 尺 与扩张孔即桩径成正 比 桩径越大 塑 性区半径越大 挤土范 围越大 对于群桩挤土 其 塑性区则是相互叠加的 其挤土效应更加明显 2 径向挤土应 力和竖 向挤 土应力随着径 向 距离的增大而递减 竖向应力在塑性区外边界上 递减为零 可以认为 理论上 若桩距大于塑性区 半径时 后沉桩对先沉桩不产生竖向挤土应力 桩 不易产生 浮桩 现象 从桩中心开始 沿径向向外至 R e为孔隙 比 处 O 也就是说 理论上 假如桩距大于尺 时 后沉桩对先沉桩不产生径向挤土应力 先沉桩 不会因后沉桩施工而产生偏位或倾斜等情况 3 在沉桩过程 中桩表面 出现最大挤土压应 力P 伴随着最大超孔压 出现 两者近似相 等 当超孔压值超过土的有效压应力和土的抗拉 强度时 便会发生裂缝 而消散 沉桩过程 中超孑 L 压一般稳定在土的有效 自重范 围内 瞬时偶 尔可 超过土有效 自重的 2 0 一 3 0 沉桩停止后 孔 压消散初期较快 以后变缓 近表层土和近砂 砾 土孔压消散较快 同时 沉桩速率愈快 土体因超 孔压产生 的隆起量和侧移量愈大 存在道路约束时 桩在逐渐被压入土体过程 中 道路约束限制了周边土体变形和孔隙水压力 的发展 桩周土体受到的挤压应力变大 土中孔隙 水压力上升较快 土体抗剪强度降低 可见 道路 约束与通常情况下静压桩挤土的小孔扩张理论大 不相同 对此 尚未有成熟的计算方法 其挤土效 应机理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第 2期 李富荣等 道路约束条件下静压群桩挤土效应 l 5 a 水平位移 b 隆起变形 图 6 距 桩区 8 cm处地表土体变形的变化 曲线 就桩区一 道路问距离的影响而言 其距离越 小 道路对其问土体约束越强 沉桩挤土效应的影 响则相对偏小 距桩区8 cm处土体的水平位移和 隆起变形越小 其距离越大 道路的约束能力越 弱 距桩区 8 cm处土体受挤土效应 的影响相对越 大 其水平位移和隆起变形亦越大 2 距道路8 e m处土体变形 与无道路约束 相 比 距道路较近处地表 土体 水平位移和隆起变形的变化规律与其相似 即土 体水平位移变小 隆起变形增大 但沉桩过程中 距道路较近处土体变形可以间接反应沉桩施工对 道路的影响程度 这里分析了距道路 8 cm处地表 土体水平位移和隆起变形的变化情况 以反应距 道路较近处土体变形 如图7所示 可以看出 对 于距道路 8 cm处土体变形 沉桩挤土效应发生 后 土体受到挤压 桩区 一 道路间距离越近 其实 质是该处距桩区越近 则该处土体受到的侧向挤 压力越大 故该处地表土体水平位移和隆起变形 越大 说明对于距道路较近区域 沉桩施工时道 路对该区域土体的约束能力主要取决于桩区 一 道 路间距离 桩区 一道路问距离越远 距道路较近处 土体变形受道路约束影响越 明显 桩 区 一道路间 距离越近 距道路较近处土体变形更多地受到沉 桩挤土效应的影响 相比较而言受道路约束影响 偏小 2 3 3 道路两侧土体最大变形 以道路模型为纵轴 道路两侧地表土体最大 水平位移和隆起变形如图8 所示 在道路模型左 侧 即桩区 一道路间区域 距离道路越近 无论是 1 l l 套 争 a 水平位移 b 隆起变 形 图7 距道路 8 cm处地表土体变形的变化曲线 最大水平位移还是隆起变形均呈现不断减小的趋 势 桩 区 一道路间距离由小变大 但 曲线斜率变化 不甚明显 在道路模 型右侧 由于道路 约束 的影 响 与道路左侧区域相比 最大水平位移和隆起变 形明显减小 且变化不大 同时 随着桩区 一 道路 间距离的减小 沉桩挤土效应的影响愈加明显 道 路两侧的水平位移 和隆起变形差值有 变大 的趋 势 这可能会引起道路开裂变形 必须加强道路 两侧的变形监测 特别是桩区 一道路间区域 防止 对道路及其两侧的市政设施 如地下管线 造成 不利的影响 甚至破坏 卜 1 6 cm N L 32 cm 十 48 cm n 一40 30 2 O 1 0 l 0 20 3 0 道路两侧 测点距道路边 缘距 离 m a 水平位移 l 6 十L TM1 6 cm 一 L 3 2 cm 48 cm n 40 30 2 0 1 0 1 0 20 3 0 道路两 侧测点距道路边 缘距 离 m b 隆起变形 图8 道路两侧土体最大变形曲线 l 6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 0 1 6年 3 工程实例 3 1 工程概况 某小区住 宅楼采用先 张法预应力 混凝土管 桩 桩长 2 1 3 m 桩直径 5 0 0 m m 共 4 9 5根 采取 静压沉桩施工 施工场地西侧 1 2 m处为东关路 北侧 1 5 m左右处为某公司大楼 施工时从靠近 住宅楼处开始压桩 同时在东关路两侧地表面和 公司大楼前停车地坪上布设变形观测点 沉桩施 工前 该 区域地表平整 无明显隆起现象 3 2测试结果 沉桩过程 中 测试 了东关路与沉桩区域之 问 距桩区4 m和 8 m处测点的土体变形 两测点大 致位于桩区东西向中轴线上 测试结果如图 9所 示 同时 观测发现 沉入 3 5 0余根桩 时 北侧公 司大楼前停车地坪开始 出现拱起 开裂 的现象 这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 了公司大楼约束对沉桩挤土效 应的影响 a 水平位移 桩 数 b 隆起变形 图 9 沉桩过程 中土体变形 曲线 沉桩结束时 测量了西侧东关路两侧土体水 平位移和隆起变形 其中 东关路西侧土体基本没 有水平位移和隆起变形 这与模型试验结果不完 全一致 这主要是因为模型试验中道路模型底部 亦为软土 而实际上道路是 由面层 基层 底基层 等组成的 其约束深度较深 基本限制了土体变形 向道路另一侧发展 故在工 程实测 中东关路西侧 土体未有变形 沉桩结束时沉桩区域与西关路之 间土体变形如表 3 所示 将表 3与图 8比较可 见 该工程沉桩施工顺序虽与模型试验不同 实测 值与模型试验值也相差较大 但都是由于挤土效 应使得桩区 一道路间土体变形呈现相同的变化趋 势 即距离桩区越远 水平位移和隆起变形越小 表3 沉桩结束时桩区 一道路间土体变形i n l n 距桩区距离 2 m 4 m 6 m 6 7 5 20 9 8 m 41 8 l 0 3 l 0 m 2 7 5 6 2 水平位移 1 9 4 2 1 1 9 3 隆起变形 6 2 9 3 9 0 4 结 语 本文分析了静压沉桩的挤土机理 采用室 内 模型试验 研究 了道路约束 条件下静压群桩沉桩 挤土效应引起的地表土体变形 包括水平位移和 隆起变形 详细分析了桩区 一 道路间土体变形的 变化规律 以及道路两侧 土体最大变形 并与工程 实测结果进行 了比较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1 静压沉桩过程 中 桩 区内地表 土体水平 位移先增大后减小 而隆起变形则是不断增大的 桩区外各点水平位移 和隆起变形则是逐 渐增大 的 而道路外侧土体水平位移和隆起变形总体均 较小 可忽略不计 2 受道路约束影响 距桩 区较近处地表土 体水平位移变小 隆起变形增大 且桩区一 道路间 距离越小 该处土体水平位移和隆起变形越小 反 之亦然 对于距道路较近处 桩区 一道路间距离越 近 该处地表土体水平位移和隆起变形越大 3 距道路越近 即距桩区越远 桩区 一 道路 问地表土体最大水平位移和隆起变形均不断减 小 且桩区 一道路 间距离变化时 其曲线斜率变化 不甚明显 在道路另一侧 地表土体最大水平位 移和隆起变形 明显减小 且变化不大 桩 区 一道 路问距离减小 道路两侧土体最大水平位移和隆 起变形差值可能会变大 4 工程实测验证了道路约束对沉桩挤土效 应 的影响是存在 的 与室 内试验结果相 比 桩 区 一 道路 间土体变形 的变化趋势是相同的 而道路 另一侧土体基本未有变形 这与室内试验结果略 不显吻合 主要是实际道路约束深度较深 基本限 制了地表土体变形向道路另一侧发展 道路约束条件下静压沉桩是静压桩挤压土体 和道路约束共同作用 的动态变化过程 道路约束 作用于土体所形成的应力场 位移场以及其对土 体变形的约束作用是不可忽略的 本文主要通过 室内模型试验加 以研究 今后 应进一步收集现场 观测数据 进行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 建立更符合 实际的静压群桩挤土效应的力学模 型 如 加 加 gg 第 2期 李富荣等 道路约束条件下静压群桩挤土效应 1 7 参考文献 S a g a s e t a C Wh it t l e A J P r e d ict i o n o f g r o u n d mo v e m e n t s d u e t o p il e d riv i n g i n cl a y J J o u r n a l o f G e o t e ch n ica l a n d G e o e n v ir o n me n t a l E n g in e e r in g 2 0 0 1 1 2 7 1 5 5 6 6 Ca o L F Te h C I Cha ng M F Un dr a in e d ca vit y e x p a n s io n in mo d ifi e d C a m cl a y I t h e o r e t ica l a n a l y s is J G e o t e ch n iq u e 2 0 0 1 5 1 4 3 2 3 3 3 4 S h e n S L Ha n J Z h u H H e t a 1 Ev a l u a t i o n o f a d ik e d a ma g e d b y p i l e d r i v in g i n s o ft cl a y J J o u r n a l o f Pe rfo r ma nce a nd Co n s t r u ct e d Fa cil it ies 2 00 5 1 9 4 3 0 0 3 0 7 丁佩民 肖志斌 施健勇 松砂中大型静压沉桩模 型试验研究 桩基挤 土加密效应 J 工业 建筑 2 0 0 3 3 3 3 4 5 48 张述涛 李镜培 李雨浓 成层地基中静压桩挤土 效应模型试验研究 J 地下空 间与工程学报 2 0 0 9 5 s 2 1 5 5 7 1 5 6 1 周火矗 施建勇 饱和软黏土中足尺静压桩挤土效 应试验研究 J 岩土力学 2 0 0 9 3 0 1 1 3 2 9 1 3 2 9 6 7 李富荣 张艳梅 王照宇 软土中静压桩挤土效应 的模型试验研究 J 建筑科学 2 0 1 3 2 9 1 5 2 5 4 8 罗战友 夏建中 龚晓南 等 考虑孔压消散的静 压单桩挤土位移场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 报 2 0 1 4 3 3 s 1 2 7 6 5 2 7 7 2 9 王浩 魏道垛 表面约束下的沉桩挤土效应数值 模拟研究 J 岩土力学 2 0 0 2 2 3 1 1 0 7 1 1 0 1 0 鹿群 龚晓南 马 明 等 考虑桩机作用的静 压桩挤土效应 J 浙江大学学报 工学版 2 0 0 7 4 1 7 1 1 3 2 1 1 3 5 1 1 陈军 杜守继 沈水龙 等 静压桩挤土对既有 隧道的影响及施工措施研究 J 土木工程学报 2 0 1 1 4 4 s 2 8 1 8 4 1 2 金国龙 王勇 顾开云 人工挖孔桩施工对紧邻 基坑围护结构 的影响 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 0 1 2 4 6 1 8 4 8 8 1 3 吕全乐 鹿群 郭少龙 静压单桩施工对道路影 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J 广西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版 2 0 1 3 3 8 1 1 8 2 1 8 7 1 4 刘金砺 高文生 邱明兵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应用 手册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0 1 0 上接第 1 0页 全共享心智模型和安全行为的测量 问卷 在施工 现场对工人进行问卷调研 运用软件把收集到 的 数据进行信效度分析 描述性分析 相关分析和回 归分析 证实了作业式安全共享心智模 型和协作 式安全共享心智模型对安全遵守行为和安全参与 行为都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 3 基于影响施工班组安全共享心智模型 的 要素 结合施工的实际特点 建议 了培养及完善施 工班组安全共享心智模型机制的意见 参考文献 曹振杰 企业员工和谐心智模式的理论与实证研 究 以酒店餐饮企业为例 M 杭州 浙江大学出 版社 2 0 1 2 C a n n o n B o w e r s J A S a l a s E S h a r e d Me n t a l Mo d e l s i n E x p e rt t e a m D e ci s io n M a k i n g C I n d i v i d u a l a n d G r o u p D e cis io n Ma k in g C u r r e n t I s s u e s Hil l s d a l e N J Er l b a u m 1 9 9 3 2 2 1 2 4 6 龙飞 基于组织共享心智模型的组织知识创新 管理研究 D 上海 东华大学 2 0 0 8 王黎萤 研发团队创造气氛 共享心智模型与团队 创造力研究 D 杭州 浙江大学 2 0 0 9 5 项凯标 周建波 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管理类创新管理办法
- 营销自助终端管理办法
- 规范网格员管理办法
- 药物营运与管理办法
- CCTV台标管理办法
- 西安市气瓶管理办法
- 综合人事部管理办法
- 西安护城河管理办法
- 融资租赁债权管理办法
- 产品掉落预防管理办法
- 2025年中国海洋功能性食品行业全景评估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铷行业市场规模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中国英语教育史》教学大纲
- 临床医学《门静脉高压症》教学课件
- 2022-2023学年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上册单词、词组、句子背默
- 中医治疗烫伤的预防及处理
- 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洞察分析
- 5.2《圆的周长》(教学课件)六年级数学上册北京版
- DB4113T 043-2023 南阳艾草气象观测规范
- 特殊作业安全管理监护人专项培训课件
- 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及集体备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