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成本、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ppt 82页).ppt_第1页
混合成本、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ppt 82页).ppt_第2页
混合成本、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ppt 82页).ppt_第3页
混合成本、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ppt 82页).ppt_第4页
混合成本、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ppt 82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变动成本法 第一节成本分类第二节混合成本的分解第三节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必须熟悉成本的各种分类及其相关的概念 掌握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及半变动成本的基本特征 熟练掌握半变动成本的分解方法 掌握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理解二者的优缺点熟练掌握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结合运用 教学重点 各基本概念的理解 各种成本分类方法的原理 适用范围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应用及评价 教学难点 混合成本分类方法的正确应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 第一节成本的分类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 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一 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 制造成本制造成本也称为生产费用 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 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分为 1 直接材料2 直接人工3 制造费用 非制造成本非制造成本也称为期间成本或期间费用 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分为 1 销售费用2 管理费用3 财务费用 二 成本按性态分类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 一 成本性态 成本习性 指成本总额与业务量 产量或销量 之间的依存关系 二 固定成本 定义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期间 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保持不变的成本 举例 2000 1000 3000 4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 5 3 33 2 5 特征 1 在一定产量范围内 固定成本总额不变 2 单位固定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减而相应降低或升高 固定成本总额 产量 单位固定成本 产量 固定成本总额线 单位固定成本线 4 种类 1 酌量性固定成本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企业管理当局的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 也称选择性固定成本或者任意性固定成本 如 广告费 职工教育经费 技术开发费 2 约束性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企业管理当局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 也称承诺性固定成本 如 按直线折旧法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 房屋和设备的租金 要想降低酌量性固定成本 只有从精打细算 厉行节约 杜绝浪费着手 要想降低约束性固定成本 只有从经济合理地利用企业的生产能力 提高产品的产量着手 5 相关范围表现为一定的期间范围和一定的空间范围 4000 三 变动成本 定义是指在一定期间 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举例 2000 1000 3000 4000 30000 60000 90000 120000 30 30 30 30 特征 1 在相关范围内 变动成本总额的变动和产量的变动成正比例关系 2 单位变动成本是固定的 变动成本总额 产量 单位变动成本 产量 变动成本总额线 单位变动成本线 4 种类 1 酌量性变动成本酌量性变动成本是企业管理层的当前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变动成本 如 按产量计酬的工人薪金按销售收入一定比例计算的销售佣金 2 约束性变动成本约束性变动成本是指管理层的当前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的变动成本 如 按产品的直接消耗成本以直接材料最为典型 四 混合成本1 定义是指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 但彼此不成正比的成本 混合了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种不同性质的成本 2 类型 1 半变动成本 2 半固定成本 3 延伸变动成本 混合成本 1 半变动成本 半变动成本又称为标准式混合式成本半变动成本的特征是通常有一个基数部分 它不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 体现固定成本的性质 但在基数部分以上 则随业务量的变化而成比例地变化 又呈现出变动成本性态 如 公司的电话费 0业务量x 半变动成本模型 成本y y a bx 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a y 成本x 业务量a 固定成本b 单位变动成本 混合成本 2 半固定成本 半固定成本又称为阶梯式成本半固定成本的特征是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发生额的数量是不变的 体现固定成本的性态 但当业务量的增长达到一定限额时 其发生额会突然跳跃到一个新的水平 然后 在业务量增长的一定限度内 其发生额的数量又保持不变 直到另一个新的跳跃为止 如 化验员的工资 0业务量x 半固定成本模型 成本y 混合成本 3 延伸变动成本 延伸变动成本的特征是在业务量的某一临界点以下表现为固定成本 超过这一临界点则表现为变动成本 0业务量x 延伸变动成本模型 成本y a 三 成本按决策相关性分类 相关成本 是与决策有关联关系的成本 包括 付现成本 差量成本 机会成本 边际成本 专属成本 可递延成本 无关成本 是指过去已经发生 或者虽未发生但对决策没有影响 因而在进行决策分析时无须加以考虑的各种成本 包括 沉没成本 历史成本 不可递延成本 共同成本等 第二节混合成本的分解 教学要求 理解历史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掌握高低点法 散布图法和回归直线法的基本操作步骤 了解上述方法的各自的特点 第二节混合成本的分解 y a bxy 混合成本a 固定成本b 单位变动成本x 业务量1 高低点法2 散布图法3 最小二乘法 回归直线法4 账户分析法5 工程分析法 历史成本法 一 高低点法利用两点连接一条直线的原理来分解混合成本的一种方法 即 利用某一时期内最高业务量的混合成本与最低业务量的混合成本来进行分解的一种方法 高低点 业务量的最高与最低适用范围 经营活动比较正常平衡 并在相关范围内 设 直线方程为Y a bX 例2 3 具体步骤 1 求bb Y高 Y低 x高 x低 2 求bx 变动成本总额 最高点变动成本 b 最高点产量 或 最低点变动成本 b 最低点产量 3 求aa 最高点混合成本 最高点变动成本或 a 最低点混合成本 最低点变动成本4 y a bx 例2 3 b 2900 1700 1200 600 2 元 件 最高点变动成本 2 1200 或 最低点变动成本 2 600 1200 a 2400 2900 2400 500 或 a 1700 1200 500 y a bx 500 2x 练习1 练习2 某厂1 6月份有关产量和成本资料如下 用高低点法对混合成本进行分解 b 0 1 元 件 650 540 5000 3900 a 650 5000 0 1 150元 y a bx 150 0 1x 作业 某厂1 6月份有关产量和成本资料如下 要求 用高低点法对混合成本进行分解 二 散布图法 以横轴代表业务量 X 以纵轴代表混合成本 Y 将各种业务量水平下的混合成本逐一标明在坐标图上 通过目测 在各成本点之间画出一条反映成本变动平均趋势的直线 这条直线与纵轴的交点就是固定成本 斜率就是单位变动成本 成本 产量 a b 600 800 2180 Y a b 2180 600 800 1 975 元 件 y 600 1 975x 前例 例2 3 三 回归直线法运用最小平方法的原理 将产量和混合成本分别作自变量和因变量 建立回归方程 得到回归直线 最小平方法 全部成本点的实际值与趋势线离差平方和是最小值 把这条趋势线称为回归直线 表示为 Y a bx 这条回归直线的截距就是固定成本 a 斜率就是单位变动成本 b 用 i 表示实际值 i 最小值 i a bXi 最小值求偏导 i a bXi i a bXi Xi i b Xi n n iXi Xi i n Xi Xi a b i na b Xi iXi a Xi b Xi 例2 4 1440000 3480000 26768000 2915000 1365000 2088000 2520000 2460000 3025000 1720000 2550000 2025000 1020000 1600000 xy 28200 10610000 11100 合计 1210000 490000 810000 1000000 1000000 1210000 640000 1000000 810000 360000 640000 x2 b n iXi Xi i n Xi Xi 12 26768000 11100 28200 12 10610000 11100 1 99 元 件 a 28200 1 99 11100 n i b Xi 12 509 25 Y a bx 509 25 1 99x 四 账户分析法 账户分析法是根据各个成本 费用账户的内容 直接判断其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从而确定其成本性态的一种成本分解方法 基本做法 根据各个成本 费用账户的具体内容 判断其特征是更接近于固定成本 还是更接近于变动成本 进而直接将其确定为固定成本或变动成本 五 工程分析法 是运用工业工程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影响各有关成本项目数额大小的每个因素 并在此基础上直接估算出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一种成本分解方法 基本步骤 1 确定研究的成本项目 2 对导致成本形成的生产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 3 确定生产过程的最佳操作方法 4 以最佳操作方法为标准方法 测定标准方法下成本项目的每一构成内容 并按成本性态分别确定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教学要求 掌握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内容 特点 明确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产品成本构成及存货成本的构成上的区别 固定性制造费用 掌握两种方法计算损益的不同 教学重点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下计算损益教学难点 本期生产量与销售量不同时损益的计算 第三节变动成本法 与完全成本法 第三节变动成本法 一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内容 一 两者的内容 完全成本法 吸收成本法 全部成本法 制造成本法 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包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 变动成本法 直接成本法 边际成本法 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只包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 二 两者的区别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上 二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特点 一 完全成本法的特点1 符合公认会计准则要求2 强调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在成本计算补偿方式上的一致性3 强调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二 变动成本法的特点1 以成本性态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2 强调不同的制造成本在补偿方式上存在着差异3 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三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比较 一 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1 完全成本法以成本性态分析 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前提条件 2 变动成本法把全部成本费用按经济用途分 生产成本 非生产成本 二 产品成本的构成不同 1 完全成本法 制造成本 非制造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产品成本 期间成本 2 变动成本法 制造成本 非制造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固定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产品成本 期间成本 变动制造费用 产品成本的构成比较 固定性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期间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 例2 7 某企业当月生产某产品50件 销售40件 库存10件 求两种方法下的单位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 三 存货成本的构成不同 1 变动成本法期末存货成本 单位变动成本 期末存货量 直料 直工 变制费 产品产量2 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成本 单位完全成本 期末存货量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固定成本固定制造费用 产品产量完全成本法的存货计价 变动成本法的存货计价 存货成本的构成不同 1 变动成本法存货的单位成本 280元存货的总成本 2800元2 完全成本法存货的单位成本 320元存货的总成本 3200元 四 各期损益不同 1 变动成本法贡献毛益 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 销售量 单位变动成本 营业利润 贡献毛益 固定成本 税前利 期间成本 管 销 财 固制费 2 完全成本法销售毛利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本期生产费用 期末存货成本 营业利润 销售毛利 期间费用 税前利 生产量 单位完全成本 各期损益不同 例2 8 生产量 50件销售量 40件结存量 10件单价 500元直接材料 200元直接人工 60元变动制造费用 20元固定制造费用 2000元管理费用 4000元销售费用 变动20元 件固定2200元 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税前净利 产品销售收入 20000 变动成本 变动制造成本 11200 变动销售成本 800 变动成本总额 12000 贡献毛益 8000 固定成本 固定制造成本 2000 固定管销成本 6200 固定成本总额 200 税前净利 8200 完全成本法计算税前净利 产品销售收入 20000 销售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本期产品成本 16000 期末存货成本 3200 已销产品成本 12800 销售毛利 7200 销售及管理费 7000 税前净利 200 例2 8 生产量 50件销售量 40件结存量 10件单价 500元直接材料 200元直接人工 60元变动制造费用 20元固定制造费用 2000元管理费用 4000元销售费用 变动20元 件固定2200元 例2 9 生产量相同 销售量不同的税前净利 项目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产品销售收入 90000 变动成本 48000 贡献毛益 42000 固定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 12000 固定销管费用 20000 固定成本总额 32000 税前净利 10000 75000 40000 35000 12000 20000 32000 3000 105000 56000 49000 12000 20000 32000 17000 变动成本法下 项目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产品销售收入 90000 销售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本期产品成本 期末存货成本 60000 已销产品成本 60000 销售毛利 30000 销售及管理费 20000 75000 60000 10000 50000 25000 20000 5000 105000 10000 60000 70000 35000 20000 15000 税前净利 10000 完全成本法下 练习 某公司三个会计年度资料如下表 分别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税前净利 项目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产品销售收入 50000 变动成本 27500 贡献毛益 22500 固定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 15000 固定销管费用 3000 固定成本总额 18000 税前净利 4500 40000 22000 18000 15000 3000 18000 0 60000 33000 27000 15000 3000 18000 9000 变动成本法计算税前净利 项目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产品销售收入 50000 销售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本期产品成本 期末存货成本 42500 已销产品成本 42500 销售毛利 7500 销售及管理费 3000 40000 42500 8500 34000 6000 3000 3000 60000 8500 42500 51000 9000 3000 6000 税前净利 4500 完全成本法计算税前净利 例2 10 销售量相同 生产量不同的税前净利 项目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产品销售收入 90000 变动成本 48000 贡献毛益 42000 固定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 12000 固定销管费用 20000 固定成本总额 32000 税前净利 10000 90000 48000 42000 12000 20000 32000 10000 90000 48000 42000 12000 20000 32000 10000 变动成本法下 项目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产品销售收入 90000 销售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本期产品成本 期末存货成本 60000 已销产品成本 60000 销售毛利 30000 销售及管理费 20000 90000 68000 9715 58285 31715 20000 11715 90000 9715 52000 61715 28285 20000 8285 税前净利 10000 完全成本法下 总结 1 生产量 销售量按变动成本法计算净收益按完全成本法计算净收益2 生产量 销售量按变动成本法计算净收益按完全成本法计算净收益3 生产量 销售量按变动成本法计算净收益按完全成本法计算净收益 等于 小于 大于 例 某企业连续两年生产一种产品 生产量两年分别为 30000件和24000件 销售量两年分别为 20000件和30000件 销售单价为15元 单位变动成本为 元 固定制造费用180000元 销售及管理费用25000 假定销售及管理费用全部固定 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确定两种方法下的损益 项目 第一年 第二年 产品销售收入 300000 变动成本 100000 贡献毛益 200000 固定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 180000 固定销管费用 25000 固定成本总额 205000 税前净利 5000 450000 150000 300000 180000 25000 205000 95000 变动成本法下 项目 第一年 第二年 产品销售收入 300000 销售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本期产品成本 期末存货成本 330000 已销产品成本 220000 销售毛利 80000 销售及管理费 25000 450000 300000 50000 360000 90000 25000 65000 税前净利 55000 110000 110000 完全成本法下 练习 某企业连续两年生产一种产品 生产量两年分别为 170000件和140000件 销售量两年分别为 140000件和160000件 单价为5元 单位变动成本为3元 固定制造费用150000元 销售及管理费用中固定费用为65000 销售及管理费用中变动费用为销售收入的5 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分别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税前净利 项目 第一年 第二年 产品销售收入 700000 变动成本 455000 贡献毛益 245000 固定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 150000 固定销管费用 65000 固定成本总额 215000 税前净利 30000 800000 520000 280000 150000 65000 215000 65000 变动成本法下 项目 第一年 第二年 产品销售收入 700000 销售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本期产品成本 期末存货成本 660000 已销产品成本 543600 销售毛利 156400 销售及管理费 100000 800000 570000 40700 645700 154300 105000 49300 税前净利 56400 116400 116400 完全成本法下 四 对变动成本法的评价 一 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1 变动成本法有利于短期决策 2 更符合 配比原则 的精神 3 便于各部门的业绩评价 4 促使管理当局重视销售工作 防止盲目生产 5 简化成本的计算 6 变动成本法为管理会计的系统方法奠定了基础 四 对变动成本法的评价 二 变动成本法的缺点 1 不符合有关税法的要求 2 按成本性态进行成本划分具有局限性 3 不利于长期决策 第二章练习题 一 单选 成本按 分为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混合成本 A 经济性质B 成本性态C 可控性D 可盘存性 销售费用属于 A 制造成本B 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