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教学设计.doc_第4页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教学设计一、概述 高二年语文选修模块,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是高中语文新课程人教版高二年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第一单元“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内容。安排一课时学习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中的“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引导学生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小评:高二年的古诗文是教学之重点,洪老师紧紧把握单元重点进行阐述,很有意义。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2、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过程与方法 :1、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2、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2、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评:洪老师紧紧扣住新课程理念,在细微处做文章,有意识地从各方面引导学生,突出诗歌的审美功效。诗言志,作为诗之大国的新一代,实在很有必要进行诗教。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在此之前,在必修模块就已经学习了诗歌,已经基本具备了学习诗歌的知识和能力。2、学生的知识面窄,对于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准确,诗歌的情感也把握不准。3、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不懂得运用一些鉴赏术语进行答题。 4、所教的班级是高二年理科班,他们对阅读与欣赏诗歌的兴趣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小评:诗歌教学的老师不能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只在所谓诗国里折腾。洪老师很了解自己的学生,分析到位,为后面准确定位教学做好了铺垫。如果我们不关注我们的教学对象,就可能瞎子摸象,隔鞋搔痒。洪老师特别重视诗歌鉴赏的关键所在。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采用五段教学策略和情景陶冶教学策略:结合学生以前所学的诗歌知识,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音乐和图片,引导学会“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方法来欣赏古代诗歌。2、讨论式教学策略:结合平时学习的体会,再次欣赏诗歌,从而真正懂得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方法和技巧。小评: 诗歌教学的容量大,联想丰,洪老师能与时俱进地借助多媒体这一最新的教学手段。这即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的需要,也符合学生的兴趣需要。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资源准备:教学PPT。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学习相关的一些诗歌揣摩理解体会表达PPT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A、C、G、JC、D、F学会“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20-25分钟网络下载欣赏诗歌配音乐的视频理解体会多媒体欣赏李清照的一剪梅B、F、HE、F运用“以意逆志”的诗歌理论推断此词的主旨。10-12分钟网络下载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理解讨论归纳总结PPT幻灯片学习在欣赏诗歌的时候的注意点 C、JB、G学习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诗人一生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感情基调和旨趣。)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8-10分钟自制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小评: 古代诗歌散文的鉴赏容量大,内容多,洪老师恰到好处地应用PPT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和学习目标。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历史悠久。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古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诗歌。这些诗歌已经流传了千百年。那么,我们如何穿越时空去理解那些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呢?其实古人已经摸索和总结了很多的诗歌鉴赏理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所提出的重要的诗歌鉴赏理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下面就让我们试着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中国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理论指导之一:以意逆志 “以意逆志”的赏析方法介绍: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这种鉴赏方法运用到具体的诗歌鉴赏中呢?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下面一首诗歌: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1、请同学们把这首诗歌有感情地齐读一遍。 2、大家想想:这首诗歌体现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一点的?(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 教师以此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领悟:我们要正确把握一首诗歌的主旨,就得从正确解读诗歌文辞入手。 (幻灯显示)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3、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唐朝广为传唱,其描绘的画面情调悲而不失其壮,试结合你的体验和感受描绘出诗中的画面。(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 教师以此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领悟:我们的人生体验对于欣赏古典诗歌也很有帮助。在正确解读诗歌文辞的基础上,再结合我们的体验去解读诗歌,我们就能真正领会到诗中的情趣 (幻灯显示)融入体验,体会情趣 4、教师进一步引导:其实,如果我们善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到诗歌欣赏当中,有时还会超出诗人创作时的愿意,生发出新的旨趣。如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 “更上一层楼”、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诗句,都被后人赋予了新的寓意。总结归纳: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解读文辞,揣摩情意;融入体验,体会情趣;超越原意,推陈出新。) 三、理论指导之二:知人论世 刚才,我们重点从读者与诗歌作品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诗歌欣赏的方法,接下来,我们试着从作者层面知人论世来欣赏诗歌。 “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介绍: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那么,我们怎样运用“知人论事”的鉴赏方法来鉴赏诗歌呢?课文中为我们归纳了几点? 明确:a、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提示:所谓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主要指的是作者一生的遭际、追求及理想、人格、品质等)b、弄清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可结合题目和注释如例一诗) c、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请欣赏李清照的一剪梅,运用“以意逆志”的诗歌理论推断此词的主旨。(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幻灯显示,同时播放此词的歌曲)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我们在初中学过她的另一首优美的词如梦令(幻灯显示)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讨论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风格有什么不同? 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风格清新明快,不事雕琢,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剪梅李清照写与她的丈夫赵明诚分别后的思念心情。文词清丽,意象蕴藉,抒发了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体现了哀婉悱恻的风格。 讨论2:导致诗人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 如梦令表达了她早期少女的那种天真、率真与浪漫的情趣和心境。一剪梅是李清照写与她的丈夫赵明诚分别对其的绵绵思念。 由此引导学生明白:(幻灯显示)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进一步引导:还有其他影响诗歌情感和诗歌风格的因素吗? 学生思考发言。其他学生及时纠错和补充。 明确:另外,诗歌能反映特定时代的风气和时代精神。我们在全面了解了作者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之后,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内容以及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如同为离别诗,汉末多离别的哀怨,而盛唐普遍呈现乐观的基调。 (幻灯显示)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总结归纳: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这就是“知人论世”是欣赏方法。(幻灯显示) 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诗人一生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感情基调和旨趣。)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小评:洪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流程图体现了课的结构严谨:从导入导学鉴赏方法例子分析总结;也体现了教学并重的新理念:通过洪老师的导学并运用多媒体中的TTP图片、资料和视频和学生的合作、探究,让学生更快、更兴趣的接受了如何鉴赏的两种方法,收获甚大。七、教学评价设计本节课主要把评价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围绕学生主动学习来评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掌握和应用。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学生学习的评价融入到各个教学活动过程中:(1)学生参与情况:课堂参与情况较好,学生积极讨论、探究、交流,主动回答问题,参与面较广;(2)揣摩理解:初步学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把握一首诗歌的内容。(3)学会结合诗歌的相关字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4)学会了鉴赏诗歌的一些常用俗语和方法。(5)多媒体的使用,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掌握了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小评:洪老师能全面中肯地评价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古诗文鉴赏的一般方法,也高中语文新课程理念。八、帮助和总结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该重欣赏,这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方向,也是大语文教学之区别于应试语文教学标志之一。而诗歌教学尤其要重视欣赏,那是因为:其一,诗歌乃是性情突现,情感冲动之作。其构思并非精雕细琢,而且也没有必要过多雕琢。创作之时,作者一般都选取最易而又最直接地表现自己情感的语词,由于诗歌本身字数不多,选词是最容易的事,所以构思之时无须考虑技法炼字的问题。其二,欣赏诗歌过分纠缠于词句及构思,反而会破坏诗歌本身的整体美。诗歌讲究语言精练,注重内容的高度集中,也考虑整体的音韵美,这样完美的组合最终构筑了诗歌浓缩的整体美感。如果我们欣赏时把注意力集中在个别字词或技法上,就会破坏这种整体的美感。其三,诗歌因为语言精练而朴实,往往浅显易懂,手法也比较单一,读者一看便知,对诗歌进行分析完全是枉费时日的事。诗歌教学是一个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教师多用“细雨”“微风”去熏陶学生,也许比那种灌输式的分解要有用得多。我们的诗歌教学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整体感知,通过读对诗歌进行总体把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