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51).doc_第1页
苏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51).doc_第2页
苏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51).doc_第3页
苏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51).doc_第4页
苏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5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51)一、 选择题 (共11题;共22分)1. (2分)测量金属块的长度,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 (2分)你一定听说过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吧?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后,便骄傲地睡大觉。当它睡醒后才发现:乌龟已经快爬到了终点。于是兔子赶紧跑,结果和乌龟同时到达终点,关于这个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兔子在睡觉时绝对是静止的B . 只有选地面为参照物后,才能说乌龟是运动的C . 兔子的平均速度和乌龟的平均速度一样大D . 兔子的平均速度比乌龟的平均速度大3. (2分)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8次。我们能听到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但蝴蝶飞行却是静悄悄的。这是因为蝴蝶飞行时:( ) A . 频率很高B . 频率低于人的听觉范围C . 是不发出声音的D . 响度小4. (2分)人们常说井水冬暖夏凉,这是因为( ) A . 井内冬夏温度变化小,地面冬夏温度变化大,所谓“冬暖夏凉”是井水温度与地面温度比较而言的B . 井水受地热的作用而有较多的热能C . 井水远离地面,不受空气流动的影响,因而具有较多的热能D . 井水暴露在空气中,夏天气温高,蒸发得快,吸收了较多的热量,因而温度较低5. (2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室内的人可以听到室外小红和小华的谈话,且能分辨出他们所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他俩的音调不同B . 弹琴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长度,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色C . 高音与低音,指的是声音的强弱D . 植树木和种花草,既能美化环境也具有吸收、减弱噪声的作用6. (2分)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A . 0B . 90C . 45D . 1807. (2分)如图所示,MM为平面镜,A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角AON等于45已知NOB等于30,NOC等于45,NOD等于60则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沿射线正确方向射出的是( ) A . OBB . OCC . ODD . ON8. (2分)如图是丰子恺的一幅漫画,画中配诗“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其中“一株当作两株看”呈现的光学现象是( )A . 光的直线传播B . 光的反射C . 光的折射D . 光的色散9. (2分)(2013福州)下列光学设备中,应用的原理与如图所示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相同的是( ) A . 照相机B . 老花镜C . 幻灯机D . 放大镜10. (2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 . 汽化和液化B . 汽化和升华C . 凝固和凝华D . 凝固和熔化11. (2分)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这个凸透镜50cm处逐渐移向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物体通过这个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变化是( ) A . 逐渐变大B . 逐渐变小C . 不变D . 无法判断二、 填空题 (共10题;共26分)12. (7分)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4.5m=_dm=_m=_nm (2)3h=_min=_s=_ms (3)20m/s=_km/h 13. (2分)雷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雷电发生时常常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_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里,小立同学看到闪电后约6s听到雷声,小立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_m14. (2分)有人形容歌手李健嗓音清澈,辨识度极高,这是指李健声音的_比较独特;李健自弹自唱时不断移动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_ 15. (2分)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_(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_的缘故 16. (1分)在防盗门上安装一只“猫眼”,屋内的人通过“猫眼”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像,根据你的判断这个“猫眼”相当于_镜。 17. (2分)晶晶站在平面镜前,看到镜中自己的像,这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当她走近镜子时,镜中的像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8. (3分)某小区楼道设有多功能电子门铃,此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镜头来识别来访者,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经摄像镜头所成的是_(选填“正立”或“倒立”)、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cm 19. (2分)(2015揭阳)如图所示,小孩发烧时,常用凉湿毛巾敷在额头上通过水分的_(填物态变化名称)来吸收体表热量,起到降温作用打针时在皮肤上擦酒精消毒,会闻到一股酒精的味道,这是_现象20. (2分)如图甲、乙是镜头焦距不同的两架相机,它们所用的底片规格是相同的分别用它们在同一位置拍摄同一景物。我们可以判定在图中,照片_是用相机甲拍摄的,照片_是用相机乙拍摄的。21. (3分)如图所示是盐水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1) 内盐水_(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盐水凝固过程持续了_min. 三、 简答题 (共1题;共2分)22. (2分)(1)利用超声波探伤碗的裂痕,(2)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3)通过声学仪器接受到自然灾害的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4)利用超声波击碎结石以上事列中,属于传递信息的是_,属于传递能量的是_ 四、 作图题 (共2题;共10分)23. (5分)完成凸透镜成像作图 24. (5分)上物理课时,老师用激光笔在A处发射一束激光,水中的小鱼刚好在B点看到激光,画出激光从A射到B的光路图 五、 实验题 (共2题;共18分)25. (12分)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如果有2mm厚和1c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在实验过程中,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竖直来回移动,蜡烛B_(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他发现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小明在此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填“控制变量”、“替代”或“理想模型”)。 (3)小民将实验证据记录在白纸上,如图乙所示。测得其中一组数据如图丙所示,请你设计一个记录,处理分析数据的实验表格,并将所测数据填入表格中。 (4)有同学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清晰的像的稍后方还有一个较模糊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另一组同学用跳棋代替蜡烛,在方格纸上实验(如图丁)。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说一点)?_。 26. (6分)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让一束平行光沿主光轴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小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cm。 (2)实验前,调节烛焰的焰心、光屏的中心在透镜的主光轴上,实验中,燃烧的蜡烛不断缩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将逐渐向_ 上 下 移动。 (3)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20cm位置处,调节光屏得到清晰像,这个像是倒立、_的实像;生活中的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再把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想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需将光屏向_ 左 右 移动。在此过程中,由于该同学不小心,手指挡住凸透镜的一小部分,那么在光屏上将_ 会 不会 得到一个完整的像。 六、 综合题 (共1题;共15分)27. (15分)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9时4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求:(1)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时间;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1题;共22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二、 填空题 (共10题;共26分)12-1、12-2、12-3、13-1、14-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