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I)卷.doc_第1页
课标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I)卷.doc_第2页
课标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I)卷.doc_第3页
课标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I)卷.doc_第4页
课标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I)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I)卷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1分)1. (2分)化学变化使世界丰富多彩,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切割大理石B . 海水晒盐C . 石蜡熔化D . 光合作用2. (2分)2013年6月13日,“神舟十号”和“天宫一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天宫一号”资源舱舱段使用了铝锂合金代替传统材料,铝锂合金属于( ) A . 混合物B . 纯净物C . 单质D . 化合物3. (2分)下列有关化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B .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得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C . 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D .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工业制烧碱的研究中取得了巨大成就4. (2分)下列图示药品保存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保存白磷 B . 稀释浓硫酸 C . 测溶液pH D . 蒸发食盐水 5. (3分)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 A . 氖气的化学式:Ne;硅的元素符号:Si,2个氮气分子:2N2B . 铁:由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原子构成:氯化钠:由离子构成C . 分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D . 决定元素和原子种类:质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周期表元素排列顺序:质子数6. (2分)我国卫生部发布公告,撤销食品添加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C14H10O4)、过氧化钙(CaO2),自2011年5月1日起,禁止生产、添加这两种物质。下列有关面粉增白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过氧化苯甲酰属于氧化物B . 过氧化苯甲酰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 . 面粉中添加增白剂没有危害D . 过氧化钙中氧元素显-2价7. (2分)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 . C2O3在O2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C . C2O3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D . C2O3中碳的化合价为3价8. (2分)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10B . 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C . 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易失去电子D . 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g9. (2分)理科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求。你认为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A . 元素、单质、纯净物都是宏观范畴,分子、原子、离子是微观范畴B .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都是看的见、摸的着的C . 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D . 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反之用途反映性质,性质反映结构10. (2分)下列对相关实验的分析和所得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 用扇子扇灭蜡烛的火焰,说明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B . 燃烧的蜡烛质量与收集到的生成物质量相等,说明实验结果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 . 向盛有粉尘的金属罐中快速鼓入空气点火发生爆炸,说明该粉尘一定是面粉D . 加入高锰酸钾也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说明高锰酸钾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1. (2分)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B . 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C . 厨房管道煤气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D . 洒在实验桌上的少量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12. (2分)人体内90%的钙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这里描述的钙是指( )A . 离子B . 原子C . 元素D . 分子13. (2分)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B化学与安全在蜡烛火焰上方放一个冷碟子可制取炭黑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玻璃用洁净的蛋壳和食醋制得二氧化碳档案室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在室内一盆水能防止煤气中毒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C化学与资源D化学与能量煤的炼制属于化学变化煤、石油、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碳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吸热反应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A . AB . BC . CD . D14. (2分)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能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 先汽化,后液化B . 先沸腾,后凝固C . 先液化,后汽化D . 先蒸发,后沸腾15. (2分)超临界流体是一种介于液、气两态之间的物质,有着超强的溶解能力超临界流体有水、二氧化碳、甲烷、乙烯、乙醇等,其中超临界H2O流体和超临界CO2流体又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下面关于超临界H2O流体和超临界CO2流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超临界CO2流体可替代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有机溶剂B . 超临界H2O流体的密度仍为1 g/cm-3C . 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容易燃烧D . 超临界H2O流体性质特殊,与普通水的组成不一样16. (2分)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6810010反应后质量(g)0X37128A . x的值为4B . 物质甲和乙都是反应物,且甲完全反应 C . 参加反应的乙和丁的质量比96:128D .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17. (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有沉淀析出B . “加铁酱油”中的“铁”指的是离子C . 通常把pH7的降水称为酸雨D . 尿素CO(NH2)2及碳酸氢铵都是有机物18. (2分)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以下几种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 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铺盖 B . 将氯化钠倒入量筒中配制液体 C . 搜集二氧化碳 D . 称量固体 19. (2分)关于“水 氢气+氧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 .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变C .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 .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0. (2分)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 . 倡导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B . 提高饮水标准,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C . 提倡健康饮食,推广无公害海水蔬菜种植D . 改良土壤结构,鼓励作物秸秆就地焚烧二、 填空题 (共4题;共21分)21. (5分)粒子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随着位置的不同而不同请指出下列粒子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与用化学符号表示除下列粒子 (1)两个硫酸根离子_; (2)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_; (3)Mg2+中2的含义_; (4)N2O5中5的含义_; (5)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的元素名称_ 22. (8分)今年国庆假期,小兵从旅游地带回一瓶浑浊的山泉水,他在化学实验室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的名称是_,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若经过操作后, 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选下列序号填写)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2)操作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的物质是_,这是利用该物质的_性 (3)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_水 操作所指的净水方法是_(4)地球表面约有71%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总量却不足1%,“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请你写出一种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做法_23. (2分)除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括号内物质为杂质) (1)CaCl2(CaCO3)_ (2)CO2(CO)_ 24. (6分)“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能的特点是_ (2)氢能指氢气燃烧释放的能量,试写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 (3)“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化石能源主要指煤、石油、_它们燃烧后的产物之一_,是温室效应气体,它“让地球发烧” (4)随着“低碳”意识的不断深入,低碳生活已经成为我们初中生积极提倡并去实践的生活方式作为初中生的我们应从点滴做起,以下做法不符合科学的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A . 家里的白炽灯将其更换为节能灯B . 为了节约洗涤餐具时用的水,我们应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C . 家中的水进行二次利用,比如洗脸水可以冲洗厕所D . 家中的用电器不使用时应断开电源,以避免待机时消耗的电能三、 解答题 (共2题;共27分)25. (16分)碳酸镁水合物是制备镁产品的中间体。【制取MgCO33H2O】工业上从弱碱性卤水(主要成分为MgCl2)中获取MgCO33H2O的方法如下:图1 获取MgCO33H2O的工艺流程图2沉淀过程的pH变化 图3不同温度下溶液中镁离子含量随时间的变化(1)沉淀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CO2+2NaOH+2H2O =MgCO33H2O+2_(2)沉淀过程的pH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沉淀过程的操作为_(填字母)。a. 向卤水中滴加NaOH溶液,同时通入CO2b. 向NaOH溶液中滴加卤水,同时通入CO2c. 向卤水中通入CO2至饱和,然后滴加NaOH溶液,同时继续通入CO2d. 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至饱和,然后滴加卤水,同时继续通入CO2(3)沉淀过程的溶液中镁离子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3所示,不同温度下所得到沉淀产物如表所示。不同反应温度下的水合碳酸镁温度()产物46.95MgCO33H2O47.95MgCO33H2O48.95MgCO33H2O49.95Mg5(OH)2(CO3)44H2O则沉淀过程选择的温度为_,理由是_。(4)【测定MgCO33H2O的纯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以确定MgCO33H2O的纯度。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B、C中的反应物外,还有_。(5)C中反应生成CaCO3的化学方程式为_;D中碱石灰的作用为_。 (6)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_(填标号)。a在加入硫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b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快速滴加硫酸c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d在C装置左侧导管末端增添多孔球泡(7)实验中准确称取15.0 g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中生成CaCO3沉淀的平均质量为10.0 g。请计算样品中MgCO33H2O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8)小明认为应将澄清石灰水换成Ba(OH)2溶液,其理由除了Ba(OH)2溶解度大,浓度大,使CO2被吸收的更完全外,还有_。 (9)若获取MgCO33H2O的样品中含有少量Mg5(OH)2(CO3)44H2O,则产品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下同),样品中MgCO33H2O的纯度_。 26. (11分)无论在化学世界里,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酸是广泛存在而又非常重要的物质。下面对常见的酸硫酸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 (1)浓硫酸的特性向一个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浓硫酸,总质量为m1;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总质量为m2 , 那么,m1_m2(选填“、=、)。如图所示,将水滴入装有浓硫酸的锥形瓶中(锥形瓶和木板用熔化的石蜡粘在一起),观察到液滴四溅。据此分析,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_。A.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B.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水缓慢注入浓硫酸中C.浓硫酸充分溶于水后,可以将锥形瓶从木板上轻轻提离(2)与金属反应向装有镁、铁、铜的A、B、C三只试管中(如图),分别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_(填序号);请写出反应最剧烈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与非金属反应将冷的浓硫酸加入到装有碳粉的圆底烧瓶中,无明显现象;加热该混合物,有大量气泡产生,现对导出的气体成分进行验证。【查阅资料】碳与浓硫酸在加热时,除了生成水之外,还生成二氧化碳和碳的一种氧化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中二氧化硫还能使紫红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实验验证】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验证。温馨提示:丁装置的A、B、C中均装有紫红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为了完成对导出气体的验证,请将上述装置进行正确的连接:甲_丙_(填序号)。请完成下表中的相关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乙中观察到的現象_证明碳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碳的氧化物是二氧化碳而不是一氧化碳丁装置A中溶液褪色丁装置C中溶液不褪色证明气体中有_装置C的作用_戊中白色固体变蓝证明气体中有水蒸气【获得结论】碳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知识拓展】化学反应的进行与反应物的溶质质量分数、反应条件都有一定关系。酸不仅仅能与某些金属反应,还能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四、 计算题 (共1题;共5分)27. (5分)为了测定黄铜样品(假设只含铜和锌)中铜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1)配制上述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质量是_g;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 (3)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50g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x)的比例式为1; (4)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1; (5)向滤液中加入2094g水后,则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 第 20 页 共 20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1分)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