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学(第十一章)PPT课件.ppt_第1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第十一章)PPT课件.ppt_第2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第十一章)PPT课件.ppt_第3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第十一章)PPT课件.ppt_第4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第十一章)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 第十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一 概述 1 社会性及社会性发展 人际关系的形成 性别角色的形成 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2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1 二 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 1 亲子交往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1 提供丰富的刺激 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 2 有助于幼儿情绪情感的稳定和心理健康发展 3 直接影响幼儿道德品质和个性行为的形成 2 2 亲子交往的途径 1 父母示范 2 行为强化 3 直接指导 3 3 父母的教养方式及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1 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 鲍姆令德D Baumrind 权威型 authoritative 高控制 对孩子提出明确要求并坚定实施 对不良行为表示不快 对孩子热情 对良好行为积极肯定专制型 authoritarian 高控制 对孩子提出明确要求并无条件实施 对不良行为表示愤怒 甚至严厉惩罚 对孩子缺乏热情溺爱型 permissive 对孩子热情 对良好行为积极肯定 很少对孩子提出明确要求 对不良行为很少批评忽视型 indifferent 对孩子缺乏热情 很少对孩子提出明确要求 亲子交往很少 4 2 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权威型孩子独立性 自制力 自信心较强 待人友好专制型胆小 不善与人交往 缺乏自信 说谎 反抗行为溺爱型缺乏责任感 好冲动 具有攻击性 自制力差忽视型好冲动 具有攻击性 缺乏爱心 容易出现不良行为 5 4 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 1 父母的性格 爱好 教育观念的影响 2 父母的受教育水平 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 3 儿童自身发育水平和发展特点的影响 4 社会文化 6 美国合格父母10条标准 1 孩子在场 父母不吵架 2 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相比 3 父母之间互相谅解 4 任何时候不对孩子撒谎 5 与孩子之间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6 孩子的朋友来做客要表示欢迎 7 孩子提出的问题尽量答复 8 在外人面前不讲孩子的过错 9 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 不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 10 对孩子的爱要稳定 不动不动就发脾气 7 5 父亲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1 父子交往的独特性 多游戏活动 少生活照料多身体运动 打球 骑车 较剧烈的 冒险性的活动等 8 父亲与儿童交往的数量 质量对孩子智力有一定影响父子交往多 智商较高 早年失父数学能力较差 对孩子的个性 社会性有重要的影响早年失父 成年后较难保持与他人良好关系 对孩子的性别角色影响最大为男孩提供了模仿对象 树立 男子汉 大丈夫 的气概 防止女性化和过度男子化 为女孩提供了对照物 防止异性交往困难 2 父亲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9 三 学前儿童的同伴交往 1 同伴交往的重要性 1 有利于学习社交 待人友好亲子交往儿童处在被关心的地位 垂直型 同伴交往处于平衡的 均等的地位 水平型 在同伴背景中 儿童可以有机会去审视相互冲突的观点和解释 有机会去协商和讨论多个观点 有机会去决定是对同伴让步还是拒绝 2 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 从而心情轻松 活泼 愉快 10 3 同伴交往有助于认知能力的发展 4 有助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同伴象一面镜子幼儿一定要过集体生活 一起操作玩具 交流 11 2 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 1 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 2 幼儿自身特征待人友好 长相好 名字好听 活泼的受欢迎 3 活动材料和性质幼儿交往围绕玩具发生玩具少 小 争抢 攻击玩具多 大 分享 合作 12 大型玩具有利于培养幼儿分享 合作的品质 13 3 同伴交往的发生发展 1 一岁前表现相对微笑或应答的特征 2 二岁后 同伴交往主要形式是游戏 Parten 1932 描述了学前儿童依次发生的六类社会参与 无所用心的行为 独自游玩 旁观行为 平行游戏 共同游戏 合作游戏 2 5岁之间儿童无所事事 独自游玩的行为逐渐减少 而共同游戏和合作游戏逐渐增加 14 4 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 1 受欢迎型 2 被排斥型 3 被忽视型 4 矛盾型 5 一般型 社会测量技术 同伴提名法 15 5 幼儿同伴关系的培养 1 家长与教师要正视儿童的同伴关系 认识到同伴关系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抛弃怕儿童太小没有能力 怕儿童在同伴关系中吃亏 被忽视的担忧 2 家长与教师在人际交往中应规范自己的言行 3 培养儿童优良的品质 教育儿童忠于友谊 宽宏待人 善于与他人分担忧愁和分享快乐 16 四 学前儿童性别行为的发展 1 性别角色意识与性别行为 1 性别角色意识包括性别认同 性别稳定性和性别恒常性三部分性别认同 即对自己或他人的性别的正确标定 自己是男是女 别人是男是女 性别稳定性是指孩子对人一生性别保持不变的认识 性别恒常性则是对人的性别不因为其外表和活动的改变而改变的认识 2 性别行为男女儿童通过对同性别长者的模仿 而形成的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的行为模式 17 青岛唯一的男幼师 马炳荃 25岁金钥匙幼儿园 18 2 性别角色意识的发展 幼儿的性别认同出现的时间在1岁半到2岁之间 一些2岁左右的幼儿已能分辨出照片上人的性别 然而还不能确定自己的性别 大多数2 5岁至3岁幼儿能正确说出自己是男孩或是女孩 但是不能认识到性别是不变的属性 3一5岁幼儿还不能理解性别的坚定性 5一7岁幼儿才开始理解性别的坚定性 19 3 性别行为的发展 1 性别行为最早表现在对玩具的选择上 14个月 22个月 2 性别行为的发展也表现在玩伴的选择上 女孩2岁 男孩3岁 3 在性别行为的发展过程中 男孩比女孩面临更大的社会压力 20 五 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1 社会性行为概述 1 社会性行为的概念 2 社会性行为的种类 我年纪最小 应该吃小的梨 大梨就给哥哥吧 亲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 21 2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1 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形式 JacksonM 2001 帮助分享合作安慰这四种亲社会行为的分化发生出现在18 24个月 赵章留 寇彧 2006 22 2 关于亲社会行为的理论霍夫曼的移情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E O 威尔逊的亲缘保护理论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的观察 模仿学说 亲社会行为可能由无私的动机或利己的动机所驱动 也可能被利己的动机和无私的动机共同激发 还可能与无私或利己无关 人类的行为可能并不像我们感觉得那么简单 在一种亲社会行为的背后 可能是多种动机交织在一起的 23 3 学前儿童四种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帮助起源于2岁左右观察三组婴幼儿 年龄为18 24 30个月 在家里帮助父母做家务 如整理散乱的杂志 叠衣服 扫地和整理床铺 的情况 发现65 的18个月的婴儿和所有的30个月的幼儿能够 也愿意帮助成人做这些家务 助人行为是儿童期望参加社会互动的结果发展趋势 从幼儿到小学中期 儿童的助人行为呈增长趋势并且逐渐达到最高峰 24 合作起源于2岁左右发展趋势 绝大多数18 24个月的儿童可进行合作游戏 同时 他们也表现出更多的与成人合作的倾向 随着年龄的增长 合作的目的性 稳定性逐渐增强 合作范围不断扩大 逐渐由两人间的合作发展到三 四人之间乃至更多的人之间的合作 合作及合作解决问题的策略随年龄不断提高 并且日趋多样 复杂和有效 25 分享萌芽于1岁左右发展趋势 1 2岁婴儿的分享行为随年龄增加很快 2 3岁婴儿的分享行为则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分享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与其分享观念密切相关 4 16岁儿童分享观念的发展中 吝啬 倾向在4 5岁达到高峰 之后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弱 慷慨 倾向在5 6岁时出现飞跃并逐年增加至7 8岁 公平分享 倾向缓缓渐进 8岁以后这一倾向占主导地位至11 12岁达到高峰 儿童对物品私有权的意识越强烈 分享行为就越少 儿童对重新拥有物品支配权的自我效能感越高 分享行为就越多 26 安慰萌芽于2岁左右发展趋势 个体的安慰行为在一般情况下都是随着个体的理解力水平的发展而发展的 也有研究者发现 安慰行为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 甚至与年龄无关 27 5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移情训练听故事 角色扮演 续编故事交往技能和行为训练遇到这种情况 该怎么办 桌子上有2个机器猫玩具 三个小朋友都想玩 该怎么办 善用精神奖励集体中表扬与鼓励 不要频繁使用 红花 和 五角星 28 3 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1 攻击性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攻击性行为是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 他人不愿接受的 出于故意或工具性目的的伤害行为 依目的分工具性攻击敌对性攻击 依表现方式分身体攻击言语攻击 29 2 攻击性行为相关理论 习性学理论 攻击与人性 的作者 奥地利著名习性学家K Lorenz认为攻击是人类和动物的一种本能 人与动物攻击的驱力来自有机体内部 而与外界刺激无关 随着个体攻击的能量在有机体内不断积累 他必须借助于适当的外部刺激周期性的释放 30 精神分析理论 攻击源于人死的本能 挫折 攻击学说 攻击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必然前提 提出者 J Dollard 挫折并不直接导致攻击 只是创造了一种唤醒状态或准备状态 修正者 米勒 31 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攻击是儿童通过观察习得的行为 获得机制 32 启动机制 儿童攻击行为的发生取决于特定的内外因素的启动和激发 33 保持机制 高攻击性儿童的父母一般限制子女在家庭内部的攻击行为 却宽容子女在家庭外对他人的攻击 消极作用 Sears在1960年发现 因打架受到家长严惩的儿童在加重攻击性较低 但一出家门 比受到惩罚不怎么严厉的儿童具有更强的攻击性 不恰当的惩罚 儿童从他人的攻击行为结果中获取信息 得到启发 外部强化 替代强化 34 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强调儿童的认知对攻击行为的调节作用 试图从儿童心理活动内部来揭示攻击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 观点 攻击性儿童对敌意性线索表现出有偏向的注意 攻击性儿童对他人行为的解释中存在归因偏见 攻击性儿童的行为反应搜索和问题解决策略上存在缺陷 攻击性儿童对攻击行为的后果报乐观的期待 35 3 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攻击性行为的早期发展与特点M S Holmberg发现 12 16个月的婴儿 其相互之间的行为大约有一半可看作是破坏性的或冲突性的 随年龄增长 儿童之间的冲突性为呈下降趋势到两岁半 儿童与同伴之间的冲突性交往只有最初的20 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特点在整个学前期 儿童的工具性攻击呈减少趋势 敌意性 报复性呈增多趋势 身体攻击逐渐减少 言语攻击相对增多 36 4 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与矫治 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矫治创设良好的环境 家庭 幼儿园 提高幼儿认知水平注重体验 激起情感共鸣行为治疗 37 期末考试题型 一 判断并说明理由 20分 二 填空题 10分 三 名词解释 6分 四 选择题 15分 五 简答题 28分 六 案例分析 21分 38 总复习 39 绪论 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各阶段的划分 第一章 了解各年龄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了解心理年龄特征的含义 第二章 了解注意的四种品质 了解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 了解儿童多动症的表现 掌握引起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第三章 了解感觉规律与知觉特性 了解幼儿视 听 触 痛觉发展的特点 了解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特点 了解学前儿童观察力发展特点与培养方法 了解重听的含义 40 第四章 了解记忆发生的早期表现 了解客体永久性概念 延迟模仿的含义 了解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掌握幼儿记忆力培养的方法 第五章 了解想象发生的早期表现 了解学前儿童想象夸张性的表现 理解幼儿 说谎 行为 掌握幼儿期各阶段想象发展的特点与表现 掌握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方法 第六章 了解言语的含义及其分类 了解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阶段 了解学前儿童口头言语与内部言语发展的特点 理解幼儿口头言语发展中的问题 41 第七章 了解学前儿童三种思维的表现 了解学前儿童判断 推理与理解能力发展的特点 了解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掌握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第八章 了解婴儿情绪发生的早期表现 了解情绪发生发展的相关理论 了解幼儿情绪四种基本情绪的发展特点与高级情感发展的表现 了解学前儿童的情绪障碍的表现 掌握依恋的含义 分类及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第九章 了解幼儿意志行动发展的特点 42 第十章 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