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能源:太阳能离我们有多远?在科技行业中,Applied Materials Inc(应用材料公司)也许是第一家让自己的首席技术官离开总部,常驻中国的大型跨国企业。马克平博士(Dr. Mark Pinto)在北京的新家未必有在硅谷的家舒适,不过,“来中国是我自己的选择”。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在以惊人的胃口吞噬电力供给,发展清洁能源势在必行。马克平乐观地估计,五年之后中国就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市场。对于怀疑者,马克平自有一套办法说服图表和数据,是这位技术专家最喜爱的论证方式。即使没有幻灯片,他也会用手势在空中比划出一道曲线。得承认,许多时候,这种论证不是那么容易明白。不过,为了明天还有干净的空气可供呼吸,我们也许应该希望他的预测准确 。M:尽管太阳能发电是个备受关注的新兴行业,但从目前来看,太阳能发电成本大约是每度1.21.3元,而火电是每度0.20.3元。如何才能填平这一鸿沟?P:首先,你刚才提到的价格并未包含碳排放税。当你投资一个电厂,你希望它将来30年、40年都会提供电力。煤、天然气这样的能源,以后越来越难获得,因此,你必须考虑40年以后的能源价格是怎样的,还要算上碳排放税。考虑到了这个 趋势,才能和太阳能的价格进行对比。除此之外,你可以把电力的使用分成两部分来看。第一部分是基础用电(base-load),通常是电网的最小用电量水平,比如凌晨3点钟的用电量。另外一部分是峰值用电(peaking),可能从早上7点起,慢慢上升,达到一个峰值。用煤发电,比较适合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供电,但作为峰值供电则是不经济的。在美国排第一位的峰值能源是天然气。但你想要的是一种能够随用电高峰时段升降的能源太阳能就是这种能源,它的曲线刚好和用电峰值完美地吻合。在这种情况下,太阳能可能比火电更具成本效益。M:在集成电路行业,众所周知的摩尔定律让电脑和各种电子产品的价格不断下降。太阳能领域是否也有类似的规律?P:在太阳能领域,发电成本也是随时间推移而下降的。芯片业的摩尔定律有另一种表述方式叫做“学习曲线”,全世界每多生产出一倍的晶体管,单位成本下降30%。太阳能行业有一个类似的曲线,当然没有那么快,是全世界每多生产一倍的瓦特数,单位成本下降20%。成本的下降主要得益于工厂产能和生产效率的提升。随着时间推移,将来某个时候太阳能甚至能和煤电相竞争。当然,电力部门也必须找到更有效利用太阳能的方法,比如刚才说的,用它作为峰值供电能源。M:在哥本哈根大会之后,您认为太阳能产业的走向如何?对中国发展清洁能源的政策有什么看法?P:对于太阳能产业,哥本哈根大会本来可以起到很好的短期推动效果,但是最终结果并没有达到大家的预期,这令人感到失望。我的理解是太阳能产业政策的制定还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有着地区差异和不同国情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它们之间要达成一个统一的国际性框架和协议本身就很困难。我们需要克服的最大挑战在于,选择一个对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都公平的做法。 教育:哈佛公正课程的启示哈佛学生最爱上什么课?不是财经、管理,而是“公正,应该做什么正确的事?”。迈克尔桑德尔教授的道德课是首个在互联网和公共电视上免费开放的课程,创下了哈佛有史以来累计学生人数(一万多名)和单学段参与人数(2007年秋季1115名学生参与)最多的纪录。很多中国学生自发翻译,配好中文字幕在网上流传。原来,关于道德的讨论也可以迷人。桑德尔的教学不是仅仅一个讲座,他把问题交给学生,邀请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地思考、参与并为了他们自己的观点辩论。这种教学方式尤其适合道德和政治哲学。批判性地表达不同的观点,是学习这门课的一部分。让他吃惊和印象深刻的是,很多学生勇敢地举起手来,提出问题,提供他们的观点,为他们的观点辩护,即使在1000多人面前。在全球化的今天,政治哲学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因为人们要面对一个非常重要的全球性政治问题怎样处理穷国和富国的差距。全球化加剧了这些穷国和富国的差距。一方面是国家之间,另一方面在一个社会之内,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这样,就提出了社会中的社会凝聚力,以及国际合作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正义和公平的问题,包括分配的公平。关于什么是正确、公平的讨论,桑德尔认为,人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针对不同的价值观,努力说服对方。比如说,也许你喜欢巧克力,我喜欢香草,我们可能很难辩论巧克力和香草哪一个更好。这是个人的喜好的不同。但是对于公平的讨论和这个不同,并不是你恰好认为酷刑是不合理的而我恰好赞同,就像你比较香草和巧克力那样。当讨论民族、战争的合理性、酷刑或者贫富不均的时候,这些辩论的目的是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最近几十年中人们发现,无论是在中国、美国还是在其他国家,仅仅靠市场,不足以为公共利益服务。市场必须有补充的手段,同时被道德价值观所约束。市场本身不能提供这些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只能来自于其他的资源,其他的社会机构,包括家庭、社区、教育机构、宗教组织以及各种的民主团体。这不仅仅对中国,对世界上所有的社会都是一种挑战。市场不能是唯一达到公共利益的途径。如果单纯依赖市场机制,会损害社会和谐,非市场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 观点:宽容才能造就超级强国“我所说的宽容,就是一个国家能够包容从世界上任何地方得到的好的思想。” 蔡美儿从遥远的罗马帝国到唐朝时的中国,再到20世纪90年代后的美国,这些在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超级强国,不仅在经济、军事和科技领域取得主导地位,还主宰了当时人们的态度、理念、语言和生活方式。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蔡美儿认为,这些超级强国在崛起过程中都是极为多元和宽容的。这对于现代中国的和平崛起同样起着警示作用。MW=周末画报 AC=蔡美儿MW:按照您的标准,什么是超级强国?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超级强国?AC:超级强国,是那些在一定的历史发展时期,很少见的、主宰全球经济和军事的国家。我觉得,有很多方式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但是,成为一个能够在技术、经济和军事上主导世界的超级强国,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宽容”(tolerance)。我所说的宽容,就是一个国家能够包容从世界上任何地方得到的好的思想。比如,美国就接纳了非常多的有才华的人,从中国人、印度人、牙买加人到犹太人,非常多的优秀人才来到美国,人才得到了流动。从历史上看,宽容是建立强大军队的唯一办法,比如说罗马帝国。那么,在今天,我们说到超级强国,就是你怎样才能够招来优秀的、有创造性的人才,从而能够在技术、经济和军事上建立起优势。MW:为什么您认为tolerance在一个帝国的兴衰中会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AC:我所说的tolerance 并不是人们经常说的人权,比如平等和尊敬。我说的tolerance 是在战略层面上讲的,也就是各种各样的人,不管他们是什么肤色、民族、种族、宗教,都能在一个社会中工作并获得成功。这是你得到最好人才的唯一方法。我认为在历史的任何瞬间,你拥有越好的人力资本,就意味着你拥有最有创造性的,最聪明的以及工作最努力的人。但是,这些最强的人,都不会只存在于一个种族,比如,最聪明的人不会都是德国人,也不会都来自一个地方,或只属于一种宗教。MW:您认为美国的超级强国位置在削弱吗?为什么?AC:我认为有很多原因导致一个超级强国的位置被削弱。比如,有一个非常差的领袖,就像我们的上一任总统,我和他的很多政治见解非常不同。当然,我们也正面临着还没有结束的金融危机。但是,我认为现在说削弱还是太早了。人们总是比较着急,他们或者会说,印度或者俄罗斯、巴西会是下一个超级强国。但是,如果你去这些国家看一看,你就会意识到,这些国家都有很多的问题。比如印度,尽管有很多优势,但同时还存在着那么多的贫困和腐败。俄罗斯也同样面临很多问题。我觉得现在对美国的(衰落)判断还是太早。美国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地方,就是让人们在某种程度上觉得,这里也许会实现你的美国梦,你只要努力工作,你就有机会,你就可以提升,也可以变得很富有,比如,奥巴马总统、克林顿总统,都是来自很普通的家庭。这吸引了很多人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如果有一天,这个情况开始削弱,那么就标志着这个超级强国开始削弱。但是,到现在为止,即使美国有那么多的问题,还是有很多人想到美国来。奥巴马总统的当选使这个国家变得更加有吸引力。因为他的背景,单身母亲、非洲移民的父亲等等都是很不同寻常的,但是,他还是能够有机会成功。MW:现在很多中国人开始感觉中国和美国的差距并不那么遥远,您认为中国目前的挑战是什么?AC:中国的问题,我认为就是发展不平衡。有些地区非常富裕,比如上海、北京,这些城市可以和纽约媲美。但是,有些地区还比较贫穷。中国政府非常看重经济发展,它需要去提高增长率。同时,我觉得中国目前的发展还是惊人的。我第一次去中国是在1979年,那时我17岁。每当这里有人抱怨中国,我就说,你应该看一下这前后的差别是多么大。我想中国目前主要的挑战之一是,如何留住优秀的人才。我知道很多非常优秀的华人,包括那位在普林斯顿的教授(施一公,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和讲座教授)回到中国。他们对自己的中国人身份感到骄傲。不过,还要考虑到社会的公平情况。如果需要各种关系,或者不公平的竞争,那么很多优秀的人才还是想离开的。MW:那么,您认为中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超级强国吗?AC:我不认为中国一定要成为一个超级强国,也没有这个必要。的确,中国在世界上已经是比较成功了。但中国还必须要把世界上最优秀的,最有创造性的人才吸引过来,比如从以色列吸引来最优秀的科学家,从法国、加纳、美国引进大量的人才。如果我们观察一下硅谷,就会发现,美国的很多优势,都是由从全世界来的移民创造的。蔡美儿耶鲁大学法学院小约翰M达夫讲座教授。蔡美儿出生于华裔菲律宾家庭,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是国际商业交易、法律、发展、民族冲突、全球化和法律。著有帝国时代:超级强国如何成为世界主宰以及失败的原因等畅销书。 气候:全球变暖进入“暂停期”有关地球气候变化的争论,如今已快成为一部跌宕起伏的好莱坞大片。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主要科学家之一莫吉布拉迪夫(Mojib Latif)提出,地球已经暂时停止了变暖的脚步,有逐渐变冷的趋势。他甚至指出,在未来20年,地球或将会进入一个持续变冷的时期。但他同时认为,地球气候大的趋势依然是变暖,现在的变冷是一次气候变化周期中的“暂停”。Q:能否谈论一下您是从何时开始研究气候变化的?研究方式是什么?A:我的研究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从那时起,我的研究就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研究自然气候变化,另一方面则是人类引起的变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就对可用于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的气候数学模型进行研究,其中海洋和气候相互作用是我的研究重点。我是一个理论学家,所以我的研究主要是根据各方面搜集来的气象和海洋资料进行。Q:您对于地球目前变冷是否有一个明确的解释?是否如外界所说的,地球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冰川时期?A:其实很多人误解了我的意思。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地球正在经历或者进入一个冰川时期,而是全球气候变暖过程中的一次“暂停”。对于我所研究的气候模型以及所作出的预测,我认为“北极涛动”和太平洋以及大西洋的“年代际振荡”是有相互关联的。“北极涛动”导致高纬度地区和中纬度地区形成压力差,从而将北极寒冷的空气引导入南方,从而引发去年北半球的冬天寒冷肆虐。而且我认为,这种现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存在。Q:外界说您跟IPCC有很多矛盾,尤其是现在您提出最新的理论之后。A:从2001到2007年,我一直是IPCC的一个作者。我认为IPCC在气候变化的研究方面有着重大的贡献,而且他们的工作一直开展得很有效。我不认为我的最新报告跟他们有什么冲突的地方,相反,我觉得我们能够在解释自然气候多样性方面找到共同点,从而把学术成果完善得更好。Q:早在2002年的时候,您曾经预测未来有一天在“波兰种葡萄”,现在您是否依然持这种看法?A:的确如此,尽管现在看来地球似乎变冷了,但随着温室气体的不断排放,在变冷周期过去之后,全球依然有变暖的可能。如果不加以控制,波兰种葡萄、格陵兰岛绿草遍地在本世纪末就有可能变成现实。拉迪夫的研究中,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将“北极涛动”和太平洋以及大西洋的“年代际振荡”联系了起来。“北极涛动”是指北极的气压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采购合同示范文本
- 合同范本模板哪里有
- 水塔上拆迁合同范本
- 2025新房购房合同范本新房买卖合同的合同范本
- 家电转卖维修合同范本
- 贵州茶叶合同范本
- 荒地补偿协议合同范本
- 瓦房扩建改造合同范本
- 出口长期供货合同范本
- 纸箱模具采购合同范本
- 教育行业服务意识培训
- 韦尼克脑病治疗
- 质量异常应对策略与培训实践
- 秘书工作中的职业发展规划研究论文
- 《高处作业安全培训》课件
- 垃圾清运合同范本模板建筑
- 合伙开公司必签的五份协议
- Module9 Unit2 Wishing You Happiness Every Day(说课稿)-2023-2024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下册
- 粤沪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1节《认识内能》同步练习
- 采油工培训教学计划
- 设计概论讲课课件(第三版杨晓琪)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