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的历史分析课件(PPT 44页).ppt_第1页
制度变迁的历史分析课件(PPT 44页).ppt_第2页
制度变迁的历史分析课件(PPT 44页).ppt_第3页
制度变迁的历史分析课件(PPT 44页).ppt_第4页
制度变迁的历史分析课件(PPT 44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五章 制度变迁的历史分析 目的和要求 1 了解新经济史学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2 能比较新经济史学和传统经济史学研究方法的不同 3 掌握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的定义 分类以及形成原因 4 了解新经济史学派代表人物的制度及制度变迁理论 5 理解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的特殊含义 6 熟悉制度变迁中路径依赖的一般均衡分析 第一节新经济史学 一 新经济史学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一 新经济史学的产生阶段1957年和1958年康拉德和迈耶的著作以及1960年和1961年戴维斯 休斯和麦克杜格尔的著作标志着新经济史学的初步形成 二 新经济史学的发展阶段从20世纪7O年代初到8O年代初 以经济制度分析为主的阶段 主要归功于诺思 福格尔 斯坦利 恩格尔曼 保罗 大卫等人的贡献 三 新经济史学的繁荣阶段20世纪8O年代中期以来 将人类生存状况演变史研究与社会经济史研究结合起来 将历史计量分析 制度分析加以综合和扩展并与现代生物与医学分析技术等自然科学成果结合起来 新制度经济史学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首先 实现了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史研究的真正意义上的结合 其次 解释了西方世界兴起的根源 创建了以产权 国家 意识形态和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为核心的经济史研究的理论体系和学术范式 第三 为制度经济史学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指出了方向 二 新经济史学的研究方法第一 将经济理论与经济史相结合 强调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意义 第二 将计量方法和经济史相结合 运用了计量方法中的数理统计方法 第三 通过制作数理模型 开展对历史的模拟研究 第四 运用了假设 演绎模式 1 间接计量方法的相关应用把不能直接相比较的数据通过转换处理 甚至选取一些可操作的 中间变量 从而使这些数据变成为可以比较的样本的一种计量方法 2 反事实计量法的运用在经济史研究中 根据推理的需要 提出一种并没有发生或与既定事实相反的假定来建立相应的模型 并估计经济史上可能出现而没有出现的情况 来与历史事实做比较 三 新经济史学的意义及其局限性新经济史学的重要意义 第一 从研究对象上来看 注重群体研究 有助于探求历史规律 第二 通过计量方法和数理模型及计算机的使用 拓宽了可资利用的经济史资料来源和研究范围 第三 使许多传统历史结论得到重新修订 能够更为科学地解释历史 第四 计量史学和数理模型有助于深化人们对历史发展的真实过程的理解 用验证和说明代替了传统经济史学的例证和说服提高了研究结论的科学性 丰富了人们利用史料的技巧 新经济史学的局限性 第一 没能从宏观的社会结构及其运动规律中去考察社会历史现象 常常陷于非历史的抽象中不能自拔 第二 缺乏史料批判精神 迷恋技术至上主义 片面夸大计量方法的作用 企图用计量方法代替或否定历史研究的科学方法论 第三 没有科学地处理重复性和非重复性的关系问题 计量方法使用的前提 公式的解释预见能力大小及有效范围不确定 第四 采用复杂的统计图表 数学公式表述的计量史学论著抽象难懂 不利于计量研究方法的普及 使历史研究失去了社会职能 第二节新经济史学的制度变迁分析 一 制度变迁的定义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 转换和交易过程 有效的制度变迁是指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 无效的制度变迁 则是一种本来有效的制度被无效的制度代替了 二 制度变迁的成因其一是外生变迁 由于一些不属于制度的社会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具体制度的变迁 其二是内生变迁 指由于制度内的临界点 将会引起具体制度的变迁 三 新经济史学派代表人物的制度及制度变迁理论 一 诺思的制度及制度变迁理论1 诺思 制度变迁理论 的基本假定 1 经济人 假定 2 制度变迁的诱致因素在于主体期望获取最大的潜在利润 3 制度变迁的必要条件 2 诺思 制度变迁理论 的基本内容 产权理论 国家理论 意识形态理论 意识形态是种节约机制 个人的意识形态不可避免地与所持的道德 伦理评价交织在一起 对制度公正与否的评价是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 二 新经济史学派其他代表人物的制度及制度变迁理论1 康拉德和迈耶新经济史学的鼻祖 南北战争前南方的奴隶制经济 奴隶制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史论文集 2 唐纳德 麦克洛斯基主要研究英国经济史 强调制度在解释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历史拥有有益的经济学吗 3 约翰 奈 新制度经济学的前沿 三 阿夫纳 格雷夫与历史制度分析1 行会起源于具有共同知识的协调 诚信和契约的强制 2 在修正诺思对欧洲经济增长过程分析的结论 3 将重复博弈论方法运用到制度分析中 用子博弈精炼均衡的概念来表征制度选择和变迁过程 4 在解释制度变迁路径依赖问题上有其独特的贡献 四 新经济史学研究的制度意义新经济史学研究制度的三个不同派别 1 新古典分析2 新制度经济史3 历史制度分析 第三节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 一 路径依赖的经济学含义和讨论 一 路径依赖的经济学含义路径依赖 Pathdependence 是 人们过去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 二 路径依赖的经济学讨论保罗 大卫的 技术选择 创新和经济增长 托马斯 C 谢林1978在 微观动机和宏观行为 提出 互动性行为 interactivebehavior 问题 保罗 大卫 1985 和阿瑟 1989 的技术演变过程的自我强化机制 RobinCowan和PhilipGunby 1996 的正反馈 positivefeedbacks 性质和自我强化 self reinforcing 的机制 Redding 2002 说明了路径依赖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相关链接1 高科技微电子的发展盒式 大尺寸 磁带音像与VHS 家用音像系统 相关链接2 键盘 的路径依赖为什么我们使用的键盘的第一行字母是按照QWERTY来排列的 而不是按照其它字母顺序来排列的呢 诺思是将技术变迁中路径依赖概念和理论引进制度变迁分析的第一人 Sugden 1989 Young 1998 青木昌彦 Aoki 1999 2001 奥野正宽 1999 等人将演进博弈论的方法运用到制度分析中 皮尔森 2004 的新著 时间进程中的政治学 历史 制度和社会分析 与诺思 2005 的新书 理解经济变迁的过程 二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的定义及分类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是指 一种制度一旦形成 不管是否有效 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其后的制度选择 就好像进入一种特定的 路径 制度变迁只能按照这种路径走下去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的分类 诺思路径依赖 沿着既定的路径 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迁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并迅速优化 诺思路径依赖 顺着原来的错误路径往下滑 甚至被 锁定 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下而导致停滞 制度变迁的自我强化的机制取决于以下四种表现 第一 大规模的初始设置成本或固定成本 第二 学习效应 第三 协作效应 第四 适应性预期 三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的形成原因1 报酬递增2 不完全市场3 交易费用4 利益因素 四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的特殊含义第一 制度的无效率是非历态 non ergodicity 的过程 制度的无效率是历史的常态 而非例外 第二 制度与组织是互动的 是广泛的社会秩序化的过程 构成这一互动维度的不仅包括正式规则和各种非正式规则的个人 组织 而且包括制度变迁的过程 第三 人类社会的一切制度变迁过程都是一个适应性学习的过程 这种学习是基于个人心智 历史和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的学习过程 第四 西蒙教授在他的近著 人为的诸科学 里指出 任何演进都是路径依赖的 从而通常只有能力达到 局部最优 而完备理性条件下的选择 则有能力达到 整体最优 第五 均衡和历史分析在比较制度分析中是互补的和不可分割的 第六 制度演进过程充满了路径依赖和创新 第四节制度变迁中路径依赖的一般均衡分析 以企业为主要的创新主体 将制度定义为组织厂商生产活动并能够为企业提供便利而提高生产力效率的经济行为规则 假设 a 试错法实验 b 制度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类 c 制度对生产率的影响 一 模型的建立1 生产过程产出的生产函数形式可以写为 1 中间投入的生产函数可以写为 2 2 消费者的偏好个人的效用函数可以写为 1 3 制度的变迁根据假设 a 有 2 二 一般均衡分析1 一般均衡的定义一般均衡的状态变量包括 均衡时的一系列价格的集合 工人在两种类型的企业工作的最终期望收入的集合 各部门就业分配 产出的集合 2 制度创新时的均衡制度m 1形式的企业 产量可由利润最大化问题决定 s t 建立Lagrangian函数 可得 解得 3 制度锁定的状态 Lock inState 在非正式制度积累超过后 当最终预期收入小于在另一个类型的企业中工作的最终预期收入 就没有人愿意选择在从事制度创新的企业工作 即制度产生了锁定 三 结论1 在制度变迁中 存在着渐进式的制度变迁和激进式的变迁两种变迁方式 临界值2 在制度变迁中 制度存在着锁定状态 3 在没有考虑政府部门的情况下 如果经济参与者希望在新的制度框架下生活和从事生产 那么他们必须在非正式制度的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