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我们维护正义 教案_第1页
第十课 我们维护正义 教案_第2页
第十课 我们维护正义 教案_第3页
第十课 我们维护正义 教案_第4页
第十课 我们维护正义 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第十课 我们维护正义 教案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第一框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做有正义感的人的情感。2、知识与能力目标:明确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了解正义与非正义的含义。理解公平与正义的区别与联系。具有分辨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的认知能力,自觉维护正义的实际行动能力。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等方法,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体验生活,学会判断是否正义行为并汲取榜样的力量,从而自觉追求正义。教学重点:对正义全面的认识(含义、表现及作用)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尝试做一个正义的人。2 / 9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活动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器具:多媒体教学用具。教学过程:【前置学习】1、导入新课:投影:撒贝宁与今日说法 。即用法律与正义的关系引入课题。思考:你喜欢这个节目吗?为什么?教学目的: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找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围绕以下问题,自读课本 P108111 内容:(1)做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什么是正义的行为、非正义的行为?(3)正义的要求是什么?(4)理解制度的正义性。(5)为什么社会发展需要正义?【协进学习】1、投影:任长霞与李真的对比照片。教学过程:(1)教师简要介绍案例。3 / 9(2)学生对两人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教学目的:通过鲜明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对邪恶的愤恨和对正义的渴望。2、词汇游戏:说出与正义相关的词语。如:天理、公正、见义勇为学生回答:略。3、案例分析:投影蒋庆及其事迹。讨论:蒋庆的哪些做法表现了正义?提到“正义” ,你还会想到哪些人和事?为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回归课本:P109 第一段即正义与非正义的含义。4、活动:我为维护正义出份力。教师提问:有同学想我不是法官,也不是公安局长,我可以为正义做些什么呢?放影:我校校运会裁判员和运动员宣誓录像。学生讨论:(1)校运会上裁判员和运动员是如何体现正义的?(2)我们身边可以做的正义的事还有哪些?教学目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体验正义就在身边,能自觉践行。5、过渡语:正义除了体现在行为方面,还体现在制度和思想等方面。4 / 96、 (1)学生列举社会生活中的各项制度。(2)教师引导: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程序与规则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7、畅所欲言。(1)多劳多得与交纳个人所得税矛盾吗?为什么?(2)对一些贫穷地区实行优惠的经济发展政策是正义吗?为什么?(3)制定这些政策体现了什么追求?小组讨论后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正义与正义制度的作用。正义的制度与公平的关系。【提升学习】1、由学生进行课堂总结。2、情感升华。投影:马丁神父的悔恨诗。见书中 P113 相关链接。朗读并思考:这首小诗给我们什么启示?答案略。教师的话: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 ,社会发展需要正义。 “正义可能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希望同学们都做一个追求正义的人!教学反思:5 / 9第二框自觉维护正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具有崇尚正直的优良品德,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积极主动追随见义勇为、匡扶正义的时代精神。2、知识与能力目标:明确“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及“自觉维护正义”的内涵,了解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培养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能力,提高见义勇为精神的践行能力。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方法,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获得一种体验,领悟出自觉维护正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践行能力。教学重点:正义感的定义,表现及具体要求。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觉维护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等。6 / 9教学器具:多媒体教学用具教学过程:【前置学习】1、我们应该怎样自觉维护正义?2、列举非正义的行为。3、面对非正义行为采取消极的态度会有什么危害?4、为什么社会需要富有正义感的人?5、具有正义感的人的特点?6、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协进学习】1、案例分析:见教材第 112 页。思考:(1)保送为什么要通过综合考试的方式来确定人选?(2)吴敏得到保送名额会带来什么影响?学生讨论并说出答案。参考答案:(1)这样能体现公平和正义。(2)吴敏得到保送名额是不遵守规则和程序的非正义行为,是可耻行为。她这样做不仅损害了别人的权利和机会,也会使自己今后在班级同学中的威信大大降低,甚至可能会危害整个社会,败坏社会风气。2、辨别分析:辨别以下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遵守社会规则和制度是个人道德素质问题,与维护正义7 / 9无关。提示:规则和程序反对歧视,不允许特权。参考答案:作为社会成员,我们遵守社会制度和规则,就是在维护正义。遵守制度和规则,不仅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也体现出一个人是否有正义感,能否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3、案例分析:见教材第 112 页(续) 。思考:(1)小赵的态度会带来什么影响?(2)如果小孙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结果,他的行为还有意义吗?参考答案:(1)小赵对待非正义行为的态度是消极的。消极的态度会助长非正义行为的扩散,损害别人的权利和机会,危害整个社会,损害的不仅是个人利益。(2)小孙的行为是积极的,即使没有得到它想要的,其行为仍有意义。积极的态度会遏制非正义行为的扩散,保护自身或他人的利益,有利于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教学目的:通过两个同学对待非正义行为的态度对比得出结论,即面对非正义的行为,如果选择消极的态度,无疑会助长非正义行为的扩散,最终损害的不仅是某一个人的利益。4、判断以下说法或行为是否正义行为。A、崇尚公平,主持公道8 / 9B、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c、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D、永远把个人利益作为人生追求的首要选择E、公民自觉遵守规则和程序F、树立特权意识,谋求最大利益参考答案:AcE 是正义行为,BDF 是非正义行为。5、情境分析题:材料一在公车上,市民马某发现有小偷正在偷乘客的东西,大声喊“抓小偷” ,并和其他乘客一起制服小偷。材料二:在放学路上,中学生陈某发现有几个社会青年在敲诈小同学,心想这事和自己无关,悄悄走开了。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马某和陈某的行为是正义行为吗?(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并总结。强调:作为未成年人,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更要做到见义巧为、见义智为,要尽量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见课本 P115。6、畅所欲言。安排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