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四校联考试卷(0-3)(II)卷.doc_第1页
沪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四校联考试卷(0-3)(II)卷.doc_第2页
沪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四校联考试卷(0-3)(II)卷.doc_第3页
沪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四校联考试卷(0-3)(II)卷.doc_第4页
沪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四校联考试卷(0-3)(II)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四校联考试卷(0-3)(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项选择题(共20题,总共40分) (共20题;共40分)1. (2分)人类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下而是三位不同时代科学家的主要观点,这三种观点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 . B . C . D . 2. (2分)日常生活中,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科学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的一些常见的科学量进行估测的实践活动,以下估测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 . 科学书中一页纸张的厚度约为0.01mB . 一粒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约为20PaC . 一个中学生从一楼走上二楼克服重力做的功约150JD . 教室里的日光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约为10mA3. (2分)下列涉及的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 水的汽化B . 水结成了冰C . 水沸腾D . 水通电分解4. (2分)蚊子在水中产卵,形成蚊子的幼虫叫孑孓,人们常可观察到孑孓浮到水面的现象。针对“孑孓为何要浮到水面?”这个问题,小明提出“孑孓需要光线才能生存”的猜想。为验证此猜想而设计的下列实验方案,较合理的是( ) 选项烧杯水量/毫升孑孓/只温度/ 光线A甲40020大28光照下乙30020小20黑暗中B甲40020大28光照下乙40020大28黑暗中C甲30010大10小20光照下乙30010大10小28黑暗中D甲30020小28光照下乙40020小28黑暗中A . AB . BC . CD . D5. (2分)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亮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 与对应“测量结果”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错误操作测量结果A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偏大B用底部粘有脏东西的砝码去测量物体的质量偏大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从沸水中取出来读数偏小D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偏小A . AB . BC . CD . D6. (2分)如图所示,下列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7. (2分)如图是一种简易的食物保存方法,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 该保存方法和冰箱贮存食物的原理相同B . 对食物加热的目的是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C . 加清水主要是为了阻止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D . 引起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8. (2分)某同学要称取50g水,操作方法曾经做过以下几步:(1)称量一只100mL的烧杯质量为m (2)加水到天平平衡 (3)调节天平平衡 (4)再在右盘加50g砝码 (5)拿下烧杯整理天平其中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A . (1)(2)(3)(4)(5)B . (3)(2)(1)(4)(5)C . (3)(1)(4)(2)(5)D . (1)(5)(3)(2)(4)9. (2分)人类认识自然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它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了更加开阔的微观世界。这里所说的纳米是指( ) A . 长度单位B . 质量单位C . 时间单位D . 温度单位10. (2分)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多次实验。在不少电学实验中都需要多次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出多组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以下实验中不属于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 A .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B .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C . 伏安法测定值电阻阻值D . 伏安法测小灯泡电功率11. (2分)下列全部属于脊椎动物的一组是( ) A . 对虾、苍蝇、蚂蚁、蜈蚣B . 青蛙、青鱼、乌龟、乌鸦C . 家鸽、丹顶鹤、蝙蝠、蝴蝶D . 鳄鱼、娃娃鱼、鱿鱼、鲸鱼12. (2分)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 . 18米=181000=18000毫米B . 18米=18米1000=18000毫米C . 18米=18米1000毫米=18000毫米D . 18米=181000毫米=18000毫米13. (2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是人们对梅花不畏严寒的赞赏,如图所示,梅花花朵在植物的结构层次中属于( ) A . 细胞B . 组织C . 器官D . 系统14. (2分)以下植物属于风媒花的是( ) A . 月季B . 油菜C . 杜鹃D . 柳树15. (2分)不久前,日本某一材料研究所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 “碳纳米管温度计”, 这种温度计被认定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 10-6m, 直径为 10-7m 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 , 管中稼就会膨胀 , 通过电子显微镜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测量的范围可从30 到490 ,并且精确度较高 , 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是否异常、测量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 . 碳纳米管的体积在 10 至 50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 , 可忽略不计B . 金属镓的熔点、沸点都很低C . 在 30 至 490 之间金属镓的体积与温度变化呈反比D . 金属嫁的体积在 30 至 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 , 可忽略不计16. (2分)小黄和小红两同学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小黄测得的结果是 8.73cm,小红测得的结果是 0.0873m,则( ) A . 这两次测量值的差异叫误差B . 这两次测量值的差异叫错误C . 两次测量结果的准确度不同D . 两人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相同17. (2分)有五位同学用分度值为毫米刻度尺测量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测量值分别为1852cm,1851cm,2380cm,1849cm,1850cm,你认为下列数据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A . 19564cmB . 1956cmC . 18505cmD . 1851cm18. (2分)小明在做“研究磁铁的磁场”实验时,不慎将铁屑撒在实验桌上,为了收集铁屑,小明想用磁铁去直接吸引铁屑,同组的小波建议用塑料袋或白纸包住磁铁后再去吸引磁铁。比较这两种方法,你认为( ) A . 小明的方法可行,小波的方法不可行B . 小波的方法可行,小明的方法不可行C . 小明和小波的方法都可行,但是小波的方法好些D . 小明和小波的方法都可行,但是小明的方法好些19. (2分)下列估测数据较贴近实际的是( )A . 跳绳的长度约为0.5mB . 体育测试专用实心球的质量约为50gC . 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D . 中学生50m短跑的速度约为20m/s20. (2分)小科晚上做完科学作业,抬眼看了一下墙上的挂钟(如图所示),他想:该睡觉了!要不然明天上课要打瞌睡了!此时他看到的时刻是( ) A . 10点02分07秒B . 10点10分35秒C . 22点10分35秒D . 22点20分35秒二、 填空题(共36分) (共13题;共38分)21. (2分)我国神舟九号飞船2012年6月16日18时左右,载着景海鹏、刘旺、刘洋(女),3位航天员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顺利升空,于2012年6月23日10时左右按预定时间和地点着陆,期间历时约_小时,航天员翟志刚曾谈到太空漫步时身体处于失重状态,身体有一种“飘飘然”的“飞天”的感觉。在这种状态下,他的身体的质量将_(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这次航天服是我国自制的。宇航员舱处服橡胶材料达到了的低温标准,-160的正确读法是_。假如宇航员在飞船中看到温度计上昼夜某二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其中图甲的读数是_,图乙的读数是_。 22. (3分)在下列动物中,属于卵生的是_,属于胎生的是_;属于卵胎生的是_。 蝮蛇 鸭嘴兽 鲸 啄木鸟 大白鲨 东北虎 牛蛙23. (2分)动物生来就有的、由_所决定的行为,成为先天性行为24. (4.0分)种子外面有_包被着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 25. (1分)蛙是我们熟悉的动物,也是科学研究常用的动物。(1)蛙属于脊椎动物中的两栖类。上表是脊椎动物检索表。“两栖类”在检索表中对应的是_(选填“A”“B”“C”“D”或“E”)。 (2)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脊蛙)的腹部贴上浸有硫酸的纸片,蛙会用四肢将其扒去。这一事实说明参与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蛙的_中。 26. (4.0分)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符号: (1)某同学的身高为1.6_(2)乒乓球的直径为40_(3)矿泉水瓶的容积大概是550_27. (3分)对胚芽作如下处理:A的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B的尖端下部套上锡箔套;C的下段用锡箔遮住;D切掉尖端。 (1)在单侧光照射下,仍能直立生长的是_。 (2)四幅图中,发生弯曲生长的是_。 (3)四幅图中,不弯曲也不生长的是_。 28. (4分)请分析下列植物常见的感应性。 (1)西湖边生长的柳树、桃树,靠湖一侧生长旺盛,说明植物有向_性。 (2)根在土壤中会朝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说明植物有向_性。 (3)捕虫草捕捉小虫,是依靠_性。 29. (2分)升金湖是我国东部大型水禽重要的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也是百头鹤和东方白鹤等珍禽在我国的主要越冬地之一,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使其成为我国东部研究鸟类迁徙规律的不可多得的基地之一、l997年l2月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请据此回答问题: (1)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迁徙是鸟类的_行为 (2)迂徙的鸟类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我们在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时会发现:鸟的体形呈_,前肢变成_,胸部有发达的_,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_与肺相通,起到辅助呼吸的作用 (3)近年来,升金湖迁徙的鸟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这说明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_ 30. (3分)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题目: (1)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透镜(选填“凸”或“凹”), 在视网膜上成_、缩小的实像(选填“正立”或“倒立”)。 (2)小明在研究爷爷的老花镜时,不小心将镜片掉在地上碎成三块,他不知道碎镜片的焦距是否与原透镜相等,于是他选取其中一块镜片,准备测量其焦距,所需的测量工具是_。 31. (3分)有一架托盘天平,没有游码,最小砝码为100毫克,用这架天平称量一个物体,当在右盘中加上36.20克砝码时,天平指针向左端偏1小格;如果在右盘中再加上100毫克的砝码时,天平指针则向右端偏1.5小格,那么所称物体的质量为_克。 32. (3分)下列分别是蜗牛、麻雀、青蛙、蝴蝶、鲤鱼5种动物,请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1)A的身体柔软,具有贝壳,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_ 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将上述动物分成两组,与A同组的有_(用字母表示)。 (2)动物生活环境不同,呼吸器官也有所区别。如E用_呼吸; (3)体温恒定的是_。(用字母表示) (4)麻雀会飞行,蝙蝠也会飞行,蝙蝠却属于哺乳动物,因为蝙蝠繁殖和哺育后代具有_的特征。 (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_。 33. (4.0分)由于哺乳动物具备了_和 _这样的生殖发育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强了对陆上生活的_能力,而藻类被称为低等的植物,其没有_的分化。 三、 分析探究题(共44分) (共6题;共44分)34. (8.0分)如图是一盆栽藤本绿色植物局部与相关设施的连接示意图,其中A、B为该植物体上生长状态良好的两片绿色叶片,A位于普通空气之中,B位于双向通气的无色透明玻璃盒内,F1、F2为通气阀门,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请根据下列题设要求,分析回答: (1)将该装置置于黑暗中,打开阀门F1与F2 , 开启吸气泵置换掉玻璃盒内原有气体后,同时关闭F1、F2和吸气泵。10小时后,再次同时打开F1、F2和吸气泵,观察瓶中澄清石灰水发生的变化是_。此变化说明:绿色植物体通过_作用释放了二氧化碳。 (2)若先将该盆植物体置于黑暗中一昼夜,再按图示设置,先开启F1、F2和吸气泵,待玻璃盒内原有气体置换后,将该装置置于阳光下照射34小时(F1、F2和吸气泵始终保持开启状态)。然后取叶片A、B分别经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冲洗后观察叶片颜色变化,其中呈现蓝色的叶片是_,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对比A、B两叶片颜色的不同,可以得出该对照实验的结论是_。 35. (6分)小明设计了右图 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为分离A装置中反应排出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他又设计了右图 2所示的装置(铁架台、铁夹等固定用装置已略去, a、b为活塞)。请回答:(1)实验前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并检验气体的纯度,再对图1装置进行加热,加热前还要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 (2)为分离得到CO和CO2 , 应该对图2装置进行怎样的操作?_。 (3)对于 A装置中反应后得到的红色固体(此时氧化铜已全部反应完),小明又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氧化铜经一氧化碳还原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化学式为 Cu2O)。Cu2O 是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Cu2+和 Cu。【提出猜想】:氧化铜经一氧化碳还原所得到的红色固体中除 Cu 外还可能含有 Cu2O。【进行实验】:小明设计了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取少量该红色固体放入盛有_的试管中,振荡实验现象及结论36. (6分)大豆种子具有 2 片子叶,能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物质。小明认为:大豆种子子叶的完整程度会影响种子的萌发率。于是他进行相应的探究,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和问题交流。 【实验设计】实验步骤设计要求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洁净培养皿,分别标为 A、B;选取大小相近、具有完整胚的活大豆种子 40 颗,经充分浸泡后,随机平均分成两组。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将一组每粒大豆种子的子叶均除去一片后,平铺在 A 培养皿中;将另一组大豆种子(1)_。设置对照实验将 A、B 两个培养皿放置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每天同时浇适量且等量的水。控制实验条件每天观察并记录(2)_,并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和记录【问题交流】多次重复实验后,小明发现 A、B 两组种子大部分都萌发且萌发率基本相同,于是得出结论:大豆种子子叶的完整程度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率。小红认为该实验还不足以支持小明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实验,请设计简要的实验方案:(3)_。37. (10.0分)你有在菜园栽培植物的经历吗?春天翻耕土地时,经常会看到蠕动的蚯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探究了解他们。(1)在观察蚯蚓时,把蚯蚓放入纸筒内,发现它的移动会发出声音,用放大镜观察,原来是由于_在摩擦纸面;如图甲所示,用棉签轻触少量醋,靠近蚯蚓的A、B两端,_端对醋反应较为敏感(填字母)。(2)如图乙是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探究蚯蚓习性的实验装置图,你认为他们探究的问题是( )A . 蚯蚓对光线有怎样的反应B . 湿度对蚯蚓生活有怎样的影响C . 蚯蚓对环境有怎样的影响D . 蚯蚓是怎样运动的38. (6分)俗语说“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开水真的不响吗?小明想对此进行研究,得到爸爸的支持,小明用圆底铁锅在煤气灶上进行烧水试验。用温度计、数字声级计(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dB是声强的单位,数值越大,声音越响。)分别测量锅内水的温度。锅旁声音的强弱,测量结果如下表: 水温2140607080859095M声强dB37.538.040.543.446.852.954.455.252.8现象无气泡无气泡有小气泡产生少量气泡上升上升气泡增多大量气泡上升水面有气泡形成更多小气泡形成,水变浑浊沸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请填写表格中M的数据是_,分析以上信息,可知温度为 _,响度最大。 (2)当时他们是在如乙图中所示的气温下进行实验的,则当时气温应该读作_。该实验估计是在_(填暑假或寒假)完成的。 39. (8分)在一次科学实验中,同学们将饱和 CuSO4 溶液逐滴加到 5mL 饱和 NaOH 溶液中,观察到以下异常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滴加 CuSO4 溶液的量实验现象第 16 滴产生蓝色沉淀,但振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第 79 滴产生蓝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多。振荡后沉淀不消失,很快沉淀逐渐变黑色在实验中同学们根据所学初中化学知识判断蓝色沉淀是 Cu(OH)2 , 蓝色沉淀为什么消失?同学们继续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 Cu(OH)2 在室温下稳定,7080时可分解生成 CuO 和水. 酮酸钠Na2C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