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C卷(3).doc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C卷(3).doc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C卷(3).doc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C卷(3).doc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C卷(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C卷(3)一、 单选题 (共16题;共32分)1. (2分)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 高粱酿酒B . 保险丝熔断C . 光合作用D . 蓄电池充电2. (2分)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 酸碱性B . 密度C . 温度D . 硬度3. (2分)下列描述与实验事实相符的是( )A . 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B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C .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 . 将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铁锈逐渐消失,溶液变为黄色4. (2分)2018年11月17日,防城港市举办2018中国东盟国际马拉松赛。为使我市生活环境更美好,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在野外焚烧垃圾B . 生活垃圾随意倾倒C . 提倡大力植树造林D . 为增加节日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炮竹5. (2分)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 滴加液体B . 添加酒精C . 加热液体D . 放置试管6. (2分)下列微粒符号中,对“2”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2Cu中的“2”表示2个铜元素B . Fe2+中的“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C . H2S中的“2”表示1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硫原子D . Al2( )3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硫元素为2价7. (2分)五氧化二碘(I2O5)可用来测定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A . -5B . +3C . +5D . +28. (2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 氮B . 铝C . 硅D . 氧9. (2分)从化学角度分析,下列广告词正确的是( ) A . 适量食用增铁酱油,可预防缺铁性贫血B . “X牌”加湿器能把水分子变小C . “P牌”化妆品不含任何化学成分D . 利用“油霸”装置能直接将水转化成汽油10. (2分)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峰会为全球性节能减排设立了时间表,全球将迎来“低碳时代”。中国政府承诺: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措施,到2020年实现减排40%以上。下列做法与节能减排无关的是( )A . 大力植树造林B . 大力开发新能源C . 大力推进城市公交事业D . 使用无磷洗衣粉11. (2分)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B . 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C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D . 实验室可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12. (2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白光C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D . 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且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13. (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 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B . 称量药品时,用镊子夹取砝码C . 反应中没用完的药品,应立即放回原试剂瓶中,以免浪费D . 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控制在试管容积的1/31/2之间14. (2分)随着科学的发展,古人点石成金的梦想现在已经可以实现了,早在1919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就用粒子轰击氮原子使氮元素变成了氧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A . 粒子在轰击氮原子过程中氮原子内质子数没有改变B . 粒子在轰击氮原子过程中氮原子内电子数没有改变C . 粒子在轰击氮原子过程中氮原子内中子数没有改变D . 粒子在轰击氮原子过程中氮原子内质子数发生了改变15. (2分)物质X是一种杀菌消毒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制备该物质的原理是2KClO3+4HCl(浓)2KCl+2X+Cl2+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 . ClO2B . HClOC . Cl2O5D . HClO316. (2分)下列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系列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 检查气密性B . 加入固体药品C . 倒入稀盐酸D . 检验是否集满二、 填空题 (共6题;共14分)17. (1分)用化学符号表示:铁离子_; 2个硫酸根离子_;3个铁原子_;二氧化碳的化学式_过氧化氢的化学式_18. (4分)臭氧的化学式是O3 , 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O2 , 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O2)强得多。若将O2通过臭氧发生器,在无声放电条件下,从臭氧发生器出来的O2中含有3的O3。臭氧在地面附近的大气层中合量极少,在离地面25km处有一个厚度极薄的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福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超音速收音机排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一氧化氮(NO)等气体、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的发病率大大増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O3 的集气瓶中,可以看到_的现象。 (2)写出在臭氧发生器中,O2转变为O3的文字表达式 _,该转变过程属于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臭氧的物理性质是_,保护臭氧层可采用的方法是_.19. (2分)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有_ , 属于化合物的有_ , 属于纯净物的有_ , 属于氧化物的有_(均填容器下的代号)20. (2分)把分别充满红棕色NO2气体和无色H2的集气瓶,按照如图A,B 两种方式放置,然后把两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用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可以由此现象直接得出的结论是_ A分子不断运动的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_21. (2分)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1)请填写表格中的内容:甲_;丙_;丁_ (2)金属汞是由_构成的 (3)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A B C DA,B,C,D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填字母);D中x的数值是_;A粒子与B,C,D中_(填字母)的化学性质相似22. (3分)如图中,A,B是碳元素和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C,D是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仔细观察,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氮元素的质子数是_(2)若D粒子的化学符号为O2- , 则x=_(3)上述四种元素都属于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4)请写出一种由上述任意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三、 实验题 (共2题;共5分)23. (2分)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_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_、_、_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在_处(填字母)的火柴梗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_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_ 24. (3分)(2016虞城县二模)小明先往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加少量的水,然后滴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颜色没有改变接着他把燃着的硫放入集气瓶,过一会,溶液变为红色,集气瓶温度升高请回答:(1)图中硫燃烧时还会产生什么现象?(2)为了证明二氧化硫能否与水反应,应补做什么实验?(实验材料自选)四、 计算题 (共1题;共2分)25. (2分)取10g石灰石样品于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杂质不反应),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反应前反应后烧杯与稀HCl质量石灰石样品的质量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160g10g166.7g(1)CaCO3中Ca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2)生成CO2的质量_。(3)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6题;共32分)1-1、2-1、3-1、4-1、5-1、6-1、7-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