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由来课时一.ppt_第1页
重阳节的由来课时一.ppt_第2页
重阳节的由来课时一.ppt_第3页
重阳节的由来课时一.ppt_第4页
重阳节的由来课时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阳节的传说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 重阳节的习俗 在古代 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 故重阳节又叫 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 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 杜甫的七律 登高 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处 没有划一的规定 一般是登高山 登高塔 还有吃 重阳糕 的习俗 登高 重阳节的习俗 据史料记载 重阳糕又称花糕 菊糕 五色糕 制无定法 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 以片糕搭儿女头额 口中念念有词 祝愿子女百事俱高 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 像座宝塔 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 以符合重阳 羊 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 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 点灯 吃糕 代替 登高 的意思 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吃重阳糕 重阳节的习俗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 以诗出名 以酒出名 也以爱菊出名 后人效之 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旧时文人士大夫 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 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 重阳赏菊之风盛行 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 千姿百态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 菊月 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 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赏菊饮菊花酒 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在福建莆仙 人们沿袭旧俗 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 祭扫祖墓 纪念先人 新中国成立后 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 1989年 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 其他各地的习俗 重阳诗篇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 卢照邻九月九日眺山川 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 万里同悲鸿雁天 九日作 唐 王缙莫将边地比京都 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 不知能有菊花无 督预示标 妻拜勤瓶侵袭睦鹤掷 新字 妻子勤学苦练四处张望一瓶和和睦睦斩妖除魔仙鹤头昏眼花趾高气昂侵袭见势不妙和蔼可亲拜师投掷 新词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词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整体感知课文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自学梳理 1 将田字格以及横线上的词语读两遍 并任选一个字组一个词语并造句 2 借助工具书理解 和和睦睦 趾高气扬 天有不测风云 瘟疫 汝河 瘟魔 的意思 3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 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 桓景铲除恶魔的原因 第二部分 桓景拜师学艺和铲除瘟魔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 总结全文 介绍重阳节得名的原因 小组答疑 1 小组长带领组员根据自学梳理内容 讨论解决自学时遇到的困难或问题 2 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组学习成果 自学梳理 1 将田字格以及横线上的词语读两遍 并任选一个字组一个词语并造句 2 借助工具书理解 和和睦睦 趾高气扬 天有不测风云 瘟疫 汝河 瘟魔 的意思 3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 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 桓景铲除恶魔的原因 第二部分 桓景拜师学艺和铲除瘟魔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 总结全文 介绍重阳节得名的原因 展示评价 妻拜勤瓶侵袭睦鹤掷 新字 我会读 妻子 q zh 拜师学艺 b ish xu y 一瓶 y p ng 勤学苦练 q nxu k li n 侵袭 q nx 掷出 zh ch 和和睦睦 斩妖除魔 仙鹤 和蔼 h h m m xi nh h i zh ny och m 词语意思我知道 和和睦睦 相处非常融洽友爱 趾高气扬 高高举步 神气十足 天有不测风云 比喻人有难以预料的灾祸 瘟疫 指流行性急性传染病 汝河 在河南省南部 瘟魔 传说中能散播瘟疫的恶神 主要内容我知晓 本文叙述了我国传统节日 重阳节 的由来 反映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 赞扬了桓景为民除害的英勇 奉献的精神 第一部分 1 3 桓景铲除恶魔的原因 第二部分 4 8 桓景拜师学艺和铲除瘟魔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 9 总结全文 介绍重阳节得名的原因 联系拓展 1 比一比 再组词 桓 瘟 扬 侵 恒 病 杨 浸 2 读拼音写词语h m q nl ox j q nr ch nch xi ngy och m 总结导语 1 学了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