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三次月考试卷D卷.doc_第1页
粤沪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三次月考试卷D卷.doc_第2页
粤沪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三次月考试卷D卷.doc_第3页
粤沪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三次月考试卷D卷.doc_第4页
粤沪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三次月考试卷D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粤沪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三次月考试卷D卷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反射B . 声音要靠介质传播,真空中不能传声C . 所有的声音都是噪声D . 人耳并不能听到一切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2. (2分)2017年3月1日傍晚,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经过一天一夜坚守,抓住有利时机,分别在东海桃林镇、赣榆抗日山和灌云陡沟乡等地成功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关于人工增雨作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人工增雨可以用抛射干冰的方法B . 人工增雨可以将含有碘化银的炮弹打入高空C . 人工增雨中抛射干冰是利用干冰凝华放热D . 碘化银在高空扩散,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3. (2分)如图所示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实验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在第6min时是固态B . 甲在ab段仍然吸热C . 甲的熔点是44CD . 乙是海波4. (2分)亲爱的同学,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求事理开始的,会估测物理量,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对于以下估测你认为与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是( ) A . 初中生的身高约为160cmB . 初中生的体重约为50NC . 健康人的正常体温约为22D . 你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5.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误差和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B . 取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C . 零刻度已磨损的刻度尺不能用来测长度D . 在测量中,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以避免6. (2分)如图所示,美丽的日环食犹如一个金环挂在天空下列现象中日环食的光学成因相同的是( )A . 拱桥倒影B . 海市蜃楼C . 立竿见影D . 毕业合影7. (2分)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看电影时,光在银幕上发生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 . 打开紫外线灭菌灯时,可以看到紫外线灯发出淡蓝色的紫外线C . 用玻璃三棱镜可以使太阳光发生色散D . 从远处逐渐向穿衣镜靠近时,穿衣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小8. (2分)如图所示,平面镜和长为10cm的细铅笔均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15cm,则( ) A . 向上移动平面镜,铅笔的像也向上移动B . 为使铅笔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平面镜应至少高10cmC . 铅笔和平面镜均绕底部转至虚线位置时,铅笔与它的像平行D . 铅笔和平面镜均水平向右移动10cm,铅笔像的位置不变9. (2分)关于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树木在阳光下的“影子”是由光的反射产生的B . 树木在平静水面的“倒影”是由光的折射产生的C . 透过露珠看到被放大的树叶叶脉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D . 海面上的“海市蜃楼”是光在海面发生反射后成的虚像10. (2分)小明同学测凸透镜的焦距实验时,光屏上的亮点不是最小时测的焦距长度为L,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实际长度为( ) A . 大于LB . 小于1C . 等于LD . 有可能大于L,有可能小于L。11. (2分)把一只点燃的烛放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16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 )A . B . C . D . 12. (2分)小徐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研究,当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正好能成等大的像他进行如下操作时,能使像变大的是( ) A . 将蜡烛向左移动10cmB . 将蜡烛向左移动15cmC . 将蜡烛向右移动10cmD . 将蜡烛向右移动15cm13. (2分)如图所示,是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以下器材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是( ) A . 放大镜B . 电影放映机C . 照相机D . 投影仪14. (2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B . 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该原理制成的C . 若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 . 若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5cm,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15. (2分)显微镜能对微小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目镜和物镜,则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是( )A . 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 . 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 . 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D . 目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二、 填空题 (共9题;共9分)16. (1分)成语“锣鼓喧天”是指锣鼓声音震天响:能分辨出锣声、鼓声是因为其_不同;“震天响”则是指锣鼓声的_特别大;若锣鼓声在右表所示的各种介质中传播,其传播速度最大的介质是_。17. (1分)光的三原色是_,阳光下小宇看到一朵花是红色的,是因为这朵花反射_ 光;透过蓝色的玻璃看这朵花,则这朵花呈现_ 色. 18. (1分)光在_中传播速度最大,为_千米/秒,进入介质后传播速度将_(变大、变小、不变)。水塘边的电灯杆在灯光的照射下,在岸边形成一个影子,同时在水塘中也形成一个倒影,前者是光的_现象形成的,后者是光的_形成的。 19. (1分)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一条:_20. (1分)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会向_(选填“靠近”或“远离”)主光轴的方向偏折;无论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还是发散作用,其实质都是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先后经过不同介质时发生_的缘故21. (1分)小丑鱼颜色艳丽、体型较小,因此水族馆常将它放入球形鱼缸中以便观赏(如图所示).人在适当的位置可以看到两条鱼,一条是由于光从_斜射入_时,发生折射形成的的虚像比实际位置要_;另一个是由于球形鱼缸和水的共同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我们看到的小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_、放大的虚像. 22. (1分)小兰站在竖直平面镜前看见镜中的自己,感叹由于长期没有注意健康用眼,早早就戴上了近视眼镜,她戴的眼镜对光起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如果小兰距离平面镜1.5m,则她在镜中的像到她的距离为_m. 23. (1分)如图11所示,圆形物体的直径为_cm;秒表的读数为_s;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_性质制成的,体温计的示数是_。 24. (1分)测量的目的是进行可靠的_。测量的2个基本要素是_和_;任何待测物理量的记录都应该有_和_两部分。 三、 实验题 (共7题;共21分)25. (1分)为了缓解旱情,有时会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_成二氧化碳气体(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空中水蒸气便_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成雨点降落到地面。 26. (3分)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水中有大量的_产生,上升到水面迅速破裂,导致烧杯中的水_,由此判定水开始沸腾 (2)图乙是实验第 时温度计的示数,将其读数记录到表中_ (3)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系中画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_ (4)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 ,水沸腾时,温度_(选填“逐渐升高”、“保持不变”或“逐渐降低”);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沸腾过程中水需要继续_ 27. (5分)小强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步骤如下: 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外形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慢慢移动,让B跟A的像完全重合,B所在位置就是A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A、B这两个位置,分别测量出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测量结果发现:蜡烛A和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相等,请你帮小强找出造成距离不相等的可能原因(写出2点)_。28. (2分)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入射角015304560反射角015304560折射角011.322.135.440.9(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和_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且折射角_(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2)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_(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_ 。29. (2分)某物理学习小组,选择如图所示的四个透镜进行探究实验(其中A、B和C、D是两组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 (1)为了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小组同学应选择图a中的哪两个凸透镜做实验?答:_(选填字母序号)。器材确定后,接着小组同学让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两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如图b所示。比较两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凸透镜表面越凸,_。 (2)有同学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c所示),受此启发,于是他选取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c左边的实验,实验结论:对同一凸透镜,_的焦距大些。你推断的理由是_ (3)如果选择A、B两个透镜,他们还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_的关系”。 30. (5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适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_,调整后恰好能从光屏上观察到倒立、_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该成像特点可作为_(选填“照相机”或“电影放映机”)的原理。 (2)此时,小明拿来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副眼镜是_(选填“凸”或“凹”)透镜,戴这种眼镜人的眼睛的缺陷是_ (选填“近视”或“远视”)。 31. (3分)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 (1)如图甲所示,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蜡烛的像,这个像是图乙中的_,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_。(选填“照相机”、“幻灯片”、“放大镜”) (2)小明把蜡烛依次放在A、B位置,在坐标纸上记录了光屏上像的大小。如图丙所示(A、B分别表示蜡烛在A、B处所成的像)。跟同学们交流后发现: 成倒立放大像的条件是_;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_。(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小明又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cm处,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_。聪明的小明拿起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处,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明拿起的眼镜是_。(选填“近视镜”或“远视镜”) 四、 作图题 (共3题;共15分)32. (5分)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射进水中,另一部分光返回到空中,其光路如图甲。现在让光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从水中斜射到与空气的分界面,请在图乙中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33. (5分)一条光线斜射到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这条光线经水面折射后的光线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34. (5分)在如图方框中画上合适的光学元件 第 17 页 共 17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