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 (4).doc_第1页
最后一课 (4).doc_第2页
最后一课 (4).doc_第3页
最后一课 (4).doc_第4页
最后一课 (4).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上)语文活动单 个性化设计:最 后 一 课学习目标:1、 了解小说的背景2、 领会本文运用语言、心理、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3、 领会本文所表达出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4、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并进行创新写作学习过程:活动一:课前预习1、初读课文,将你认为重要的、易错的字词摘录到下面。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3、查阅资料、了解小说的常识。活动二:文本学习1 朗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边读边思考:本人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2 再次朗读全文,说说文章思路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默读全文,不动唇、不指读,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边读边思考,了解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以上“最后一课”为重点,让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用简要的语言表达文章的思路。3. 品读-体味语言感悟思想(一)品读小弗郎士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要求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边读边用笔勾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重要语句,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按小弗郎士的三个思想感情变化,分成三组,每组回答一个问题。个性化设计:a、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语法b、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c、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小结:小弗郎士是个顽皮的孩子,学习上要求自己不严,怕老师骂就想逃学。但在最后一课上,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原本就不是个坏孩子,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他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的一言一行对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二)品读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要求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集中讨论、学生评析、教师小结归纳。从以下三个重点问题入手。a、韩麦尔先生为什么在最后一课穿上节日盛装?b、监狱大门和钥匙分别比喻什么?整句的含义是什么?c、韩麦尔的动作、神态表现了韩麦尔怎样的感情?小结:韩麦尔先生是一位有40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的、受人尊敬的老师。他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怀着巨大悲痛,穿戴那套只在督学视察或发奖日子才穿戴的绿色礼服和绣边丝帽,体现了崇高的爱国感情。在对自己工作的深深自责和对阿尔萨斯人的弱点的直率批评中,他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得到细腻的表现。他的关于牢记祖国语言的精辟见解,表现出他对战胜侵略者的执着信念。“法兰西万岁”这两个饱含激愤的大字,表现了他对祖国必胜、法国人民必胜的坚强信心。4. 总结课文 1.) 归纳中心思想 文章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个性化设计:2.) 写作特点: 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现心理活动。 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思想转变,暗示时代背景。5作业:创新写作,字数不少于300提示: 题目设计为之后。紧承文末一句话,围绕爱国主义的主题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如:愤怒的人们久久不愿离开教室,人们高呼:“我们要法语,不要德语!”“打倒普鲁士!”“法兰西万岁!”普鲁士兵凶补恶煞的冲进教室,与人们厮打起来人们含恨离去几天后,大人、小孩、男人、女人聚集在一起,韩麦尔先生又给人们上法语课结构要完整。教后反思:活动三:课堂反馈一基础知识:1都德是 (国籍)著名小说家,该文以 为背景。(2分)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哽咽()惩罚()祈do()ch异()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3分)强:( )( )( )称:( )( )( )差:( )( )( )4“最后一课”与平时上课气氛有何不同?这种不同表明了什么?(2分)5课文里,小弗郎士多次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这是为什么?(2分)6在习字课上,韩麦尔先生将“阿尔萨斯”和“法兰西”制成字帖挂在铁杆上,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和小弗郎士爱国感情一样炽烈,都是自始至终的爱国情怀。、最后一课的作者是一位爱国主义作用,以长篇小说见称于世。、韩麦尔先生因为年纪大,上课非常吃力,所以上课时“脸色惨白”,小弗郎士也认为老师累得这样是一个“可怜的人”。、韩麦尔先生为上这“最后一课”,穿上整齐的新衣,这是他对祖国爱的表现。8指出下列各句的描写方法和作用。(3分)画眉在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9下面几句话都是文中留下的伏笔,请找出与伏笔相照应的句子,并在照应句中找出表示照应前文的词语:(2分)(我)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10下边列举了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按其发展脉络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2分)对小弗郎士回答不出问题时的痛苦思索。对失掉祖国语言的悲愤。对最后一课高度重视而表现出来的严肃、庄重。对阿尔萨斯人不重视学习法语所引起的内疚。对祖国语言的赞美。对学生专心学习文字的沉思。对亡国的悲痛。对法兰西语言必然永久存在的信念。课后作业:一)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11、语段从 、 、 三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表现他的思想感情。(2分)12、处的破折号表示 ,处的标点符号为 。(2分)13、文中的“钟声”意味着什么?(2分)14、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话?(2分)15、“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句话是描写。“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3分)16、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是因为 。(2分)17、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力量”写字的细节表现了什么?(2分)18、语段中最能表现主人公痛苦心情的词语有: 。(2分)19、韩麦尔先生写下“法兰西万岁”两个字,表明了他和法国人民 。(2分)20、“他呆在那儿,头靠墙壁,话也不说”这一表情如何理解?(2分)21“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中“忽然”的表达作用是()(2分)、表现了人或事物出现的速度超常。、表现人物内心里巨大的震动。、强调人物的惶惑和措手不及的感觉。22所选的这一部分是故事情节的 部分。(2分)(二)最后一课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回来之后,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等弟子们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来。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记灵魂纯净,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23、哲学家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24、联系上下文,解释“饱学”的意思,并再写两个含有“饱”字的成语。(2分)意思:成语:25、四个弟子除掉杂草的方法各不相同,对于前两个弟子的回答,哲学家的态度分别是“ ”、“ ”。对于后两种方法的态度却只字未提,为什么?请你用简短的词语,描写哲学家的神情、态度。(3分)26、一年后的相聚,哲学家未到,是否言而无信?(2分)27、想象四个弟子再来原地相聚的情形,他们的心理活动会有哪些变化?(2分)28、最后一句话含蓄、意味深长,它在全文的作用是,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29、哲学家为什么在带着学生“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后,给学生上这“最后一课”?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30、在除野草的事情上,除了文章提示的主题,你还有别的想法吗?(2分)附加题:片断写作练习:韩麦尔先生离去的第二天,学校里来了一位德语老师,窗外是持枪荷弹的普鲁士人,你坐在了的课堂上,请写一段心理活动表达出你当时的心理。最后一课答案1法国;普法战争2略3略4平时喧闹活泼,最后一课肃穆、悲愤;这种不同表明了最后一课非同寻常。(意近即可)5一方面他对老师的悲痛深表同情,另一方面,他由贪玩不懂事变得成熟懂事,与韩麦尔先生的感情产生了共鸣。(意近即可)6这是细节描写,烘托出教室里的爱国气氛,也写出了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感情。78环境描写,写出了产生最后一课的时代背景,也写出了小弗郎士的幼稚。心理描写,不仅表示了小弗郎士要回答好老师提问的决心,同时也反映出他要学好祖国语言的决心。细节描写。刻画出孩子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作用意近即可)9啊,这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这么一回事)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镇上那些老人)1011语言;动作;神态;爱国主义12补充说明;逗号13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了。14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15心理;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爱国精神的崇敬。16他不能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