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溶液》PPT课件.ppt_第1页
《高分子溶液》PPT课件.ppt_第2页
《高分子溶液》PPT课件.ppt_第3页
《高分子溶液》PPT课件.ppt_第4页
《高分子溶液》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高分子溶液 第六章高分子溶液第一节高分子溶液的特点 研究 高分子溶液是研究单个高分子链结构的最佳方法 研究高分子溶液的流变性能与成型工艺的关系等 第六章高分子溶液第一节高分子溶液的特点 1高聚物的溶解过程比小分子物质要缓慢的多 一般需要几天到几个星期 原因是其分子尺寸相差悬殊而导致的运动和扩散能力有数量级的差别 高分子溶液的特点 2在同一个浓度下 高分子溶液的粘度比小分子溶液的大得多 并且其性质随浓度的不同有很大变化 如5 的天然橡胶 苯溶液就已成冻胶状态了 第六章高分子溶液第一节高分子溶液的特点 高分子溶液的特点 3高分子溶液是处于热力学平衡态的真溶液 是能用热力学函数描述的稳定体系 4高分子溶液的行为与理想溶液有很大的偏差 主要是高分子的S混合比小分子的理想溶液的S混合要大得多 5高分子溶液的性质存在着相对分子质量的依赖性 而且高聚物又具有相对分子质量的多分散性的特点 所以增加了高分子溶液性质研究的困难 第六章高分子溶液第二节高聚物的溶解 非晶态高聚物的溶解 非晶态高聚物的溶解 溶胀前 溶胀后 溶胀阶段 溶解阶段 溶解两个过程 溶剂分子小 聚合物分子大 溶胀 溶剂分子渗入到高聚物内部 使高聚物体积膨胀 溶解 高分子均匀分散到溶剂中 形成完全溶解的分子分散的均相体系 溶解度与分子量分子量大 溶解度小 分子量小 溶解度大 对于交联高聚物 交联度大 溶胀度小 交联度小 溶胀度大 溶解与聚集态有关非晶态较易溶解 分子堆砌较松散 分子间力较小 晶态态难溶解 分子排列规整 堆砌紧密 结晶高聚物溶解与高聚物的极性有关 第一节概述 二 分类 极稀溶液 浓度低于1 属此范畴 热力学稳定体系 性质不随时间变化 粘度小 分子量的测定一般用极稀溶液 稀溶液 浓度在1 5 浓溶液 浓度 5 如 纺丝液 10 15 左右 粘度大 油漆 60 高分子 增塑剂体系 更浓 半固体或固体 第六章高分子溶液第二节高聚物的溶解 1凡属线性高聚物 溶于它的良溶剂并无限吸收溶剂 直到完全溶解成均匀的溶液的都属能溶解的 所以溶解也可以看成无限溶胀的结果 叫做 无限溶胀 2体型高聚物都不能溶解 只能溶胀 有限溶胀 1 2非晶高聚物的溶胀与溶解溶胀又分为两种 无限溶胀 线型聚合物溶于良溶剂中 能无限制吸收溶剂 直到溶解成均相溶液为止 所以溶解也可看成是聚合物无限溶胀的结果 例 天然橡胶在汽油中 PS在苯中 有限溶胀 对于交联聚合物以及在不良溶剂中的线性聚合物来讲 溶胀只能进行到一定程度为止 以后无论与溶剂接触多久 吸入溶剂的量不再增加 而达到平衡 体系始终保持两相状态 用溶胀度Q 即溶胀的倍数 表征这种状态 用平衡溶胀法测定 第六章高分子溶液第二节高聚物的溶解 非晶态高聚物的溶解 非晶态高聚物的溶解 吸热使分子链开始运动 破坏晶格 与溶剂作用 先溶胀后溶解 第六章高分子溶液第二节高聚物的溶解 1非极性结晶高聚物 在常温下不能溶解 只有加热到熔点附近 待晶格破坏后 再与溶剂作用发生溶解 如HDPE 熔点137 须加热到120 以上才开始溶解于四氢萘中 结晶高聚物的溶解 2极性结晶高聚物 除了用加热溶解的方法外 一般在适当的强极性溶剂中室温下即可溶解 如室温下涤纶可溶于间甲苯酚 邻氯苯酚和质量比为1 1的苯酚 四氯乙烷混合溶剂中 交联高聚物的溶胀平衡 交联聚合物在溶剂中可以发生溶胀 但是由于交联键的存在 溶胀到一定程度后 就不再继续胀大 此时达到溶胀平衡 不能再进行溶解 第六章高分子溶液第二节高聚物的溶解 Keypointsfordissolvingpolymer 线形聚合物 先溶胀 后溶解 交联聚合物 只溶胀 不溶解 结晶聚合物 先熔融 后溶解 交联度越大 溶解度越小 相对摩尔质量大 溶解度小 提高温度 可增加其溶解度 第六章高分子溶液第二节高聚物的溶解 第六章高分子溶液第三节高聚物溶解过程的热力学解释 溶解过程自发进行的条件 G HM T SM 0 高聚物溶解过程的热力学解释 1极性高聚物在极性溶剂中 溶解时放热 HM 0 G 0 溶解可自发进行 2非极性高聚物 若不存在氢键 溶解时吸热 HM 0 若要求 G 0 必须满足 HM T SM 3 HM V 1 2 1 2 2 4 1 2 1 5 第六章高分子溶液第四节溶剂的选择 溶度参数 E V 1 2 高聚物溶解过程的热力学解释 混合溶剂的溶度参数 混 混 1V1 2V2 第六章高分子溶液第四节溶剂的选择 1极性相近原则极性的聚合物溶于极性溶剂中 非极性聚合物溶于非极性溶剂中 溶剂选择的原则 2内聚能密度或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1 2 1 5 1 5则不溶 第六章高分子溶液第四节溶剂的选择 溶剂选择的原则 3溶剂化原则溶质与溶剂接触是彼此产生相互作用力 该作用力大于溶质之间的作用力时 使溶质分子彼此分离而溶解于溶剂 4 1 1 2的原则若 1 1 2 则高聚物溶解 否则不溶解 1 2 1极性相似原则 相似者易共溶 定性 极性大的溶质溶于极性大的溶剂对于小分子极性小的溶质溶于极性小的溶剂溶质和溶剂极性越近 二者越易互溶对于高分子 在一定程度上也适用天然橡胶 非极性 溶于汽油 苯 己烷 石油醚 非极性溶剂 PS 弱极性 溶于甲苯 氯仿 苯胺 弱极性 和苯 非极性 PMMA 极性 溶于丙酮 极性 PVA 极性 溶于水 极性 PAN 强极性 溶于DMF 乙晴 强极性 第六章高分子溶液第五节高分子的浓溶液 高聚物的增塑 增塑机理 极性增塑剂依赖其自身的极性基团强烈与高分子极性基团作用 取代了高分子与高分子极性基团的作用 破坏了高分子间已形成的物理交联点和氢键 使链段运动得以实现 因此 Tg降低 第六章高分子溶液第五节高分子的浓溶液 高聚物的增塑 增塑机理 非极性增塑剂自身无极性基团 它与大分子不产生基团的相关吸引 只起到一个填充和隔离的作用 使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摩擦力减小 使Tg降低 高弹态在较低温度下出现 增塑剂体积越大 隔离作用越显著 3 增塑的机理和规律 非极性增塑剂 非极性聚合物 主要靠增塑剂的 隔离作用 来减小高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 玻璃化温度的降低有下述关系 增塑剂的体积分数 比例常数 极性增塑剂 极性聚合物 主要靠增塑剂的 极性替代作用 部分破坏了原来极性高分子链间的物理交联点 使热变形温度的下降服从下列关系 n 增塑剂的摩尔数 比例常数 3 1高聚物的增塑 plasticization 1 增塑 高聚物中加入高沸点 低挥发性 并能与高聚物相混容的小分子物质而改变其力学性质的行为 所用的小分子物质叫增塑剂 plasticizer 增塑是高聚物改性的一个重要方法 例如PVC的流动温度接近于分解温度 成型中常加入30 50 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这样可以降低它的流动温度和熔体粘度便于加工 还可改善其耐寒 抗冲性能 制成软塑料制品 薄膜 胶带 人造革等 2 增塑剂的选择原则 混溶性 它与高聚物的混溶性要好 从热力学角度讲要满足 否则 即使小分子与高分子可用机械方法强行混合 表面上看来已经混溶 实质上分子间是分散的 不是热力学稳定体系 迟早还要分相 这样会影响制品的性能 耐久性 要求增塑剂能在制品中长期保存 贮藏和使用过程中损失越少越好 这就要求增塑剂有高沸点和低挥发性 耐光 耐热 抗氧 化学稳定性好 低廉无毒 由于增塑剂用量一般较大 所以要求低廉易得 无毒 有效性 加入的量应尽可能少 对高分子材料的各种性能 力学 热学 电学等性能 应能兼顾到 第六章高分子溶液第五节高分子的浓溶液 高聚物的增塑 增塑剂的选择原则 互溶性 有效性 耐久性 无臭 无毒 价廉 抗氧 对光热稳定 第六章高分子溶液第五节高分子的浓溶液 冻胶和凝胶 1冻胶由范德华力交联形成 加热可以拆开 使冻胶溶解 2冻胶有两种 一种形成分子内的范德华交联 高分子链呈球状结构 不能伸展 体系粘度小 若将此溶液真空浓缩 每一个高分子就是一个冻胶 另一种形成分子间交联 分子伸展 体系粘度大 3凝胶是交联高聚物的溶胀体 不能溶解 也不能熔融 它既是高分子的浓溶液 也是高弹固体 第六章高分子溶液第六节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 端基分析法M W nM W R x 沸点上升和冰点降低法 Tb KbC M Tf KfC M 第六章高分子溶液第六节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 粘度法 粘度 液体的粘度是由于液体分子之间受到运动的影响而产生的内摩擦力的表现 内摩擦力就是液体的粘度 第六章高分子溶液第六节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平行液体流动层示意图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 粘度法 A A F f d s v 第六章高分子溶液第六节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 粘度法 f v d A A d S t f A F A 切应力 s s S t d S t d速度梯度D 第六章高分子溶液第六节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 粘度法 相对粘度 swf 增比粘度 swf 比浓粘度 swf 比浓对数粘度 swf 特性粘度 swf 第六章高分子溶液第六节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特性粘度和分子量的关系 高分子溶液理论表明 若高分子线团松懈 流动时线团内的溶剂分子是完全自由的 即高分子线团可为溶剂分子自由穿透 那么 M 实验结果也表明 当聚合物 溶剂和温度确定后 的数值仅由试样的相对摩尔质量M决定 Mark Houwink方程 KM 经验公式 只要知道参数K和 即可根据所测得的值 计算试样的粘均相对摩尔质量M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 粘度法 第六章高分子溶液第六节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特性粘度的测定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 粘度法 奥氏粘度计和乌氏粘度计 奥氏粘度计 swf 乌氏粘度计 swf 乌氏粘度计 第六章高分子溶液第六节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分子量分布的测定方法 1 利用聚合物溶解度的分子量依赖性沉淀分级 柱上溶解分级和梯度淋洗分级 2 利用高分子在溶液中的分子运动性质超速离心沉降速度法 3 利用高分子颗粒大小的不同凝胶渗透色谱法扩散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