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 3 26 食疗与养生 概述阴阳 五行 主讲人朱道立教授 2020 3 26 教学目的 1 了解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2 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特点3 掌握 阴阳学说 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020 3 26 教学重点 整体观念中医学基本特点 辨证论治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2020 3 26 中医学绪论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历史悠久 两千多年前 内经 一已经系统论述了人体生理 病理 诊断 预防和治疗等内容 2020 3 26 黄帝内经 经典著作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汉 张仲景 本草纲目 明 脾胃论 金 李杲 傅青主女科 清 傅山 妇科要旨 清 陈修元 血证论 清代 唐容川 医学衷中参西录 清末民国 张锡纯 2020 3 26 丰富的医疗实践及诊疗经验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 是来源于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 同时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 2020 3 26 药物的发现 有神农尝百草 2020 3 26 经络的起源 从穴的发现开始 点点成线 2020 3 26 针灸的发明 与火的被利用 石器工具有关 人痘接种法 是人工免疫的先驱 2020 3 26 针麻 穴位刺激和结扎疗法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 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 中药治疗胆石症 宫外孕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种难治性疾病等取得较大成就 3 独特的理论体系 在世界医学科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传统医学 2020 3 26 中医在国外 目前经美国教育部门审查批准的中医学院有30所 加州有14所 在美国各地从事东方医药工作有8000人左右 在加州有6000人左右 获针灸行医执照有1000人左右 美国有50个州 其中36个州立法针灸医师有保护行医权 2020 3 26 4 中医与西医从不同角度 用不同方式反映生命规律 2020 3 26 2020 3 26 5 中医理论的指导思想 一 阴平阳秘 对立统一观二 五行生克乘侮 联系整体观三 天人相应 机体与环境的统一观四 司外揣内 宏观生理学方法论 2020 3 26 整体观念6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 中医学把人体内脏和体表各部组织 器官之间看成是一个整体 同时认为四时气候 土地方宜 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对人体生理 病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强调人体内部的协调和完整性 也重视人体和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2020 3 26 整体观体现 人体是有机的统一整体 以五脏为中心有机联系 人体与自然界息息相通 机体与环境相统一 天人相应 2020 3 26 辨证论治 是中医学的特点与精华辨证 是诊断疾病的过程是将临床收集的资料 症状 体征 通过分析 综合 辨清疾病的原因 性质 部位等 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2020 3 26 证 证候 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崐病理概括 病因 病机 病位 病性以及疾病发展趋势 包含该阶段的各种临床表现 症 症状表现 病 疾病病名 2020 3 26 如 症状 证 病 治疗发热恶风咽痛咳嗽舌红苔薄黄风热感冒辛温脉浮数犯表证解表 银翘散 临床表现 证候 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 说明病因是外感风热 病机是邪正相争 病位在肌表 病性是热 病名是感冒 2020 3 26 论治 又称施治 是治疗疾病的过程是根椐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辨证与论治互为因果 2020 3 26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第一节阴阳学说 内经 有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 从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抽象出阴 阳两个基本概念 2020 3 26 一 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 是对自然界一切事物对立统一双方的概括 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说明只要是相对的两个事物或同一事物的相对两个方面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 2020 3 26 阳代表积极 进取 刚强等阳性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 阴代表消极 退守 柔弱等阴性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 阴阳中可再分阴阳 无穷无尽 2020 3 26 一般来说阴阳属性范畴 凡是活动的 外在的 上升的 明亮的 温热的 功能的 兴奋的 机能亢进的 属阳 凡是静止的 内在的 下降的 晦暗的 寒冷的 物质的 抑制的 机能减退的 属阴 2020 3 26 一 阴阳的相互对立 二 阴阳的相互依存 三 阴阳的相互消长 四 阴阳的相互转化 二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020 3 26 一 阴阳的相互对立统一 阴阳两方面相互排拆 相互斗争 相互制约达到统一 指宇宙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阴阳属性本反的两个方面 如寒和热 上和下 2020 3 26 二 阴阳的相互依存 阴阳的互根互用 两者的相对性 指事物或现象中对立着的两方面 又是相互依存 相互为用的 阴阳双方一方离不开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如上和下 物质与功能 2020 3 26 三 阴阳的消长平衡 指阴阳在不断此消彼长运动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状态 消 减弱 长 增加如寒热转化物质与功能阳消阴长 阴消阳长 2020 3 26 四 阴阳的相互转化 对立的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重阴必阳 重阳必阴 物极必反 2020 3 26 三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阳阴如 部位 上下 体表体内人体脏腑组织 外侧内侧阴阳属性 脏腑 六腑五脏 五脏 心肺肝肾 2020 3 26 二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阴阳互相滋生 协调 维持动态平衡 阴平阳秘 互相依存生理功能 物质基础 完成新陈代谢 阳互相消长阴 2020 3 26 现代生理学中在各个生理系统 器官 甚至细胞水平 分子水平都离不开对立统一平衡规律的作用 2020 3 26 肾脏利尿与抗利尿抗原抗体等等 如 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的对立统一 交感神经作用和副交感神经作用的对立统一 乙酰胆硷和肾上腺素的对立统一 内分泌系统的雌激素和睾丸酮的对立统一 消化道的蠕动和抑制蠕动 2020 3 26 病因阴阳机体 破坏阴 偏盛 疾病阳平衡偏衰 三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2020 3 26 一方太过 致另一方不足 阴胜则阳病 阳胜则阴病 阴阳 偏盛 一方不足 使另一方偏盛失调 偏衰 阴虚则内热 阳虚则外寒 双方虚损到一定程度互相累及 阴损及阳 阳损及阴 阴阳两虚 2020 3 26 四 用于疾病的诊断 阴偏盛 阴证 阳不足 阴盛阳衰 阴阳 偏盛 失调偏衰 阳偏盛 阳证 阴不足 阴虚阳亢 2020 3 26 治疗原则 调整阴阳的不平衡虚则补之 补其不足 恢复阴阳平衡实则泻之 泻其有余 五 疾病的治疗 2020 3 26 如 不足 阴虚生内热 养阴清热 阳虚则外寒 壮阳除寒有余 阳胜则阴病 损其有余之阳热盛而损及阴液 热者寒之 阴胜则阳病 损其有余之阴寒盛而损及阳气 寒者热之 2020 3 26 六 用于指导预防疾病顺从四时气候变化 调整阴阳 2020 3 26 第二节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也是我国古代朴素哲学思想 唯物论 体系之一 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 火 土 金 水五种物质报构成 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关系 用以说明人体脏腑之间整体平衡 2020 3 26 一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的特性 1 木 伸展 易动2 火 阳热 上炎3 土 长养 变化4 金 清肃 收敛5 水 寒润 下行 2020 3 26 五行属性归类 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生长化收藏风暑湿燥寒青赤黄白黑酸苦甜辛咸 2020 3 26 二 五行生克乘侮关系相生 正常关系相克 动态平衡相乘 异常相克相侮 异常反克 2020 3 26 2020 3 26 2020 3 26 2020 3 26 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五行生克乘侮关系 2020 3 26 三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0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