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茶树品种区域试验记录表.doc_第1页
云南省茶树品种区域试验记录表.doc_第2页
云南省茶树品种区域试验记录表.doc_第3页
云南省茶树品种区域试验记录表.doc_第4页
云南省茶树品种区域试验记录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茶树品种区域试验记录表 云南省茶树品种区域试验记录表承担单位试验地点试验点海拔及经纬度试验负责人:试验执行人联系电话:Email:填报日期年月日云南省茶树品种区域试验记录表及记载标准一区试基本情况包括区试点的气象、土坑壤、试验田布置、种植情况,及当地主产茶类和主栽品种。 表1区试点基本情况气象年平均气温极端高温极端低温年平均降水量土壤土壤类型PH值土壤肥力土壤深度试验茶园布置试验品种对照品种布置排列方式重复次数小区面积种植情况茶园开垦时间种植方式和时间施基肥情况种植密度二田间管理包括中耕、除草、施肥、灌溉、修剪、采摘、防病除虫等,将时间、数量、标准和天气情况等详细记载,建好田间管理档案。 表2施肥记录施肥日期肥料类别肥料名称用量(kg/亩)施肥方式备注(天气)表3病虫防治记录防治日期病虫种类施用农药剂量(g或ml/亩)备注(天气)三茶苗成活率调查茶苗定植后次年的5月中下旬调查成活率成活率(%)成活苗株数/定植苗株数100表4苗木成活率调查表品种I区II区III区合计成活率%备注缺株数缺株数缺株数缺株数CK(每小区植茶株,三区合计株。 )定植日期年月日调查日期年月日表5成活率调查汇总表(单位%)品种定植半年定植第一年备注成活率成活率CK四高幅度测量第 2、第 3、第4次定型修剪前测量茶树高度和幅度。 每个重复定点取样5个(如茶行长9m,则分别定点在 1、 3、 5、 7、9m中心处)测量茶行高度和幅度。 具体在 1、 3、 5、 7、9m的中心点测量最高枝梢的高度和与双行茶行的幅度,计算平均数。 表6定型修剪前的茶树高度和幅度调查(单位cm)品种定点区区区三区平均备注树高树幅树高树幅树高树幅树高树幅CK定点1定点2定点3定点4定点5表7定型修剪前的茶树高度和幅度汇总(单位cm)品种调查时间树高树幅CK年月日(第二次定剪前)区区区平均区区区平均年月日(第三次定剪前)五新梢生育期观察定植后第5年春季,观察茶树春梢萌发期、一叶开展期、二叶开展期和三叶开展期。 每个小区观察5个点,每个点选择1个芽头固定观察,取最后一次修剪的剪口以下第一个带叶健壮芽作为观察芽,从越冬芽萌动开始,每隔1天观察1次,各个生育期以30观察芽达到该物候为标准。 观察期间,如发生损伤或误采立即调换相同生长状态的芽。 表820年茶树品种越冬芽萌发情况品种名称单位月/日芽梢编号鳞片展芽日期鱼叶展芽日期第一叶展芽梢日期第二叶展芽梢日期第三叶展芽梢日期观察记载人一区12345二区678910三区1112131415六发芽密度调查定植后第5年春季进行观测。 在一芽二叶期时,每个品种每小区随机取3个点,调查每点(33.333.3cm)10cm叶层范围内萌动芽以上的芽梢数。 表9发芽密度调查表(个/1109cm2)品种调查日期总芽叶一芽二叶单片叶和对荚叶个数重量个数重量个数重量CK调查人审核人七鲜叶产量记录定植后第5年采春、夏、秋茶。 采摘标准采一芽二叶和同等嫩度单片叶及对夹叶。 要求春茶留鱼叶采,夏、秋茶留一叶采。 各参试品种采净率均需达到90%以上。 雨水叶要稍摊放去除雨水后再称重。 产量记录到小数点后2位。 表1020年品种鲜叶产量记载表时间(月/日)区(kg)区(kg)区(kg)备注合计三区平均记载人审核人表1120年参试品种鲜叶产量品种小区产量(kg/小区)三区合计三区平均亩产(kg/亩)与CK比(%)一区二区三区CK八加工品质鉴定定植后第5年,按参试品种的适制性或参试目的,制作蒸青样、烘青绿茶样或红碎茶样。 蒸青样是春、夏茶季采摘的第一批一芽二叶新梢,经过蒸青固定、烘干后进行测定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烘青绿茶样或红碎茶样以春或夏季第一批采摘的鲜叶制作茶样。 制样后每个品种每一批样200克左右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统一交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检验中心进行检测或审评。 九抗性鉴定定植后第5年,各区试点对茶树耐寒旱性、抗病性(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饼病及当地主要病害)、抗虫性进行田间调查鉴定。 1.耐寒性和耐旱性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越冬后或旱期后,以株为单位,每小区调查10株茶树冻害或旱害程度,凡中上部叶片13以上赤枯或青枯即为受害叶,有13以上当年嫩叶有红变即为受旱害,根据受害情况进行分级级别冻害或旱害情况0级受冻或旱害数叶片5;1级550。 1004)(=NxnHIii按公式 (1)计算冻害或旱害指数(精确到整位数)式中HI冻害或旱害指数;n1各级受冻或受旱丛(株)数;x1各级冻害或旱害级数;N调查总丛(株)数;4最高受害级别。 根据冻害或旱害指数,耐寒性或耐旱性分为强(冻害或旱害指数10)、较强(1050)。 表12茶树寒害调查表品种小区受害丛(株)数受害级别受害指数平均受害指数耐寒性CK调查日期调查人审核人表13冻害发生期低温统计极端最低温度连续0以下负积温值备注温度值出现日期(或低温)日数统计日期人审核人说明负积温值是续0以下日子中负温的累加。 或是一月(最冷月)全月负温的累加。 当地如不出现负温,可不填写。 本统计可用当地气象资料。 表14茶树旱害调查表品种小区受害丛(株)数受害级别受害指数平均受害指数耐旱性CK调查日期调查人审核人表15旱害发生期高温与降水量统计表年月日极端最高温度35日数(天)降水量(mm)备注温度值出现日期统计日期人审核人气温、降水量等可用当地气象资料。 2.抗病性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在当地茶炭疽病发生盛期对各品种统一进行田间调查。 在各小区随机调查50100片成叶,按分级标准目测分级,田间记录调查结果,分别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25%;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1%75%;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76%以上。 病指计算方法1009=调查总叶数相对级数值)(各级病叶数病情指数茶饼病在当地茶饼病发生盛期对各品种统一进行田间调查。 每小区随机选取新梢的芽下第3叶,调查50片100片叶,记录总叶数及各级病叶数,分别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分级方法0级无病斑;1级整张叶片有病斑5个以下;3级整张叶片有病斑6个10个;5级整张叶片有病斑11个15个;7级整张叶片有病斑16个20个;9级整张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