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中文化教育的方法.doc_第1页
浅谈初中英语中文化教育的方法.doc_第2页
浅谈初中英语中文化教育的方法.doc_第3页
浅谈初中英语中文化教育的方法.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初中英语中文化教育的方法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句子:“Whenyoure down, 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但是许多En-glish learners却对其含义不甚了了。原因是不了解这句话的文化背景。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在拳击比赛中拳击手若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10还不能起来则被判输。但在很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到10,倒地的拳击手便能爬起来再战。因此,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其寓意为: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一、文化教育的内容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五点:1称呼语在人教社 JEFC Book 1 Lesson 99 中有个UncleWang,这 “Uncle Wang”是中文思维套用英语的现象。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 :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UncleWhite”、“Aunt Gree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John”。又如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李老师”称为Teacher Li。 其实,英语中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李老师=Teacher Li。此外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徐秘书”、“张护士”称为Secretary Xu, Nurse Zhang,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 Miss, Mrs等。2. 介绍人教社JEFC Book 1中“Whats your 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 You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name?”,他们将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3. 打招呼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 “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 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4赞美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因此赞美别人发型的很多,赞美别人漂亮头发的很少。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如,A:Your dress looks very niceB:Thank you5隐私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如在JEFC Book 1 Lesson 12中有这样的对话:“How old are you? ”“Ah, its a secret!”为什么Mrs Read不肯说出自己的年龄呢?因为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Where areyou going?)和“你在干什么?”(What are youdoing?)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二、文化教育的方法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1、直接导入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主要在课堂上,平时很少接触该语言环境,遇到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时,往往会感到费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直接给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在备课时精选一些典型内容与教学相关的文化信息材料,将它们恰到好处地运用到课堂上,既能增强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加深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又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在人教社JEFC BOOK1 LESSON74中,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 (Would you likesomething to eat/ ?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 就不必推辞,说“Yes,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 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同时,还可以利用地图、图片、画册等介绍异国风情、地理位置、历史资料等,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加课堂效果。 2、推荐阅读 文化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又不能在课堂上谈及所有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那么,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增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必须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一些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优秀书刊。如英美概况、语言与文化、英语学习文化背景、二十一世纪报等。此外,鼓励学生踊跃参加英语活动,指导他们搞英语角、英语沙龙等,积极主动地与外教接触,邀请他们在课堂外开专题讲座,如英美文化、英美历史背景等,在平时学习中遇到的一些跨文化现象问题向他们请教,积累知识。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组织讨论 讨论是学习外语的一种常用方法,它给学生提供了集体活动的范围,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使他们在讨论中获取了完整的文化背景知识,例如: 在学习人教社EFC BOOK3 UNIT8 Merry Christmas!前,可先就有关西方圣诞节习俗方面的知识组织学生讨论,就会把这节日的风俗习惯搞得清清楚楚,那么,课文中与这相关的文化知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4、运用多媒 体电化教学 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手段的改进,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像和光盘开始运用于教学之中,并且把电子计算机等多媒体引入了课堂,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教学一是开设视听课,每周给学生播放教学录像,如“走遍美国”、“新概念英语”等,使教学活动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寓教于乐。比如:人教社jEFC BOOK2 LESSON82是篇与音乐Beethoven有关的话题。他的音乐影响了几代人并将继续影响下去。可先在录音机里播放了他的名作命运,这几乎每个学生都知道,然后拿出他的照片介绍他的情况,引出他的又一名曲The Moonlight Sonata。无庸置疑,这样的导入,在学生的脑袋里不会仅仅只有Beethoven这个名字,而是一个栩栩如生,充满热情的音乐家的形象。他们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