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信中学2013届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_第1页
执信中学2013届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_第2页
执信中学2013届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_第3页
执信中学2013届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_第4页
执信中学2013届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执信中学2013届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有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一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敛裾j 栏楯shn 窈窕之章yo 情不自禁jnB.云翳y 葳蕤ru 靡室劳矣m 不绝如缕lC.修葺q 笨拙zhu 诸父异爨cun 既往不咎jiD.伶俜png 溯源shu 酾sh酒临江 鼎铛玉石chng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幽僻 赌搏 根深蒂固 眼花瞭乱B.苍桑 嬉戏 矢志不渝 墨守陈规C.惦记 班驳 人才倍出 摩肩继踵D.气概 作揖 另辟蹊径 没精打采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近日,被誉为“神曲”的韩国歌曲江南style备受追捧。主唱者朴载相更是以其特立独行的骑马舞步跳进了联合国总部。 B. 毕业离校那天,我与朝夕相处的室友在站台依依惜别,而后就南辕北辙,各奔天涯。 C. 莫言夺得本届诺贝尔文学奖以后,他的作品顿时洛阳纸贵,各地书店纷纷告罄。 D. 小王真是不可理喻,尽管这道题老师讲了多遍,但是小王还是做错了。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近日引发热议,有专家认为,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红绿灯设置不合理而造成的。B. 2月19日,市教育局召开市直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2012年市直学校德育工作,并仔细解读了市直班主任的职级评定。C.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22日在维也纳发表报告说,各国应加强在网络反恐方面的国际合作,以应对国际社会面临的新安全挑战。D. 首次探月工程的圆满完成,我国跨入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测能力国家的行列,必将进一步鼓舞全国各族人民为加快现代化进程而努力奋斗。5. 填入下文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熏风阵阵,一望无际的麦田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 。 A.像铁骑驰骋在无边的草原B.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C.像正在草坪上穿梭的剪草机D.像列队正在扬帆出海的小船 6.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其声呜呜然 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B.相与枕藉乎舟中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不知东方之既白 杳不知其所之也D.呱呱而泣 余扃牖而居7.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乐府”是两汉时期的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演奏;二是采集民歌。后来,乐府就成了民歌的代名词。乐府民歌的最大特点是写现实生活,叙事性强。B. “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表达手法,赋、比、兴三部分内容。它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C. 杜牧,字牧之,别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晚年居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主要作品为阿房宫赋江南春绝句清明泊秦淮等。D. “楚辞”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大源头,它是在战国后期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楚辞”的奠基人和代表是屈原,他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影响最为深远的爱国诗人。8.下面有关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氓通过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B.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通过描写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同时运用比喻、拟人、夸张、通感等手法,给读者展现了一幅月下荷塘美景图。C.与妻书是林觉民写给妻子的绝笔信,表现出了为革命事业不惜牺牲的高尚情操和对妻子的殷殷深情。文章叙议抒情结合,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D.我的家在哪里?通过对梦中的“家”的描写和与现实的对照,表达出作者对清淡、素雅、平和、亲切温馨的“家”的渴望,及对现实中权利之争的厌憎。二本大题7小题,共3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太行毛大福,疡医也。一日,行术归,道遇一狼,吐裹物,蹲道左。毛拾视,则布裹金数事。方怪异间,狼前欢跃,略曳袍服,即去。毛行,又曳之。察其意不恶,因从之去。未几,至穴,见一狼病卧,视顶上有巨疮,溃腐生蛆。毛悟其意,拨剔净尽,敷药如法,乃行。日既晚,狼遥送之。行三四里,又遇数狼,咆哮相侵,惧甚。前狼急入其群,若相告语,众狼悉散去。毛乃归。 先是,邑有银商宁泰,被盗杀于途,莫可追诘。会毛货金饰,为宁所认,执赴公庭。毛诉所从来,官不信,械之。毛冤极不能自伸,惟求宽释,请问诸狼。官遣两役押入山,直抵狼穴。值狼未归,及暮不至,三人遂反。至半途,遇二狼,其一疮痕犹在。毛视之,向揖而祝曰:“前蒙馈赠,今遂以此被屈。君不为我昭雪,回搒掠死矣!”狼见毛被絷,怒奔隶。隶拔刀相向。狼以喙拄地大嗥,嗥两三声,山中百狼群集,围旋隶。隶大窘。狼竞前啮絷索,隶悟其意,解毛缚,狼乃俱去。归述其状,官异之,未遽释毛。 后数日,官出行。一狼衔敝履委道上。官过之,狼又衔履奔前置于道。官命收履,狼乃去。官归,阴遣人访履主。或传某村有丛薪者,被二狼迫逐,衔其履而去。拘来认之,果其履也。遂疑杀宁者必薪,鞫之果然。盖薪杀宁,取其巨金,衣底藏饰,未遑搜括,被狼衔去也。 昔一稳婆出归,遇一狼阻道,牵衣若欲召之。乃从去,见雌狼方娩不下。妪为用力按捺,产下放归。明日,狼衔鹿肉置其家以报之。可知此事从来多有。 (节选自聊斋志异)注疡医:指治疮伤的外科医生。数事:数件。搒:笞击考问。絷:捆绑。稳婆:接生婆。9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官不信,械之 械:用枷锁拘禁 B会毛货金饰 货:卖C一狼衔敝履委道上 委:舍弃 D未遑搜括,被狼衔去也 遑:急迫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敷药如法,乃行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B官不信,械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C衔其履而去 骊山北构而西折D君不为我昭雪 何为其然也11下列各句分编为四组,每句都能体现狼讲“义气”的一组是(3分)咆哮相侵,惧甚日既晚,狼遥送之。狼见毛被絷,怒奔隶。君不为我昭雪,回去搒掠死矣明日,狼衔鹿肉置其家以报之A B C D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外科医生毛大福在回家途中遇到一只衔着包裹来求助的狼,因见狼没有恶意而出手相助,后在狼的护送下平安到家。B毛大福出售金饰被宁家认出后,有口难辩,只好在差役的押解下进山向狼求证,狼一听毛大福的求告,就愤怒地奔向差役。C县官出行,一只狼衔来破鞋示意县官收起来,县官暗地里派人查找鞋的主人,最终抓到杀死宁泰的凶手丛薪。D过去,有个接生婆曾遇到一只母狼难产,在她的帮助下狼顺利分娩后,狼衔着鹿肉到接生婆家来报恩。1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先是,邑有银商宁泰,被盗杀于途,莫可追诘。狼竞前啮絷索,隶悟其意,解毛缚,狼乃俱去。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清溪行 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注:本诗为李白在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秋天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作。(1)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2)诗的五六句“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除了对偶外还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3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女也不爽,_。_,二三其德。(诗经氓)呦呦鹿鸣,食野之苹。_,_。(曹操短歌行)_,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_。(陶渊明归园田居)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杜牧阿房宫赋)_,_,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三本大题3小题,15分。世上最好的地方冯雪梅母亲总说,这世上最好的地方就是家。我不这么想。 最早的时候,我的家在大院中,里外两间的平房里。那个城市对于我的父母而言曾经很陌生。他们一无所有,就那么靠着自己的一双手开始营建一个家。我记得小院里的槐花香,记得在大树下跳皮筋时唱的儿歌,记得母亲在公用的自来水龙头下洗一大盆的衣服,父亲在家门前的空地上刨木板做家具。那时候我对家的理解就是小院里那间挂着竹帘的小屋院子里的房子都是相同的结构,唯一不同的是各家挂在门口的竹帘。父亲把买来的竹帘细细打磨光滑,以免扎着人,母亲用旧的格子布将竹帘的边细细缝了,既好看又耐用。父亲是那种闲不住的人,就那两间小平房,也被他动着脑筋规划过家具都是比着屋的尺寸做的。我实在不知道父亲如何有这样的手艺,只是觉得天底下没有他做不了的事儿。原先屋里的地上铺着砖,父亲弄了水泥来,将地重铺了一遍。那在全院是独一无二的。那个夏天里,我最得意的事就是在地上铺了席子,摆上跳棋,然后请同伴来玩,并让他们参观我带着书架的小床。 我一直认为我的家是最好的家,直到有一天,我去了同学住在高楼里的家。当我站在阳台上看着都市的车水马龙,看着远处暗红的云彩和一点点落下去的夕阳,突然觉得我的家和这里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我的愿望不再是躺在水泥地板上看小说,而是在高楼的阳台上支一张椅子,看风景。 这样怀想了许久,我的家就真的到了高楼上。楼房建造的那段日子,只要一有时间,我就跑去看,然后想象着阳台的位置和摆一把什么样的椅子在阳台上。家搬进高楼的那天,我几乎在阳台上站了一下午。我不仅有了可以看夕阳的阳台,还有了自己的一间小屋。家真的不一样了。当我坐在阳台的藤椅上,悠然自得地看着楼下的人群和远远的树影时,觉得再也没有比家更好的地方。初夏的黄昏,风轻轻吹着,天气好极了,能见着远远的一抹青山。 那一抹青山让我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幻想。那应该是秦岭的一点影子吧,山这边的景色我知道,山那边呢,是什么模样?由此而来,想象也一天一天地扩大,这种不着边际的幻想终于使得我离开家去了他乡,因为我重新觉得有比家更好的地方。 我在江南江北穿行了几年之后,找到一个停留的地方,开始自己的生活与我的家,我的父母完全不同的生活。我挑选明快的装饰布,让屋里的色调一致,而不是像母亲那样计算哪一种布做窗帘更耐用或是哪一种床单的价格更实惠;我打掉屋的墙让客厅适应我喜欢的家具,而不是比着屋子的大小买家具;我找小时工做家务忘记了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家训;我甚至不开伙今天肯德基明天麦当劳。我按着自己的想象构建着自己的生活和幸福。 突然有一天,当我在西餐桌上舞刀弄叉对付意大利通心粉的时候,猛地记起父亲说的一句话:还是自家的手擀面好吃。母亲的笑和家的影子就在不知不觉中到了眼前。 隔着电话线,听母亲的乡音。北方的冬日,阴着天,风很冷。暖暖地母亲在问:过年回家吗? 冬天的晚上,我回到了家乡的城市。车晚点了,当我远远地看到家时,长长地出了口气。天晚了,楼梯的灯都熄了,走到家所在的那层楼,却见那盏灯亮着。猛然间明白,我只是飘在天上的风筝,线牵在家的手里。这世上最华丽的地方也许不是家,但他永远是一个最好的归处,是牵扯不断的惦念和牵挂,是在不知不觉中渗入的生命的一部分。家是那盏燃起的灯光,为着行色匆匆、漂泊的脚步。16.第自然段详写作者幼年在大院中生活情景突出了最初的家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17.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变,作者对家的感受也有变化。请概括其心理变化过程,分析其原因。(5分) 18.结合全文,说说文中的家的深刻内涵。(6分)四本大题3小题,共15分。是什么让德兰修女走上普渡众生这条路?德兰修女(Mother Teresa)于1910年8月27日,出生在南斯拉夫一个叫史可比亚的城市。她的父母都是阿尔巴尼亚人,她的领洗姓名叫阿格蕾丝。阿格蕾丝的父亲是个勤快的农人,而她的母亲则是个谦顺而快乐的农家主妇,家里除了务农外,还经营一间小药店,生活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因为她的父母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因此家里总是充满着欢笑和祥和之声。 阿格蕾丝是三个孩子中的老大,还有一弟一妹。她虽然身材瘦弱,却一直帮助父母担负起照顾弟妹的责任。阿格蕾丝在念小学的时候,从不偷懒,并善于思考。她不但是个乖巧的孩子,而且非常活泼,常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惹人喜爱。一到星期天便会去教堂礼拜。邻居和家人的朋友都认为她将来一定会嫁给有钱的人,是个有出息的姑娘,而阿格蕾丝也常常憧憬自己美好的未来。 她12岁那年的春天,为了庆祝复活节,阿格蕾丝的母亲送给她一本书,书名是亚西西的圣方济各。这本书记叙述的是12世纪时一位修士方济各的事迹。方济各是意大利亚西西城一个商人的儿子,在一场战争中他被俘虏,患了一场重病,一年后才康复,自此之后他便追随耶稣基督,作了一名修士,为穷人及病人服务。方济各在所不惜,义不容辞地为这些被人抛弃的患者服务,甚至用嘴去清洗病人的伤口。 读完这本书,12岁的阿格蕾丝感动万分。有一天,她心里突然冒出一种莫可名状的感觉,似乎是要指引她走向一条新的道路,她不由自主地自问:“我们生活在这世界中,并不是单单只为追求自身的幸福,而应做些特别的奉献。我是否能为主做些奉献呢?”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格蕾丝的这种想法不但没有淡化,反而愈来愈强烈。她18岁时从高级女子中学毕业。有一天,一位神父来她家拜访她的父母,并询问他们是否愿意捐钱赞助罗特列修道院的修女们到印度的加尔各答工作,阿格蕾丝的父母立即慷慨地答应。在一旁听着神父和父母谈话的阿格蕾丝听了这些话心里暗想:“我要和她们一起到印度去。” 1929年秋天,阿格蕾丝告别了家人和故乡,和其他修女一起,踏上了去印度南部的漫长旅程。经过近两个月的航行,轮船终于到达印度西部的卧亚城。在卧亚城停留数日后,阿格蕾丝她们继续乘船前进,沿着印度南部“突出的尖角”绕行,历时两周,终于到达东海岸边上的加尔各答市。从此,阿格蕾丝便在加尔各答罗列特修道院开始了她修生的生活。不知不觉两年过去了,有一天,在祈祷中阿格蕾丝仿佛听到了主的声音,主对她说:“阿格蕾丝,你应该做一名修女,将福音传给世人。”一心一意要成为修女的阿格蕾丝惊喜万分,她把这件事告诉了院长,并提出首次誓愿的请求,所谓首次誓愿就是立志成为修女。她于1997年去世。【注】德兰修女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被誉为继1952年史怀泽博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来最没有争议的一位得奖者,也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4位人物之一。她创建的仁爱传教女会有4亿多美金的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无偿捐钱给他,她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然而,当她去世时,她全部的个人财产,就是一张耶稣受难像,一双凉鞋和三件旧衣服。诺贝尔奖委员会在颁奖词中说:“尊重人,尊重他或她的尊严和生来就有的价值。最孤独的人、最可怜的人和快要死的人都得到她的同情,而这种同情不是以恩赐的态度,而是以对人的尊重为基础的。”19通读全文,请回答是什么让德兰修女走上普渡众生这条路的?(4分)20第2自然段写到她帮助父母照顾弟妹、从不偷懒、善于思考、活泼、爱开玩笑、惹人喜爱、有出息、常憧憬美好未来、有人认为她将来一定会嫁给有钱的人,等等。作者这样写有哪些意图?试作简要分析。(5分)21德兰修女是人道主义的伟大代表,请结合文本说说德兰修女身上反映了人道主义的哪些特点,并结合社会实际谈谈人道主义思想的现实意义。(6分)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请概括出“粉丝”的主要特点,不超过20个字。如今的图书出版界,许多当红作家和学者都拥有数量极大的“粉丝”。易中天的粉丝自称为“乙醚”,钱文忠的粉丝自称为“潜艇”,于丹的粉丝自称为“鱼丸”。他们的新书发布和签售受到各自粉丝的追捧,短时间内就能售出二三千本。难怪有人说,今天的大众阅读已成为“粉丝阅读”。23.下面是同事小王给张工(工程师)留的便条,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指出来并修改。张工:惊悉您的女儿考上执信,我万分荣幸。您的寒舍肯定是高朋满座,蓬荜生辉,此时叨扰多有不便,留片语聊表寸心。小王即日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24.请以“你是我的一本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类文章。训练重点:审题与选材。题目中的“你”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这是比喻型话题,须写出“你”和“书”之间的相似点。参考答案1、A。(B. 蕤ru、靡m ;C. 拙zhu、咎ji;D. 俜png、溯s源)2、D。(A.“搏”“瞭”应为“博”“缭” ;B.“苍”“陈”应为“沧”“成”;C.“班”“倍”应为“斑”“辈”)3、C。(A.“特立独行”意为立身行事不同于流俗,形容志行高洁,不随波逐流。非指舞姿独特。B.“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不形容各人行进方向不同。D.“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蛮横。) 4、C。(A.“的原因”与“造成的”杂糅 ;B.成分残缺,“评定”后应加上“的相关规定”;D. 中途易辙,在“我国跨入”前加“使”,或删去“首次探月工程”后的“的”。)5.B(“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的是“麦田”,下文语句的主语(本体)也自然是“麦田”,这样,才能主语一致,语意贯通。ACD三项中的主体分别是“铁骑”“剪草机”“小船”,当然是不能形容“麦田”的。B项用“海浪”来比喻“麦田”是恰当的)6.D(表修饰。A代词,那/语气副词,表希望、祈使,千万、一定B介词,在/形容词词尾,的样子C取独/动词,去、往、到)7.B“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三部分内容,赋、比、兴三种表达手法8.B没有夸张9.D(遑:闲暇)10.C(A项,第一个“乃”是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第二个“乃”,为副词,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等。B项,第一个“之”是第三人称代词,“他”。第二个“之”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项,“而”都是表顺承的连词,不译。D第一个“为”是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第二个“为”为介词,可译为“因为”。)11.C(第句是写毛大福在看到群狼咆哮时害怕的情状,第句是毛大福在请求狼为他昭雪。)12.B(不是“狼在听了毛大福的求告后,就愤怒地奔向差役”,而是“狼见毛被絷”后,才奔向差役。)13.在这之前,县里有个名叫宁泰的钱商,在路上被强盗杀死,没有可以追查的线索。狼争着上前咬毛大福的绑绳,差役明白了它们的意思,便解开毛大福的绑缚,狼这才一起离开了。译文: 太行地区的毛大福,是个外科医生。一天,他做完手术回来,路上遇到一只狼,吐出一个包裹着的东西,蹲在路的左旁。毛大福拣起来一看,原来是用布裹着的几件金首饰。他正觉得奇怪的时候,狼上前欢跳,轻轻拽了拽他的衣袍,然后就离开了。可等毛大福走了一段,狼又来拽他。毛看这只狼没有恶意,就跟着它去了。不一会儿,到了狼穴,只见一只狼病卧着,仔细观察,见它的头上有一个大疮,已溃烂长蛆。毛大福懂了狼的意思,将蛆挑干净,按医法敷上药,然后走了。当时天色已晚,狼远远地尾随着他。走了三四里,毛大福又遇到几只狼,嗥叫着逼向他,毛大福十分害怕。为他送行的那只狼赶紧跑进狼群,好像对它们说话一样,众狼便全都走散了。毛大福于是平安回到家。 在这之前,县里有个名叫宁泰的钱商,在路上被强盗杀死,没有可以追查的线索。正巧毛大福出售金首饰时,被宁家认出,于是将他抓起来,送往公庭。毛大福诉说金首饰的来历,县官不相信,用枷锁把他拘禁起来。毛大福受了冤屈,却又不能自己申明,只得请求宽限时日,让他去向狼询问。县官便派两名差役押着毛大福进山,径直走到狼窝。不巧,狼没回来,三人只好往回走。走到半路,他们遇见两只狼,其中一只狼疮疤还在。毛大福认出了它,向它作揖祝告说:“前次承蒙赠送,现在就因为这件事受到冤屈。你如果不为我昭雪,我回去就会被拷打而死。”狼见毛大福被捆绑着,愤怒地奔向差役。差役拔刀相对。狼用嘴抵着地面大嗥,嗥叫了两三声,山中百狼群集,包围着差役打转。差役十分窘迫。狼争着上前咬毛大福的绑绳,差役明白了它们的意思,便解开毛大福的绑缚,狼这才一起离开了。差役回来讲述这件事情,县官觉得奇怪,却没有马上释放毛大福。 几天后,县官出行,一只狼衔着破鞋丢在路上。县官走了过去,狼又衔着鞋子跑到前面放在路上。县官命令收起鞋,狼才走。县官回来,暗地里派人查找鞋的主人。有人传某村有个叫丛薪的人,曾被两只狼紧紧追逐,后来,狼衔着他的鞋走了。于是,县官派人将丛薪拘捕来认鞋,果然是他的鞋。于是怀疑杀死宁泰的必定是丛薪,审讯他后,知果然如此。他杀了宁泰,并取走了宁的钱银,而宁藏在衣服下面的首饰,却没来得及搜寻,后来被狼衔走了。 从前有个接生婆外出归来,遇到一只狼挡道,狼牵着她的衣服好像想带她到某地去。于是就跟狼去了,到了地方,看到母狼正难产,分娩不下来。老婆婆给母狼用力拉出幼狼,产下幼狼以后,狼就把她放回来了。第二天,狼衔着鹿肉放在接生婆的家门来报答他。可见这类事从来就有很多。14.清澈。(1分)喜欢清新的大自然,(1分)喜悦之中又含寂寞孤独(落寞抑郁)之气。(1分)答:比喻手法(1分)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