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教学目的与要求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基本假设 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及其边际消费倾向的概念 凯恩斯主义的储蓄函数及其边际储蓄倾向的概念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乘数理论 3 1均衡产出 一 基本假设1 潜在的NI不变 不存在经济增长 2 资源没有充分利用 3 价格水平既定 4 利率不变 从而投资水平既定 只分析消费需求 二 有效需求和均衡产出 1 有效需求 凯恩斯把与总供给相等的总需求称为有效需求 2 均衡产出 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水平为均衡产出 或者说生产出来的产量 即总供给 与所需求的产品 即总需求 相等时的产量 三 总需求不变时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1 总供给 总需求相等时的产量即为均衡产量 0 均衡条件 总供给 总需求 Y AD AD0 E y1y0y2 UI 0 UI 0 总需求不变时的均衡产量 问题 2 在国民收入核算的分析中总需求与总供给是恒等的 在国民收入决定中总需求与总供给并不总是相等的 如何理解 关键是要区分实际总需求 actualaggregatedemand 与计划的总需求 p1anndeaggregatedemand 实际总需求 是实际上所购买的量 计划的总需求又称合意的总需求 desirdaggregatedemand 是指计划的 或想要进行的购买量 非合意的存货 undesiredinventory 实际总需求 国民收入核算中所说的总需求计划的总需求 国民收入决定中所说的总需求实际总需求与总供给总是相等的 而计划的总需求并不总等于总供给 实际总需求与计划的总需求的差别在于非合意的存货 undesiredinventory 这就是说 在产品卖不出去时就不得不堆在仓库里 这部分不是企业想要持有的存货就是非合意存货 它作为投资的一部分包括在实际总需求中 而计划的总需求中不包括非合意的存货 例题 例 企业部门由于错误估计形势 生产了1200亿元产品 市场需要的是1000亿元产品 于是就有200亿元产品成为企业部门的非意愿存货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 总需求为1200亿元 1000亿元消费支出200亿元非意愿存货 存货投资 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 均衡产出是指和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出 因此 非意愿存货等于0 3 用存货机制来解释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过程 非意愿存货 产量与总需求的差额 用UI表示 即UI Y AD如果产量大于总需求 就会出现非合意存货 即Y AD 则UI 0 这时为了减少非意愿 就要减少产量 即减少国民收入 如果产量小于总需求 就会使意愿存货减少 即Y AD 则UI 0 这时为了增加合意存货 就要增加产量 即增加国民收入 只有在产量等于总需求 没有非合意存货 即Y AD 则UI 0时 产量既不增加也不减少 从而实现了均衡 结论 总需求与产量相等时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 也可以说当非意愿存货为零时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 这就是说 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是 Y AD 或UI 0 总结 第一 总需求 即计划的总需求 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第二 在国民收入达到均衡时 非意愿存货为零 第三 国民收入的均衡是通过存货的调节而实现的 3 2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 西方经济学中有关影响消费支出的模型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定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定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理论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模型 一 凯恩斯主义消费函数理论的基本假设 消费量由什么决定呢 在现实生活中 影响各个家庭消费的因素很多 如收入水平 商品价格水平 利率水平 收入分配状况 消费者偏好 家庭财产状况 消费信贷状况 消费者年龄构成以及制度 风俗习惯等等 凯恩斯认为 这些因素中有决定意义的是家户收入 为此 可从诸多因素中抽出这一因素单独分析 1 经济中只存在两个部门 家庭和企业 不存在政府 2 利率 工资和价格是固定不变的 3 潜在的国民收入是固定不变的 二 消费函数 1 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凯恩斯认为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 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 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用公式表示为 C C Y 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的定义 平均消费倾向 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 边际消费倾向 指消费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 2 凯恩斯主义消费函数的数学表达式 若C与Y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则MPC为一常数 这时的消费函数可表示为 C Y 0 00 指不取决于收入的那部分消费 一般指收入为0时 举债或动用过去的储蓄也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 Y表示引致消费 指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的那部分消费 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一般0 1 例题 设消费函数为C 200 0 8Y Y 1000 请问 自发性消费量 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各是多少 答 自发性消费量 200MPC 0 8APC 1 3 450图和消费曲线 O C Y 450 A C0 Y1 C1 Y2 C2 C3 Y3 结论 在A点上C2 Y2 储蓄为0 在A点的左边 计划消费量C1大于国民收入 即C1 Y1 因此 储蓄为负数 在A点的右边 计划消费量C3小于国收入收入Y3 因此便有储蓄 结论 当消费函数为线性消费函数时 有结论 也可从公式得出这一结论 4 消费曲线的平移 在微观经济学中曾经介绍过 需求量的变化 和 需求的变化 的区别 沿着消费曲线的移动 和 消费曲线的平移 的区别 沿着消费曲线的移动是反映消费量和收入变化之间的关系 消费曲线的平移是指除国民收入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的变化 影响消费曲线移动的因素 财富 人们消费决策不仅仅基于他们现有收入 还依赖于他们的财富 wealth 对未来价格和收入的预期如果人们预期未来的价格水平更高 他们倾向于增加目前的消费以便以较低的现价购买商品 因此 对未来价格更高的预期会使消费曲线上移 如果人们预期未来的收入更多 他们倾向于增加现期消费 因此 对未来收入更多的预期会使消费曲线上移 反之则下移 续 价格水平如果价格水平上升 货币购买力下降 人们的实际财富下降 消费减少 从而使得消费曲线下移 反之则上移 收入分配低收入阶层的人较之于高收入阶层的人支出占收入的比例通常更高些 如果收入分配格局出现永久性的变化 例如 通过税制改革 使得高收入阶层的人增加收入的比例高于低收入阶层的人 有理由相信消费曲线将下移 反之则上移 续 税收增加税收 使得消费者收入减少 消费曲线下移 反之则上移 利率目前的经验性研究表明 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对利息变化较为敏感 由于大宗耐用品大凡可采用分期付款的形式 因此 利率的增加通常会减少消费 使消费曲线下移 消费曲线平移动图示 O C Y 450 C1 a1 C2 a2 C3 a3 三 储蓄函数 1 储蓄和收入的关系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 既然消费是收入的函数 那么储蓄也被视为收入的函数 用公式表示为 S S Y 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的定义 平均储蓄倾向 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 边际储蓄倾向 指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 2 储蓄函数的数学表达式 根据定义Y C S 若已知线性消费函数为C Y 则线性储蓄函数为 S Y C Y Y 1 Y其中 1 代表边际储蓄倾向 四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 二者之和总等于Y 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 MPC和MPS之和恒等于1 储蓄曲线的推导 O Y C 450 a C a bY A O S Y a B S a 1 b Y 五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1 相对收入假说美杜森贝 JamesS Duesenberry 示范效应 家庭消费决策主要参考其他同等收水家庭 即消费有模仿和攀比性 棘轮效应 家庭消费即受本期绝对收入的影响 更受以前消费水平的影响 收入变化时 家庭宁愿改变储蓄以维持消费稳定 结论 消费变动要比收入变动稳定得多 2 生命周期假说美国莫迪利安尼 F Modigliani 假说 1 人在一生过程中 收入将会有规律地波动 2 家庭会通过金融资产市场以理性的方式统筹安排一生的资源 实现一生中最平稳的消费路径 结论 人们偏好平稳消费 工作年份储蓄 退休年份动用储蓄 如果中年人比例增大 消费倾向会下降 反之会增加 其他因素 遗产的存在 会使得储蓄增加 社会保障体系健全 储蓄会减少 3 永久收入假说美国弗里德曼 M Friedman 假说 1 人们一生的经历是随机的 从而收入具有波动性 2 家庭对稳定消费的偏好胜过对不稳定消费的偏好 家庭将试图通过金融资产市场维持完全稳定的消费路径 以使每一个时期的消费都等于永久收入 结论 家庭会使现期消费等于永久收入 现期收入 永久收入时 家庭会增加储蓄 现期收入 永久收入时 家庭会动用储蓄 3 3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原理利用消费函数 即 C I 分析法 利用储蓄函数 即I S分析法 1 Y AD或AE NI法 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国民收入 数学法 相应的均衡国民收入 AD C I Y I0 I0 Y 经济解释 均衡国民收入 Ye 由自发的总需求 I0 与边际消费倾向 决定 当边际消费倾向不变时 自发的总需求越大 则均衡的国民收入越大 反之 亦反之 当自发的总需求不变时 边际消费倾向越高 则均衡的国民收入越大 反之 亦反之 这就是说 均衡的国民收入与总需求同方向变动 即与自发的总需求和边际消费倾向同方向变动 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图示法 利用消费函数 O Y AE 450 a C a bY a I0 AE a I0 bY YE 2 储蓄 投资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 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是总需求 总支出 等于总供给 总收入 总需求中减去消费是投资 因为我们这里所说的总需求是计划的总需求 所以减去消费后的投资就是计划的投资 总供给 即总收入 中减去消费是储蓄 所以 可以说均衡的条件是计划的投资等于储蓄即这一种表述方式就是 Y ADY C AD C即S I 数学法 均衡条件 相应的均衡国民收入 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图示法 利用储蓄函数 O Y S I a S a 1 b Y I I0 YE 储蓄与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化 总结 根据上述观点 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 经济繁荣 反之 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会通过减少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减少 经济萧条 由此得出一个看来是自相矛盾的推论 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 对个人是件好事 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 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坏事 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 对个人是件坏事 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 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好事 这就是所谓 节约的悖论 应该如何来理解这一点呢 续 前提条件 任何经济理论都是以一定的假设为前提的 由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所得出的这一推论仅仅适用于这样的假设 经济中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从而限制国民收入增加的就不是总供给 而是总需求 换言之 只要有需求 就可以利用现有的闲置资源生产出产品 增加国民收入 凯恩斯的这一理论主要是针对30年代大危机的情况提出来的 当时工人大量失业 设备闲置 在这种情况下增加总需求 当然可以增加国民收入 使经济走出低谷 续 国民收入决定的意义 当然 在这种理论中也包含了某些一般理论的因素 即消费对生产的刺激作用 生产决定消费 但消费对生产也有反作用 这种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正强调了消费的这种作用 从总体上看 生产对消费的制约是主要的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消费对生产的作用也可以成为主要的 当消费严重不足 限制了生产的增加时就是这种情况 所以 不能把这种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概否认 尤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生产能力的无限增加与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的相对缩小是其基本矛盾的表现之一 总需求不足在经济中成为一种相当重要的制约因素 这样 凯恩斯的这种理论就更有较为普遍的意义了 续 适用范围 但是 如果离开具体条件而把这一理论一般化 那就错误了 首先 凯恩斯所用的是一种短期分析 即假设生产能力 技术条件等都是不变的 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也是短期现象 在长期中 经济的发展 国民收入的增加仍然要依靠生产能力的提高 资本的增加 以及技术进步 这样 在长期中经济增长就取决于储蓄率的提高 而不是消费的增加 经济增长理论就是分析长期问题的 所以 增长理论中强调的是储蓄的增加 续 其次 各国的情况不同 因此 也就不能把凯恩斯的理论照搬到别国 对于总需求不足的国家 这种理论是基本适用的 但对于总供给不足的国家 这种理论就完全不适用 像我国这样人口众多 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国家 从总体上看是总供给小于总需求 即所谓 短缺经济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要增加储蓄 增加生产能力 而不能盲目刺激总需求 号召多消费 少储蓄 因此 凯思斯的理论对我国是不适用的 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并不适用 3 乘数理论 问题的提出 AD NI 通过上一节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介绍 我们知道总需求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 但是 一定量总需求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多少 即总需求增加与国民收入增加之间量的关系如何呢 乘数理论正是要回答这一问题的 乘数的概念 乘数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卡恩 Hahn 在1931年提出的 后来被凯恩斯加以利用 成为凯恩斯主义和其它宏观经济学派用来分析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工具 乘数 通常是指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具有倍数作用 即因变量的改变量是自变量增量的倍数 乘数效应也称倍数效应或放大效应 本节仅介绍投资乘数和消费乘数 投资乘数 a 定义 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投资变动量之比 KI Y I b 数学表示 KI 1 1 在两部门经济中 均衡的国民收入为 Ye I0 1 现假定自发投资量由I0增加到 I0 I 那么国民收入会增加多少呢 通过对均衡国民收入解求偏导得 dY dI 1 1 即 Y 1 1 I投资乘数 KI Y I 1 1 从公式可知由于01 投资乘数与MPC呈正比 即 MPC愈大 乘数愈大 c 投资乘数的图示 450 Y AD AD1 I I0 AD2 Y AD Y2 图解中的投资乘数 O Y Y1 d 乘数过程的解释 两部门经济中 假定总需求方程 AD C I I 0 8Y 现在增加10亿元投资 表投资乘数过程 自发消费支出乘数 消费支出乘数被定义为均衡国民收入增量与自发消费增量之比 即 dYE d 1 1 KC因此 消费支出乘数的大小与投资支出乘数的大小相等 方向相同 乘数理论的适用性 关于乘数效应 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 乘数效应是需要时间的 第二 乘数效应发挥作用还需要一个条件 在每一轮的支出过程中都存在着闲置的资源 二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 基本要求固定税制下收入的决定及乘数变动税制下收入的决定及乘数 一个关于政府支出的简单假设就是 政府支出为一个不依赖于国民收入的自发变量 因此 政府支出曲线为与横轴平行 且等于G0的一条水平线 表明在任一国民收入水平上 其政府支出均为一个常量 2 固定税制下收入的决定与乘数 国民收入的决定 相应的均衡国民收入 政府购买支出和均衡国民收入 O Y AE 450 a C a I0 C I E0 Y0 a I0 G0 C I G E1 Y1 引进税收与转移支付后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化 三部门国民收入均衡条件 Y C I G在没有引进税收 T 和转移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协议中关于养老金分割与医疗费用承担补充协议
- 深化分析国际贸易合同磋商中的风险管理策略
- 正硅酸乙酯生产建设项目建设工程方案
-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路径
- 家畜饲养考试试题及答案
- 建筑方案设计工作视频
- 设备检修工专业试题及答案解析
- 音乐七年级人音版 演唱 军民大生产说课稿
- §1 直线与直线的方程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数学北师大版2011必修2-北师大版2006
- 金融专业遴选面试题及答案
-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解读
- 颈脊髓损伤患者护理查房PPT
- 小学数学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第1课时《分数混合运算(一)》 课件
- 高中英语 选必B1 Unit2 Onwards and upwards 第4课时-Developing ideas 课件
- 浙大中控DCS图形化编程(“模块”)共248张课件
- 自采商品管理流程
- 第2章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
- 有机化学 第十三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 建设工程文件收集整编系统
- 小学三年级英语26个字母练习题
- 医院应聘报名表(护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