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阶段统练试卷A卷.doc_第1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阶段统练试卷A卷.doc_第2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阶段统练试卷A卷.doc_第3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阶段统练试卷A卷.doc_第4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阶段统练试卷A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阶段统练试卷A卷一、 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共20题;共40分)1. (2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为社会造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下列属于科学技术带来负面影响的是( )A . 用吸尘器吸尘B . 用空调降温C . 电冰箱、空调等大量使用氟利昂D . 用计算机上网2. (2分)“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 A .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B . 生物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C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 . 生物能进行呼吸3. (2分)在实验室的测量工具中,有些工具刻度均匀,有些刻度不均匀,下列刻度线分布不均匀的是( ) A . 刻度尺B . 量筒C . 量杯D . 体温计4. (2分)下列关于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为( )观察温度计读数并记录 取出温度计 选取适当温度计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让温度计的玻璃炮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数分钟A . B . C . D . 5. (2分)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 . 1.2 米=1.21000=1200 毫米B . 1.2 米=1.2 米1000 毫米=1200 毫米C . 1.2 米=1.2 米1000=1200 毫米D . 1.2 米=1.21000 毫米=1200 毫米6. (2分)科学探究成功的关键是( ) A . 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B . 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C . 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D . 得出正确的结论7. (2分)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的特征( ) A . 猫吃老鼠B . 机器人在人的指挥下工作C . 小鸡逐渐长大D . 蜻蜓点水8. (2分)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多次测量“研究杠杆的平衡”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A . B . C . D . 9. (2分)下列操作符合实验室规则的是( ) A . 用湿手接触实验室电源B . 药品使用前先看说明书C . 打翻化学试剂只需自行处理D . 通过试嗅检验试剂的性质10. (2分)如图是某气象观测站一天中四次气温的观测记录,其中能正确反映 14 时的气温状况的是( )A . AB . BC . CD . D11. (2分)某物体在显微镜下被放大了50倍,则使用的镜头组合应该是( ) A . 物镜10,目镜5B . 物镜40,目镜10C . 物镜25,目镜25D . 以上三组都有可能12. (2分)某同学有一支温度计,读数不准但刻度是均匀的,该同学将这支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是5,将这支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读数是95(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他用这支温度计测量当时的气温读数是32,由上述可知,当时实际气温为( ) A . 29B . 32C . 30D . 35.513. (2分)用一支原来示数为38 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为( )A . 36B . 37C . 38D . 3914. (2分)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若砝码已磨损,用这样的砝码测得的物体的质量与真实值相比( ) A . 偏大B . 偏小C . 相等D . 无法确定15. (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 测量质量B . 滴加液体C . 过滤泥浆水D . 点燃酒精灯16. (2分)图甲为小乐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图乙为使用显微镜观察该装片所看到的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A . 图甲所示的部分操作,正确顺序是B . 图甲操作中,滴在载玻片中央的液体是清水C . 若口腔上皮细胞未经染色处理,则观察时应适当调暗视野D . 欲将图乙中的细胞 a 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需向左下方移动装片17. (2分)我们把菠菜放入沸水中煮几分钟,沸水变成了有菠菜味的“菜汤”,说明菠菜细胞被沸水杀死,细胞中的物质流到了水中。如果把菠菜浸入到冷水中,则不会出现上述现象,这说明细胞中哪一个结构阻止了物质的外流( ) A . 细胞壁B . 细胞膜C . 细胞质D . 细胞核18. (2分)一位同学猜想:绿色植物需要沙子才能更健康地生长。为了证明她的猜想,她准备了两盆植物,其中一盆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如图所示,则另一盆所处环境和条件应该是( ) A . B . C . D . 19. (2分)人们对测量结果的精确程度有时要求很高,有时要求不高,在不同要求时测量工具的选择很关键,下面对测量工具的选择合适的是( ) A . 测量标枪的成绩用最小刻度是1毫米的刻度尺B . 测量室温选用测量范围是-3050的温度计C . 测量玻璃窗的长度用学生铅笔袋中的塑料直尺D . 测量百米赛跑的时间选用普通手表20. (2分)在20的房间里,用水银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当水银面经过“20”到“100”之间的某一刻度时,温度计的示数表示( ) A . 房间里空气的温度B . 沸水的温度C . 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D . 什么也不表示二、 简答题(共8题,每空1分,共25分) (共9题;共25分)21. (4分)如图所示,小凯在学校看到初二年级的学长小徐在用注射器做实验,觉得很好奇。小徐所用的注射器的规格是20ml的,即 _米3 , 量出注射器有刻度的部分长度为1000厘米,则注射器的活塞横截面积为_cm2。22. (3分)在学习科学过程中,大家要学会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来检验自己的观点,下列仪器中,用来加热的是_,取用少量固体药品的是_,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常用来搅拌的_。(填序号) 烧杯 滴管 酒精灯 玻璃棒 药匙 试管23. (4.0分)观察和实验是科学研究、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1)如图甲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_,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_. A.5.3cm B.5.25cm C.3.25cm D.3.3cm (2)如图乙是小科用体温计为小敏正确测量体温时的示数,小敏的体温为_。 24. (1分)测量时,为使得结果更精确,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_的方法,尽可能地减少_ 25. (1分)某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B.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C.算出细铜丝的直径为d=LnD.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1)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 (2)某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A . 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B . 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C . 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D . 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26. (5.0分)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 早在300多年前,一位名叫胡克(Robert Hooke)的英国科学家,用自已精心改良的显微镜观察瓶塞的软木,发现了蜂窝状的小室,并把这些小室称之为“细胞”,这就是人类了解植物基本构造的开端。事实上,胡克当时所看到的只是植物细胞的外壳_,而对细胞里面的细微结构却一无所知。到了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_。27. (4.0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示例:反光镜) (1)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已经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 _。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而是在视野的右上方,应该把装片向_方移动,使物像位于视野中央。 (2)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要把视野里观察到的图形从甲转为乙,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转动粗准焦螺旋 调节光圈 转动细准焦螺旋 转动转换器 移动装片A . B . C . D . (3)当在视野里看到乙图后,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应该是下图中的_。(填“A”或“B”) 28. (2分)下图分别为细胞结构和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中填写序号) (1)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往载玻片中滴加的液体是_。 (2)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在镜下已经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_ _。 (3)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图应该是上图中的 _(填A或B)。 (4)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的增加主要发生在_ _内. (5)苹果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 _ _内的细胞液中含有大量糖分. 29. (1分)某些说英语的国家,在商业和日常生活中,除使用摄氏度温标外还沿用另一种温标华氏温标。华氏温标的单位写作 F。细心的小科从天气预报中记录了在相同的温度时,两种不同的温标下的数值,整理如下表。 t()-50510152025T(F)233241506877(1)请你将表中未填好的数值是_.(2)某日小科从伦敦起飞时温度为86F,回到北京温度为20,两地温差为_。 三、 实验探究题(共4题;每空2分;共30分) (共4题;共30分)30. (8分)有甲、乙、丙三位同学使用不同的显微镜镜头组合(如下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装片。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是显微镜的构造, 写出两种结构的名称: _,_。 (2)如下图所示是使用显微镜的四个操作步骤图,请你排列好正确的顺序:_。 (3)图乙是乙同学绘制的口腔上皮细胞结构示意图。请你判断该细胞示意图画得是否正确?_,判断的理由是_。 (4) _同学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体积最大。由于他所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位于显微镜视野的右上方,于是他试图将该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你认为应该如何操作?_。 31. (6分)常温下,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产物主要为Fe2O3nH2O;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物为黑色的Fe3O4。【提出问题】铁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时,是否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产物是什么?【查阅资料】常见的铁的氧化物有三种:FeO、Fe2O3、Fe3O4 , 其中Fe3O4是磁性物质。FeCl3溶液呈黄色,FeCl2溶液呈浅绿色。【探究】按图连接实验装置,检查 。向试管内加入铁粉,针筒活塞停在A刻度。加热铁粉的过程中,活塞发生移动。停止加热后,活塞逐渐向左移动,最终停在B刻度。用细线吊着洁净铁钉靠近加热后的固体粉末,发现没有粉末被铁钉吸上来。向试管内加入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溶液立即出现黄色。另取一些未加热过的铁粉加入到盛有盐酸的试管内,发现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经检验,步骤、产生的气体相同。(1)步骤中“”处应填:_。 (2)步骤、中产生的气体是_。 (3)本实验探究的结论是:铁粉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时,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产物是_。 (4)结合已学知识和本次探究分析可得,铁与氧气反应的产物受反应温度、氧气的_等因素影响。 32. (6分)小军同学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月亮,发现月面是凸凹不平的,如图l所示。这是由于流星在太空中运行到靠近月球时,在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坠落到月面,与月面发生碰撞而形成的坑洞,叫做环形山,也叫做月坑。 图1 图2 小军同学猜想月坑的深度可能与流星的质量、体积及下落的高度有关。于是,他设计了一个用一只铺满厚厚的细沙的盘子和几个不同的小球及刻度尺进行探究月坑深度的模拟实验,如图2所示。经过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实验序号质量mg体积V/cm3下落高度hcm坑的深度dmm1207.5502.62207.5603.53207.5705.04202.57011.35201.87012.46607.57014.67857.57015.9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1)由1、2、3 三组数据可得:“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_有关。 (2)由_三组数据可得:“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质量有关。 (3)“月坑”的深度还与流星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月坑”的深度_。 (4)请你结合小军的研究过程就“影响月坑深度的因素”的问题提出另外一个猜想:_。 33. (10.0分)某同学做了“探究影响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在A、B、C三个干净的培养皿中分别铺上两层滤纸,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如下图)。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右表: 装置实验结果A种子不萌发B种子萌发C种子不萌发(1)该同学设计A与B的对照实验可以说明,_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若只设置B、C装置进行实验,则探究的问题是_? 四、 解答题(共1题,共5分) (共1题;共5分)34. (5分)给你一只量筒,一只烧杯、一支彩色笔和足够的水。利用这些器材,何如测量一块鹅卵石的体积?(量筒口较小,鹅卵石放不进去),请简要写出测量的主要步骤。 第 17 页 共 17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